2015年01月26日 09:42 來源:現代快報
參與互動(
)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射的冥王星探測器「新地平線」 資料圖片
據美聯社1月24日報導,已接近冥王星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新地平線」探測器25日開始拍攝冥王星的圖像。這是人類探測器第一次探索冥王星,科學家們充滿期待。NASA於2006年1月19日發射「新地平線」冥王星探測器。據《中國日報》
下月初將公開照片
經過9年的星際旅行,「新地平線」冥王星探測器已在宇宙中飛行了30億英裡(約合48.3億公裡)。25日,它將開始拍攝冥王星的圖像。當然,這一批圖像看起來可能只是一些小光點——畢竟「新地平線」跟冥王星還有超過1億英裡(約合1.6億公裡)的距離。但這些照片將幫助科學家測算剩下的距離,並保證探測器在今年7月處於既定的飛行線路上。
「新地平線」探測器任務科學家、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的哈爾·韋弗23日說:「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新地平線』將全力向終點線衝刺。我們已迫不及待要看到真實的冥王星,而不僅僅是模糊的斑點。」
上個月,快要接近冥王星的「新地平線」再次被從休眠狀態中「喚醒」。在接下來的數月中,探測器上的遠程探測成像器將拍攝數百張冥王星的照片,科學家將於2015年2月初公開這些照片。
9年前開始漫長旅程
去年夏天休眠前,「新地平線」曾拍攝過一些照片,25日開始拍攝的一批應該比之前的影像更加明亮清晰。
隨著越來越接近冥王星,探測器所拍攝的冥王星及其衛星照片質量會越來越高,預計今年5月前,照片質量將媲美甚至超過哈勃望遠鏡拍攝的圖像。
據此前媒體報導,NASA於2006年1月19日發射「新地平線」冥王星探測器,其主要任務有兩個,一是探測冥王星及其最大的衛星喀戎,二是探測位於柯伊柏帶的小行星群。「新地平線」將於2015年7月飛越冥王星及其衛星喀戎。考察冥王星任務結束後,「新地平線」會繼續向離地球更遠的宇宙飛去,在2017至2020年抵達一個由彗星和其他宇宙碎片構成的中間環帶——柯伊柏帶,探測至少兩個直徑為40至90千米的柯伊柏帶天體,這一階段可能會持續5至10年。
冥王星
冥王星於1930年2月18日由克萊德·湯博根據美國天文學家洛韋爾的計算發現。它曾經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與太陽平均距離59億公裡。直徑2300公裡(小於月球),平均密度2.0克左右/立方釐米,質量1.290×1022 千克。公轉周期約248年,自轉周期6.387天。表面溫度在-220℃以下,表面可能有一層固態甲烷冰。
在2006年8月24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上,以絕對多數通過決議5A-行星的定義,以237票對157票通過決議6A-冥王星級天體的定義,冥王星從此被視為太陽系的「矮行星」,不再被視為大行星。
「新地平線」號探測飛船是第一艘環繞冥王星運行的探測飛船,將為科學家探測這顆鄰近柯伊柏帶的神秘天體提供更新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