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極網IT新聞頻道】【Yesky新聞頻道消息】北京時間2015年7月14日19點49分,美國宇航局「新視野號」探測器飛掠冥王星,永載人類史冊!
經過50億公裡的飛行、九年半的太空穿梭,美國宇航局「新視野號」探測器掠過冥王星,前所未有的近距離實拍冥王星畫面,揭露太陽系中這個未曾被探索過的疆域。
據報導,體積如小型三角鋼琴般大小的「新視野號」探測器在美國東部時間14日早上7時49分距離冥王星(pluto)最近。預計屆時「新視野號」將在距冥王星12500公裡的位置上掠過,其任務是為冥王星拍照以及收集數據。
「新視野號」先前傳回的冥王星照片
根據 「新視野號」先前傳回的冥王星照片,科學家發現冥王星上有個巨大的心形亮點,其附近還有一條「鯨」形陰影。科學家期望未來幾天能收到清晰度更強的照片。
此外,通過「新視野號」,科學家已證實冥王星上存在著極地冰冠,並有氮氣從冥王星大氣層散逸。斯特恩指出,這個矮行星看起來比先前所知的稍微來得大,其半徑約為1185公裡。一旦「新視野號」的近距離接觸取得精確的測量數據,長達數十年的冥王星體積爭議有望就此了結。
新視野號探測器拍攝的冥王星和冥衛一卡戎
美國宇航局科學項目副局長格倫斯菲爾德指出,冥王星探索之旅受到公眾矚目,因為這與探知地球起源以及地球以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息息相關。
他說:「冥王星系統是太陽系形成之初的殘留化石……它將開啟新的探索領域。」
冥王星(Pluto)為太陽系內已知質量第二大的矮行星(僅次於鬩神星),直徑約2300公裡(相比之下,月球直徑約3470公裡),它也可能是柯伊伯帶中體積最大的天體,由美國天文學家克萊德·湯博(Clyde William Tombaugh)在1930年最先發現。
一般認為冥王星的主要成分是水冰和巖石。其軌道公轉周期約247.68年,近日距29.657AU(天文單位),遠日距48.871AU。冥王星擁有5顆已知衛星,分別是冥衛一(Charon)、冥衛二(Nix)、冥衛三(Hydra)、冥衛四(Kerberos)以及冥衛五(Styx)。
冥王星原先被認為一顆大行星,與其他8顆大行星一同組成經典的「太陽系九大行星」。但在2006年8月24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舉行的第26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會議上,經過激烈爭論,正式規定了大行星的嚴格定義,即大行星必須符合以下三大條件:
1) 圍繞太陽運行;
2) 擁有足夠質量,能夠達到流體靜力學平衡(應接近球形);
3) 已經清空了軌道周圍區域;
根據以上定義,冥王星被剔除出了大行星的行列並被降格為矮行星。
【請搜索微信「今天的科技新聞」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