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天教養的環境對一個人性格的塑造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2021-01-18 源於說實話

孩子的性格,

並非天生,

而是被我們的觀念

澆灌出來的。

當一個人認為性格是天生的時,那可就真把「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當真了!

當這種「論斷」輪到一個孩子的頭上時,倘若孩子的性格無「恙」,那也罷了;倘若孩子的性格被貼上「不好」的標籤,再加上父母和旁人的「瘋言瘋語」,恐怕他很難翻過身來。

一次到朋友家去做客,他家有一個5歲多的男孩。

平時父母忙,就孩子的姥姥接送上下學和在家照顧。

剛進他家的門,就看見這個小男孩半身被廚房的門遮著,半身探在外,手扶著廚房的門,望向來家裡的客人。

這時,孩子的媽媽對孩子說:「快叫叔叔阿姨好。」沒想到孩子直接將身子縮進了廚房。

孩子的姥姥立馬圓場說:「看這孩子膽子小,見人就躲。」

媽媽也解釋說:「也不知道這性格像誰了?」

……。

吃飯時,孩子才算是和我們熟一些了,於是膽子也變大了,直接站起來伸長胳膊衝著一個離他較遠的盤子夾菜,碰巧我正準備端起盤子想遞過去,他從盤子裡夾出的菜掉了一桌子。

媽媽說:「你想吃什麼給媽媽說呀,媽媽給你夾。你看,掉了一桌子。」

坐在他另外一側的奶奶邊收拾殘局邊說:「你看,夾個菜也毛毛草草的!」

……。

我們臨走時,他們一家站在家門口送我們,孩子說「叔叔阿姨再見」的聲音小了點,媽媽又張口了:「說再見那麼小的聲音,叔叔阿姨能聽見嗎?」

……。

事後,這頓飯吃了什麼我已經記不太清了,但他家父母們教育孩子的這幾個細節卻讓我歷歷在目。

我能清楚地感受到孩子當時在大庭廣眾之下被肆意評判時心理的憋屈,也能感到孩子就此有了對自我性格的「負面認同」。

照這樣的 「節奏」發展下去,孩子即便原本不是這樣的性格,也會被說成這樣的性格。

時至今日,科學已經告訴我們,後天教養的環境對一個人性格的塑造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遺傳的影響只是有限的,相對要小得多,且並非決定性因素。

換句話說,假如一個一模一樣的人因為生活境遇的不同,被塑造的性格也會截然不同;即便是在相同的境遇之下,其性格也會有所不同。

因此,一個孩子性格的發展,在和養育環境的交互作用中,漸漸形成了一種穩定的心理品質,最終變成了今天這個樣子。

對此,養過孩子的父母如果善於反思就能體會到父母持有觀念的力量,對一個孩子的影響是久遠和深邃的。

甚至可以肯定的說,孩子的性格就是被我們的觀念澆灌出來的。

就像上面這個故事中,孩子的撫養人都在潛意識中認為「孩子生來膽小」就是先天的,卻未曾反思過孩子的性格塑造與教養方式之間的關係,致使孩子從小就背上了本不該他來背鍋的思想包袱。

往往這個時候,成年人認為「都是為了孩子好,說完就完的話」,卻像一顆種子,被孩子幼小的心靈越埋越深,繼而生更發芽,最終長成了一棵你所認為的大樹。

父母如何認知孩子性格的來源,就會如何對待孩子在成長過中所謂的「性格問題」。

但是,這種認知決不能是毫無根據和隨性的臆測,因為這樣的認識是失真的。

類似這樣的例子其實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比如你還可能會用連自己都意識不到、極為隱晦的言語對孩子說:「你這個孩子怎麼老是這樣啊!?為什麼說了這麼多變就是不該呢!?」這其實就是對孩子「頑固不化」性格的影射。

如果繼續這樣說下去,孩子內心的那顆「頑固不化的種子」就真可能像你所說,長成一棵難以撼動的參天大樹。

不可否認,一個孩子良好的性格,是遺傳、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作用的結果,但前者多半是通過一個人的先天氣質表現出來的,後三項才是關鍵因素。

在後三項中,父母的觀念對家庭教育的導向和方法又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倘若父母不能常常自省觀念,依然固步自封的活在自己所認為的世界中,那遭殃的註定是孩子。

所以,未經審視的教育,是不值得信以為真的。

優秀的孩子必定是見過世面的孩子,他們的背後一定站著一對有眼界有見識的父母。

有見識的父母,不等於有錢的父母。比如,給孩子買一本童書繪本用不了多少錢,但會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閱讀能夠活躍腦細胞,孩子喜歡閱讀,就更聰明!從小養成閱讀習慣的孩子,而且在孩子3歲半-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就很不錯,一套共有10冊。中英雙語繪本,對於家長啟蒙孩子的英語思維也有很大幫助。在3歲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這套繪本共有10本,分別是《我能保護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禮貌》、《分享是我快樂》,《媽媽我能行》、《養成好習慣》都是從不同的角度教會孩子學會表達。

如果我們總是找不到陪伴孩子的理由,為何不陪他們看看故事書,談談心得體會呢?這也能促進親子之間的感情和羈絆。

繪本裡印刷的字體很清晰,紙張也很不錯,方便孩子健康閱讀。

69.9元全套10冊兒童繪本,平均下來一冊都不到7塊錢,不過就幾根棒棒糖或者一頓早餐的價格,甚至更便宜,美食可能吃過就忘,可孩子從繪本裡學到的道理,卻可以記得一輩子,爸爸媽媽們何樂不為呢?

有需要購買的家長朋友們,點擊以下連結即可購買正版書籍了:

相關焦點

  • 誰在塑造我們的性格:後天環境還是先天基因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生命醫學#系列徵文誰在塑造我們的性格?在人們心中可能有無數的答案:父母的教育;同伴、老師的影響;或者是人生中的重大意義的轉折,如高考,結婚等等。所有的這些影響都可以看成環境對人的影響,也就是說你之所以是這樣的是因為你所在的環境塑造了你,而很少人會說我生來就是這樣的,是基因讓我變成了這個樣子。
  • 人性到底是先天決定,還是被後天所塑造?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隨著人類基因圖譜的揭示,或許我們可以從基因的角度重新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人性到底是先天就決定的,還是被後天所塑造的呢?
  • 一個人的教養,其實也體現在面善上
    生活中,不少人把面善當成是虛偽的表現,其實面善才是體現出了一個人的教養。懂得對人面目和藹的人,不說品質,起碼是個懂道理和世故的人。為何說面善是教養?不少人對面善抱有不好的看法,是覺得虛偽的人就喜歡裝出面善的樣子,內裡則不然。
  • 一個人最好的教養,就是不多管閒事.
    趨勢這個東西,有幾個特徵挺有意思:第一個特徵其實是趨勢只有在將起未起的時候,才有意義,太早看到趨勢其實毫無意義,太晚你會錯過太多的東西。很多人常說,怎樣判斷一個人有沒有教養呢?其實也不難,一個人有沒有教養,就看他得意時的姿態。有的人取得一點小成就,或者一點點虛妄的名聲就飄飄然,開始吹噓自己、看不起其他的人;有的人面對比自己地位低的人,總是一副居高臨下的姿態。這樣的人,你會覺得他有教養嗎?
  • 讀書能改變一個人的性格嗎?
    簡單來說,性格是指一個人的性情品格。這同樣是心理特徵外化,但是如果沒有人對你做出評判,說性格是毫無意義的。氣質偏重於後天培養,更多地是被賦予職業特性、外化特性——如軍人氣質,詩人氣質,模特氣質。而性格在日常使用中,我們更多地是偏向其先天秉性,如性格暴躁,性格溫和,性格柔弱。
  • 教養是一個人生命的層次,更是一個人靈魂的模樣
    生意場上與對手握手尊重對手是一種教養,生活中給老人讓座也是一種教養,細微之處往往更能體現一個人的教養與風度。她的一言一行中都是良好教養的體現,是從小到大不斷踐行與堅持的成果。都說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善於禮待他人,與人和善的人往往能結交到更多的朋友,小事做多了便會把這種影響根深蒂固在別人腦海中,以至於別人一提起你想到的就是你是一個有禮的人,而這些都是一個人好的教養的體現。
  • 理想人格的自我塑造
    人格是否可以自由塑造?是人格心理學研究的問題,佛學對這些問題也有自家獨特的解答。   關於人格何以形成、何以有種種差別,西方心理學家有完全由遺傳因素決定的人格特質論和完全由後天的環境影響學習而成的人格學習論兩種對立的主張。與兩極對立的人格形成說相比較,佛學可謂持中道的人格形成論。在佛學看來,人格的形成,應說以「根」為因,以境為緣,是因緣和合的產物。
  • 你的吃相,決定你有沒有教養
    "教養",指的是人從小就應該習得的一種規矩,待人接物處事時的一種敬重態度。而一個人有沒有教養,從吃飯的小細節裡最能體現出來。在短短兩分鐘的視頻裡,我們看到了這個家庭用餐的細節,看到對待家人的態度、看到了一個人真實的人品。李嘉誠和家人的飯局,也讓人看到了他的家教。在和兩個兒子的交談中,我們看到了傭人給他端來一碗湯,他擺手說不要,並連聲對傭人說:「謝謝,我遲一點再吃」一點都沒有富豪的那種傲慢。飯桌見人品,很多細節都能暴露一個人的真實教養。
  • 新高考語文—論小說的人物形象,性格特徵及其作用
    小說鑑賞是高考必考內容,而人物又是小說三要素之一,在歷年語文考試中,小說的人物形象,性格特徵,以及人物的作用都是考試的重點。所以,全面理解小說內涵是鑑賞小說的重中之重。小說的核心任務就是通過刻畫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來揭示社會生活的某些本質方面,從而表現作品的主題。
  • 一個人最大的教養,是善待父母
    善待父母,是一個人最基本的教養讀過朱自清的《背影》,不少人對於老父親買水果的那一幕想必是印象深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眼淚很快流了下來。
  • 蘇芩直言不諱的語錄,揭露了很多男人沒有教養的一面,一針見血!
    男人沒有教養的一面,是什麼呢?如果大家不去讀蘇芩的語錄,會怎麼回答呢?相信很多人身邊也遇到過一些沒有教養的男人,回答這樣的問題,也能回答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來。比如說有些男人,說話總是帶髒字,動不動就把人家的媽媽給罵了,這樣的男人,就缺乏教養。
  • 性格影響職場發展。做好這4個細節,就能為你塑造出優美心境
    觀察一下你周圍的人們,不難發現,人的性格千差萬別。比如,在交際上,有的活潑、外向,喜歡結交朋友;有的孤寂、內向,愛獨自沉思;在待人方面,有的城市、和善,有的虛偽、狡詐;在對待生活的態度上,有的樂觀進取,有的悲觀失望;在情緒特點上,有的暴起暴落,有的穩定持久;在行動上,有的果斷、堅毅,有的謹慎、怯懦,如此等等。
  • 八字預測的環境系統
    八字的環境系統非常重要,也比八字的時間系統更準確。
  • 反思下,你覺得自己的性格是受先天影響比較大,還是後天?
    有些人會說如果你不喜歡你的性格,恐怕只能怪你爸媽,這句話對嗎?其實這句話大部分是對的,你的父母,你的家庭確實對你的性格造成非常深遠的影響,但也不全然是他們所造成的。我們現在想想看反思下,你覺得你自己的性格是受先天的影響比較大,還是受後天的影響比較大?
  • 父母怎樣塑造孩子堅毅的性格?
    她發現,比起智力、學習成績或者長相,堅毅是最為可靠的預示成功的指標。」 家庭和學校還是有很多空間,可以幫助孩子塑造堅毅的品格,這將有助於他將來在任何領域都獲得成功。
  • 佔星中各行星的作用及查詢方式
    它試圖利用人的出生地、出生時間和天體的位置來解釋人的性格和命運.——來自百度​​​​​​其實大多人平時聊天聊起星座總會說,「哦,我覺得我和網絡上說的星座信息一點也不對,肯定是假的!」其實那是因為我們常說的都是太陽星座,單單指太陽星座的話很多時候和我們是不符的甚至出入很大,這可冤枉了佔星學,其實一個人的性格與習慣的參考主要是那個人的星盤,千百年來沒有一顆星星會在一個位置上,因此即使是雙胞胎人的性格也不可能完全相同.
  • 有哪些後天措施可以增旺運氣?
    影響一個人成就的高低,除了先天因素外,還有後天因素。先天因素大多是不能改變的,例如:出生日期,出生時的地域環境,先天心性,先天意志,家庭背景和環境等。但是,後天因素是可以把握的,例如:姓名,方位,飲食,環境,數字,顏色,職業,配偶,朋友等,當把握好後天這些因素之後,人的運勢也是能夠做出一些改變的。一,姓名。姓名是一個人的代號,但又不僅僅是一個代號。姓名會伴隨人的一生,被無數人喊叫,被無數次的書寫和應用,就像是一個隱形的符咒一樣,時刻在影響著本人。
  • 人性的弱點,頭腦中的元素是如何作用於人
    在這樣的過程中,人們遲早會發現自己才是靈魂的園丁,是生活的導演:他也在自己身上找到思想的法則,並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思考的巨大力量和頭腦中的元素是如何作用於人,因此造就了自己的性格和命運。人類的思想和性格其實是一體的!
  • 一個人性格懦弱的三個體現
    都說性格是從小培養的,是從小形成的,但是性格也是可以後天培養出來的,只要所處的環境不同,每個人的性格都會不一樣。有些人樂觀開朗,有些人沉默內向,有些人高冷,有些人木訥,有一些人整天嘻嘻哈哈,沒個正經,有一些人沉默是金,不愛說話,都跟我們每個人的性格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