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性格,
並非天生,
而是被我們的觀念
澆灌出來的。
當一個人認為性格是天生的時,那可就真把「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當真了!
當這種「論斷」輪到一個孩子的頭上時,倘若孩子的性格無「恙」,那也罷了;倘若孩子的性格被貼上「不好」的標籤,再加上父母和旁人的「瘋言瘋語」,恐怕他很難翻過身來。
一次到朋友家去做客,他家有一個5歲多的男孩。
平時父母忙,就孩子的姥姥接送上下學和在家照顧。
剛進他家的門,就看見這個小男孩半身被廚房的門遮著,半身探在外,手扶著廚房的門,望向來家裡的客人。
這時,孩子的媽媽對孩子說:「快叫叔叔阿姨好。」沒想到孩子直接將身子縮進了廚房。
孩子的姥姥立馬圓場說:「看這孩子膽子小,見人就躲。」
媽媽也解釋說:「也不知道這性格像誰了?」
……。
吃飯時,孩子才算是和我們熟一些了,於是膽子也變大了,直接站起來伸長胳膊衝著一個離他較遠的盤子夾菜,碰巧我正準備端起盤子想遞過去,他從盤子裡夾出的菜掉了一桌子。
媽媽說:「你想吃什麼給媽媽說呀,媽媽給你夾。你看,掉了一桌子。」
坐在他另外一側的奶奶邊收拾殘局邊說:「你看,夾個菜也毛毛草草的!」
……。
我們臨走時,他們一家站在家門口送我們,孩子說「叔叔阿姨再見」的聲音小了點,媽媽又張口了:「說再見那麼小的聲音,叔叔阿姨能聽見嗎?」
……。
事後,這頓飯吃了什麼我已經記不太清了,但他家父母們教育孩子的這幾個細節卻讓我歷歷在目。
我能清楚地感受到孩子當時在大庭廣眾之下被肆意評判時心理的憋屈,也能感到孩子就此有了對自我性格的「負面認同」。
照這樣的 「節奏」發展下去,孩子即便原本不是這樣的性格,也會被說成這樣的性格。
時至今日,科學已經告訴我們,後天教養的環境對一個人性格的塑造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遺傳的影響只是有限的,相對要小得多,且並非決定性因素。
換句話說,假如一個一模一樣的人因為生活境遇的不同,被塑造的性格也會截然不同;即便是在相同的境遇之下,其性格也會有所不同。
因此,一個孩子性格的發展,在和養育環境的交互作用中,漸漸形成了一種穩定的心理品質,最終變成了今天這個樣子。
對此,養過孩子的父母如果善於反思就能體會到父母持有觀念的力量,對一個孩子的影響是久遠和深邃的。
甚至可以肯定的說,孩子的性格就是被我們的觀念澆灌出來的。
就像上面這個故事中,孩子的撫養人都在潛意識中認為「孩子生來膽小」就是先天的,卻未曾反思過孩子的性格塑造與教養方式之間的關係,致使孩子從小就背上了本不該他來背鍋的思想包袱。
往往這個時候,成年人認為「都是為了孩子好,說完就完的話」,卻像一顆種子,被孩子幼小的心靈越埋越深,繼而生更發芽,最終長成了一棵你所認為的大樹。
父母如何認知孩子性格的來源,就會如何對待孩子在成長過中所謂的「性格問題」。
但是,這種認知決不能是毫無根據和隨性的臆測,因為這樣的認識是失真的。
類似這樣的例子其實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比如你還可能會用連自己都意識不到、極為隱晦的言語對孩子說:「你這個孩子怎麼老是這樣啊!?為什麼說了這麼多變就是不該呢!?」這其實就是對孩子「頑固不化」性格的影射。
如果繼續這樣說下去,孩子內心的那顆「頑固不化的種子」就真可能像你所說,長成一棵難以撼動的參天大樹。
不可否認,一個孩子良好的性格,是遺傳、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作用的結果,但前者多半是通過一個人的先天氣質表現出來的,後三項才是關鍵因素。
在後三項中,父母的觀念對家庭教育的導向和方法又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倘若父母不能常常自省觀念,依然固步自封的活在自己所認為的世界中,那遭殃的註定是孩子。
所以,未經審視的教育,是不值得信以為真的。
優秀的孩子必定是見過世面的孩子,他們的背後一定站著一對有眼界有見識的父母。
有見識的父母,不等於有錢的父母。比如,給孩子買一本童書繪本用不了多少錢,但會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閱讀能夠活躍腦細胞,孩子喜歡閱讀,就更聰明!從小養成閱讀習慣的孩子,而且在孩子3歲半-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就很不錯,一套共有10冊。中英雙語繪本,對於家長啟蒙孩子的英語思維也有很大幫助。在3歲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這套繪本共有10本,分別是《我能保護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禮貌》、《分享是我快樂》,《媽媽我能行》、《養成好習慣》都是從不同的角度教會孩子學會表達。
如果我們總是找不到陪伴孩子的理由,為何不陪他們看看故事書,談談心得體會呢?這也能促進親子之間的感情和羈絆。
繪本裡印刷的字體很清晰,紙張也很不錯,方便孩子健康閱讀。
69.9元全套10冊兒童繪本,平均下來一冊都不到7塊錢,不過就幾根棒棒糖或者一頓早餐的價格,甚至更便宜,美食可能吃過就忘,可孩子從繪本裡學到的道理,卻可以記得一輩子,爸爸媽媽們何樂不為呢?
有需要購買的家長朋友們,點擊以下連結即可購買正版書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