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SUV車型,目前大致分為兩個流派,一派為採用承載式車型的城市SUV,其前身來源於同門的轎車平臺,另外一派則是採用「非承載式車身」的硬派越野,它們採用了單獨的大梁,動力及傳動總成附著在大梁框架中,車殼安裝在大梁上方,就像下圖,這類車型因為有著「強悍的大梁」,所以能應付更為惡劣的路況。
這次拆解測評的是雪佛蘭探界者,它同樣是採用了承載式車身,這和「非承載式車身」又有什麼關係呢?這裡先不急著解釋這個問題,我們再回顧一下雪佛蘭探界者搭載的2.0T動力和傳動系統,這款2.0T發動機採用了來自三菱重工的雙渦管單渦輪增壓器,配合直噴等先進技術,其最大功率高達191kW/5500rpm,最大扭矩值為353N·m/2000-5300rpm,所以其0-100km/h加速時間僅為7.8秒。這款動力搭載了先進的9AT,不但擁有順暢的加速表現,同時綜合工況油耗僅為8.3L/100km。
以上數據和雪佛蘭探界者的駕駛表現證明了其是一款優秀的城市SUV車型,但有不少購買城市SUV車型的車友,其實心裡多少還懷揣著「越野」的小夢想。
那麼問題就來了,既然雪佛蘭探界者名稱中有「探界」二字,它到底能不能陪伴它的主人去開疆拓土,徵服無限呢?我們將這輛550T 9速四驅拓界版進行了完全拆解,今天為大家展示這輛車的底盤和懸掛,針對上面的問題,是給出肯定?還是否定的答案,咱們拆著看。
解說懸掛和底盤自然要從車身框架說起,我們先來看雪佛蘭探界者的車身底板。
如上圖所示,雪佛蘭探界者車身底部設置的車身縱梁從車頭前部縱梁起,直至車身後部縱梁,也就是說擁有兩根整體式「骨架」,眾所周知,車殼左右兩側為門檻梁,同樣貫穿整個乘員艙。
從左後側視圖,能看到車身中部兩道縱梁已經延伸到了白車身後圍板,經過測量,這兩道貫穿式車身縱梁高度為100mm,寬度為70mm,這個數值近乎於非承載式車身大梁寬高的尺寸了。
由上面兩張圖可以看到,但就車身而言,前後共計設置了5道貫穿式橫梁,其中油箱左右兩側還單獨設置了大型加強結構連接車身縱梁和門檻梁。我們都知道,車頭前方還有水箱框架+前防撞梁,車身後方還有後防撞梁,包括前後防撞梁,車身總計布置了7道橫向加強結構。
如果說四縱七橫的底盤大型框架結構近似於「非承載式車身」了,是不是有一定道理了?
難道在車身框架結構方面這就夠了嗎?當然不是,咱們接著往下看。
稍具常識車友一定認出來了,上圖為全框式前副車架,它固定在車身縱梁前端,成為動力總成的託架,同時還成為車身前部發動機艙的輔助加強,提高車身前部剛度和抗扭度,有利於操控性的改善。
全框式副車架為上下兩層鋼板衝壓拼焊而成,其本身剛度和抗扭度就很強,畢竟要承擔起整個動力總成,還要固定前懸架下擺臂,所以在一些注重操控的車型中多採用全框式副車架。看完前副車架之後當然要繼續關注後副車架了。
雪佛蘭探界者後副車架同樣為閉合型框架結構,其同樣採用上下兩層鋼板衝軋拼焊而成,通過多點位螺栓固定在車身後部,既承擔起承載後驅動橋的重任,又承擔了固定多連杆後懸組件。
當然仍得益於其框架結構及多點位固定,後副車架同樣能起到對車身輔助加強的作用,提高車身後部剛度和抗扭度,有利於操控性和通過性、乘坐舒適性等方面的改善。
編輯點評:
中部兩道貫穿整個車身的縱梁+車身左右兩側貫穿乘員艙的門檻梁+七道橫向加強機構,配合全框式前副車架及閉合型框架結構的後副車架,諸位喜好越野的車友是不是對雪佛蘭探界者在車身剛度和抗扭度方面增強了信心?對於雪佛蘭探界者的操控性和通過性的疑慮是不是降低了?
這些還不夠,對於惡劣路況而言,底盤管線也是車友擔心的一個方面,雪佛蘭探界者在底盤管線方面防護如何呢?
雪佛蘭探界者底盤管線完全沿車身縱梁布置,整體被車身中部縱梁防護,即便是遇到託底情況,車身縱梁也能為底盤管線起到有效防護。
接下來我們在看看前後懸掛的相關組件,雪佛蘭探界者前懸架為麥弗遜獨立懸架。
麥弗遜式前懸中的減震器一般都是彈簧減振一體式結構,其特點為結構簡單,成本較低,且擁有不錯的乘坐舒適性。
前減震器支柱下方連接羊角,羊角上安裝了前輪軸承、制動盤、卡鉗等組件。雪佛蘭探界者羊角採用了鋁合金材質,這也為車身輕量化做了一部分貢獻。
羊角下方連接下擺臂,又稱三角臂,前端為一體式軸銷襯套固定在前副車架上,前方固定螺栓採用了止推襯套,這種設計既節約了空間,又不會產生鬆脫的風險,三角臂後端插入鋁合金+橡膠的固定襯套中。
下擺臂為上下兩層鋼板衝軋拼焊而成,和單層鋼板衝軋的下擺臂而言,其強度和抗衝擊方面自然有絕對優勢。
在麥弗遜形式的前懸架中,平衡杆對於穩定車身左右平衡、防止轉彎時車身側傾過大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又稱防傾杆、穩定杆等。
平衡杆左右兩端通過豎拉杆連接減震器支柱,車輛轉彎時能平抑車身側傾程度,改善操控和乘坐舒適性。
雪佛蘭探界者後懸為多連杆懸掛系統,其組件包括橫臂、縱臂、平衡杆、豎拉杆、減震器及彈簧組件。
上圖中①②③為三條橫臂,控制後輪左右軸向運動,④為縱臂,控制後輪前後軸向運動,再配合平衡杆通過豎拉杆穩定車身左右平衡,因此多連杆懸掛擁有更精準的操控和乘坐舒適性。
上圖中是後懸減震器支柱,和減震器彈簧為分離式,在後懸掛中,彈簧減振分離式結構有利於提升車輛乘坐舒適性,圖中後部縱梁上的兩個圓盤及減震彈簧上部支座。
編輯點評:
麥弗遜前懸+多連杆後懸是目前主流的前後懸掛形式,在雪佛蘭探界者這款車上又搭載了全框式前副車架和閉合型框架結構的後副車架,隨著車身剛度和抗扭度的進一步提高,因此車輛操控性能和乘坐舒適性也有了根本保證,事實上,雪佛蘭探界者在路試時的操控表現和乘坐舒適性方面都讓人相當滿意。
聊完了堅實的框架車身和注重操控的懸掛,這當然還不夠,作為一款四驅SUV的驅動自然也是能夠真正「探界」的重要因素之一,探界者9AT變速箱技術先進自不必說,我們先來看看探界者搭載的分動器。
該部件連接變速箱輸出軸,發動機輸出動力通過該零部件總成分配到前後驅動橋。
駕駛員通過駕駛艙內的AWD按鈕控制分動器的結合與斷開,從而將動力傳遞到後驅動橋,或斷開到後驅動橋的動力輸出。
上圖為車輛後部驅動橋,後驅動橋安裝了電控扭矩管理器,通過整車運行狀態來調整前後橋的扭矩分配。
據有關資料顯示,雪佛蘭探界者搭載的智能適時四驅系統通過駕駛艙內的AWD按鈕來手動實現兩驅與四驅之間的切換。
當車輛處於兩驅模式時,分動器齒輪、縱向傳動軸、差速器齒輪保持靜止狀態,以減少無謂的能量消耗。
當車輛處於四驅模式時,驅動力控制系統根據整車運行狀態自動調節前後扭矩分配,前後橋扭矩分配最大可達50:50,傳遞到後橋的最大扭矩為1500Nm。
綜述:
究其價位來說,雪佛蘭探界者是一款性價比頗高的車型,不僅有超越同級的動力輸出,更是搭載了目前相當先進的9AT變速箱,和常見的雙離合變速箱相比,在都市擁堵路況下走走停停,換擋平順和舒適方面要勝出太多,並且憑藉9速的優勢在高速巡航行駛時又能帶來超高的燃油經濟性,配合近乎於「大梁」的四縱七橫的底盤框架帶來的牢固車身、前後全框式副車架的輔助加強、電控前後橋扭力分配,看來雪佛蘭探界者應「探界」之名並不浮誇。
這是一款能陪您閒庭信步都市車流的代步利器,這是一款能伴你翻山越嶺、從容應對惡劣路況的輕度「越野」工具,並且兼顧了性能和燃油經濟性,如果您剛好打算購買20萬價位的SUV,雪佛蘭探界者應該成為您優先考慮目標車型。
聲明:本文為車訊網原創文章,歡迎轉載並註明出處,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