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殯葬習俗的真實描寫,神秘的批書和煞的由來

2020-11-26 騰訊網

神秘的批書和煞

時興門幡喪貼的同時,有的地方還時興大門上貼「批書」。

1932年《德清縣新志》:「令道家以・六輪經」辨生肖所忌,批鬥書於大門外,告於戚屬。」

1948年浙江《杭縣誌稿》,道家以「六輪經」辨生肖所忌,並回煞日,謂之「批書」。

胡樸安《中華全國風俗志・海寧風俗記》,人死後立延陰陽生,將死者年庚及其家屬生肖,推算書成一紙,斜貼於喪家門外,上寫何時小殮,何時大殮,何日迎神即回煞,以及衝忌等,稱為「批書」。

小說《金瓶梅》哥兒天折及李瓶兒、西門慶身亡的回目,都有徐先生批書的描寫,這是古代殯葬習俗的真實描寫。第六十二回寫到:

徐先生……手掐醜更,說道:「正當五更二點轍,還屬丑時斷氣。」西門慶即令取筆硯,請徐先生批書。徐先生向燈下,問了姓氏,並生辰八字,批將下來:「一故錦衣西門夫人李氏之喪。生於元枯辛未正月十五日午時,車於政和丁西九月十七日丑時。今日丙子,月令成成,犯天地往亡,煞高一丈,本家忌哭聲,成服後無妨。入殮之時,忌龍、虎、雞、蛇四生人,親人不避。」

李瓶兒喪葬時,「批書」忌屬龍屬虎、屬雞、屬蛇的人。「批書」文於涉及避煞陋俗,有「煞高一丈」云云。

舊時代的迷信說法,人死後若十大,魂魄要返回故宅,並有兇煞相隨。為避損害,喪家要「避煞」「掩煞」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風操》記載:

偏傍之書,死有歸煞。子刊。逃竄,莫肯在家;畫瓦書符,作諸厭勝;喪出之日,門前燃火,戶外列,找送家鬼,章斷注連:凡如此比,不近有情,乃儒雅之罪人,彈議所當加也。

顏之推說,所謂「煞」,出自旁門左道之書,是不近人情的陋習,應當革除。有古人對傳染病視為惡鬼兇煞,大概也是「避煞」之說的來源之一。出殯日門前燃一堆火,歸來人要跨火入門,戶外撒灰,也同「避然」相關。《夷堅乙志》載:

江、淅之俗信巫鬼,相傳人死則其復還,以其日測之,某日當至,則盡室出通於外,名為避煞。命壯僕或僧守廬,布灰於地,明日視其跡,雲受生為人為異物矣。

說那灰若是被貓狗踩下了腳印,死者就會託生貓狗「煞」的迷信,是鬼魂迷信的重要分支,由來已久。據宋代俞文豹《吹劍錄》,唐朝《百忌歷》載喪煞損害法。迷信的人說,煞出現的日子,甚至煞之高矮都是可以推算的。《金瓶梅》徐先生「批書」所云「煞高一丈」,即是

1944年《重修彭山縣誌》載此習俗:

殮時,凡睡者皆令醒,術士執斧繞棺及門,咒而擊之,謂之「掩煞」。術士又依死者日之幹支,為定日之遠近、時之早幕、竿之長短,以告喪家。臨日,設酒脯、燃香燭,布灰於庭,空室而避之。倚竿於門,竿粘楮錢,過時乃鳴爆竹,啟門視灰跡,謂之「回煞」,亦曰「回殃」。

「煞」其實純屬子虛烏有。是故弄玄虛的人硬是「算」出、「定」出煞回之期、煞高几何,屆時門前倚放放貼著楮錢的竿子,還在門庭內撒灰,藉以觀察無形的煞跡。

相關焦點

  • 三伏天習俗傳統及由來
    我國自古以來是農業大國,根據農業生產的時間有了三伏天的劃分,古人對入伏的時間有著豐富的詩歌描寫。那麼,三伏天的起源由來是什麼呢?說到夏季炎熱的標誌,那就當屬「蟬鳴」了。你腦裡是不是已經出現了一幅夏季蟬鳴的景象。大家了解入伏是什麼意思嗎?哪些人適合敷貼三伏貼呢?一起來了解三伏天的起源由來吧!
  • 中元節由來和習俗你知道嗎?中國傳統節日習俗匯總
    今天是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中元節」,民間有在這一天祭奠已故親人的習俗。其實,中元節可不止燒紙這麼簡單,在中國傳統文化裡,它也並不是陰氣森森的「鬼節」這麼一個文化氛圍。 這是一個有著豐富文化內涵的節日,今天,我們就講一講關於它的由來和習俗,以及其他傳統文化的知識。
  • 立秋是什麼意思啊吃什麼養生對身體好 由來與古代傳統習俗
    ­  立秋一般發生在每年的8月7日或者8日,從這之後就進入陰盛陽衰的時候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你知道立秋養生吃什麼,吃什麼對身體好,以及它的由來與習俗嗎?立秋是什麼意思啊立秋吃什麼養生對身體好­  每年8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為立秋。
  • 日本的新年及相關習俗的由來
    最早日本的新年是祭祖以及向歲神祈求豐收的節日,後來在宮廷和民間發展,今天所見的日本新年習俗很多保留了江戶時代後期的形式。到明治6年,日本政府正式停用了農曆,並使用西曆,新年也定為公曆的元旦。因受中華文化影響,日本新年的很多習俗與中國非常相似,也保持著很多其特有的習俗。
  • 有關端午節的由來及習俗
    今天是端午節,那麼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以及有哪些習俗嗎?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了解與端午節相關的知識吧。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其最初為祛病防疫的節日,時間在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關於端午節的由來有很多種說法。其一,為了紀念屈原。
  • 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日|冬至的由來習俗
    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日|冬至的由來習俗:小編現整理了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日|冬至的由來習俗的相關內容,希望幫大家更好的了解冬至。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2020年12月21日,星期一,農曆十一月初七
  • 冬至的由來/傳說和習俗:冬至大如年 冬至習俗你知多少
    冬至的由來、傳說和習俗:冬至大如年 這些冬至習俗你知多少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 ,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
  • 春分和立春有什麼區別?2019年春分是哪天春分節氣由來和習俗
    對於春分和立春有很多人還「傻傻的不清楚」,這是兩個節氣同樣帶有「春」字,稍不注意還以為是一個意思。這就弄混淆了。立春是每年的2月4日或5日,春分是每年3月20日或21日。那麼立春和春分的區別是什麼?2019年春分是哪天?整理春分節氣由來和春分習俗。
  • 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有關小知識都在這裡,可以當故事講給孩子聽
    端午節由來的歷史淵源關於端午節的起源說法不一,主要包括以下幾種說法:屈原說、夏至說、龍日說、惡日說、勾踐說、曹娥說、陳臨說、伍子胥說、介子推說、沐浴日說、吉祥鳥說、巖紅窩說等等,其中流傳最為廣泛的就要數紀念屈原了。一、屈原說此種說法最早出自南朝宗懍《荊楚歲時記》和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
  • 重陽節的來歷由來起源及傳統習俗
    重陽節有哪些習俗?2019年的重陽節在十一國慶的最後一天,重陽節可以和父母在一起度過,祝福敬愛的父母及長輩親人。重陽節的由來起源是什麼?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重九節、九月九、茱萸節、菊花節等,是漢族的傳統節日。時在農曆九月初九日,故又稱九九重陽,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三節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大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2019年重陽節是幾月幾日?
  • 古代立春都有哪些習俗?看完蘇軾這首詞便可知曉
    正如左河水先生的《立春》一詩所說:「東風帶雨逐西風,大地陽和暖氣生,萬物蘇萌山水醒,農家歲首又謀耕」。立春作為我國的古老傳統節日,它還承載著先民們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簡單來說,就是在節日的起源和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一系列關於立春的習俗。那麼古代立春都有哪些習俗呢?我們又能從哪種途徑去獲取到立春習俗的相關知識呢?
  • 少數民族殯葬方面有哪些特殊規定?
    我國各民族有不同的喪葬習俗,有火葬、水葬、土葬、天葬等。1979年2月,民政部、國家民委發布《關於不要強迫回族實行火葬問題的通知》。《通知》指出,少數民族實行土葬或火葬,是一個風俗習慣問題。對這種風俗習慣的保持或改革,應當尊重本民族人民群眾的意願,絕不能強迫。
  • 萬聖節的由來傳說故事及習俗 萬聖節快樂英語翻譯
    萬聖節的由來傳說故事及習俗 萬聖節快樂英語翻譯  萬聖節又叫諸聖節,在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傳統節日;而萬聖節前夜的10月31日是這個節日最熱鬧的時刻。在中文裡,常常把萬聖節前夜(Halloween)訛譯為萬聖節(All Saints' Day)。
  • 2017年立春幾月幾號 立春的由來及習俗介紹 立春了吃這些食物比較好
    2017年立春幾月幾號 立春的由來及習俗介紹 立春了吃這些食物比較好 發布時間:2017-02-03 09:14:53.0齊魯晚報網       民俗專家介紹,立春(由來及習俗介紹)不僅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而且是一個重要的節日。
  • 神秘的《紅樓夢》書中到底暗示了什麼?
    血脈傳遞《紅樓夢》被稱為神秘的作品,他的神秘主要是書中暗示了康雍乾三朝的政治格局。曹雪芹把自己家族經歷的事件在他腦海中一一展現在《紅樓夢》裡,似乎若有所指而又不敢造次。《紅樓夢》裡主要的人物和事件都能在康雍乾三朝找到影子。
  • 九月初九重陽節,「重陽節」是怎麼由來的?重陽節有什麼傳統習俗
    重陽節「重陽」之名稱由來,得名於古籍《易經》中的『陽爻為九』。在《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又為「極數」,指天之高為「九重」。「九」為老陽,是陽極數,兩個陽極數重在一起,九九歸一,一元肇始,萬象更新。因此古人認為重陽是一個值得慶賀的吉祥日子。在古代有飲宴祈壽之俗。
  • 重陽節的由來 重陽節的由來是什麼
    下面就一起來看看重陽節的由來吧。  重陽節的由來:漢代,過重陽節的習俗在宮中流行,相傳漢高祖劉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呂后的謀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賈氏被逐出宮,嫁與貧民為妻。  重陽節習俗有:  1、登高: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登高所到之處,沒有統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 小年的由來及傳說故事 小年的習俗風俗有哪些
    小編整理小年夜來源及傳說故事,過小年有哪些傳統習俗?小年夜節日由來及傳說故事  小年是我國漢族傳統節日,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祭灶。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在農曆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民俗專家說,在古代,過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也就是說,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臘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
  • 秋風秋雨愁煞人!4首描寫秋雨的詩詞,讓人多愁善感
    而秋天的雨,則只能「秋風秋雨愁煞人」!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詩詞文化愛好者。記得關注我,和我一起欣賞4首描寫秋雨的詩詞,讓人多愁善感,感觸良多。第1首,《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 現存《周公解夢書》非周公所作 真實內容或失傳
    但是,史學家考證發現,《周公解夢書》並非周公所作,具體作者不詳。記者 楊曉楠 李笑凡  周公解夢  伏羲畫八卦 周公作爻辭  若說周公解夢,先得說說周公與《周易》的關係。  街頭算卦先生手邊總放著一本《周易》,其實,《周易》不僅是一本算命的書,還是中國古代哲學的大道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