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入伏是幾月幾日?入伏是什麼意思?三伏天習俗傳統及由來

2020-11-26 海峽網

 

2019年入伏是幾月幾日?入伏是什麼意思?我國自古以來是農業大國,根據農業生產的時間有了三伏天的劃分,古人對入伏的時間有著豐富的詩歌描寫。那麼,三伏天的起源由來是什麼呢?說到夏季炎熱的標誌,那就當屬「蟬鳴」了。你腦裡是不是已經出現了一幅夏季蟬鳴的景象。大家了解入伏是什麼意思嗎?哪些人適合敷貼三伏貼呢?一起來了解三伏天的起源由來吧!

2019年入伏出伏三伏時間表

2019年入伏的時間是2019年7月12日,具體2019年數伏時間表如下:

初伏:2019年7月12日(農曆六月初十)——2019年7月21日(農曆六月十九)

中伏:2019年7月22日(農曆六月二十)——2019年8月10日(農曆七月初十)

末伏:2019年8月11日(農曆七月十一)——2019年8月20日(農曆七月二十)

2019年三伏天的起止時間是:2017年7月12日至2019年8月20日。2019年三伏天長達40天。

 

入伏是什麼意思?

伏,是避暑之意,「三伏」指的是初伏、中伏和末伏。根據傳統曆法,初伏是從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算起,中伏則從夏至後第四個庚日起,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到第二個庚日則為末伏。每一個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數不固定,當夏至到立秋之間有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有5個庚日時,中伏為20天。今年6月21日進入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夏至」,7月12日跨入初伏,立秋為8月8日,由於今年夏至與立秋間有5個庚日,所以今年中伏從7月22日至8月10日共有20天, 加上末伏的10天,今年整個三伏天長達40天。

三伏天通常是一年中氣溫最高的日子。但市氣象局說,伏天的長短和上海當年的炎熱程度、高溫日數多寡,沒有很好的對應關係。據氣象資料顯示,2009年的伏天就有40天,但申城在中伏和末伏都沒有出現高溫日,1999年的伏天也有40天,但整個三伏天沒有出現一個高溫日。

所以,進入三伏後的氣溫走勢,還是要根據當時的天氣系統演變情況,並且具體到晴雨、雲量、日照、風向風速等氣象要素來綜合分析而定。

 

三伏天的起源由來

三伏天是按照我國古代的「幹支紀日法」確定的。每年夏至以後第三個庚日(指幹支紀日中帶有「庚」字的日子)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合起來稱為三伏。

按陽曆計算則出現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此時我國大部地區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

伏天的說法據說歷史相當久遠,起源於春秋時期的秦國,《史記·秦紀六》中云:「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初伏。」

唐人張守節曰:「六月三伏之節,起秦德公為之,故云初伏,伏者,隱伏避盛暑也。」古代伏天時跟其他節令一樣,民間傳承著很多食俗。

頭伏蘿蔔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小暑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

而餃子在傳統習俗裡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

 

三伏貼什麼時候敷適合那些人用

1、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體虛感冒咳嗽、咽炎

2、風溼性疾病:類風溼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系統性紅斑狼瘡,關節炎

3、消化道疾病:慢性胃腸炎,慢性腹瀉

4、其它雜病:如陽虛怕冷,頸肩腰腿痛,免疫功能低下體虛易外感的老人和兒童等都有顯著療效。

連續貼敷三年以上,上述疾病大多能夠明顯減輕症狀,減少發病率。

 

三伏天敷貼三伏貼治療原理

三伏貼原理,就是要在自然界陽氣最足之時,藉助這個外力,通過陽性的藥物貼敷在人體的相應穴位上,此時人體毛孔張開,有利於藥物的滲透和吸收,從而將人體內的寒溼驅除,以達到治病的目的。這種借力使力的方法,通常可以達到以巧破千斤的功效,因此被自古流傳下來。

由於現代人狂吹空調、狂吃冷飲,因此多陽虛體質。而貼伏貼剛好適合陽虛體質之人,再加上這種治療方案,不像西藥那樣副作用明顯,因而現在是廣受歡迎。

 

入伏三伏天習俗傳統

餛飩餃子

不同的地區在入伏吃什麼是有不同的講究的。北方在伏天多吃麵,在頭伏吃餃子也成為傳統習俗了;而南方人入伏時吃的東西不象北方那樣整齊劃一,而是各有不同,略舉一二:上海「頭伏餛飩二伏茶」,杭州「頭伏火腿二伏雞」南昌「頭伏吃雞二伏鴨」,湖南與江西比鄰,頭伏也是吃雞。上海人平時就喜歡做大餛飩吃,入伏了還是吃大餛飩,顯示了其節儉的民風。

吃麵

伏天除了喝熱湯麵,還可以吃過水麵。將煮好的麵條用涼水過出,拌上蒜泥,澆上滷子,不僅刺激食慾,而且「敗心火」。伏裡還可以吃「炒麵」。所謂炒麵,是用鍋將麵粉炒幹、炒熟,然後用水加糖拌著吃。

火腿

杭州人「頭伏火腿二伏雞」。中醫認為,火腿有健脾開胃、生津益血的功效。火腿一年四季都可以吃,但是夏季吃為最佳。夏天人們往往食欲不振,營養不足。火腿營養豐富,食之不膩,能增進食慾,和冬瓜燒湯,既有營養,又防暑祛病。

以上就是關於2019年入伏的時間,入伏的含義介紹,三伏天習俗傳統及由來起源的相關內容。夏季來臨,空調的長期使用對我們的身體會產生疾病沉痾,空調病會長期影響著我們,三伏天使用三伏貼會起到調理身體健康的作用。

相關焦點

  • 今年入伏時間2018:頭伏是幾月幾日 三伏天時間表怎麼養生
    今年入伏時間2018:頭伏是幾月幾日 三伏天時間表怎麼養生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一般是從每年的7七月份開始,一直持續二十多天。跟著小編一起從文中詳細了解吧。今年入伏是哪一天  2018年入伏的時間是2018年7月17日, 2018年8月25日末伏結束,一共40天。  2018年初伏10天:2018年7月17日-2018年7月26日;  2018年中伏20天:2018年7月27日-2018年8月15日。
  • 2019年什麼時候入伏共多少天?2019年入伏出伏時間具體日期
    2019年什麼時候入伏共多少天?如今已經是2019年7月中旬了,氣溫越來越高,太陽如同火爐炙熱著大地。氣溫的變化讓我們想到2019年的三伏是不是要到了,今年入伏出伏是哪天呢?接下來,小編整理2019年的三伏時間表以及入伏是什麼意思,三伏天吃什麼祛溼。
  • 2020年三伏天時間表圖片 今年的三伏天入伏出伏日曆
    2020年三伏天時間表圖片 今年的三伏天入伏出伏日曆時間:2020-07-07 11:5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年三伏天時間表圖片 今年的三伏天入伏出伏日曆 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小暑期間正逢三伏的頭伏,今年的入伏時間是7月16日,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就要到了
  • 2017年何時入伏和出伏 2017三伏天什麼時候最熱?
    2017年何時入伏和出伏 2017三伏天什麼時候最熱?時間:2017-07-12 12:28   來源:學習啦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17年何時入伏和出伏 2017三伏天什麼時候最熱? 2017年出伏是哪一天?
  • 快到夏季最熱的三伏天了,那麼2018年什麼時候入伏呢?
    都說三伏天是最熱的,小編最近查閱了下日曆,好像離三伏天也不遠了,今天我們就來看看2018年什麼時候入伏,還有一些入伏小常識分享給大家。2018年入伏是幾月幾號?2018年入伏時間是2018年7月17日。2018年7月17日—2018年7月26日,為初伏。
  • 入伏是什麼意思 臨沂人一不小心就聽暈了
    我國除了有一些傳統的節日和節氣之外,還有很多特殊的用來表示天氣的日子,比如說三伏和三九,很多網友不知道入伏是什麼意思,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釋一下。   入伏是什麼意思?   入伏,意指進入三伏天。 「夏至三庚數頭伏」,這是確立初伏的依據。
  • 三伏是哪三伏2019三伏天從什麼時候開始 2019三伏天時間表
    2019三伏天從什麼時候開始?2019年7月12日是入伏的第一天,今年依舊是40天的加長版三伏天!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頭伏餃子二伏面」,今天很多地方有吃餃子的習慣。入伏後應減少不必要的外出、隨身攜帶防暑藥品、及時補水等。今天起,開啟防暑裝備最高級!
  • 農村俗語「夏至三庚數頭伏」,今年什麼時候入伏?
    2019年7月4日,指尖回答了一篇文章,題目是《入伏,一伏、二伏、三伏,具體哪一天開始,是怎麼推算的?在農村有什麼風俗和習慣嗎?》,文章發出去之後廣受好評,承蒙大家的喜愛。不少人給指尖點讚和建議,這樣的文章可以多發,增強人們對歷史文化的了解。文章發出去之後,前後共收到超過6000萬展現量,點讚超過15000次,評論量也達到300+。明明就是來回答問題,為啥又要說來兌現承諾呢?
  • 三伏天是什麼意思 三伏天養生怎麼去寒氣吃哪些食物好
    三伏天是什麼意思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 可以這樣理解:「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稱之為「伏」,是因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內。
  • 2019三伏天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幾月幾號 今年三伏天時間表
    2019年入伏是哪天?今年三伏天時間是幾月幾號從什麼時候開始?一到三伏天,暑氣就到了最濃的時候,這個時候天氣又悶又潮,大家要警惕時刻做好防暑工作。下面就為大家帶來2019年三伏天時間表,以便大家更好的防暑。
  • 入伏時間怎麼算?-資訊-中國天氣網<
    那麼入伏時間怎麼算?2014年什麼時候入伏呢?2014年入伏是幾月幾日?入伏,意指進入三伏天。入伏時間為夏至日後的第三個庚日,2014年第一個庚日是6月28日,第二個庚日是7月8日,第三個庚日是7月18日,所以2014年從7月18日開始入伏,注意到了嗎?每個庚日之間相差10天哦!中伏為7月28日,末伏8月17。哪天入伏,入伏時間又是怎麼確定的,我們的老祖宗有一套很嚴密的方法。
  • 2020小暑是入伏第一天嗎 小暑三候是哪三候分別代表什麼意思
    在二十四節氣中,小暑節氣是屬於夏天的節氣,並且在小暑的時候天氣也越來越熱,那麼小暑是入伏第一天嗎2020?小暑是入伏頭一天嗎?小暑是入伏第一天嗎2020:不是  俗話說「夏至三庚入伏」,意思是說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開始入伏。
  • 農村俗語「夏至三庚數頭伏」,2019年哪天入伏?入伏哪天最熱?
    今天6月21日,是24節氣中的「夏至」。進入夏至意味著炎熱的夏天正式到來。俗語說「夏至三庚數頭伏」,意思是從夏至當天起到第三個庚日便是頭伏,即夏至日後第21天就是頭伏。那麼,這是如何得到的?2019年哪天入伏?入伏後最熱是什麼時候?什麼是三庚?盛夏季節,熱在三伏。
  • 小暑後迎三伏,2020年什麼時候入伏?什麼時候最熱?看完有數了!
    「冬有三九,夏有三伏」,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小暑節氣,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氣溫最高、溼度最大的時候,出現在小暑和處暑之間。雖然大家都知道三伏天最熱,但是因為每年入伏的時間都不固定,三伏天的天數也不固定,很多人都不知道什麼時候入伏?最熱的時候又是什麼時候,那麼今年什麼時候入伏呢?
  • 2019重陽節是幾月幾日星期幾?重陽節的來歷由來起源及傳統習俗
    2019年重陽節是幾月幾日?重陽節有哪些習俗?2019年的重陽節在十一國慶的最後一天,重陽節可以和父母在一起度過,祝福敬愛的父母及長輩親人。重陽節的由來起源是什麼?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重九節、九月九、茱萸節、菊花節等,是漢族的傳統節日。時在農曆九月初九日,故又稱九九重陽,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三節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大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 三伏天從什麼時候開始2019時間表 幾月幾號結束
    三伏天從什麼時候開始2019時間表 幾月幾號結束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介紹說,傳統的推算方法規定,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起為「初伏」,從夏至後的第四個庚日起為「中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起為「末伏」,總稱為「三伏」。  2019年三伏天時間查詢:入伏時間是2019年7月12日,出伏時間是2019年8月20日,共40天。
  • 2020年哪天入伏?三伏天如何推算?有何風俗和習慣?看完有數了!
    在農村有「熱在三伏」的說法,意思是一年之中,三伏天是最熱的時候。大多數人只知道三伏天最熱,但是卻不知道三伏是從哪一天開始算起,那麼三伏天如何推算呢?在農村關於三伏有哪些風俗和習慣呢?三伏天中的「伏」指的是「伏邪」的意思,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風、寒、暑、溼、燥、熱」六邪中的「暑邪」。伏還有「趴」的意思,意思是三伏天熱到人們趴在地上不想動彈。
  • 農村俗語「夏至三庚數頭伏」啥意思,2020年啥時候入伏?答案來了
    芒種剛過,這天氣也是一天比一天熱,今天我們這裡的氣溫直接飆升到38度,雖然距離三伏天還有一段時間,但是這氣溫絲毫不輸三伏天。芒種過後下一個節氣便是夏至,在農村有「夏至三庚數頭伏」的說法,那麼今年什麼時候入伏呢?
  • 今年什麼時候是出伏 2019三伏天哪一天結束時間
    2019年三伏天是幾月幾號具體時間表:  2019年入伏的時間是2019年7月12日,具體2019年數伏時間表如下:  初伏:2019年7月12日(農曆六月初十)——2019年7月21日(農曆六月十九)  中伏:2019年7月22日(農曆六月二十)——2019年8月10日(農曆七月初十)
  • 2020年什麼時候入伏?「夏至三庚數頭伏」啥意思?果園如何管理?
    俗話說「夏至三庚數頭伏」,也就是說,按農曆來看,在夏至以後的第三個庚日就是初伏,即入伏。庚日是什麼意思?今年什麼時候入伏?果園要注意哪些管理?一起來看看。  每年的庚日所對應的公曆日期是變化的,今年某一天庚日,明年就不一定是庚日了,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也不是固定的。那麼今年什麼時候入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