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夏至三庚數頭伏」啥意思,2020年啥時候入伏?答案來了

2021-01-10 小馬話三農

芒種剛過,這天氣也是一天比一天熱,今天我們這裡的氣溫直接飆升到38度,雖然距離三伏天還有一段時間,但是這氣溫絲毫不輸三伏天。芒種過後下一個節氣便是夏至,在農村有「夏至三庚數頭伏」的說法,那麼今年什麼時候入伏呢?

「冷在三九、熱在三伏」,數九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時候,數伏則是一年之中最熱的時候。數九是從冬至這一天開始算起,每九天為一九,但是數伏卻不是從夏至開始,而是從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開始算起。為什麼入伏要從庚日開始呢?

在古代人們是用「幹支紀日法」來記錄時間,10個天幹和12個地支組合起來循環使用,有庚字出現的日子便是庚日,十天重複一次,但是一年共365天,並不是10的倍數,所以入伏的時間也有所不同。在天幹地支表中,庚所對應的五行是金字,根據五行學說,夏日屬火,秋日屬金,火克金,由於春夏交替時不相生而相剋,所以陰氣會被陽氣壓在地下,所以伏藏在地下,伏便是藏伏的意思。

在了解了三伏天是如何計算後,我們再來看一下今年什麼時候入伏。今年夏至是6月21日,從夏至開始算起第三個庚日便是7月16日,是頭伏的第一天,頭伏一共是十天的時間,所以頭伏結束的日子為7月25日。二伏是夏至後的第四個庚日,但是並不像頭伏一樣只有十天,有的年份為10天,而有的年份則是20天,中伏的天數要取決於末伏的開始,末伏是從立秋節氣第一個庚日開始算起,為8月15日,所以今年中伏從7月26日開始,到8月14日結束。末伏是從8月15日開始,到8月24日結束。

雖然現在天氣已經很熱,但是從今年入伏的時間來看,距離真正炎熱的三伏天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尤其是今年三伏天共有40天,所以今年肯定是一個特別炎熱的夏天,大家應提前做好防暑降溫工作,以免中暑。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夏至三庚數頭伏」,今年什麼時候入伏?
    指尖來兌現承諾了。2019年7月4日,指尖回答了一篇文章,題目是《入伏,一伏、二伏、三伏,具體哪一天開始,是怎麼推算的?在農村有什麼風俗和習慣嗎?》,文章發出去之後廣受好評,承蒙大家的喜愛。不少人給指尖點讚和建議,這樣的文章可以多發,增強人們對歷史文化的了解。
  • 「夏至三庚數頭伏」,今日入伏,2020年啥時候最熱,要熱多久?
    大家好,歡迎來到土味農村,解讀新鮮農村事。雖說已經是7月中旬了,可是我國多地仍有降雨,這個夏天似乎不太熱了。但是近來幾天,我國南方的降雨也將陸續結束了,迎來的就是炎炎烈日了,還好今年的夏天有個過渡期,酷熱天來的沒有那麼突然。
  • 今日夏至,俗語「夏至三庚入伏」,啥意思?看看今年哪天入伏?
    今天是父親節,同時也是二十四節氣的夏至,二十四節氣在我國已經有了2000多年的歷史,最早在周代的時候,人們就通過土圭測日影的方法確定了最早的四個節氣,這個節氣之中就包括夏至,至的意思就是達到的意思,所以夏至的意思就是說,夏天已經來臨了,夏至這一天白晝的時間最長,太陽的角度最高,古人非常看重夏至這個節氣
  • 「夏至三庚數頭伏」,16日入伏,今年啥時候最熱,哪天出伏?
    導讀:「夏至三庚數頭伏」,16日入伏,今年啥時候最熱,哪天出伏?這幾天南方的降雨也陸續結束了,取而代之的是炎炎烈日了。降雨一停,太陽出來了,酷熱天也就開始了。目前正處於小暑節氣,馬上就要迎來大暑了,而老話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六月天的燒烤模式就要拉開序幕了。
  • 農村俗語「夏至三庚數頭伏」,2019年哪天入伏?入伏哪天最熱?
    今天6月21日,是24節氣中的「夏至」。進入夏至意味著炎熱的夏天正式到來。俗語說「夏至三庚數頭伏」,意思是從夏至當天起到第三個庚日便是頭伏,即夏至日後第21天就是頭伏。那麼,這是如何得到的?2019年哪天入伏?入伏後最熱是什麼時候?什麼是三庚?盛夏季節,熱在三伏。
  • 農村老人說「夏至三庚入伏」,2020年啥時候夏至,啥時候入伏呢
    一般情況下二十四節氣相差都會在15天左右,但今年的芒種和夏至之間,卻出現了16天,根據日曆我們可以清晰看出,芒種是在6月5日,而夏至則是在6月21日,為什麼不按照套路出牌,形成了16天呢?地球公轉一周為365天5時9分10秒,按照24節氣黃道運行,運行的速度是不均等的,所以根據24節氣來說,每個節氣太陽在黃道上度數雖然相同,但時間上面是會有差異的,黃道跟地球公轉會相差1-2天,而且由於夏至正處於遠日電,此時公轉速度較慢,再加上今年是閏四月的原因,所以芒種跟夏至之間就出現了不常見的16天。今年夏至6月21日,那麼夏至之後,什麼時候開始入伏呢?
  • 2020年什麼時候入伏?「夏至三庚數頭伏」啥意思?果園如何管理?
    昨天是夏至,其實除了二十四節氣之外,還有一些雜節氣,比如三伏。俗話說「夏至三庚數頭伏」,也就是說,按農曆來看,在夏至以後的第三個庚日就是初伏,即入伏。庚日是什麼意思?今年什麼時候入伏?果園要注意哪些管理?一起來看看。
  • 農諺「夏至三庚數頭伏」,一個「庚日」是多少天?入伏後哪天最熱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村東張二狗,帶你了解更多有關的農村的人和事,如果想持續受到本欄目,請記得關注我喲!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農諺「夏至三庚數頭伏」,一個"庚日"是多少天?入伏後哪天最熱?今天是今年入伏的頭一天,入伏就代表一年中最熱的天氣也會即將來到。
  • 「夏至三庚數頭伏」:7月17日「入伏」 伏天長40天
    新華社天津6月21日電(記者周潤健)21日18時7分迎來「夏至」節氣。「夏至三庚數頭伏」,天文專家通報說,今年的入伏日期是7月17日,「三伏天」長達40天。夏至不僅是北半球白天最長、夜晚最短的一天,還決定著當年「三伏天」的長度。
  • 小暑後迎三伏,2020年什麼時候入伏?什麼時候最熱?看完有數了!
    「冬有三九,夏有三伏」,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小暑節氣,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氣溫最高、溼度最大的時候,出現在小暑和處暑之間。雖然大家都知道三伏天最熱,但是因為每年入伏的時間都不固定,三伏天的天數也不固定,很多人都不知道什麼時候入伏?最熱的時候又是什麼時候,那麼今年什麼時候入伏呢?
  • 天氣越來越熱,今年啥時候入伏?還要熱多久?答案來了
    今天早上吃早餐的時候,店裡面碰到一位小姑娘,大概二十三四歲,在和旁邊的人聊天,說入伏了就是熱。但是實際上今天還沒有入伏呢,因為農村有句老話叫做「夏至三庚是頭伏」,今天距離入伏還有半個月時間,因為今年入伏時間是7月16日。
  • 農村老人說「夏至三庚入伏」,教你準確掌握每年的入伏時間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個節氣,是夏季的第四個節氣。它的時間節點在每年公曆的6月21-22日間,2020年的夏至節是6月21日。夏至這天,是北半球白晝時間最長的一天,中國就地處北半球。古人根據測量所得認為夏至在中夏之位,即午位,午屬陽,認定這天是陽氣高漲至極的一天。
  • 俗話說「夏至三庚入頭伏」,2019年哪天入伏?為何中伏有20天?
    俗話說「夏至三庚入頭伏」,2019年哪天入伏?為何今年中伏有20天?文/農夫也瘋狂夏至節氣過去已經有一段時間了,老話說得好「芒種夏至是水節,如若無雨是旱天」,意思是說在芒種和夏至節氣這兩天,如果都沒有降雨,那預示著這一年的夏季雨水很少,很可能是旱年。
  • 2020年哪天入伏?三伏天如何推算?有何風俗和習慣?看完有數了!
    今天已經是夏至後的第十天,天氣也變得越加炎熱起來,不過距離真正的高溫天氣,還有一段時間。在農村有「熱在三伏」的說法,意思是一年之中,三伏天是最熱的時候。大多數人只知道三伏天最熱,但是卻不知道三伏是從哪一天開始算起,那麼三伏天如何推算呢?在農村關於三伏有哪些風俗和習慣呢?
  • 農村俗語「夏至三庚入伏」蘊含意思很重要,早弄懂不吃虧!
    按照24節氣的說法,到了夏至才算夏天的真正到來。今年6月21日為夏至,這是一年24節氣中的第十個節氣,是夏季中的第4個節氣。其中,關於夏至節氣的俗語在民間流傳很多,「夏至三庚入伏」這句俗語說得是啥意思呢?那今年啥時入伏呢?作為「三農」領域民間觀察員的【鄉村關中】結合農民的生活實際,以及農村老人所說情況,和大家交流一下看法,具體如下:第一,「夏至三庚入伏」俗語的意思。
  • 2020年閏四月,最熱的「三伏天」啥時候來?這份時間表收好了
    今年的三伏天什麼時候到呢?今天,我們來說一下。老話說,「熱在三伏,冷在三九」。古人規定,夏至節氣以後出現的第三個庚日就開始「入伏」了,這也就是常說的「夏至三庚數頭伏」的意思。那麼什麼是「庚日」呢?這就得聯繫到我國古代流行到「幹支紀年法」了。「幹支紀年法」是古代人記錄時間到一種方式,其中有10個天幹和12個地支,它們組合起來循環使用就是幹支紀年法。
  • 2020小暑是入伏第一天嗎 小暑三候是哪三候分別代表什麼意思
    在二十四節氣中,小暑節氣是屬於夏天的節氣,並且在小暑的時候天氣也越來越熱,那麼小暑是入伏第一天嗎2020?小暑是入伏頭一天嗎?小暑是入伏第一天嗎2020:不是  俗話說「夏至三庚入伏」,意思是說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開始入伏。
  • 農村俗語「二月遇見九,五穀好豐收」啥意思?說得有道理嗎?
    導讀:老農說「二月遇見九,五穀好豐收」啥意思?二月有「九」嗎?最近幾天天氣非常好,農村裡老人們都坐在家門口,曬著冬日的暖陽,老人們還不時的把帽子摘下來撓一下頭部,還有的老人能坐著能睡著,這樣的好天氣真是冬日曬太陽。
  • 入伏具體是從哪一天開始,怎樣推算的?在農村都有什麼習俗?
    還有三天時間就到小暑節氣了,進入小暑大暑很多人就感覺暑熱的季節來了,其實這樣理解倒也沒錯,只不過立夏、夏至、小暑都不能代表夏季最炎熱的時候,最熱的應該是入伏以後的這幾個周,那從什麼時候開始算入伏呢?很多人不會計算入伏,只是聽家裡的老人告訴哪天入伏,就哪天入伏,其實入伏的日子跟夏至是有關係的,老人們說「夏至三庚便數伏」,意思就是從夏至那天起,數到第三個庚日便是入伏之日,那麼啥又是庚日呢,「庚日」是指古代的「幹支紀日法」中帶有「庚」字頭的那一天,甲乙丙丁戊己庚辛中的「庚」。因為庚日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子也是不確定的,一般是在7月11日至20日之間徘徊,上下差不出兩個周。
  • 入伏是什麼意思 臨沂人一不小心就聽暈了
    我國除了有一些傳統的節日和節氣之外,還有很多特殊的用來表示天氣的日子,比如說三伏和三九,很多網友不知道入伏是什麼意思,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釋一下。   入伏是什麼意思?   入伏,意指進入三伏天。 「夏至三庚數頭伏」,這是確立初伏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