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三庚數頭伏」,今日入伏,2020年啥時候最熱,要熱多久?

2021-01-10 土味農村

大家好,歡迎來到土味農村,解讀新鮮農村事。雖說已經是7月中旬了,可是我國多地仍有降雨,這個夏天似乎不太熱了。但是近來幾天,我國南方的降雨也將陸續結束了,迎來的就是炎炎烈日了,還好今年的夏天有個過渡期,酷熱天來的沒有那麼突然。

文【土味龍】

現在還是小暑節氣,還有一周左右就到大暑了,有人說夏天最熱的時候是大暑,可能從這句「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裡理解的,以為到了大暑就進入夏天的燒烤模式。其實夏天最熱的階段是三伏天,今天就開始入伏了,而三伏中最熱的時間是中伏,那麼中伏是什麼時候,今年要熱多久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詳細了解下三伏吧。

生活在農村的人對三伏天都有了解,但是卻不明白什麼是「伏」,怎麼推算的,知道的人就很少了。伏在古代意思就是就是「藏伏」,就是指萬物間的陰氣被陽氣被迫藏伏了,聽起來挺玄乎,不過就這樣一直流傳至今,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熱的階段了。三伏分別是頭伏、中伏和末伏。

那麼就有人關心了,到底是什麼時候入伏,什麼時間是末伏。雖然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時間有20天也有10天的,總的算下來有些年份的三伏天是30天嗎,有些年份則是40天。其實大家只要記住這句話「夏至三庚數頭伏」,就是說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就是入伏時間。

說到庚日,前幾期文章有說過,現在也順便帶大家了解下,我國古代用天幹、地支合併記載時間。將10個天幹的數字和12個地支的數字是相配,交叉配合60次,一年中就有6個庚日,且相隔十天重複一次。就是依照幹、支紀日的排列,所以就把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當作頭伏,第四個庚日就進入中伏,注意了,第五個庚日不一定就是末伏首日,立秋以後的第一個庚日才是末伏的首日。如果說,第五個庚日就是立秋,那麼第五個庚日就是末伏了,這也就區別了,為何有的年份三伏天是40天,有的年份卻是30天了。

今年的三伏天是有40天的,也就是說今年會熱40天。今年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便是今天,也就說7月16日就開始入伏了,推算一下,下一個庚日是7月26日,就是說初伏的時間應該是在7月16日到7月25日,中伏就是從7月26日開始計算,第五個庚日是8月5日,可是立秋是8月7日,古人把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作為末伏的開始日期,因此末伏應該從8月15日開始,所以7月26日到8月14日是中伏且有20天,8月15日到8月24日是末伏,計算下來一共有40天。

三伏天之所以熱,是因為這段時間我國受到副熱帶高壓控制,白天的時間比夜晚的時間長,且光照時間就長了,白天地面吸收的熱量的時間要比晚上散發熱量的時間長,而且吸收的的熱量比散發的熱量多,這就使得地表藏下來的溫度就比較多,近地面的溫度也是一天比一天高。

關於三伏天,農村還有很多關於三伏的俗語,比如「秋後一伏,熱死老牛,意思是說,就算到了立秋後的末伏,老牛都能熱死,這就代表連末伏都很熱,更別說最熱的中伏了,雖然說有些誇張,但是也能突出三伏天的炎熱。

現在南方很多地區仍然下著雨,但是不要掉以輕心,因為今天就是初伏了,證明三伏天已經來了,雨水過後,酷暑來臨,大家要提前做好防暑準備。不知道今天關於三伏的解答大家是否明白了呢?有不清楚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更多農村資訊盡在土味農村,我們下期見!

相關焦點

  • 「夏至三庚數頭伏」,16日入伏,今年啥時候最熱,哪天出伏?
    導讀:「夏至三庚數頭伏」,16日入伏,今年啥時候最熱,哪天出伏?這幾天南方的降雨也陸續結束了,取而代之的是炎炎烈日了。降雨一停,太陽出來了,酷熱天也就開始了。目前正處於小暑節氣,馬上就要迎來大暑了,而老話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六月天的燒烤模式就要拉開序幕了。
  • 農村俗語「夏至三庚數頭伏」,2019年哪天入伏?入伏哪天最熱?
    今天6月21日,是24節氣中的「夏至」。進入夏至意味著炎熱的夏天正式到來。俗語說「夏至三庚數頭伏」,意思是從夏至當天起到第三個庚日便是頭伏,即夏至日後第21天就是頭伏。那麼,這是如何得到的?2019年哪天入伏?入伏後最熱是什麼時候?什麼是三庚?盛夏季節,熱在三伏。
  • 農村俗語「夏至三庚數頭伏」啥意思,2020年啥時候入伏?答案來了
    芒種剛過,這天氣也是一天比一天熱,今天我們這裡的氣溫直接飆升到38度,雖然距離三伏天還有一段時間,但是這氣溫絲毫不輸三伏天。芒種過後下一個節氣便是夏至,在農村有「夏至三庚數頭伏」的說法,那麼今年什麼時候入伏呢?
  • 農村俗語「夏至三庚數頭伏」,今年什麼時候入伏?
    2019年7月4日,指尖回答了一篇文章,題目是《入伏,一伏、二伏、三伏,具體哪一天開始,是怎麼推算的?在農村有什麼風俗和習慣嗎?》,文章發出去之後廣受好評,承蒙大家的喜愛。不少人給指尖點讚和建議,這樣的文章可以多發,增強人們對歷史文化的了解。文章發出去之後,前後共收到超過6000萬展現量,點讚超過15000次,評論量也達到300+。明明就是來回答問題,為啥又要說來兌現承諾呢?
  • 農諺「夏至三庚數頭伏」,一個「庚日」是多少天?入伏後哪天最熱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農諺「夏至三庚數頭伏」,一個"庚日"是多少天?入伏後哪天最熱?今天是今年入伏的頭一天,入伏就代表一年中最熱的天氣也會即將來到。俗話說得好「冷三九,熱在三伏」,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就是三伏天,而三伏又分為頭伏,二伏,和三伏,我們都知道,入伏的時間是根據農曆節氣為準,夏至過後第三個庚日就是初伏天,每年都是如此。那麼夏至三個庚日初伏,一個「庚日」是多少天呢?
  • 小暑後迎三伏,2020年什麼時候入伏?什麼時候最熱?看完有數了!
    「冬有三九,夏有三伏」,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小暑節氣,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氣溫最高、溼度最大的時候,出現在小暑和處暑之間。雖然大家都知道三伏天最熱,但是因為每年入伏的時間都不固定,三伏天的天數也不固定,很多人都不知道什麼時候入伏?最熱的時候又是什麼時候,那麼今年什麼時候入伏呢?
  • 2020年什麼時候入伏?「夏至三庚數頭伏」啥意思?果園如何管理?
    昨天是夏至,其實除了二十四節氣之外,還有一些雜節氣,比如三伏。俗話說「夏至三庚數頭伏」,也就是說,按農曆來看,在夏至以後的第三個庚日就是初伏,即入伏。庚日是什麼意思?今年什麼時候入伏?果園要注意哪些管理?一起來看看。
  • 天氣越來越熱,今年啥時候入伏?還要熱多久?答案來了
    最近這幾天相信大家明顯感覺到天氣越來越熱了,我國很多城市也正式開啟了「烤爐模式」,比如說長沙、西安這幾天中午室外氣溫都直逼40℃,因此身邊很多朋友都紛紛叫苦不迭。今天早上吃早餐的時候,店裡面碰到一位小姑娘,大概二十三四歲,在和旁邊的人聊天,說入伏了就是熱。
  • 今日夏至,俗語「夏至三庚入伏」,啥意思?看看今年哪天入伏?
    今天是父親節,同時也是二十四節氣的夏至,二十四節氣在我國已經有了2000多年的歷史,最早在周代的時候,人們就通過土圭測日影的方法確定了最早的四個節氣,這個節氣之中就包括夏至,至的意思就是達到的意思,所以夏至的意思就是說,夏天已經來臨了,夏至這一天白晝的時間最長,太陽的角度最高,古人非常看重夏至這個節氣
  • 「夏至三庚數頭伏」:7月17日「入伏」 伏天長40天
    新華社天津6月21日電(記者周潤健)21日18時7分迎來「夏至」節氣。「夏至三庚數頭伏」,天文專家通報說,今年的入伏日期是7月17日,「三伏天」長達40天。夏至不僅是北半球白天最長、夜晚最短的一天,還決定著當年「三伏天」的長度。
  • 2020年閏四月,最熱的「三伏天」啥時候來?這份時間表收好了
    最近的天氣,是越來越熱了。在芒種過後,很多地區就迎來了「三夏時節」,氣溫也是在變高的路上一去不復返。但今年的情況不同,今年是閏四月,按理來說,天氣熱得會比較晚,具體怎樣算呢?今年的三伏天什麼時候到呢?今天,我們來說一下。老話說,「熱在三伏,冷在三九」。
  • 農村老人說「夏至三庚入伏」,2020年啥時候夏至,啥時候入伏呢
    昨天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芒種,芒種節氣之後就會迎來夏至。其實芒種過後,天氣就開始一天天的變熱,多地的氣溫開始出現驟然上升。地球公轉一周為365天5時9分10秒,按照24節氣黃道運行,運行的速度是不均等的,所以根據24節氣來說,每個節氣太陽在黃道上度數雖然相同,但時間上面是會有差異的,黃道跟地球公轉會相差1-2天,而且由於夏至正處於遠日電,此時公轉速度較慢,再加上今年是閏四月的原因,所以芒種跟夏至之間就出現了不常見的16天。今年夏至6月21日,那麼夏至之後,什麼時候開始入伏呢?
  • 「夏至無雨三伏熱」,今年7月16日入頭伏,三伏長40天
    6月21日,迎來夏至。「夏至三庚數頭伏」。天文專家表示,今年入頭伏時間是7月16日,三伏長達40天。在農曆的節氣中,除了二十四節氣之外,還有一些雜節氣,如三伏、九九、入梅、出梅等。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介紹說,所謂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總稱。三伏的日期是按節氣的日期和幹支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
  • 農村老人說「夏至三庚入伏」,教你準確掌握每年的入伏時間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個節氣,是夏季的第四個節氣。它的時間節點在每年公曆的6月21-22日間,2020年的夏至節是6月21日。夏至這天,是北半球白晝時間最長的一天,中國就地處北半球。古人根據測量所得認為夏至在中夏之位,即午位,午屬陽,認定這天是陽氣高漲至極的一天。
  • 俗話說「夏至三庚入頭伏」,2019年哪天入伏?為何中伏有20天?
    俗話說「夏至三庚入頭伏」,2019年哪天入伏?為何今年中伏有20天?文/農夫也瘋狂夏至節氣過去已經有一段時間了,老話說得好「芒種夏至是水節,如若無雨是旱天」,意思是說在芒種和夏至節氣這兩天,如果都沒有降雨,那預示著這一年的夏季雨水很少,很可能是旱年。
  • 2020小暑是入伏第一天嗎 小暑三候是哪三候分別代表什麼意思
    在二十四節氣中,小暑節氣是屬於夏天的節氣,並且在小暑的時候天氣也越來越熱,那麼小暑是入伏第一天嗎2020?小暑是入伏頭一天嗎?小暑是入伏第一天嗎2020:不是  俗話說「夏至三庚入伏」,意思是說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開始入伏。
  • 2020年哪天入伏?三伏天如何推算?有何風俗和習慣?看完有數了!
    今天已經是夏至後的第十天,天氣也變得越加炎熱起來,不過距離真正的高溫天氣,還有一段時間。在農村有「熱在三伏」的說法,意思是一年之中,三伏天是最熱的時候。大多數人只知道三伏天最熱,但是卻不知道三伏是從哪一天開始算起,那麼三伏天如何推算呢?在農村關於三伏有哪些風俗和習慣呢?
  • 快到夏季最熱的三伏天了,那麼2018年什麼時候入伏呢?
    都說三伏天是最熱的,小編最近查閱了下日曆,好像離三伏天也不遠了,今天我們就來看看2018年什麼時候入伏,還有一些入伏小常識分享給大家。2018年入伏是幾月幾號?2018年入伏時間是2018年7月17日。2018年7月17日—2018年7月26日,為初伏。
  • 入伏是什麼意思 臨沂人一不小心就聽暈了
    我國除了有一些傳統的節日和節氣之外,還有很多特殊的用來表示天氣的日子,比如說三伏和三九,很多網友不知道入伏是什麼意思,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釋一下。   入伏是什麼意思?   入伏,意指進入三伏天。 「夏至三庚數頭伏」,這是確立初伏的依據。
  • 入伏時間怎麼算?-資訊-中國天氣網<
    伏天,一年中即熱又潮溼的日子,不過他不是一年中最熱的一天,而是最熱的一段時間。那麼入伏時間怎麼算?2014年什麼時候入伏呢?2014年入伏是幾月幾日?入伏,意指進入三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