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來兌現承諾了。2019年7月4日,指尖回答了一篇文章,題目是《入伏,一伏、二伏、三伏,具體哪一天開始,是怎麼推算的?在農村有什麼風俗和習慣嗎?》,文章發出去之後廣受好評,承蒙大家的喜愛。不少人給指尖點讚和建議,這樣的文章可以多發,增強人們對歷史文化的了解。文章發出去之後,前後共收到超過6000萬展現量,點讚超過15000次,評論量也達到300+。明明就是來回答問題,為啥又要說來兌現承諾呢?這還要和頭條的推薦制度有關。不知道是因為寫得還不錯,內容符合咱們平臺的用戶喜好,還是因為今年天熱得似乎有些早,很多人都感覺像三伏天一樣。
總之,從今年五月份開始,這篇寫於2019年的問答,再次受到大家的關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展現量增加超過千萬次。爭論也就來了,很多人說:都2020年了怎麼還在寫2019年的?怎麼不更新2020年三伏天的計算?之前,也向大家承諾,後期會更新2020年三伏天的內容,現在它來了。其實,指尖一直沒有動筆寫,主要考慮到真正距離三伏天還有一段時間,況且去年的文章中確實也延伸了今年三伏天的日期,這或許也是平臺不斷推薦的原因吧。關於三伏天的含義和推演過程,指尖在那篇文章中,詳細地做了說明,指尖已經把這篇文章置頂,大家感興趣可以進主頁閱讀,這裡指尖只做簡單說明。
三伏天的伏是「伏邪」的含義,就是農村老話六邪之中的「暑邪」,「熱在三伏,冷在三九」,說白了就是熱的意思。關於三伏天的計算方法,標準就是「夏至三庚數頭伏」,這裡面牽扯到兩個點,一是夏至時間的確定,二是庚日的具體含義。夏至作為24節氣之一,以太陽曆為核算標準,每年基本上在陽曆的6月21-22日,看下日曆就知道,今年夏至的時間為6月21日。第二就是庚日確定,這裡要講一下古代紀年工具,那就是天幹地支,10天幹12地支,我們常說庚子鼠年,實際上就有牽扯。而庚就是10天幹之一,其他分別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庚排在第七位。
結合這個概念解析,再來看看入伏的時間確定的公式,「夏至三庚數頭伏」,今年夏至6月21日,這天為乙未日,乙排第二、庚排第七,那麼首個庚日為6月26日,之後再往後來推演兩個庚日,10天幹也就是10天輪換一次,下次庚日得10天之後,這樣推算之後,二庚、三庚分別為7月6日和7月16日。所以說,入伏的時間就是7月16日,按照10天一伏計算,中伏為10天/20天來核算,2020年的三伏天就能確定。初伏:7.16-7.25;中伏:7.26-8.14;末伏:8.15-8.24。相信,經過這麼分析之後,大家對於入伏的時間和三伏天的時間,都有了詳細的了解。在開頭提到的文章中,指尖還和大家分享了,三伏天的相關習俗,飲食、生活等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項,也更加詳細闡明三伏天的含義,大家如果感興趣可以進主頁,詳細了解。
回答完這篇文章,也算是對廣大朋友的交代,那些質疑還在寫2019年內容的,可以關注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