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85後,從縣直單位事業編、借調到組織部6年、提拔事業副科實職、然後借調到人大辦,想著下一步調任幹副主任,成為公務員副科。一路走來,可以說是身邊許多年輕人的榜樣。
最近,趕上縣裡調整一批幹部,領導叫他去辦公室談話,問他想不想下鄉鎮鍛鍊鍛鍊,幹副鄉長?同事猶豫了一下,領導看他沒表態,讓他回去考慮考慮,最近一兩天給他答覆。
帶著這個問題呢,同時也是問了不少人,包括自己家人。好處呢同事也知道可以馬上實現身份的轉換,成為一名公務員。猶豫不定的地方是,經常聽別人說鄉鎮怎麼怎麼難幹,怎麼怎麼責任大,自己在縣直機關呆的時間長了,一直從事的是寫材料的工作,不知道能不能適應。老婆一聽離城20多裡,就不高興了,以前都是我上下班順帶接送孩子。
同事有點不知該怎麼辦了,自己努力那麼多年,也是在仕途上有點小追求的,在機關呆著,沒有鄉鎮經歷,估計一輩子也就那樣子了。下鄉鎮呢,可以拼一把,又怕轉一圈什麼也沒幹成,畢竟幹部提拔任用有一定的規律,但也從來不是可預測的。(網友留言,如有雷同,實屬巧合)
首先,我們來了解縣人大這個單位
人大呢,是縣四套班子其中之一,縣人大常委會主任正處級,副主任是副處級,現在很多地方還設置了不少人大專委。單位下設辦公室、財經工作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教科文衛工作委員會、農村工作委員會、人事代表選舉工作委員會、城市建設環境與資源保護工作委員會等委室,正科級。
從工作來說,工作相對輕鬆;從晉升空間來說,單位級別高,縣委動議調整人的時候,雖然人大主任不是常委,但都會空一份,也是要出人的;從人脈來說,副主任呢大多是從縣局長這一層次退下來的,在縣域來說,能得到副主任們的賞識,對自己生活、工作還是能有所幫助。
網友同事所在的人大辦,主要工作就是各類日常事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搞好會務,主任會、常委會、年底人代會等。辦公室呢,和其他單位一樣很鍛鍊人,接觸的都是縣級的大領導,對人的溝通協調能力很有幫助,呆久了你會產生處級都不是幹部了的錯覺。當然,自己的思想高度也相對會提高一些。
接下來,聊聊鄉鎮副鄉長這個職位
鄉鎮工作呢,繁雜事務多,許多上級的政策需要副鎮長來協調組織落實。除了分管幾個口子的線條工作,還會包片區,聯繫村,大小事務,都是事關老百姓切實利益的,不少工作看起來簡單,操作起來還是很有學問的,和機關工作大不同,很鍛鍊人,這也是近年來,越來越重視基層經歷的一個原因。
身邊有個同事呢,也是從機關到鄉鎮任副鄉長。一年後再見他,可以看到他的步伐變得穩重了;面容也沒了剛下去時候的灑脫。他說每天忙著扶貧、調解矛盾、迎接檢查,幹著村民身邊的大小事,深深體會到了一個鄉鎮幹部不容易。來鄉鎮,大多經過鍛鍊,都會成為多面手,如果有一天再回機關,那處理起工作來,自然會比其他人更從容些。
單從仕途來說,副鄉長是個可進可退的職務,有從副鄉長直接到鄉長;也有兜兜轉轉,一輩子呆在鄉鎮的;也有又回到縣直單位的。
最後,年輕時候,還是多想想提升自己能力,不僅是寫材料,辦事兒、眼力勁兒、說話技巧、心態等等都是需要修煉的。匯報一次工作,發一次言,組織一次調研,陪同一次上級,調解一次矛盾,基本上,自己有多少能耐就看出來了。
體制內,大多數人的職場軌跡,就像坐火車一樣,安安穩穩;但也不會體會到坐汽車的顛簸、高速。各位看官們有什麼建議,歡迎關注留言和祥子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