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七月盛夏,剛剛平穩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席捲而來,從湖北的熱乾麵到北京的炸醬麵,再到新疆的拉條子,在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面前,張松蘭和唐林放義無反顧投身奮戰在抗擊疫情最前線,用自己的堅守詮釋著愛的真諦——並肩作戰。
張松蘭和唐林是四十七團基層連隊工作人員中的一對平凡夫妻,兩人同為不同連隊的骨幹人才,唐林是四十七團一連連長,張松蘭是八連副連長,夫妻兩人「身處兩個崗位,卻承載同一個使命」,在抗「疫」戰打響後,作為老兵精神的傳承者,他們積極奮戰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連隊人手緊缺的情況下,張松蘭作為八連副連長、中共黨員,絲毫沒有猶豫,率先入住連隊,她的愛人唐林,也在第一時間到達抗疫的第一線,夫妻同時徵戰,即是同行人又是同行者,可家裡還有兩個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顧。在這種情況下,她仍能謹記職責,牢記使命,舍小家為大家,毅然決然地來到連隊,積極組織連隊的共產黨員、退役士兵、聯戶長等成立農業生產互助組,帶領互助組成員每日為連隊大棚升、降棉被,為農作物澆水、施肥,和互助組成員一起為棚內生長的西紅柿吊線,為職工群眾餵養家禽,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髒,每一個大棚內都留下了她辛勤的汗水。白天在大棚內幫助職工群眾幹活,晚上排查安全隱患,處處都能看到她奔忙的身影。張松蘭說:「職工群眾的事無小事,只有我們把職工群眾的大棚種好了,雞、鴨、鵝、羊餵好了,在家居家抗疫的職工群眾才能把心放到肚子裡,才能安心居家,這才是真正的為老百姓幹事,為國家儘自己的一份力。」
職工群眾居家時間較長,大棚農作物急需打理,大家心理都出現了急躁情緒,出來的想歸家,居家的又擔心家禽餵養和作物生長情況,各個都打電話來抱怨,張松蘭同志耐心的一一解釋,安撫她們的情緒。面對職工群眾提出的困難訴求,她都第一時間回應,給予解決。
張松蘭不僅是連隊的一名「兩委」,同時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疫情期間,夫妻兩人紛紛參與到「抗疫」當中,吃住都是在連隊,兩個年幼的孩子只能交給婆婆照顧,工作忙忙碌碌,年幼的兒子每天打來視頻哭著找媽媽,她柔聲細語地跟兒子說「等媽媽打完小怪獸就回來陪果果」。想丈夫的時候在本子上寫到:「跟隨你的腳步,我們都有同樣的職責和使命,面對疫情我也有責任和義務到一線,盡我所能為職工群眾開展服務,只有把『大家』守護好了,我們的『小家』才能安全。」
炎炎夏日,皚皚黃沙,抗擊「疫情」刻不容緩,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唐林作為一連連長,中共黨員,積極響應團黨委的號召,參與崑崙小區網格疫情防控一線工作。封閉式管控常態化以後,提升優質服務成了工作重點,唐林同志以高度認真負責的態度完成了小區居民的物資保障工作,及時準確的為居民做好政策解讀,化解了小區居民與物資保障間的矛盾,真正體現了連隊兩委的帶頭作用。後來,由於工作的安排,唐林到了一連農業生產互助組負責地裡雞、魚等牲畜的餵養及兩萬畝地種植地的生產工作,幫助職工群眾做好農業生產工作,他始終牢記自己的職責和使命,每日為成員們測溫、消殺,帶領大家開展養殖、澆水、打藥和外圍巡邏等工作,為了方便工作,減少人員流動,唐林同志的食宿都在地裡,每天起早貪黑忙著農業生產工作,頂著炎炎烈日,澆水施肥,除草餵養,為職工群眾的農業生產管理貢獻力量,讓職工群眾能配合好疫情防控工作,安心待在家中,等待覆工復產。在忙於地裡的生產工作外,也要應對職工群眾的訴求困難,地裡的手機信號不好,有些時候聯繫溝通會不太方便,但唐林同志都會抽出時間來協商解決職工群眾面對的問題,真心實意的為職工群眾服務。作為一連的連長,與職工群眾相處和諧輕鬆,大家都充分的信任他,遇到問題都會想到他。他也總說:「職工群眾有困難、有麻煩找到你,你就得給老百姓幹實事、解難題,迎難而上不怕累,勇往直前不服輸,這是我作為一名中共黨員應該有的思想覺悟」。
因為牢記責任,所以才不眠不休;因為甘於奉獻,所以才舍小家為大家。張松蘭和她的愛人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沒有轟轟烈烈的貢獻,但他們是我們學習的楷模。張松蘭兩夫妻在戰鬥「疫」線挺身而出,在抗「疫」一線磨礪初心,用實際行動彰顯了抗疫「最美家庭」的優良作風和使命擔當。
(來源:十二師巾幗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