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冬季長跑活動」正式開始了,但是有不少人卻提出了反對意見,他們認為人體結構存在多種缺陷,這就決定了人類本來就不適於跑步,尤其是長跑,因此就別為難孩子了。
人類真的不適合跑步這項運動嗎?難道說,我們熟知的那些關於跑步好處的理論,通通都錯了嗎?
跑步有益的話,他為什麼跑步腳疼高一學生小剛最害怕跑步了,用他的話說,「沒跑多遠,我的腳就疼!」前不久,學校裡要求開始冬季長跑,他就把自己的毛病跟老師說了,希望老師能網開一面,別讓他參加長跑。
怎麼會一跑就腳疼呢?小剛的說法讓老師起了疑心,不會是他想偷懶吧?「這是集體活動啊,不能缺席!」看著老師嚴肅的面孔,小剛害怕了,他把這個情況告訴了爸爸。爸爸趕忙找到老師,證明自己的孩子不是偷懶,而是真的不能長跑。
小剛的爸爸說,小剛這個毛病不僅僅是最近才有的,上了初中後,小剛就是這樣了。剛開始,小剛參加完一次體育課,回家後就跟家長叫喊「腳疼」,後來只要一跑步或者步行時間太長,小剛都說不舒服,不是腳底疼痛,就是感到小腿沒有力氣。從那之後,小剛就儘可能地逃避著有跑步的體育課,知道他情況的老師,都會儘量不讓小剛過多地跑步。
是不是小剛不具備長跑的體質?小剛的例子是否證實了這樣的說法:人類是不適合跑步的,尤其是長跑?這種說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
「無腿人」為什麼能比普通人跑得更快?網上有著這樣的觀點:從解剖學的角度來看,人體結構存在多種缺陷,不適於跑步,尤其是長跑。比如人的足部缺乏吸震機能,著地造成的衝擊會直接傳至膝蓋和臀部;人類膝蓋軟骨極易受損,卻缺乏自愈能力,長跑中積累的關節磨損將導致退行性的關節病變。
「人類不適合跑步」的觀點讓一部分人深信不疑,而最打動他們的「證據」是,人腿的結構不合理,以腿佔人體的比例以及肌肉數量來看,人類本應跳得更高,但事實上人類的跳躍能力還趕不上許多短腿動物。而動物們驚人的彈跳力正是得益於它們構造完美、像彈簧一樣的後腿。著名的帕運會短跑名將「刀鋒戰士」皮斯託瑞斯,他的百米成績是驚人的10秒91!一個膝蓋以下部位被截去的殘疾人,竟然跑得比大多數普通人還要快,這完全得益於他有雙外形獨特的假肢。他的假肢諢名「印度豹」,正是模仿自然界奔跑大師獵豹的後腿結構,這種構造比模仿人腿的假肢能節省25%的體能。
難道,跑步這項運動,真的是人類的軟肋嗎?
但是,英國《自然》雜誌給出了截然相反的結論……
人類進化也得益於長跑?《自然》雜誌上曾專題刊登過這樣的研究成果,研究者認為,長跑對於塑造現代人直立的體形至關重要,人類祖先就是長跑好手,他們長跑的習慣在現代人類身體上留下了很多進化印記。從進化的角度來說,人類不但適合長跑這項運動,長跑還加速了人類的進化。
研究者稱,人類的始祖200多萬年以前就完成了從猿開始的進化,這是因為其奔跑的能力合乎生物的自然選擇規律,而自然選擇造就了人類能夠長距離奔跑的生理結構。跑是人類進化的實質,它決定著人類身體結構的形成,跑可以算是人類進化歷史上一件具有轉折意義的大事。
200萬年前,當人類祖先開始在草原上直立行走後,他們就開始了跑步這項活動。長跑是人類獨特的一種能力。因為草原上弱肉強食的生存環境,逼迫人類祖先同土狼等長跑好手搶奪食物。因此,跑步使人類形成了一些獨特的進化特徵,例如,寬而硬的膝關節;人類的腿中有許多其他類人猿沒有的腱,人類走路時用不到跟腱,而跑步時卻需要;而人類發達的臀肌對於跑步也是至關重要的,它可以平衡軀幹,防止身體向前傾;跑步者還要使身體保持涼爽,這便可以解釋人類為何具有發達的汗腺和大片沒有體毛的皮膚。這也許就能說明,為何現代人類能夠完成馬拉松跑步,而其他的靈長類動物則不具備這種能力。跑步可能還改善了人類的平衡,許多動物通過內耳中半規管來保持平衡,而無論是現代人類還是直立人,他們內耳中的半規管都非常大,這也許有助於早期人類保持直立姿勢。
這種理論還試圖說明跑步這種能力使人有別於其他的靈長類動物。而這種理論是否能被科學界所接受,還要拭目以待。傳統的觀點認為,人之所以與其他的靈長類動物不同,關鍵的原因在於人類的腦容量大。
長跑原來還是加速人類進化的原因之一?這場爭論變得越來越有趣了。
讓他不能跑的原因找到了記者採訪了南京地區的多位相關專家,我國第一個運動醫學博士、鼓樓醫院骨科蔣青主任,骨科專家、南京市第一醫院副院長王黎明,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骨科主任醫師王宸,南京體育學院運動人體科學系副主任孫飆教授,他們的看法基本一致:人類不適合長跑的說法太偏頗。而且他們都表示認同《自然》雜誌上的觀點。
「人體結構存在多種缺陷不適於跑步,這樣的說法比較頗,人的足弓就具有柔韌性,可以減輕著地造成的衝擊震蕩;掌握了正確的方法和強度,跑步並不會損害到人類膝蓋軟骨;人類腿上的肌腱和韌帶、腳和腳趾的結構,都能讓人類奔跑得更加穩定和有效。事實上,如果不是本身有心腦血管等疾病,或者跑步沒有掌握一個適度的量,長跑對人不會帶來損害。」
小剛爸爸後來的說法也證實了這一點,小剛之所以害怕跑步,是因為他是扁平足,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鴨蹄」、「平板腳」,與先天性因素、站立過久、負重過多等有關,這類人在站立時,足部內側並沒有足弓而足底貼地。人的正常足弓具有柔性,以便在足著地時適應不同的路面,同時又具堅韌性,以便在足離開地面時具有一定的彈推力,並且減輕震蕩等作用。但像小剛這樣的扁平足患者卻沒有這樣的柔韌性,如果穿矯形鞋或者使用矯形鞋墊,在避免和緩解症狀上,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對於跑步來說,也並非是大家所想的那樣簡單,現在的問題在於,能夠掌握正確姿勢的人卻是鳳毛麟角。其實不要說跑步,很多人連走路都走不好。專家的這種說法讓記者大吃一驚,難道真的如此嗎?
法國總統的長跑啟示法國總統薩科齊是個資深長跑愛好者,他也以此為榮。可惜他的動作卻入不了田徑教練的法眼。跨欄名將杜庫雷的教練對薩科齊嗤之以鼻:「身軀前傾過度,步伐散亂,兩臂亂擺,總之姿勢全錯了」,「由於姿勢不正確,跑步不但耗費他過多的能量,還可能引發背痛」。
事實上,醫院裡也常常接診一些在奔跑中傷害到自己的膝蓋或腳踝的患者,他們往往沒有掌握正確的姿勢,或者沒有把握好運動的強度,最後導致了運動損傷。這樣的病例在南京的各大醫院骨科頻頻出現,小張就是因為跑步過度而受傷,不得不去求醫的。大學畢業後,小張一直忙於工作,有三年沒有晨跑鍛鍊身體了,上個月,他給自己制定了一個健身計劃,每天早上跑步到紫金山。上山下山,他都是跑步。結果,不到兩個星期,他就感到腳後跟疼、膝關節疼痛,小腿也沒有了力氣。醫生告訴他,這就是因為超負荷超限度運動導致身體受到傷害。
「長跑需要科學實施,最好不要在上下坡的山路、堅硬的水泥地面上長跑。如果掌握了正確的方法,就不會出現損害,」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骨科主任醫師王宸說,跑步之前,首先就要做好運動前的準備工作,如熱身運動,使下肢關節得到充分活動,否則就容易引起肌肉、韌帶拉傷或關節扭傷等;其次,跑步的場地要鬆軟,最好在標準化運動場的跑道上跑步,切忌在水泥地等硬地面上跑步,跑步的時候,應選擇鞋底較軟較厚的運動鞋,最好有緩衝氣墊,否則就容易扭傷踝關節和韌帶;另外,跑步的姿勢和適度的運動量非常重要,跑步的姿勢應用前腳掌先著地,充分發揮足弓的彈性,減少著地時對腿部的衝擊力,運動量要循序漸進,不要一上來就是1000米,要給自己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速度上要量力而行。
掌握長跑正確的方法,不僅可以避免損害,還能跑得省力。比如,長跑時使身體重心儘量平穩沒有起伏,使所有能量都用來向前,不在跳躍上浪費氣力。像「阿甘」奔跑的時候上身挺直,頭頂幾乎總在同一個高度,所以他的動作很合理,200米名將麥可·詹森同樣如此。
那麼,如果讓現代運動員與早期人類祖先同時參加馬拉松比賽,結果會如何?
現代運動員和人類祖先比賽馬拉松誰贏有科學家比較兩者身體結構特點後,得出了結論:在這個假設的比賽中,在長跑方面,現代的運動員完全能夠憑藉進化的優勢,充分利用他們的步伐,戰勝祖先。
長距離奔跑的能力改變了人類的體育運動,也改變了歷史。在200萬年前,人類的祖先之一——直立人正式進入狩獵時代。很早以前,獵人的工具僅僅是磨尖的木棒,這意味著要想抓到獵物,就必須依賴奔跑。人類善於長距離奔跑,而其他動物則擅長短距離衝刺,正是這兩種跑動方式間的差異,讓人類有機會得手。
獅子在捕獵時的奔跑速度相當於奧運會短跑冠軍的兩倍,但它只能在短距離內保持這種速度。和獅子不同,早期的人類狩獵卻並不依靠速度,而是不停地追趕獵物,迫使它們筋疲力盡。人們採用輕快而跳躍的步伐奔跑,通過全身的汗腺排出熱量以防止體溫過高。
長跑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好處?長跑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長跑會促進血液更快地流動,對心血管的鍛鍊非常有好處;對於呼吸系統來說,跑步的過程中,能夠吸入更多的氧氣,胸腹部肌肉、膈肌的活動度增加,更好地促進新陳代謝;對於骨骼系統來說,堅持長跑,能夠活躍成骨細胞,加強對骨骼的刺激,有利於學生們骨骼系統更好地生長和發育;而在寒冷的天氣中堅持長跑,更有助於鍛鍊意志力。古希臘人有一段格言:「如果你想聰明,跑步吧!如果你想強壯,跑步吧!如果你想健康,跑步吧!」
人類本來就是從奔跑中進化而來的。人類學會了直立行走,完成了從猿到人的進化,人的身體結構就是為走與跑而設計的,所以中國有句古語叫做「百練不如一走」,說明行走對於人身健康的重要性。那又是為什麼,現代人不會跑、不會走了呢?
人類臀部會不會再變成難看的猴屁股?「工業革命讓人類的文明向前大大邁進了,但對於人類的體力來說,並不能說是文明的前進。人類逐漸脫離了大肌群、大幅度、高緊張的勞動狀態,再也不是那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體力勞動,轉而進入小肌群、小幅度、低緊張的工作狀態,以車代步,使用計算機的時間越來越長。」南京體育學院運動人體科學系副主任孫飆教授說,運動不足症候群由此產生,冠心病、高血壓、肥胖症、糖尿病、頸肩腰腿痛、骨質疏鬆以及部分癌症,都與生活方式變革,尤其是運動缺乏有著密切的聯繫,俗稱「生活方式疾病」或「現代文明病」。
一項研究顯示,由於缺乏長跑,當今人類臀部可能退化。大約200萬年前我們的祖先就開始跑步,也就正因為這一行動促使了後來所有的進化。在此過程中人的胳臂變短了,相反腿變長了,骨盆變大了,臀部的肌肉也豐滿了。之所以要如此發育,完全是為了保持跑動過程中的身體平衡,因為跑動中身子得朝前傾。這一來,臀部既協調了跑步行動,也使人的外表變得更加美觀。人出現了腰部,它看上去比骨盆及其肌肉要小一些。緊隨著骨盆肌肉,大腦開始進化、增大。這不僅僅是臀部需要大腦對協調跑步有所幫忙。人一旦有可能進行長距離的馬拉松式跑步,去打獵和獲取高蛋白和高脂肪的動物食品的成功概率也就越大,動物食品反過來又大大促進大腦的發育。
但現在,絕大多數人未能很好使用大自然創造出來專門用於跑步的地方,很大部分時間是坐著。人得多跑步,否則人類美觀的臀部又會退化成難看的猴屁股。(張星)
(責任編輯:羅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