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保持體溫,所有的恆溫動物,包括所有鳥類和陸地上的哺乳動物,都渾身披著厚實的毛髮或羽毛,然而,人類是個例外。
除了頭髮、腋毛、陰毛等少數幾處以外,人類全身幾乎完全看不見毛,就算還留下的一點點汗毛,女性們也巴不得除之而後快。
那麼,問題來了:
人類的毛髮為什麼會退化呢?是什麼時間退化的呢?
退化就退化嘛,又留下的那麼幾撮毛,又是啥意思?
很多人說,如果人類不穿衣服,身上的毛髮也會像動物一樣長起來,這是真的嗎?
這些問題,還得從人類的早期進化歷史中尋找答案。
古猿從森林到草原
古猿是人類的早期祖先,也是現代的猿和猩猩共同的祖先。
在3000萬年前,古猿生活在非洲熱帶雨林中,由於氣溫高、雨水充足,植物茂盛,動物繁多,因此古猿的食物來源也異常豐富。
為了適應森林的環境,古猿進化得身體伸直,長臂善於攀爬,下肢善於踏登,但還沒有那麼擅長直立行走,因為在森林裡直立行走的必要性也不大。
1200萬年前,地殼運動形成了非洲大裂谷,把非洲分成了兩個完全不同的動物系統。西邊仍然溫暖潮溼,東邊卻降雨量減少,森林日漸稀疏,最後退化成草原。
大裂谷以西的古猿們依舊生活安逸,並不需要做出改變,因此到如今,它們幾乎還是保留在古猿的狀態下,比如大猩猩。
大裂谷以東的古猿們為了生存,不得不開始適應草原的生活,習慣了森林的古猿們失去了樹木的庇護,經常面臨猛獸的襲擊,而更加艱難的則是,食物非常匱乏。
當時的古猿主要以植物的塊莖和種子、一些小型動物為食,為了安全,他們主要在白天,甚至中午出來尋找食物,因為正午時間猛獸們幾乎都躲起來乘涼了。
但是,正午的高溫對古猿們也是很不友好的,不過為了生存,古猿們也只好忍受這種痛苦。
太陽高照,烈日炎炎,為生活所迫的古猿們四處尋找食物,攫取植物塊莖,追逐小型動物,而且它們還不擅長直立行走,更別說奔跑,因此可見,它們肯定過得異常艱苦。
南方古猿
大自然是殘酷的,大量沒法適應新環境的古猿群落滅絕,只有少數活了下來。
活下來的古猿在600萬年左右發生了分化,一支進化成了現代的黑猩猩,另一支則進化成後來的南方古猿(550-130萬年前)。
南方古猿已經是猿和人的過渡階段,或者稱之為猿人,甚至後期的南方古猿已經可以算作人類了,因此有人稱之為「能人」。
他們的頸部以下與現代人幾乎完全一樣,頸部以上和類人猿類似,腦部容量還比較小,為450-550立方釐米,比人類(1200-1500立方釐米)小很多,但卻比剛分家的黑猩猩(350-450立方釐米)要大不少。
南方古猿可以自立行走,甚至像現代人一樣奔跑了,它們的雙手完全解放出來,不但可以用樹枝和石頭禦敵,還能製造更好用的石頭木質工具。
科學家推測,南方古猿已開始經常性的捕獵大型食草動物了,相對於其他動物而言,短跑是它們的劣勢,可它們擅長用智慧和長跑來取勝。
每當他們盯上了獵物,就持續的追蹤騷擾,每當獵物在進食或者飲水時,他們就會出現,在如此智慧的疲勞戰術下,任何大型動物都不是對手。
雖然每次圍獵成功都會收穫巨大,但是,也會消耗他們的很多精力,而且長途跋涉的追趕,南方古猿身上厚實的毛髮顯得非常難受。
直到大約110多萬年前,它們身上的「毛皮大衣」才真正退去。
直立人的毛髮退化
200萬年前,南方古猿的一支進化成了直立人(200-20萬年前),他們大腦更加發達,並進化出了語言的能力。
他們對環境的適應性變得更強,因此日子過得比他們的祖先古猿舒服多了,而且他們不再局限於非洲的原野上,而是向廣泛的亞歐大陸進發。中國發現的不少古人都是屬於直立人,比如北京人、元謀人、藍田人等。
大約110萬年前,或許由於基因突變,直立人身上的毛髮開始退化。
對於直立人而言,毛髮退化是一件大喜事,裸露在外的皮膚散熱效果更好,因此他們的長跑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狩獵變得更加容易。
可是在之前,毛髮對於他們而言,卻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毛髮利於保暖,沒有毛髮,寒冷的冬天和夜晚非常難熬,甚至可能會要他們的命。
可以想像,在之前的歷史中(比如南方古猿階段),毛髮退化的基因變異可能多次發生過,但很遺憾,因為沒法抗寒而被淘汰,或者說,能保留下來的只能是毛髮的輕微退化。
而這一次毛髮的退化,而且是徹底退化,則成了優勢,因為直立人掌握了火的使用方法,不管多麼寒冷的夜晚,他們都能依靠近火堆暖暖的睡上一覺,而且,火還能天然的幫助他們驅趕猛獸。
另外,由於直立人已經穩居食物鏈的頂端,食物來源相當穩定,肉食的比例增加,而且開始食用熟食,其體內的脂肪得到積累,皮下脂肪組織的禦寒作用讓毛髮變得多餘。
毛髮退化後,人類不只是智商遠超其他動物,長跑也是所有物種中的冠軍——據研究表明,人類具有超強的散熱系統,要是長跑的距離足夠長的話,連馬都不是人類的對手。
因此,如此有利的基因突變很快在直立人種群中取得了優勢,並逐漸的取代了毛髮厚實的直立人。
毛髮的不完全退化
有意思的是,跟鯨、海豚不同,直立人的體毛並沒有完全退化,而是進行了相當的保留,變成了很短的毫毛,否則現代女性們也不會為體毛而煩惱了。
如此不徹底的退化,真的是退化不夠徹底嗎,還是有其他作用呢?
其實,體毛變短是為了更好的散熱,但也並不是越短越利於散熱,其實只要短到一定的程度,散熱的功效就可以忽略不計了。
但是體毛卻是有助於維持汗腺的,而汗腺正是散熱的關鍵,因此,較短體毛的保留間接的有助於散熱。
我們現在的體毛長度或許就是那個最佳長度,既不影響散熱,還能幫助散熱。可見,獲得冠軍頭銜的人類散熱系統,體毛也是功不可沒的。
另外,科學家研究表明,人類體毛能夠一定程度的阻擋蚊蟲的叮咬,還能幫助我們及早的發現體表的寄生蟲。
體表的每一根體毛都和神經相連,相對於無毛的皮膚而言,體毛的輕微移動更容易被感知,體毛在給寄生蟲設置障礙的同時,也提高了我們皮膚的探測能力。
因此,毛髮的不完全退化其實有好處的,並不是真的退化不徹底,就算人類的進化再來一次,我們的毛髮仍然會因為有用而保留下來。
保留的毛髮
除了退化的大多數毛髮外,人類還有幾個地方並沒有退化,比如頭髮、腋毛、陰毛、眉毛和睫毛,而且頭髮不但沒有退化,還變得更長了。這又是為什麼呢?
其實,就像沒有完全退化的體毛有其作用一樣,這些沒有退化甚至變得更長的毛髮也有其重要的作用。
直立人毛髮退化時,他們生活的非洲大陸是炎熱少雨的,太陽的紫外線輻射非常強烈,頭髮不但能吸收太陽照射的熱量,也阻擋了大部分紫外線。
如果頭髮也退化了的話,不但不利於散熱,反而脆弱的大腦會被太陽直射,熱到難以忍受的程度。
因此,頭髮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當時有人進化成禿頭,那麼他可能很快被太陽給曬回老家了。
可是,如果為了保護大腦,頭髮也沒有必要長那麼長吧?一些女性頭髮都可以長到屁股了,難道是為了保護屁股嗎?
其實還真是如此!在人類渾身體毛退化的情況下,頭髮長不但保護大腦,也同樣一定程度的保護上身。
那如此長的頭髮難道不會不方便嗎?奔跑時不會被樹枝掛到嗎?
其實,在當時非洲草原樹木稀少的環境下,以直立人的智商,長頭髮還真是很難被掛到,除非他故意的。
後來,直立人向其他地方進發的時候,長頭髮也並不會成為障礙,因為他們已經逐漸學會了扎頭髮和頭髮裝飾,頭髮要披在身上還是扎在頭上,他們可以根據需要自己選擇。
而且,據一些人類化石研究表明,當時的人類已經具備頭髮相關的審美了,長發或許正是他們認為的一種的美,因而在性的選擇上佔有一定優勢,進而更容易遺傳下來。
總之,頭髮的保留是大有好處的,如果你喜歡剃光頭,而且要到野外的話,建議戴上帽子。
腋毛陰毛眉毛睫毛
保留的這四種毛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對於當時的人類而言,幾乎是不可或缺的。
腋毛和陰毛的存在,相當於設置了一個緩衝區,避免皮膚緊貼在一起,進而減少皮膚之間的摩擦,同時也助於散熱和保持該部位的乾燥。
腋下和兩腿之間,都分布了大量的汗腺,甚至還會比其他地方流汗更多。
如果沒有毛髮的存在,皮膚緊緊貼在一起,汗液便難以揮發,反而不利於散熱,而且潮溼的環境還容易滋生細菌,不利於健康。
對於男性而言,陰毛更加重要,因為睪丸裡的精子需要低溫保存,一般而言,睪丸的最佳溫度為35度,沒有陰毛的話,這個溫度是難以保持的。
因此,那些喜歡剃掉陰毛和腋毛的人,一定要注意了。
眉毛和睫毛則都是為眼睛服務的。
眉毛在眼睛的上方,是眼睛的第一道屏障,它能阻擋雨水和汗水的侵蝕,還能阻擋一部分灰塵。
睫毛則形成眼睛的第二道防線,也是最直接的防線,除了起到眉毛同樣的作用外,睫毛還有觸覺的功能。
當空氣中有東西飛向眼睛,接觸到睫毛時,睫毛的靈敏觸覺會導致眼帘迅速閉合,以避免眼睛受到傷害。
因此可見,我們身體上的毛髮退化、變長、保留都是有其原因的,是在人類進化史上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
那麼,禿頭、沒有陰毛腋毛眼睫毛的人類有沒有曾經出現過呢?
曾經有,但是他們都被淘汰了。現代或許還會出現,不過由於人類已經很發達了,他們不會被淘汰,但也只是以小概率出現。
毛髮退化和衣服的關係
最後,再聊一下毛髮和衣服的關係。
一般人會認為,人類的體毛退化是因為我們的祖先穿上了衣服,保暖的毛髮成了累贅,就退化掉了,然而,這是一個天大的誤會,典型的把因果關係給弄顛倒了。
當直立人中剛開始出現毛髮退化的個體時,非洲的氣候是乾燥炎熱的,夜晚溫度也大致有20度以上,因此,對於毛髮退化的個體而言,晚上雖然有些冷,但靠近火堆也足夠的暖和了。
也或許,後來有人發現野獸的皮毛能夠幫助保暖,他們會把獸皮披在自己身上,但是他們並沒有發明縫紉技術,因此頂多是用草繩綁起來,還算不上衣服。
在直立人向歐亞大陸進發時,或者小冰期來臨時,他們就必須要面對寒冷了,這時,獸皮或許成為他們禦寒的必備工具,可這到底算不算衣服也是個問題。
那麼,人類到底是什麼時候開始穿衣的?目前有沒有定論呢?
科學家找到了一個絕妙的研究辦法,那就是研究人類身上的三種蝨子:頭蝨、體蝨、陰蝨。
陰蝨分化的時間對應體毛退化的時間,因為體毛退化會導致陰蝨和頭蝨無法正常交配繁殖,進而產生生殖隔離,逐漸變成兩個物種。
體蝨和頭蝨分化的時間則對應人類開始穿衣服的時間,因為只有衣服才能為體蝨提供生活場所。
科學家對大量頭蝨、體蝨和陰蝨的DNA和線粒體進行對照研究,結論是,人類體毛退化的時間大約為110萬年前,穿衣服的時間為19萬年前。
可見,人類穿衣服的時間遠遠晚於體毛退化的時間。
不過,人類穿衣服的時間可能要早於19萬年前,因為人類早期簡陋的衣服未必能為體蝨提供生活場所。
而且,人類剛開始穿衣服時,頭蝨和體蝨也未必會產生生殖隔離,畢竟頭髮那麼長,頭蝨和體蝨還是很容易交往的,並沒那麼容易產生生殖隔離。
因此,人類穿衣服的時間必然早於19萬年前,可到底是20萬年,還是50萬年,這個就需要進一步的證據來論證了。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毛髮退化並不是穿衣服的功勞,如果你不穿衣服的話,你的體毛也並不會回到我們的祖先古猿的水平。
在非洲和美洲,一些生活狀態很原始的土著人,仍然習慣裸著大部分身子,可他們並沒有因此而長回其祖先的模樣。
如果還不信的話,你自己可以試一下,最近的天氣也足夠的冷,看能不能催生出你長長的體毛來——不過記得買好保險,馬易上樹可不能幫你報銷醫藥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