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星官與西方星座

2020-11-15 小獅Lion

說起星座,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就是自己所屬的星座了,而且可能大家對自己所屬的星座也頗有研究,而提到中國的星官,可能大多數人也不知道是什麼,最多也就知道北鬥七星指引方向啥的。

現代人普遍認為西方星座起源於古巴比倫,繁榮於古希臘,完善於古羅馬。古代巴比倫人將天空分為許多區域,並根據恆星位置和形狀提出星座。在公元前1000年前後已提出30個星座。古希臘天文學家對巴比倫的星座進行了補充和發展,編制出了古希臘星座表。公元2世紀,古希臘天文學家託勒密綜合了當時的天文成就,編制了48個星座。並用假象的線條將星座內的主要亮星連起來,把它們想像成動物或人物的形象,結合神話故事給它們起出適當的名字,這就是星座名稱的由來。希臘神話故事中的48個星座大都居於北方天空和赤道南北,與現在的88星座已經非常接近了。此時十二黃道星座與現在的黃道星座完全一致。

而中國星官二十八宿的體系目前文獻所知可以追溯到商周初期,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經完備了。二十八宿在我國民間流傳甚廣,漢代天文學家曾形容為:「蒼龍連蜷於左、白虎猛踞於右,朱雀奮飛於前,靈龜圈首於後」。實際上這描述了我國中原地區初春季節黃昏不久後的天象。

二十八宿分成四大星區,稱作四象,以動物命名之:

東方蒼龍:角、亢、氐、房、心、尾、箕等七宿。

北方玄武:鬥、牛、女、虛、危、室、壁等七宿。

西方白虎:奎、婁、胃、昴、畢、觜、參等七宿。

南方朱雀:井、鬼、柳、星、張、翼、軫等七宿。

二十八宿除了作為描述季節的天象,古人更多地會認為地上萬物和天上星辰都是有密切聯繫的。張衡說「星也者,體生於地,精成於天」也代表了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這種思想並非給星官取個名字那麼簡單,他在星佔中的主要作用是建立起了星官和人間事物的聯繫。

當天上某個星出現異常時,地上某個與他對應的事物也將受到影響,這樣就達到了通過窺探星空的變化,得知人間吉兇禍福的目的,如帝星收到衝撞,那麼人間的帝王可能有性命之憂,象徵農桑的星官明亮,則是五穀豐登的好兆頭。

相關焦點

  • 你們只知道西方的12星座,卻不知中國也有星座——古代星官體系
    中國星官的發展,離不開「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農耕文明人們通過天象了解節氣的需要。在約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256年的夏、商、周時代,由於農耕的需要,天文知識較為普及,可謂「三代之上,人人皆知天文」,一些星官如「北鬥」「中星」就是在這個時期劃定的。到了戰國時期,利用星象預測人間「吉兇」的「佔星術」開始流行,佔星家們又命名了許多星官。
  • 中國有「二十八宿」星官體系 北鬥七星指示季節
    目前國際通用的88個星座是由古代巴比倫和希臘天文學演變而來的,而同樣有著悠久歷史的中國古代天文學則因西方科學體系的衝擊,同時又版本眾多,謬誤頻現等原因自清末逐漸淡出主流。星座在古代中國被稱為「星官」,東漢張衡如此描述星官的命名:「在野象物,在朝象官,在人象事,於是備矣。」中國古代的星官,從天皇大帝到農丈人、從戰場到市場、從天槍到簸箕,其名稱和布局都非常社會化。山川百物、人間百業都搬上了天際,涵蓋了古代神話、歷史典故、社會制度和人文習俗等,幾乎是按照地上人間的模式在天上複製了一個世界。
  • 「二十八宿」星官體系
    近來,完整的中國宋代傳統星空得以恢復和重現,展現了中國古代星空中的生活和詩意。  紫禁城投射到天上  從古至今,光輝的日月、燦爛的星空,一直吸引著地球上人們的目光。西方星座多以希臘神話和動物名稱來命名,如仙王座、仙后座、小熊座等。
  • 中國古代星空原貌恢復 星官藝術形象完整呈現(圖)
    《漫步中國星空》作者、北京科學技術研究院副研究員齊銳講解中國古代星空的變化>中國網12月24日訊 「走進中國星空」嘉賓座談會暨第二屆「魅力宇宙、輕鬆漫遊」宇宙漫遊製作大賽啟動儀式昨日在北京古觀象臺舉行。
  • 每天一點國學:西方十二星座,中國二十八星宿,兩個一樣嗎
    每個星座都被賦予了不同的先天性格及天賦,按照月份衍生到人類性格,形成了西方特有的星座相學。如今我們常說自己是什麼星座的,其實就是來源於西方的星相學。與此對應的是,中國早在西方確定黃金十二宮之前的商朝,已經率先把星空分成若干個區域,包括三垣二十八宿。比西方的十二星座更加精準,更豐富,更有說服力!
  • 北鬥七星 (中國古代北鬥星官中的七顆星)
    >開陽增一輔星星座:大熊座80(開陽增一,輔星)西名:Alcor星等: 3.95位置 (epoch J2000.0):赤經: 13h 25 m13.7s赤緯:+54°59'16.8"U2000: Chart 48, Vol 1距離: 81.15光年光譜:A5V-SB
  • 中國和西方的預測術的大對決:當周易遇到星座
    中國的先知體現在如薩滿教、巫術、扶乩技術當中,儘管有上層讀書人參與了這些活動,但中國的先知式預測還是一種邊緣現象。西方也有以計算為基礎的預佔學,如佔卜,只是不太發達。在古希臘古羅馬,佔卜活動主要是在老百姓中流行,先知才是西方的高級文化。還有抽籤,從古代希臘到中世紀末,抽籤在西方很普遍,是屬於老百姓的預測,技術含量較低,不是高級文化。
  • 與其關心西方星座,不如花兩分鐘了解下中國星座與古代天文
    現在年輕人聊起星座可謂是滔滔不絕,星座已然成了現代人標籤之一。然而星座可不是西方專利,我國古代也有自己的星座專利,古人稱之為十二星次。你說巧不巧,都是劃分了十二星區,可能有人質疑,會不會涉嫌抄襲或者借鑑成分?這個傳正小二要嚴肅地告訴你,不存在這種可能,原因如下。
  • 中國京劇試水「混搭」西方星座引發熱議
    新華社上海7月12日專電(記者孫麗萍)京劇《捉放曹》中的「曹操」是什麼星座?《斷橋》中的「白素貞」又是什麼星座?……看似「腦洞大開」的奇思妙想卻成為宣傳推廣京劇的靈感來源。滬上京劇名角尚長榮、史依弘、李軍等11日聯袂在上海京劇院為「點亮看戲的眼睛——京劇傳統折子戲展演」活動「站臺」,紛紛讚賞用西方星座混搭中國京劇,希望吸引更多年輕人關注國粹。據介紹,即將於9月30日在上海大劇院中劇場亮相的「星星點戲」展演,將橫跨2016年至2017年,演出分4季,每季3個月。
  • 中國傳統星官圖「三垣二十八宿」23日起網上共享
    提到星空,普通大眾對西方的八十八星座「雙子」、「雙魚」、「獵戶」等耳熟能詳,而卻很少有人能說出中國星空的「三垣二十八宿」有什麼含義。今天起,充滿生動藝術形象的中國傳統星官圖將在中國虛擬天文臺上開放共享。與西方由各種神話人物和動物圖案構成的古典星圖不同,中國古星圖幾乎是清一色的星點連線和文字。
  • 中國的星官體系介紹
    西方的黃道十二星座我們早已耳熟能詳,卻很少有人知道中國也有自己的星官體系。中國星官的數量是西方星座的三倍多。早在在西周時期,星佔家們便開始對全天恆星進行系統的劃分和命名,他們從佔卜的需要出發,設立恆星組合,並稱之為「星官」。
  • 中國古星圖:夜空重演生活與詩意
    西方星座多以希臘神話和動物名稱來命名,如仙王座、仙后座、小熊座等。目前國際通用的88個星座是由古代巴比倫和希臘天文學演變而來的,而同樣有著悠久歷史的中國古代天文學則因西方科學體系的衝擊,同時又版本眾多,謬誤頻現等原因自清末逐漸淡出主流。
  • 中國古代星象源遠流長
    西方星相學的基本知識星相學的誕生黃道十二宮和十二星座十二宮星座的劃分及誕生石西方星相學中的四種統制因素西方星相學中的三種特徵星座與行星間的制約關係日宮月宮和命宮七種日宮配合類型星相學的誕生——星相學,或稱佔星術(aSTROLOGY),是星相學家觀測天體,日月星辰的位置及其各種變化後,作出解釋,來預測人世間的各種事物的一種方術。
  • 「雙魚座」說起,中國的12屬相與西方的12星座比較
    「雙魚座」說起,中國的12屬相與西方的12星座比較「雙魚座」等星座用法,一般在西方國家用的更多些。因地制宜,中國人更多的是在講中國的傳統文化。這段時間,多對應的是中國的農曆二月「卯」,位置正東,五行屬性為木。春季二月,在中國傳統文化《易經》八卦中,代表著「震卦」。
  • 中國和西方各執一詞!
    中國和西方各執一詞!大詩人杜甫有一首詩句「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參商」形容兩個人距離遙遠,永不相見。其實參和商分別代表了兩個星座,這就是天蠍座與獵戶座。在中國古代天文學中,天蠍座身體部位的三顆星稱為商星,獵戶座腰帶處的三顆星稱為參星。天蠍和獵戶分別是夏天和冬天最顯著的星座,剛好一升一落,永不相見,不可能同時出現在天空上。
  • 星星名字由來:中國二十八星宿與西洋十二星座
    中國古代怎麼稱呼星星? 組成各星座的每顆星星是否有自己的名字呢?不屬於十二星座的星星有哪些?星星的稱呼為何是中西混合的?(例如織女星是中國名稱,但西洋名為天琴座α星)為什麼西洋佔星術只管十二星座,卻忽視其他七十六個星座呢?
  • 中國古代的星象劃分法
    古迦勒底人創造了星區劃分法,這就是星座。我國古代也創造了自己的星區劃分體系,人們為了認識星辰和觀測天象,把天上的恆星幾個一組,每組合定一個名稱,這樣的恆星組合稱為星官。各個星官所包含的星數多寡不等,少到一個,多到幾十個,所佔的天區範圍也各不相同。其星官數目,據初步統計,在先秦的典籍中記載有約38個星官。《史記·天官書》中記載91個。
  • 一星一世界:古今中外話星座
    中國古代為了觀測天象,把天空中的恆星分為幾個組,每組起一個名稱,這樣的恆星組合總稱星官。各個星官所包含的星星數量大小不均等,大到幾十個小到一個。星官所佔的區域範圍也不盡相同,在眾多的星官中有31個佔比較重要的地位,就是三垣二十八宿。確認三垣二十八宿發展成中國古代的星空劃分體系的是唐朝。三垣是北天極周圍的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3個區域。
  • 【活動公告】中國傳統星座簡介 講座
    在「立冬」來臨之際,11月4日(周六)上午9:30,我們特邀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副研究員、中國古天文研究專家齊銳博士給大家做一場濃鬱中國特色的《中國古代天文系列講座——中國傳統星座簡介》的報告。通過分析中國古代的天文與人文,講述了中國獨特的二十四節氣曆法、中國古代天文的主要內容和地位、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頭意義,以及中國古代星官和西方星座的不同歷史源流。闡述不同文化背景對於同一星空所形成認知的異同,同時讓我們大家了解中國古代傳統星官體系 「三垣二十八宿」的布局和大致內容,介紹古代人們認識星空的歌謠——《步天歌》。
  • 星座傳說:西方關於麒麟座的傳說
    麒麟,是中國民眾生活中永遠的吉祥物。麒麟,亦作「騏麟」,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動物,與鳳、龜、龍共稱為「四靈」,井居四靈之首位。麒麟,是上古中國人最企望出現的吉祥動物,它們的出現表示一代的幸福。因此,那時的人們希望麒麟總是伴隨著自己,給自己帶來幸運和光明,而闢除不祥。星座傳說為你解答關於「麒麟座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