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星座,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就是自己所屬的星座了,而且可能大家對自己所屬的星座也頗有研究,而提到中國的星官,可能大多數人也不知道是什麼,最多也就知道北鬥七星指引方向啥的。
現代人普遍認為西方星座起源於古巴比倫,繁榮於古希臘,完善於古羅馬。古代巴比倫人將天空分為許多區域,並根據恆星位置和形狀提出星座。在公元前1000年前後已提出30個星座。古希臘天文學家對巴比倫的星座進行了補充和發展,編制出了古希臘星座表。公元2世紀,古希臘天文學家託勒密綜合了當時的天文成就,編制了48個星座。並用假象的線條將星座內的主要亮星連起來,把它們想像成動物或人物的形象,結合神話故事給它們起出適當的名字,這就是星座名稱的由來。希臘神話故事中的48個星座大都居於北方天空和赤道南北,與現在的88星座已經非常接近了。此時十二黃道星座與現在的黃道星座完全一致。
而中國星官二十八宿的體系目前文獻所知可以追溯到商周初期,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經完備了。二十八宿在我國民間流傳甚廣,漢代天文學家曾形容為:「蒼龍連蜷於左、白虎猛踞於右,朱雀奮飛於前,靈龜圈首於後」。實際上這描述了我國中原地區初春季節黃昏不久後的天象。
二十八宿分成四大星區,稱作四象,以動物命名之:
東方蒼龍:角、亢、氐、房、心、尾、箕等七宿。
北方玄武:鬥、牛、女、虛、危、室、壁等七宿。
西方白虎:奎、婁、胃、昴、畢、觜、參等七宿。
南方朱雀:井、鬼、柳、星、張、翼、軫等七宿。
二十八宿除了作為描述季節的天象,古人更多地會認為地上萬物和天上星辰都是有密切聯繫的。張衡說「星也者,體生於地,精成於天」也代表了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這種思想並非給星官取個名字那麼簡單,他在星佔中的主要作用是建立起了星官和人間事物的聯繫。
當天上某個星出現異常時,地上某個與他對應的事物也將受到影響,這樣就達到了通過窺探星空的變化,得知人間吉兇禍福的目的,如帝星收到衝撞,那麼人間的帝王可能有性命之憂,象徵農桑的星官明亮,則是五穀豐登的好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