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1月8日消息(記者吳善陽)由上海研究院和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聯合項目組共同研創的《上海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發展報告(2020)》藍皮書今天在上海發布,同時舉行「上海發揮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連結點功能」學術研討會。
《上海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發展報告(2020)》藍皮書發布(央廣記者吳善陽 攝)
2020版藍皮書作為上海與「一帶一路」皮書系列的第二本,延續了首本皮書的寫作框架,分別從國別、領域、數據等維度,以上海開放型經濟建設新實踐為抓手,研究新舉措、新進展和分析存在的問題,對上海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進行了系統的分析。
總報告在立足全球大變局基礎上,重點分析了中國外部經濟環境的深刻變遷。2020版藍皮書認為,中國的發展需要通過制度型開放,降低生產要素跨市場流動壁壘,實現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的更有效利用,從而從機制上提升高質量增長的驅動力量。在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制度型開放與國際合作更有機的結合,體現了新一輪開放經濟的重要發展趨勢。制度型開放既有助於降低市場機制下的制度型交易成本,又有利於在公平導向的市場機制下實現內外市場不同資源的互動和互通。總報告指出,加強制度型開放是中國適應全球化新形勢的重要改革方略。上海自貿區新片區開發是當前中國開創製度創新、落實試驗性政策的重要抓手,應充分發揮新實體經濟發展引領和促進產業安全的新角色,促進「一帶一路」橋頭堡建設。
專題報告部分從「一帶一路」建設的數據分析、國際科創中心建設和與東協地區經濟合作三個角度,研究上海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進展。專題報告提出,上海國際科創中心建設正進入方案細化、分工體系優化和績效強化的階段,將成為上海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新的動力源。報告還從市場行為主體角度,分析企業家精神對「一帶一路」建設的影響機制,認為上海應發掘其城市精神中的企業家精神內涵,樹立榜樣,形成價值共振,將利益與理念結合。
地區研究部分選取了東協、非洲和中東歐等三個有代表性的地理區域,對應上海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不同發展合作階段。東協是與上海經貿往來最為密切的「一帶一路」沿線地區,是「一帶一路」建設高質量合作的重要樣板。當前,上海與東協地區的經貿合作正從單純要素往來向制度化合作方向發展。非洲是「一帶一路」國際公共產品效應與發展紅利外溢的重要體現。本報告將上海與非洲「一帶一路」合作放置於聯合國2030年發展目標和非洲地區工業化的背景下討論,提出上海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是助力非洲工業化的重要催化器。中東歐地區是上海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的潛力地區。本皮書報告提出,雖然上海與此地區的經貿合作還處於初級階段,但中東歐在科創和基礎設施上的潛力與投資空間,將有利於此地區成為上海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的新熱點。
2020版藍皮書還從國家發展階段屬性角度,分別分析了上海與新興經濟體和發達經濟體的發展合作狀況。正如《孫子兵法》所言,「以正合,以奇勝」。新興經濟體和發達經濟體之間的綜合平衡是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發展方向。新興經濟體是「一帶一路」建設需要重點團結的廣大發展中國家群體,體現高質量共建的國際發展觀和世界經濟均衡的可持續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下,上海需要通過深層次制度開放改革,推動高端生產要素流入。發達經濟體是重要的國際夥伴,是上海發揮國內國際雙循環連結點功能的重要支撐。
2020年,世紀大災疫正發揮著「超級放大器」、「超級加速器」和「超級轉化器」的功能,加劇了世界的動蕩,也加速了世界的變革。「一帶一路」建設又將如何在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中實現合作共贏?又將面臨哪些新的機遇和挑戰?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身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上海該如何在內外挑戰中突圍,「一帶一路」建設又該如何實現優化布局,這些問題的回答不僅關係到城市功能的轉型定位和「一帶一路」建設的長遠未來,更關乎到國家發展與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
滬上相關科研院校、市政府業務部門、金融機構和部分媒體受邀參與本次發布、研討活動。2021版藍皮書將緊扣此次研討主題「上海發揮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連結點功能」,深入闡述上海在新發展格局下發展功能的領域和路徑創新。目前2021版皮書寫作也正在緊張推進中,預計將於2021年上半年出版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