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發展報告(2020)》藍皮書發布

2021-01-10 央廣網

央廣網上海1月8日消息(記者吳善陽)由上海研究院和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聯合項目組共同研創的《上海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發展報告(2020)》藍皮書今天在上海發布,同時舉行「上海發揮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連結點功能」學術研討會。

《上海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發展報告(2020)》藍皮書發布(央廣記者吳善陽 攝)

2020版藍皮書作為上海與「一帶一路」皮書系列的第二本,延續了首本皮書的寫作框架,分別從國別、領域、數據等維度,以上海開放型經濟建設新實踐為抓手,研究新舉措、新進展和分析存在的問題,對上海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進行了系統的分析。

總報告在立足全球大變局基礎上,重點分析了中國外部經濟環境的深刻變遷。2020版藍皮書認為,中國的發展需要通過制度型開放,降低生產要素跨市場流動壁壘,實現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的更有效利用,從而從機制上提升高質量增長的驅動力量。在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制度型開放與國際合作更有機的結合,體現了新一輪開放經濟的重要發展趨勢。制度型開放既有助於降低市場機制下的制度型交易成本,又有利於在公平導向的市場機制下實現內外市場不同資源的互動和互通。總報告指出,加強制度型開放是中國適應全球化新形勢的重要改革方略。上海自貿區新片區開發是當前中國開創製度創新、落實試驗性政策的重要抓手,應充分發揮新實體經濟發展引領和促進產業安全的新角色,促進「一帶一路」橋頭堡建設。

專題報告部分從「一帶一路」建設的數據分析、國際科創中心建設和與東協地區經濟合作三個角度,研究上海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進展。專題報告提出,上海國際科創中心建設正進入方案細化、分工體系優化和績效強化的階段,將成為上海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新的動力源。報告還從市場行為主體角度,分析企業家精神對「一帶一路」建設的影響機制,認為上海應發掘其城市精神中的企業家精神內涵,樹立榜樣,形成價值共振,將利益與理念結合。

地區研究部分選取了東協、非洲和中東歐等三個有代表性的地理區域,對應上海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不同發展合作階段。東協是與上海經貿往來最為密切的「一帶一路」沿線地區,是「一帶一路」建設高質量合作的重要樣板。當前,上海與東協地區的經貿合作正從單純要素往來向制度化合作方向發展。非洲是「一帶一路」國際公共產品效應與發展紅利外溢的重要體現。本報告將上海與非洲「一帶一路」合作放置於聯合國2030年發展目標和非洲地區工業化的背景下討論,提出上海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是助力非洲工業化的重要催化器。中東歐地區是上海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的潛力地區。本皮書報告提出,雖然上海與此地區的經貿合作還處於初級階段,但中東歐在科創和基礎設施上的潛力與投資空間,將有利於此地區成為上海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的新熱點。

2020版藍皮書還從國家發展階段屬性角度,分別分析了上海與新興經濟體和發達經濟體的發展合作狀況。正如《孫子兵法》所言,「以正合,以奇勝」。新興經濟體和發達經濟體之間的綜合平衡是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發展方向。新興經濟體是「一帶一路」建設需要重點團結的廣大發展中國家群體,體現高質量共建的國際發展觀和世界經濟均衡的可持續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下,上海需要通過深層次制度開放改革,推動高端生產要素流入。發達經濟體是重要的國際夥伴,是上海發揮國內國際雙循環連結點功能的重要支撐。

2020年,世紀大災疫正發揮著「超級放大器」、「超級加速器」和「超級轉化器」的功能,加劇了世界的動蕩,也加速了世界的變革。「一帶一路」建設又將如何在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中實現合作共贏?又將面臨哪些新的機遇和挑戰?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身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上海該如何在內外挑戰中突圍,「一帶一路」建設又該如何實現優化布局,這些問題的回答不僅關係到城市功能的轉型定位和「一帶一路」建設的長遠未來,更關乎到國家發展與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

滬上相關科研院校、市政府業務部門、金融機構和部分媒體受邀參與本次發布、研討活動。2021版藍皮書將緊扣此次研討主題「上海發揮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連結點功能」,深入闡述上海在新發展格局下發展功能的領域和路徑創新。目前2021版皮書寫作也正在緊張推進中,預計將於2021年上半年出版發行。

相關焦點

  • 藍皮書:科創中心建設將成為上海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新動力源
    1月8日,由上海研究院和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聯合項目組共同研創的《上海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發展報告(2020)》藍皮書在滬發布。(資料圖) 許婧 攝中新網上海1月8日電 (記者 許婧)由上海研究院和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聯合項目組共同研創的《上海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發展報告(2020)》藍皮書(以下簡稱「藍皮書」)8日在滬發布。藍皮書提出,上海科創中心對引領「一帶一路」橋頭堡建設具有積極作用。目前,上海科創中心正進入方案細化、分工體系優化和績效強化的階段,將成為上海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新動力源。
  • 中藥材天地網《2020年中藥材行業藍皮書(前三季度)》正式發布
    【天地網訊】      10月24日,2020年中藥材行業藍皮書(前三季度)在成都舉辦的第八屆中藥材基地共建共享交流大會上重磅發布,「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藥材基地共建共享聯盟學術委員會主席張伯禮院士,各級政府領導及眾多全國各地業內知名專家教授、知名中藥企業董事長參加了此次大會。
  • 中吉「一帶一路」建設是「標準的雙贏」
    新華社發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持續推進,非洲國家吉布地進入了廣大中國民眾的視野。吉布地扼守紅海南部入口,位於通往蘇伊士運河的航道上,連接亞非歐三大洲,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同時也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吉布地是國際貿易的海上咽喉,經由此地通過的航運量佔到全球總量的1/3,船舶年通過量接近2萬艘次,運輸貨物總量突破10億噸。
  • 寧懷恩:如新集團全球發展戰略與「一帶一路」倡議高度契合
    來華參加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NU SKIN如新集團總裁寧懷恩近日就如新的全球發展戰略與布局、在華發展前景等話題接受新華網專訪。以下為訪談主要內容:新華網:第一次參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您有何感想?
  • 匯集智力資源 服務「一帶一路」——藍迪國際智庫研究成果入選CTTI...
    本屆論壇主題為「智庫建設:助力改革開放與高質量發展」,旨在總結與展示2018年度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及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成就,推動智庫高質量發展,探索改進網際網路時代智庫評價及學術評價方式方法。江蘇省委宣傳部部務委員趙金松發表開幕致辭,「一帶一路」智庫合作聯盟秘書長、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當代世界研究中心主任金鑫,芝加哥大學美國民意調查研究中心執行副總裁米歇爾·納赫巴等中外專家在論壇上作主旨演講。來自中央部委及各省市智庫管理部門、中國智庫索引(CTTI)來源智庫、智庫研究界、思想理論界的專家學者七百餘人參加會議。
  • 廣西繪製「一帶一路」「工筆畫」 -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門戶...
    8月29日,記者從廣西發展改革委了解到,5年來,廣西堅決貫徹落實國家關於「一帶一路」建設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強化責任擔當,突出重點任務,著眼深耕東協,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成績顯著。「一帶一路」省區參與度位居前列2015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全國兩會廣西代表團審議時,強調中央賦予廣西「三大定位」。
  • 專家匯聚青島 獻策「一帶一路」教育合作與科學發展
    當前,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高校應通過國際化教育自覺服務於國家對外開放的大局。必須加強教育自信、文化自信,適應我國新時代的發展戰略要求,面向「一帶一路」搞好留學生教育,與國家對外開放、中外人文交流、中外經濟文化與合作密切結合起來,跟文化強省戰略結合起來。
  • 上海推進教育數位化轉型:創設個性化學習空間 創新教育服務供給
    何思哲 攝中新網上海1月4日電 (記者 陳靜)教育的數位化轉型是一個緊迫的時代課題。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主任王平4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上海正在深入推進數位化轉型,教育信息化已來到一個「拐點」,迫切需要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和老師認真思考。據透露,覆蓋基礎教育全學段多學科的在線學習資源庫——「海上名師坊」揭牌。
  • 過去一周,「一帶一路」發生了這些大事(9.21-9.25)
    三份總體方案中「一帶一路」相關內容著墨頗多。北京自貿區總體方案提出,鼓勵北京、天津、河北自貿試驗區抱團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湖南自貿區總體方案中將長沙片區定位對接「一帶一路」建設重點區域,並提出建立湖南省「一帶一路」投資綜合服務平臺;安徽自貿區總體方案提出,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建科技創新共同體,支持參與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
  • 過去一周,「一帶一路」發生了這些大事(9月23日—9月27日))
    (新華網、中國政府網) 東博會將實施5年升級計劃,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近日,東博會秘書處秘書長王雷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中國-東協博覽會秘書處正在擬定東博會5年升級發展計劃,使展會在「一帶一路」建設中進一步發揮積極作用。
  • 綠會代表參加「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平臺2020工作會議
    綠會代表參加「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平臺2020工作會議 2021-01-08 20: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過去一周,「一帶一路」發生了這些大事(5月27日—5月31日)
    王兆星強調,在金融業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的同時,銀保監會將繼續加強監管制度建設、能力建設,「不僅要確保把門開得開、開得大,而且也確保金融安全穩定。」(中國新聞網)「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在重慶開幕27日,「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在重慶開幕。
  • 看海外產業園區如何開啟「一帶一路」合作新篇章
    的報告中,聚焦「一帶一路」中國海外產業園區(下稱「海外產業園區」)的發展現狀、挑戰和未來趨勢,同時還結合了安永協助過的  安永在報告指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至今,沿線國家和地區已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外資流入地,以及僅次於歐盟的全球第二大貿易板塊,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 「一帶一路」在疫情挑戰中前行
    「一帶一路」建設也不例外,但「一帶一路」建設並沒有因此而停滯,而是從實際出發,積極主動作為,表現出了很強的韌性與活力,為全球抗疫和穩定經濟作出了巨大貢獻。2021年,全球抗疫與經濟復甦對共建「一帶一路」提出更強勁需求,激發相關產業加速發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迎來新機遇,相關國家將通過共建「一帶一路」取得互利共贏新發展。
  • 過去一周,「一帶一路」發生了這些大事(7月22日—7月26日)
    會議指出,在青島建設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旨在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拓展國際物流、現代貿易、雙向投資合作、商旅文化交流等領域合作,更好發揮青島在「一帶一路」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建設和海上合作中的作用,加強我國同上合組織國家互聯互通,著力推動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的開放格局。
  • 「一帶一路」為疫情中的全球經濟注入暖流
    商務部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1月至11月,我國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159.6億美元,同比增長24.9%。在百年不遇之疫情下,逆勢上揚的數據充分彰顯了「一帶一路」的強勁韌性與活力,展現出中國的主動作為與大國擔當,為全球經濟「寒冬」注入了一股暖流。首先,「一帶一路」架起了抗擊疫情的「生命通道」。
  • 過去一周,「一帶一路」發生了這些大事(9月2日—9月6日)
    (香港貿發局網站) 報告稱未來「一帶一路」需要12萬億美元的綠色投資9月2日,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與發展研究中心(清華CFD)聯合Vivid Economics與氣候工作基金會(Climate works Foundation)發布了全球首個關於「一帶一路」國家綠色投資和碳排放路徑的量化研究報告。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帶一路」建設應注重「培土生金」
    中國推進的『一帶一路』建設應更注重『培土生金』,這個『土』指的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民眾的民心,『金』則指的是各國互利共贏、攜手共榮。」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博鰲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受邀嘉賓、東方國藥集團董事長、中東歐中醫藥學會會長陳震從一個中醫名詞切題,分享了他對「一帶一路」建設的看法與希冀。
  • 千裡逢迎高朋聚,「一帶一路」帆滿揚
    3年「五通」結下萬千碩果,「一帶一路」贏得廣泛支持。在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趙晉平看來,「一帶一路」建設3年多時間裡取得了諸多成果,第一個就是,「一帶一路」正逐步成為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首先,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表達了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合作和建設的意願,籤署了50多個政府間合作協議,70多份國際組織及部門協議。
  • 過去一周,「一帶一路」發生了這些大事(6月17日—6月21日)
    (發改委網站)滬倫通正式啟動中國證監會和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17日發布聯合公告,原則批准上海證券交易所和倫敦證券交易所開展滬倫通業務,滬倫通正式啟動。中國證監會表示,啟動滬倫通是中國資本市場改革開放的重要探索,也是中英金融領域務實合作的重要內容,對拓寬雙向跨境投融資渠道,促進中英兩國資本市場共同發展,助力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都將產生重要和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