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走出2020的困苦,2021就陷入悲傷之中,自殺和猝死事件接二連三,悲傷和憤怒充斥著每個人的心。
某多多的23歲女員工深夜猝死的消息,還掛在熱搜上,某多多的另一個員工,從自家跳樓自殺,同樣是23歲。
悲劇一幕接一幕,怎麼讓人不心寒。
這個跳樓自殺的男子,去年7月份才入職,到如今也不過才半年時間。
本來以為進了大企業工作,就可以大展身手,在大平臺可以更好地發展自己宏圖偉業,可誰曾想,才剛上戰場,就在父母的面前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結束生命前,這個有責任心的男子,還不忘跟自己的上司請了一個假。
真是無奈得讓人心痛,自殺也先請個假。
4月份時,就有人在網上抱怨過:在拼多多,上廁所比上王者還難。
每層樓上千人,坑位只有8個。
吃喝拉撒休息,正常的生理需求,在企業眼裡,卻成了「拖累公司的絆腳石」。
凌晨一兩點下班,太正常。別說996,有沒有休息日都是個謎。
可身體,怎麼經得起這樣的強度,最後犧牲的,只能是健康.
想起去年的網紅名言「我太難了」,我們生活在這個急功近利的社會,真的太難了。
加不完的班,忙不完的工作,還有永不封頂的上進。
但這些都由不得自己選擇,是外部環境強推給我們的:
公司說:996是福報,多勞多得。
社會說:你不加倍努力,我就拋棄你。
旁人說:沒見過凌晨四點的世界,你就不是個及格的社會人。
這世界不僅充斥著各種成功學,還大肆販賣焦慮,所以不休不眠的工作才是常態,把每一天的時間都用盡,甚至把生命力耗完,才能對得起所謂的「生而為人」。
有人說「吃得閒魚抵得渴」,拿得了高薪就得付出代價,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可看真一點,真的是如此嗎?
加班在勞動圈裡早已是不成文的規定,接受工作的時候,就是在默認接受加班。本來按時上下班是才是常規,可如今,按時上下班的成了「懶人」。
我曾經在服裝公司上班時,就無端成了「懶人」,設計部裡的8個設計師,而我是唯一一個準時下班的人。
我出款能力不強,但工作要鬆弛有度,好好休息是為了更好地工作。
當時有助理問我,為什麼別人都留在公司加班,只有我到點就溜?
我又沒早退,又沒拖延工作效率,我又有何懼怕。
可事到如今,在世人的眼裡,加班是發奮圖強,不加班就成了「混日子」,工作不再是講效率而是拼命長。
猝死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加班已成常態,不加班在老闆眼裡,你就是不珍惜公司和機會,只想偷懶,這已經扭曲的價值觀。
有在銀行上班的網友留言:
11年的時候在銀行上班,平時都是上六休一。但是每年到春節期間,我們都要887,差不多連上一個月,然後初二就開始上班,一直到元宵節。
有一年,網點主任在開晨會的時候建議說周日加班,說不同意地站出來,我毫不猶豫的出列了!代價是後來的一段時間都沒有好日子過…
所以說加班根本就不是我們普通的打工人可以選擇的,
996就是資本家壓榨勞動力,996平均一個月上班時長超240個小時,國家規定是168小時,他們這是違法犯罪。
看了網友的留言才發現,真正可怕的是:看了站出來反抗者的下場後,大家都不敢提反對的聲,然而下一次,就沒有一個人敢站出來。
有空死沒空病就是如今打工人的實況。
無止境的加班,不斷有人生病、身亡,隨著這一連串事件的發生,讓大家看清楚,加班熬夜,用命去換錢不是打工人的福報,而老闆們的福報
就如現在已經鬧出了人命,資本家們想的還是自己,他們仍然繼續「狼性」文化,讓員工們可以繼續「自願」為公司嘔心瀝血。
然而,員工猝死的事情在鑼鼓喧天的時候,又有一名某多多的員工在上班時間被抬上救護車。
儘管如此,某多多平臺還發表了冷血的言論:底層人民哪個不是用命換錢!
原來,在這些企業家的眼裡,人命是如此的輕賤。
那句「生命是革命的本錢」的格言去哪兒了?
當年全世界的無產階級,用了整整兩個世紀的時間,發動了無數場工人運動,最終才得以讓我們享受到如今的八小時工作制,他們的犧牲到了今天就被無情的磨滅!
加班剝削壓榨,竟變成了福報文化,這是多麼可悲的笑話。
北京一女孩連續加班半個月,生日當天被叫回加班在網約車上崩潰大哭。
11 月 23 日,北京一女孩生日當天被半路喊回加班,在網約車上崩潰大哭:「自己都加班半個多月了。好不容易下班早一點,他又讓我回去。就聯通和銀行給我發了個信息,祝我生日快樂」。
公司只在乎你是不是完成了工作和你還有沒有剩餘價值。你的健康,你的快樂,公司一概不理。
996根本不是福報,而是殘酷而冰冷冷的剝削和壓迫。
新華網痛批:畸形加班現象,必須堅決遏制。
畸形加班現象在一些地方愈演愈烈,一些人宣揚的所謂「奮鬥觀」嚴重走偏變味。
悲劇源頭背後,藏著一個更深的社會心理現象:大環境焦慮內捲化,逼得年輕人壓榨自我以求生存。
但拼搏不是拼命,勤勞不能過勞,漠視勞動者權益、透支勞動者健康的所謂「奮鬥」,絕不是什麼「福報」,這既違反勞動法,更背離奮鬥精神。
前幾天某平臺的外賣小哥,趕時送餐勞累過度而猝死,他用命去拼的福報,是只有一份1.06元的旅行人身意外傷害險。
這種勞累過度的悲劇從未停止,深圳44歲網約車司機王師傅,在跨年夜猝死。
1月1日早上,他被市民發現死在了自己的車裡。據王師傅家人說,王師傅很少休息,早晨7點多出門跑車,晚上11點才到家,每天工作十五六個小時。
同樣是開網約車而猝死的還有56歲的劉師傅,而劉師傅車上那本記得滿滿的帳本,更讓人心酸。
帳本上的押金租金費用快要一萬元,而跑滿一個月到手工資的也只有七千多,還沒除去油費。
網約車司機和外賣小哥這兩種職業,看似自由自在,多勞多得,實際上並非如此。
他們也有上班時長的限制,只有遵守上班規定,才能接到更多的單,不然只能坐著乾等。
在這個大數據時代,一切數據都被後臺掌握,想要混得好,就要「聽話照做」。
然而,如今資本市場已經涉及全部行業,不平等條約加上職場的爾虞我詐,就像一把利劍懸在頭頂,讓年輕人在最好的年紀疲於奔命。
於是,熬夜透支成為一種常態。
最近這幾年,20、30歲的年輕人暴死、患癌的新聞比比皆是,看得人膽戰心驚。
18年,清華大學計算機碩士張斌被發現猝死在馬桶上,當天凌晨1點,他還發出了最後一封工作郵件;
36歲御泥坊原董事長吳立君,因長期辛勞,突發腦部靜脈血栓去世;
26歲的醫生加班猝死,他的朋友圈裡寫著:黑+白+黑,下班啦,活著真好;
24歲的奧美員工李淵,加班一個月後在辦公室突發心臟病去世。
還有很多很多類似的悲劇,許多生命走得悄無聲息,他們的親人卻永遠地失去了一個丈夫、妻子、爸爸、媽媽。
越來越過分並且無回報的強制加班,成了無數打工者的噩夢。
在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有很多人在熬夜加班,他們拼命透支身體,可我們往往看到的不是福報,而是悲劇。
但願這些逝去的生命,能喚醒世人的警覺。
別讓高「薪」高於人民生命,況且,付出了勞動就應該得到回報,而不是資本家對我們的施捨。
我們需要錢,更需要被愛與尊重。
可惜,還有不少人對996的辯護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以為高薪,就可以犧牲與壓抑身體。
其實,作為一個勞動者,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利益在哪裡的時候,卻倒過來認同了資本家,認同老闆們給予自己的一套價值觀念,甚至還竊竊自喜。
一旦我們有了虛假意識,便會認同這個名為「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交易,這其實意味著你已經被洗腦了,你不覺得有其它可能性。
如果認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那就是典型的奴隸思維; 從古至今,在奴隸社會裡掙扎過來的國人,還要倒著活回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