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被稱為群經之首,中華文化之根,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生活中時時刻刻都被易學圍繞,脫不開,擺不掉,那麼就是為什麼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由易理延伸出來的術數在古代中國社會到底是什麼地位,它又是如何形成的。
夏
由於考古工作進程緩慢,關於夏朝的很多記載並不完備,但根據現有史料,我們大抵可以知道,在夏朝時候便有了相關的佔卜方法,主要是以觀星為主,除此之外,便是龜策之法,除此之外還有二十八星宿的發現。
商
商朝,史料詳實了起來。要知道在秦漢以前, 決定軍國大事的不是軍事參謀,而是——龜卜,龜卜是國家在決定大事時使用的一種佔策工具,它分為選龜(《周禮·春官·太卜》,「凡取龜用秋時,各以其物,入於龜室」)——釁龜(《龜策列傳》,「擇日齋戒,甲、乙最良。乃刑白雉,及與驪羊,以血灌龜,於壇中央。以刀剝之,身全不傷。」)——攻龜(《龜人》,「攻龜用春時,各以其物入龜室」)——作龜(指的是給龜殼鑽孔)——命龜(把要問之事告知龜)——灼龜(用燒紅的硬木條灼烤甲骨反面,使得正面出現兆紋)——刻辭(在甲骨上刻上卜辭)。
除此之外,薩滿教開始盛行,現今東北出馬仙便是薩滿教的一種遺存,薩滿教主張萬物有靈。作為農業大國,曆法的精確尤為重要,商朝首次有日食、月食的記載,且有了閏月的概念。
周
從周朝開始,各種史料更加完備,並且出現了由周文王升級了伏羲的先天八卦後,搞出來的後天八卦,並且進行組合形成了六十四卦,便是現在《周易》的雛形,那個時候逐漸的蓍佔代替了繁瑣的龜卜,用五十根蓍草進行演算得出卦象進行推演吉兇。由於史料完備,中國古代的三公九卿制度逐漸完備,佔卜活動被歸為九卿之首,太常之部門,其職位被稱為大卜,從周之後,一直到清朝覆滅,這個職位就幾乎沒有變化過。
兩漢魏晉
根據現有的史料,這一時期,佔卜活動由皇室下探到有識之士的士大夫階層,因為《周易》的進一步完備,使得各種術數有了其術數可考究的源頭,陰陽、五行之理論蓬勃發展,有了繁多的著作,雖然短暫的秦朝焚書坑儒毀掉了無數經典,但京房六十四卦體系從此完備、奇門遁甲、大六壬、太乙已經躍然於世。而在皇室,大卜更名為太卜。
唐宋明清
大唐盛世,兼容並蓄,國外的許多佔卜之術也隨著使節或佛教的傳播進入中國,印度古典佔星傳入中國,與其碰撞產生了許多新的佔卜之術,例如七曜術(日、月、金、木、水、火、土)。最為方便的八字、也由李虛中完備而來,在這裡我們的很多認知是李虛中搞出了三柱,後來經過宋朝的徐子平發展為四柱,加上了時柱,其實根據研究發現並不是這樣,根據李虛中的碑文發現他在世時候就已經創造了四柱,反而徐子平這個人是子虛烏有的。除此之外,即便是你不懂命理學,但一定聽說過《推背圖》,據傳是唐太宗命李淳風、袁天罡推演大唐國運,結果李淳風推演上癮,一發不可收拾推演到千年以後,被袁天罡推背訓止,「天機不可再洩!回去休息吧!」,故聞名《推背圖》。
宋朝時候,資本主義萌芽初露,命學在民間以商業運作的形式發展起來、成為一種民間再正常不過的商業活動,各種佔測之法五花八門,手相、面相、風水、測字,在這一商業活動繁榮之下,作為術數的三大基礎來源之一的河圖洛書之理,被陳摶革新於世,河洛之理從此繁榮天下,實際上在秦漢就有河圖洛書記載,但匱於史料不詳,或緯書盛行不見氣候。再一標誌性的歷史事件便是朱熹修訂《周易》,我們現如今在書店裡買到的,幾乎都是朱熹版。再一歷史事件便是邵雍突破性的提出了「先天為體,後天為用」的一歷史性理論突破,其《皇極經世書》更是通天徹地,丈量起宇宙歲運。相學,起源先秦,形成於秦漢,在唐宋明清時期得到空前的發展,現存於世的相學著作幾乎都是這時成型。
以科學引以為豪的現代人,翻閱古代歷史文獻時候無不感慨,世界的歷史不就是一部,「迷信」史?西方的各種神、各種預言統治了他們上千年,天文學是佔星學的一個附屬,化學不過是鍊金術的意外,而我們的藝術、醫術、武術,更甚至文字更是從「迷信」中來,到「迷信」中去!而通過上文我們攫取的一些歷史片段發現,直到清朝覆滅,術數在中國古代的社會也是居高不下。面對獨特的文化之根,我們不能一味否定,亦不能任其肆妄,回顧中國歷史,重新認識術數,重新認識自己,也許是現代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需要面對的。
本期話題就簡單聊這些,感謝閱讀,感恩分享,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