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世界級科學家,他是一位僧人,也是一名天文學家

2021-01-08 科學探一探

文/濤聲依舊

中國古代世界級科學家,他是一位僧人,也是一名天文學家

我們都知道中國的科學發展歷史其實不算太久遠,直到近幾十年來才得以飛速猛進的發展,這和其他國家有著很多的不同,因此中國的科學實力才會如此的薄弱,很多人都認為中國的科學其實在古代並不存在,然而其實並非如此,在中國古代成了很多的科學大家,也存在著很多的世界級科學家,今天就要給大家介紹一位世界級科學家,他的名字叫做張遂。

張遂是一名唐代的著名僧人,他的綽號叫做一行法師,但是其實他還有一個非常厲害的身份,那就是唐代著名的天文學家和佛學家,,它所製造的天文儀器對於後世的觀測天象有著非常大的幫助,可謂是一位世界級科學家。

他的曾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工程,他的父親是武功縣令,但是自從武則天時代之後,他的家族已經逐漸的衰微,於是他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學習陰陽五行之術以及天象之術,在去年的時候她就聞名於長安,不過他不想被功名利祿所產生,因此他剃髮出家取名一行,之後繼續修行天象之術以及佛學之術,並在之後成為了佛教一派密宗的領袖。

直到後來他知道了黃道遊儀,製作黃道遊儀的目的是為了測量天體的位置,他在公元一七百二十一年率府兵曹參軍,梁令瓚設計黃道遊儀,並且製作成的木模之後決定用銅鐵鑄造,之後他又製造了水雲渾天儀,再到後來他利用自己的天文知識製作了大衍曆,這本曆法再後來被日本用了數百年。

他既是一位僧人,也是一位科學家,他做到渡人也做到了度己,很多人認為僧人和科學是互相矛盾的,但是他證明了其實並非如此,這位世界級的科學家是值得我們所尊敬的。

相關焦點

  • 他是上虞春暉中學出來的大男孩 也是一位語速超過說唱歌手的科學家
    昨天的雲棲大會上,入職阿里半年的世界級科學家賈揚清第一次公開露面和演講。35歲的賈揚清乍一看,跟浙江普通人家院子裡長大的男孩沒什麼區別,一臉靦腆,說起話來輕聲細語。但是這個從上虞春暉中學走出來、剛滿35歲的80後,在大神如雲的美國矽谷AI圈裡早已是傳說中的神秘大人物:先後任職谷歌和臉書,寫出了兩個世界級的框架Caffe和TensorFlow。
  • 秦漢史:劉歆是一位天文學家,他發現了木星運行周期不到12年
    在這種矛盾的運動發展中,這一時期的科學家與發明家們仍然在整理、恢復和發揚前代科學技術成就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為中華文明史譜寫了光輝的篇章。在中國古代,天文學和數學既是兩個獨立發展的不同學科,又存在著密切的聯繫。天文學的發展,有賴於數學的進步,往往又是當時數學發展水平的集中體現。
  • 他崇洋媚外,卻發明了中國農曆,連紅薯也是他引進的
    他第一個把歐洲的自然科學介紹來中國,使當時我國知識界大大開了眼界,因此有人稱他為我國近代科學的啟蒙大師。他生於公元1562年,家在上海徐家匯。歐洲在十六、七世紀時,自然科學迅速發展,出了許多科學家。明朝末年,歐洲的教傳入中國,來中國的傳教人中有一位是義大利的利瑪竇,他是一位科學家,很懂天文、數學、測量、水利等科學知識。徐光啟與他相識了,認為他的這些知識對中國也很有用,應當讓中國也用。
  • 「他改寫中國曆法,他創造了天文學範式」 孫小淳教授講活了漢代...
    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常務副院長、教授,國際科學史學院院士孫小淳帶領大家一起,仰望了2000年前的漢代星空,分享漢代天文學家落下閎的思想和成就。孫小淳教授以《經營渾天,運算轉歷》為題,在中國古代天文學的背景中講述了巴蜀天文學家落下閎在偉大之處,讓更多人了解到了這個來自四川閬中的天文學家為中國天文曆法所作出的貢獻。
  • 磚家解讀:天學真原獨特的古代中國,古人的宇宙天文認知
    在遠離西方的古代中國世界中,沒有與人對立的、純然「客觀」的天體,當然也不會有把天體運行作為客觀現象加以研究的「天文學家」。西方的天文學家,與中國的「天文學家」有著完全不同的歷史使命。若以西方天文學家來比附中國「天文學家」,必然得出中國為「低級社會」的結論。
  • 中國古代歷史上那些神通廣大的神人,誰最厲害?
    中國古代歷史上一些人很神,就連帝王都對他們另眼相待,他們能知禍福、曉古今、通天地、請神靈,給人一種神秘不可度的感覺,這些人因洞曉天機、 未卜先知之能而被記載和流傳,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神通廣大的神人都有誰?一、伏羲,伏羲是中國有記載的最早的創世神,記錄於楚帛書中。
  • 風水輪流轉,美國高端人才紛紛轉投中國,細說這幾位頂級科學家
    由於Daniel povey對Kaldi開源的熱衷,而微軟本身對開源項目並不關注,所以為了能繼續從事Kaldi項目的研發,他放棄了微軟的高薪,離開了自己在西雅圖的大house,遠赴巴爾的摩,進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成為了一名大學教授。因為大學裡的研發環境更自由,比較適合他這樣的科技狂人繼續做開發。 如果一切自然發展的話,可能故事也就到此為止了。
  • 古代中國33項世界之最,中國人之驕傲!
    中國的祖先讓我們後人驕傲,也讓世界驚奇。四大發明人人皆知,但中國古代到底有多少個世界之最,你未必說的上來!這也是世界現存最早的記錄。
  • 天文學家崔辰州:與公眾和天文愛好者分享同一片「星空」
    他在遠離城市喧囂的河北鄉間長大,童年的夜空在他的記憶裡靜謐又「熱鬧」非凡。每當仰望頭頂繁星點點,崔辰州總會拿出課本,「按圖索驥」尋找當季星座的位置,這也是他至今珍藏的一份回憶。即便如此,看上去應該「很好就業」的他從來沒有想過畢業就去找工作,他還有個「天文夢」沒實現。大學四年,除了為考取國家天文臺的研究生持之以恆地努力外,崔辰州還作為「元老」創建了學校的天文社。「那也是中國工科高校裡的第一個天文社團」,24年過去了,如今說起這段往事,已是成熟學者的崔辰州還會流露出令人意外的「學生氣」和得意神色。
  • 近日中國國家天文臺的天文學家稱,我們的太陽系所在的銀河系,比之...
    俄國媒體報導稱,近日中國國家天文臺的天文學家稱,我們的太陽系所在的銀河系,比之前人們認為的要寬,寬出了近26%得出這個結論的科學家們可不是空穴來風,他們利用的是位於中國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站的「天眼」——世界上最大的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LAMOST的數據進行了相關研究。在分析瞭望遠鏡獲取的太空數據後,他們認識到,銀河系新的邊界不應該被定義為絕對確定的。
  • 天文學家興奮不已
    據報導,該信號於2019年4月至5月在澳大利亞被大帕克斯射電望遠鏡探測到,迅速引起天文學家的關注,後來被命名為突破收聽候選1 (BLC1)。突破聆聽計劃是俄羅斯富豪尤裡·米爾納和著名科學家史蒂芬·霍金髮起的一項偉大計劃。它的目標是使用世界各地的射電望遠鏡來尋找宇宙中智慧生命的跡象。帕克斯射電望遠鏡是該計劃的一部分。這一次,BLC1讓天文學家大吃一驚。
  • 皇上看到僧人,拿著肉說:不吃我就屠城,僧人吃下說了一句名言
    文/柿子 皇上看到僧人,拿著肉說:不吃我就屠城,僧人吃下說了一句名言在佛門之地,是很清靜的,這裡沒有葷腥,有的只是佛門眾生的齋飯,這裡沒有鬧市的繁華,有的只是木魚與撞鐘的聲音,同樣也沒有俗世的牽掛,取而代之的是僧人們的安寧。
  • 中國天文學家發現系外行星望舒 起名望舒有何寓意?
    近日,中國天文學家發現了首顆太陽系外行星望舒。那麼,行星望舒是怎麼被發現的?質量有多大?起名望舒有何寓意呢?一、行星望舒是怎麼被發現的?圍繞這顆巨星旋轉的太陽系外行星HD173416b是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劉玉娟、趙剛等發現的,這一發現曾獲評2008年中國十大天文進展。國家天文臺助理研究員趙斐說,這顆行星是利用國家天文臺興隆站2.16米望遠鏡、日本岡山天文臺1.8米望遠鏡和韓國的望遠鏡,採用視向速度方法發現的。二、質量有多大?
  • 我國天文學家發現的首顆太陽系外行星獲名「望舒」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近日,我國天文學家發現的首顆太陽系外行星獲得了一個美麗的名字——「望舒」。它原本的編號名稱由數字+字母構成,為HD173416b,如今它的新名字在中國神話中意為「為月亮駕車的女神」,將與原來的編號並行使用。
  • 他非常神秘「奧陌陌」,現在科學家有了新的解釋
    浩瀚的星空是神秘的,美麗總是讓人嚮往;美麗的一次意外可以讓天文學家無窮無盡地研究他。有那麼多神秘的天體,為什麼「奧陌陌」如此吸引人?1、「奧陌陌」是科學家第一次發現的一個從其他地方闖入太陽系的小天體,由於第一次的發現引起轟動,這是不可避免的。
  • 天文學家發現比可見光亮一萬億倍的宇宙大爆炸
    目前,科學家們注意到,這些爆炸之一產生的伽馬射線爆發似乎比其他所有的都更為耀眼。被稱為GRB 190114C的伽馬射線爆發比可見光亮一萬億倍,高達2000到10000億電伏特。雖然之前類似爆炸的餘暉也曾經被科學家們觀測到,但這是有史以來的第一次現場觀測。關於這次發現詳情的兩篇文章刊登在自然雜誌上。
  • 科學家眼裡的星座 星座與性格沒有關係
    原標題:科學家眼裡的星座 星座與性格沒有關係 科學家眼裡  在古代天文和佔星是一家  什麼是星座?在近日中國科協舉辦的「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活動中,北京天文館館長、著名天文科普專家朱進等專家對星座的起源進行了講解。
  • 仰望漢代天空 認識中國星官
    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常務副院長、教授,國際科學史學院院士孫小淳帶領大家一起,仰望了2000年前的漢代星空,分享漢代天文學家落下閎的思想和成就。  孫小淳教授以《經營渾天,運算轉歷》為題,在中國古代天文學的背景中,講述了巴蜀天文學家落下閎的偉大之處,讓更多人了解到這個來自四川閬中的天文學家為中國天文曆法所作出的貢獻。
  • 蘇聯大清洗時代兩名科學家被嚇死
    蘇聯兩名科學家在大清洗時代被嚇死  上個世紀30年代初,蘇聯已基本形成高度集權的統制型經濟體制,與此相適應,政治權力也趨向於高度集中,對領導人史達林的個人崇拜及史達林對權力的專斷也成為政治領域的主導傾向。
  • 周比利近照,身體健壯,成為了一位和藹可親的「老人」
    就比如周比利,他是一位貨真價實的世界自由搏擊拳王,但是他的身份限制了他在娛樂圈中的發展,之後周比利就退出了娛樂圈到了國外開了一家武館,這是最符合他的事業了。如今周比利,已經60歲了,他也經常在國外與國內的網友互動,也會曬出自己的一些照片給大家看。在大家印象中他是一個「反派專業戶」,一副兇巴巴的樣子,很多網友回憶起他,就恨得牙痒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