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山論道300講之35 善與惡:善與惡顯著不同的表現「8」

2021-01-20 梧桐山論道300講

人性之善惡,有時能在瞬間檢測出來。以前網上流傳著一個視頻,內容是國外有人假扮盲人在街頭測試,假扮盲人者對陌生路人說:「能否幫忙換5元零錢?」,而實際上遞過來的是50元的鈔票,同時另只手拿著一張5元的,較善良的或具有正常道德水準的人,在換錢時會告訴對方「你這張是50元的、另只手上的才是5元的」,而品性低劣者,就趁機佔便宜,以5元零錢換走「盲人」的50元,沒有絲毫憐憫之心。

像孝敬老人這種基本的道德觀念,也會受人的善惡本性的影響。社會中當然也有些特殊的情況,比如個別品性惡劣的父母,對子女從小棄之不顧,或嚴重虐待,子女長大後不孝敬他們也未必有錯。但在父母盡到基本責任和義務的情況下,也總有少數品性不良的人不孝敬、不照管老人,在法制類電視節目及社會新聞中常能看到這樣的案例。而那些特別善良的人,對待自家老人自不必說,有的對不存在親緣關係的孤寡老人都能長期照顧,像2018年12月5日媒體報導的,在貴州畢節七星關區阿市鄉,有一位王姓村民帶著一家兩代人,精心照顧天生聾啞、孤身一人的鄰居37年,每天付出、沒有報償,甚至常開小灶來滿足他吃飯的特別要求,像對待自家老人一樣,若非心地特別善良的人是沒辦法做到的,這樣的事跡也不少。

從事某些服務行業的人員,每天接觸許多形形色色的陌生人,時間久了,他們更容易感受到不同的人之間存在的人性及人品差異。他們會接觸到一些很好的人,大部分的人也都還不錯,都能對服務人員保持尊重、禮貌,給予配合,但也時常會遇到一些品性低劣的人,這些人狹隘自私、蠻不講理,稍有不順或摩擦,就可能做出辱罵、毆打、刁難服務人員的行為。這樣的事很多,不勝枚舉,這裡就只說近日出現在新聞中的一例:

2019年5月4日,一列高鐵上,一女子拒絕檢票,並把乘務員推倒,還反過來誣陷乘務員碰瓷,一直盛氣凌人、無理取鬧,把乘務員氣哭,就連旁邊的一個小孩都看不下去了,大聲喊著:「阿姨!本身就那樣的呀!每個人都要檢票啊!每個火車也都要檢票啊!」,人與人之間就是會如此不同。對這類人,夠得上處罰的就應堅決處罰,靠說服教育是沒用的,處罰到他們怕才會有用。

對剛走上社會從事服務工作的年青人,家長和單位最好對他們有個指導,讓他們知道,接觸的人多了就難免會遇到個別「垃圾人」,要有思想準備和適當的應對、處理方法。

【系統了解學習平巒子-梧桐山論道300講(陸續推出),釋人生困惑,長經驗智慧,請關注本帳號。】

【微信公眾號:平巒子梧桐山論道300講】

相關焦點

  • 梧桐山論道300講之32 善與惡:善與惡顯著不同的表現「5」
    好人到任何年齡都做不出那樣的事,壞人一輩子也難以改變惡的本質,而且,這些人還是屬於那種又壞又蠢的人,之所以說除了壞還很蠢,是因為不愚蠢的壞人一般不至於明目張胆地做出會引發眾怒的事。2019年8月4日,福建泉州一公交車上,一個坐在愛心專座的女孩,因讓座慢遭一位大媽辱罵毆打。社會倡導尊老愛幼沒錯,但是你看那些打罵小孩或年輕女孩搶座位的所謂老人,並不是身體衰弱、行動不便,從打罵小孩或年輕人的那個勁頭就能看出來,他們身體好、精神足,罵起人來鏗鏘有力,完全不考慮對小孩的傷害和別人對自己的看法,這絕對是又壞又蠢的垃圾人才能幹出來的事。
  • 孟子曰「性善」,並不是「人性本善」
    如果要談「人性」,就得考慮到更多複雜的課題。若單純就動物世界而言,其實是無「善惡」問題可供討論的。比如在自然世界中,獅子會殺害較為弱小的動物,我們也沒辦法說獅子是「惡」的;而長頸鹿一輩子吃草維生,我們也沒辦法說長頸鹿是「善」的。「善惡」問題,是純屬於人類社會之判斷,且作為一個人類在社會上存活,不可能完全不辨善惡——這是人性問題必扣緊「善惡」進行討論之主因。
  • 在你心中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遵循性善之說指導行為總會看到他人的性惡之態!是什麼讓人有了不同的善與惡呢?思考良久,實踐多次,漸漸有了更清晰的認知,說給看官門聽:人的善與惡不是客觀規律,不如生物是有細胞分化而來,地球具有萬有引力;而人性的善與惡本身是一個主觀判斷,主觀感受,也就是自己認為某人的善或許對於另外的人來說是惡!
  • 《楢山節考》:生存和貧窮的壓力下,藏著人性的善和惡
    小津安二郎的電影多是表現人性美好的一面,他追求完美,他的電影溫情,明媚,充滿希望。影片一如既往的延續了導演的拍攝風格,畫面灰暗低沉,影片中沒有激烈的衝突,情節娓娓道來,一點點的把人性的惡展現出來。導演拍人性的惡,卻又不盡然全是人性之惡,在這惡中又透露出人性善良的一點點微光,在生存和貧窮的壓力之下,人性夾雜著惡和善,發人深省。楢山是日本信州附近的一座山,在楢山地處的山區裡,有這樣一個百十來人的小村落,這裡貧窮落後,物質匱乏,人們的一切活動只是為了生存。
  • 善痣和惡痣:臉上的惡痣有哪些
    什麼是善善痣和惡痣?善痣和惡痣的區別在哪?各自的特點是什麼?而臉部上那裡長痣是代表著惡痣呢?
  • 惡痣和善痣的區別圖片 命運都如何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惡痣和善痣的區別圖片。有善痣的人一般正直善良、踏實穩重,可以交付。惡痣一般是不規則的形狀,或者有些缺邊邊角角,沒有規律性,此類人比較墨守成規、迂腐頑固,不懂變通,在很多事上常常吃虧。  從顏色上看  這是最直觀的區別了,善痣是飽滿的亮黑色,不慘其他雜色,比如灰色等,善痣是越黑越好的。惡痣相反,是呈異樣的顏色,比如灰色、淡灰色、棕色等,此類人性格就像惡痣一樣沒有達到飽和,畏手畏腳,難以有大成就。
  • 人的本性究竟是善還是惡
    然而商鞅對此有不同的觀點,所以他說:「法治也好,人治也好,誰能融入大爭潮流而強國富民便是正道」。孟子則說:「人性本善。自有法、墨、兵三家而淪喪,不亦悲乎?」商鞅回答道:「夫子立論無據。人性本惡。惡乃人之本性。因人性有惡,所以才有法度」。商鞅接著闡述道:「天下人生而好利,所以才有財貨土地之爭;生而貪慾才有盜賊暴力與殺戮;生而奢望才有聲色犬馬。人性之惡必以律法而後正。
  • 「好」與「壞」,「善」與「惡」,僅一念之間
    天和地是沒有思維的,自然也沒有人的感情,它不會因為誰行了善就褒獎誰,也不會因為誰做了惡就懲罰誰,聖人如是!萬事萬物都有其自行演化的規律,其規律又符合自然之法則,天地就任其自生自滅,此所謂天道。在天道看來,人本身是沒有好壞之分的。正如「道」的兩面「有」和「無」,好中有壞,惡中有善,這才是對立統一可稱為完整的人。
  • 什麼是善,什麼是惡,這位高僧用一句話解釋清楚了
    原文:中峰告之曰:「有益於人,是善;有益於己,是惡。」——明代袁了凡《了凡四訓》翻譯:中峰禪師說:做對別人有益的事情,是善;做對自己有益的事情,是惡。解析: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中峰禪師僅用一句話就解釋清楚了!
  • 惡痣和善痣得區別在哪裡
    大多數人天生都有痣,痣不是指黑色素,而是指突出的、長毛的痣,痣有分善惡,不同位置有不同影響。
  • 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人性中的善與惡)
    古往今來,人性的善與惡一直是哲學史上爭論不休的命題《三字經》開篇就是一句:人之初,性本善。而儒家的荀子堅決否定這種說法,他認為:人性本惡科學發展到今天,人們已經知道,人性本無善惡,善惡都是後天形成的。善惡無關本性,只是一種手段,一種人類獲得利益的表現方式斯賓諾莎說:所謂善是指一切的快樂和一切足以增進快樂的東西而言每個人的心中都隱藏著一個天使,一個魔鬼,在魔鬼的內心,有著天使的靈魂,在天使的背後,潛伏著魔鬼的騷動在它們的角逐中,天使獲勝,則人的行為是向善,魔鬼獲勝,則人的行為是向惡。更多的時候,天使與魔鬼是勢均力敵的。
  • 平庸之惡與永恆的善
    平庸之惡漢娜阿倫特的《艾希曼在耶路撒冷》,詳細記錄了納粹的猶太問題專家艾希曼的庭審記錄。作為猶太問題最終解決中的重要角色,他履行著自己對第三帝國的責任,將數百萬無辜的猶太人送上通向死亡的列車。永恆的善直到今年看到了電影《隱秘的生活》。男主Franz是奧地利的農民,在他的認知中,希特勒做的事是不正確的,在徵召入伍後因拒絕宣誓效忠希特勒而被捕。Franz始終有一顆善良的心,在去柏林審判的途中,帶著手銬也會幫女士遞行李,會扶起倒在路邊的傘。全世界都在同流合汙的時候,他選擇了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堅持做正確的事,寧死也不肯宣誓效忠。
  • 《羅生門》生死存亡之際,我們應該選擇向惡還是從善?
    此時,他不再猶豫了,即使餓死,也不要做強盜,並打算懲治一下作惡的老太。這個時候,他還保有一些善良。但老太告訴他自己也是為了生存而逼不得已時,他如夢初醒,內心的惡全然釋放了出來於是,他拿走了老太的衣服,揚長而去。魯迅先生曾撰文「 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然而我還不料,也不信竟會下劣兇殘到這地步 」,中國當時所處的環境軍閥割據,四面楚歌,恰似羅生門。
  • 孟子說人性善,荀子說人性惡,西方說人有原罪,到底誰對呢?
    孟子從兩個方面來分析人性善的觀點——首先,孟子說:「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不善,水無不下。」(《孟子告子上》)這裡的善,就是「不忍人之心」(用現代化講,就是不忍心看到別人有難處或遭遇痛苦)。他又進一步說:「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我固有之也。」
  • 懷疑別人的善,是人性的惡,只能自食惡果
    心存美好,則無可惱之事;心存善良,則無可恨之人。用自己陽光,去溫暖別人,將收穫更多溫暖。一個人對別人的態度,首先反映出的就是自己的內心,而你付出什麼樣的因,也必將得到什麼樣的果。懷疑別人的善,是人性的惡,只能自食惡果。
  • 好善嫉惡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好善嫉惡,崇尚美善,憎恨醜惡。出自:漢·王符《潛夫論·實貢》:「好善嫉惡,賞罰嚴明,治之材也。」近義詞有:嫉惡好善、好善惡惡,好善嫉惡是中性成語,可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人的性格。好善嫉惡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好善嫉惡(hǎo shàn jí è)成語釋義:崇尚美善,憎恨醜惡。
  • 分清善痣惡痣!三個地方長善痣一生幸福
    講痣之前要強調一下痣的基本概念,痣可以按照其顏色分為善痣、惡痣兩種,顏色朱紅、漆黑或白如玉的歸類為善痣,顏色灰褐、枯白,暗而無光的歸類為惡痣。   善痣生在不利的位置,會對差的面相有所彌補,相應的,惡痣生在好的位置,吉徵也會有所消減。
  •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為什麼
    《人生三修》一書中曾經說過: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也許,這正如我的一個人生感悟:人世間的一切福氣和禍患,都有它們自身的運行軌跡;人世間的一切富貴和貧賤,也都在因果的掌控之中。人在做,天在看,是忠是奸天會辨,是善是惡天會判。
  • 農村俗語:「是善是惡看眉眼,是貧是富看馬樁」是啥意思?
    在咱們農村有這麼一句俗語----「是善是惡看眉眼,是貧是富看馬樁」,這句俗語裡所說的就是一種「觀察」。「什麼?咱農村還有這麼一句俗語的嗎?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我不解地問。老農說:是啊!咱們農村的確是有這麼一句俗語,如果你不明白這句俗語的意思,我可以給你解釋一下。「好啊!那你就給我解釋一下吧!」我忙不迭地說。
  • 善導和尚早知後人這山看見那山高 [附講法音頻]
    「萬代」,就是指從善導大師那個時代,一直到我們現在,乃至到未來;「懸」是他預先就知道;「護」就是保護我們,事先就知道我們要犯毛病,所以就把話講到前面。講什麼?善導,彌陀化身也。其所示專修,恐行人心志不定,為餘法門之師所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