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導和尚早知後人這山看見那山高 [附講法音頻]

2021-01-21 惠州善導念佛堂

 

      

第十、讚嘆懸護萬代德


這一點就更慈悲了。「萬代」,就是指從善導大師那個時代,一直到我們現在,乃至到未來;「懸」是他預先就知道;「護」就是保護我們,事先就知道我們要犯毛病,所以就把話講到前面。講什麼?

善導,彌陀化身也。
其所示專修,
恐行人心志不定,
為餘法門之師所奪。

善導大師教導我們要專修念佛,但是,又怕我們的心搖擺不定,志向不堅決,被其它法門的法師一講,就心志動搖了:

「參禪好啊!」

「對呀,是很好,我就去參禪。」

「學教好啊!」

「學教當然也好啊,學教!」

這樣,頭頭都不能成就,落空了。

所以,善導和尚事先知道我們有這個毛病,他就:

歷敘初、二、三、四果聖人,
及住、行、向、地、等覺菩薩,
末至十方諸佛。

這都不是一般凡夫了。善導大師事先說明:不要說凡夫,就是阿羅漢來告訴你「還有更好的法門,超過念佛法門,你不用念佛,你修我這個法門」,也不要聽;不要說阿羅漢來,就是菩薩來,「住、行、向、地」,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這些都是聖位的菩薩,不是凡夫菩薩了,得到聖位了,三賢位的菩薩,乃至得到十地果位的菩薩,他們來親自跟你講:「某某人哪,你不用專修念佛,我有更好的法門告訴你」;到最後,善導大師舉出十方諸佛輝光吐舌,說:「某某人哪,造罪凡夫念佛一句、十句往生極樂世界,這不是真的,這是方便說,我還有更好的法門告訴你」,聽到這些呢,都不要動搖,都要專修念佛!

果能如此,你心裡就有定根了,就穩定了。

我們不一樣,我們哪,法師給你講半天,把善導大師的話搬出來,說:「你要專修念佛啊!」但是,另外有什麼人三言兩語一講,就動搖了。不用佛來說,不用菩薩來說,不用阿羅漢來說,自己心裡邊就開始動搖。之所以動搖,還是我們內心不了解這個法門,了解之後就不動搖了。

善導和尚早知後人這山看見那山高,
渺無定見,故作此說。
以死盡輾轉企慕之狂妄偷心。

這句話講得多懇切!說善導大師早就知道我們後來的人是這樣的:

「此山看著那山高」:你看,登山就這樣,登到這個山頂,「哎,那個地方高」,往那裡爬去。就代表什麼呢?學了淨土法門,專念這句名號了,他一看,「哎?參禪好啊!打坐,頓悟成佛啊」,他就看參禪那山很高,結果放下這個山,往那裡爬;參禪呢,又不老實,「學教好啊,圓融教海啊,好啊!你看,我光參禪,有很多教理不懂,問到我,像啞巴一樣,也不好」,又來學教;學教一看,「持律好啊,這個持律,你看威儀具足啊,戒律清淨啊,好啊……」

那麼,這些都要量自己的根機,如果你是這樣的根機,當然,我們不敢說。

善導和尚說:後人有這個毛病,「這山看見那山高」。

「渺無定見」:內心沒有主張,沒有決定性的佛法的正知見。

善導大師事先故意引用這個例子。不是說阿羅漢還會來說:「念佛法門,造罪凡夫,你念佛修善可以往生,這是假的。」阿羅漢不會這樣講;菩薩也不可能這樣講;那佛更不可能這樣講,「佛佛道同」,菩薩傳佛聖教,不可能講的跟釋迦佛、跟阿彌陀佛的誓願相違背。所以,這是激將法,說:「即使有阿羅漢、菩薩和佛來跟你講,你都不要相信!」何況根本就沒有!十方諸佛都出廣長舌相來告訴你說:「造罪凡夫啊,你一日七日稱念彌陀名號,我等諸佛齊來護念,決定往生,不可有疑!」東方有恆河沙數諸佛,一個接一個排著隊出來證明,結果我們聽一遍、聽兩遍、聽很多遍,還是懷疑;西方恆河沙數諸佛又出來證明……

所以,因為我們凡夫疑心太重,而且也因為這個法門太殊勝、太難得,「立地成佛」的法門,造罪凡夫、通身業力的凡夫,當生解脫、決定能夠成佛的法門,確實太難相信了。

所以,印光大師也講:這個法門太難相信!不要說我們凡夫、一般人不相信,就是通宗通教的人(通宗通教,那不是一般的人,在教下已經大開圓解,才能叫「通教」;在宗門已經徹悟本心,才能叫「通宗」。不是說盤幾天腿子叫通宗了、翻幾卷經書叫通教了,那都沒有通啊),通宗通教的人都不容易相信(因為他是按照一般的教理來衡量,「那怎麼可能?造罪凡夫,這麼簡簡單單念念佛就可以到西方成佛?」他不能相信);不要說凡夫不能相信,阿羅漢聖人都不能相信;不要說阿羅漢不能相信,就是菩薩,菩薩裡面的小菩薩,他都不能諦信無疑,他都有疑惑心;只有菩薩裡面的大菩薩,文殊、普賢、觀音、勢至這樣的大菩薩,才能夠諦信無疑。

所以,蕅益大師也講,這個淨土法門、難信之法:

非九界眾生自力所能信解。

「九界眾生」:除了佛法界之外,都屬於九界眾生,連等覺菩薩也是在菩薩法界,他靠自己的智慧、自己的修證沒有力量來信解。他能夠相信這個法門,也是完全放下自己,「沒有理由,佛講的我就相信」,你要去想,越想越遠。

我來問各位,《阿彌陀經》裡說:「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大家相信不相信?

(「相信。」)

佛講的,你相信了就相信了,你說要修證到什麼樣的程度才相信?未必。你說要讀經讀到什麼樣的程度才相信?可能也有這樣的根機,他要研究教理來相信。但是,我覺得這樣的根機在淨土門裡邊算是鈍根,不算利根。利根不問為什麼,佛說是什麼就是什麼,「佛說有極樂世界,我就相信,佛講的」,這叫「明信佛智」;你要研究研究、思惟思惟、考慮考慮、調查調查──完了,拿哈勃望遠鏡一望,「還沒看到西方極樂世界!」──科學家就不容易相信,他按照世間的邏輯思維和知識,「這個,不相信!」

所以,我們信佛說,叫「如是我聞」,每一部經典開頭四個字說得很清楚,沒有思維的餘地,佛說有極樂世界,就是有極樂世界;我們信仰,就要如是信仰;佛說念佛能往生,就是能往生!為什麼?沒有為什麼,佛講的。

就像過去皇帝一樣,皇帝說的話,大臣再問為什麼,問多了就讓你革職,「皇帝說了,你還問為什麼!革職!你沒有資格做大臣。」

當然,這是世間的權威。佛是證滿宇宙真理的實相,是真語、實語、真見、實見。

所以,我們學淨土法門,以信為入,所有的法門都是以信為入,淨土法門尤其強調這一點。我們以一顆赤子之心,阿彌陀佛賭誓發願說:「眾生稱念我的名號,如果你不往生……」

各位,如果我們念佛不往生,誰負責?

(「阿彌陀佛。」)

哎呀!開悟了,真的。我們不往生誰負責?誰也負不了責,只有一個──阿彌陀佛,祂負責!祂說:「十方的眾生稱念我的名號,如果你不往生,我不成佛!」所謂「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祂拿祂的正覺果報,以祂的無上正等正覺為我們負責,為我們賭誓,你還有什麼不放心的,對不對?

比如說你欠別人錢了,有人說:「沒關係,我替你付。」為什麼?「我是億萬富翁」,掏出支票,「一億美金夠不夠?還不夠?再給十億」。

阿彌陀佛就這樣嘛,你說:「阿彌陀佛,我罪障重……」

「沒關係!六字名號功德無邊,你看六字名號功德,對你的罪障,夠不夠救你?」

沒有不夠的嘛!你的罪業盡虛空、遍法界,阿彌陀佛的功德盡虛空、遍法界,沒有罪業大到阿彌陀佛救不了的人;也沒有根機大到阿彌陀佛救不了的人,你說:「我根機大,不用學淨土法門。」那除非你大到了超過普賢王菩薩,普賢菩薩最後還是念阿彌陀佛;除非你成了佛──成了佛也要念阿彌陀佛。

我講的話是有根據的。《無量壽經》裡就講:

去來現在,
佛佛相念。

你看!成了佛都要念佛。念什麼佛?十方諸佛都在讚嘆阿彌陀佛的名號。

若我成佛,
十方無量諸佛,
不悉諮嗟稱我名者,
不取正覺。

所以,釋迦牟尼佛也好,東方、西方、南北、上下──十方諸佛都在念南無阿彌陀佛,那何況凡夫,豈有不念佛的道理?

好,上午我們剛好把印光大師對善導和尚這十方面高德的讚嘆學習了一遍。當然,對有關的教理、教義,我們點到了一下,還沒有詳細發揮。我相信大家也多少能聽出一點門道,「啊,原來善導大師是彌陀化身,不是一般人,連大勢至菩薩化身的印光大師都如此讚嘆!大勢至菩薩代表阿彌陀佛的智慧,智慧第一啊,他都來讚嘆,那我應當好好地隨順學習」,起恭敬心,不要起驕慢心。

我們下面就會詳細地來講解,他的立足點在哪裡,他的入手點在哪裡,他的特色在哪裡,他的優勝在哪裡,他為什麼特別契合我們的根機。


  摘自《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


相關焦點

  • 歷代名家書《陋室銘》,一山還有一山高
    而以《陋室銘》為題材的書法作品更是被後人廣泛用於家居裝飾,以顯示居住環境的高雅及格調。今天,小編為大家準備了歷代眾名家以《陋室銘》為內容創作的書法作品,來感受一下不一樣的陋室之美!文天祥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雲孫,字宋瑞,一字履善。
  • 普陀山佛協2020年年度工作總結匯報 道慈大和尚提出六點要求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普陀山佛教協會會長、中國佛學院普陀山學院院長、普濟禪寺方丈道慈大和尚,舟山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民宗局局長周開龍,普陀山佛教協會副會長惟航法師、信光法師、智宗法師、門肅法師(兼秘書長)、會閒法師、定明法師,以及諮議委員會長老等出席會議。本次會議由智宗法師主持。
  • 虛雲老和尚誕辰180周年【附 晚年三十張珍貴照片】
    看的熱淚盈眶,佛源老和尚講:老和尚上雲居山當天,烈日當空,從遠處飛來一群烏鴉,遮在老和尚頭頂,一直到達寺院才散去飛走。
  • 深度遊|普陀山 不求大富大貴只許平安順遂
    在遙遠的兒時記憶裡,母親帶我來過一次普陀山,對年幼的我來說,印象最深的就是普陀的海和山了,那麼純淨,那麼壯觀。成人後,母親常常跟我絮叨:女人一輩子一定要去一次普陀山,不求大富大貴只許平安順遂,觀音菩薩什麼都看的到。
  • 投資,不用一山望著一山高
    最難過的關是自己的心理關,情緒隨股份漲跌是最明顯的表現,因為那背後,關乎的是自己每一分錢。虧損帶來的痛苦遠比盈利帶來愉悅感覺更強烈。這也契合窮查理寶典裡面芒格所說的21個誤判心理學裡面的被剝奪超級反應。投資有幾個很重要的點,結合我的2020投資來分析。
  • 說禪,從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這是個許多人都在探討且尚無定論的問題。這個問題也涉及認識論和方法論等諸多問題,我們不妨從一個具體的禪宗公案來進行分析。唐代禪師惟信有一段話說:「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善知識,悟得一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你們說,這三般見解,是同是別?有人描素得出,許汝親見老僧。」
  • 普陀山的善財古洞,祈福生財門道多,旺旺和花生不能少
    接著分享我的普陀山之行,今天我們去普陀山東北角的善財古洞前去看看,這裡有個好玩的祈福活動,很有參與感。善財古洞因觀世音菩薩的左脅童子善財而得名。古洞兩面臨海,庵後更為陡坡碧海,松阜起伏。前有青山為屏,鳥語花香。這裡遊客和香客眾多。
  • 《剝卦》之象辭「山附於地,剝;上以厚下,安宅」破解
    (上接「一、卦圖破解」)二、象辭破解象辭曰:山附於地,剝;上以厚下,安宅。釋字(詞)剝《說文》:「裂也。從刀從錄。錄,刻割也,錄亦聲」。《周禮·秋宮·柞氏》:「冬日至,令剝陰木而水之」。《注》曰:「謂斫去次第之皮。木生山北為陰木,陰木得陽而發。」「水之」則使其肄不生。《詩·豳風·七月》:「七月剝棗」。
  • 傳統風水案山、朝山的概念以及不見朝山案山有何吉兇?
    摘要:凡穴前低小近之山,就是案山;凡穴前遠而高之山稱朝山。案山以關堂氣,有朝山則有配對,有證應,以知其氣象宏大,案、朝具備為上佳。有的地方無案山,也無朝山,平原多無朝案,還有的山地也沒有朝案,是否就沒有真龍穴呢?訣曰:「也有真龍無朝案,只要諸水聚其間。」有的怪穴案山不正,朝山雜亂,可能還是真龍穴,凡是不可拘泥,以龍真穴的為第一。有的不見外陽,看不見外面的朝山,是否就不是好地?
  • 納蘭容若後人寧古塔副都統容山
    國內那根正先生妄稱自己是慈禧後人、又是納蘭容若後人,這顯然是不嚴謹的。慈禧為鑲藍旗,而納蘭容若為滿洲正黃旗,雖同為葉赫那拉氏,但葉氏為滿洲大姓,慈禧和納蘭容若並非同宗。曾經也傳光緒時期的正黃旗漢軍都統廣忠為納蘭容若後人,後證實為誤,廣鍾與容山為同時期人,且品級相當,但廣鍾為滿洲正紅旗人。
  • 浙江很有名的一座山,僅高168米山頂就一塊石頭,憑啥能火
    我們國家地大物博,最缺的就是風景如畫的大山大河,雖然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是一座很有名,但顏值「一般」的山峰,山高只有168米,登上山頂只有一塊石刻的四個大字,卻是蘇軾的「心上人」,那它到底能火嗎?它的名字叫飛來峰,坐落在浙江杭州,今天的飛來峰是一個有著許多名勝的大旅遊區,靈恩寺也是在飛來峰旅遊區內,相信去杭州旅遊的朋友們都不陌生,飛來峰名氣很大,但從一座山峰上看,既不險峻,也不秀美,山不過百餘米,景色也不多,據說爬上高處,爬上山頂,但是只有一塊刻著亭子和「飛來峰頂」四個字的石頭,汗流滿面,只能用一塊石頭打卡,那感覺真「酸」。
  • 「山神老把頭節」祭拜山神之壽,共祈風調雨順,年豐人壽!
    祭拜山神老把頭,香火傳遍萬家樓!山神老把頭節是長白山區重要的民俗傳統節日,具有重要的區域典型性和文化代表性,是長白山區勞動人民千百年來在認識自然和開發自然中遺留下來的重要節日。吉林省已準備將長白山採參習俗申報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撫松縣將老把頭節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加以傳承和弘揚。
  • 《楢山節考》:生存和貧窮的壓力下,藏著人性的善和惡
    這一件件匪夷所思的事情無不透漏出在這裡的生活的人,是那麼野蠻愚昧,他們沒有禮義廉恥,更無長幼尊卑,在生存線上掙扎,人性表現得那麼自私惡劣。但是在這些人性之惡中,也裹挾著善,善與惡相互交織,更凸顯人性複雜的一面。
  • 抖音紅衣喝酒的和尚是誰資料 他是攝影師他叫青暮從山
    最近在抖音上,有一組穿著紅衣喝酒和尚的照片非常火,每一張照片都很有意境也充滿了故事,那麼這個人是誰呢?   一身古裝漢服,有紅衣、有白衣,行走在山間田野,拿起酒壺開口暢飲,好不爽快。   這位被很多網友所追尋的小哥哥,其實並不是真正的出家人,他只是一位攝影師而已,雖然目前並不知道他的真實姓名,他在微博上抖音上的名字都是「青暮從山」。
  • 泉邊|濟南眾山都拱衛泰山,為何這座山卻兀自西奔?
    一條,不,應該說是一輪青綠色屏障就橫在眼前,它高擎藍天,藍天借勢更高遠,偶有幾朵或濃或淡的白雲飄過來,俯首吻山,像傳遞音訊,又似久別重逢;待你正看得入神,霎那間,雲朵就淡漫無影了。這段青綠,向東、向西拉長,就是臘山山體了。山脈借千佛山、英雄山之勢,一路西奔;相攜而來的是臘山河,也叫臘山分洪河道,是繞過老城區、保佑城裡免受水災的。
  • 讀山 - 讀山-新聞頻道-和訊網
    善讀書者,無之而非書:山水亦書也,棋酒亦書也,花月亦書也。莊子在《知北遊》中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大自然默默地不說話,如同攤開的一本書,等待著人們用腳步去閱讀。而蘊含其中的大奧秘,唯有心者才能深刻領會。——題記大山是一部大書。渾厚。凝重。讀它,僅憑一時好奇是不行的。須得有一番好心境,一番澹泊的心境。
  • 普陀山隆重舉行觀音文化節暨南海觀音開光20周年慶典
    珠康·土登克珠活佛向普陀山佛教協會贈送賀禮,道慈大和尚代表接收。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學誠大和尚,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普陀山佛教協會會長、普陀山普濟禪寺方丈道慈大和尚,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珠康•土登克珠活佛、永壽大和尚、明生大和尚、妙江大和尚、宗性大和尚、靜波大和尚、明海大和尚,中國佛教協會秘書長劉威先生,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浙江省佛教協會會長怡藏大和尚,臺灣中國佛教會副理事長心茂法師,臺灣新北市佛教會理事長淨耀法師、臺灣觀音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吳天池博士,
  • 一拳超人爆山的人氣為何那麼高?爆山:地獄葬送手刀
    一拳超人是一部非常好看的動漫,主人公埼玉總是能一拳擊敗敵人,就連爆山都未能倖免。爆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角色,他的人氣非常高,甚至不少人都調侃爆山是龍巔級別的怪人。爆山最初登場的時候並不是怪人,他是一名優秀的武術家,而且他還有機會獲得武術大賽的冠軍,他也算是武術大賽冠軍的候選人之一。
  • 文化遺存|文王畫卦山
    清朝順治十五年,靈臺縣令黃居中編撰的《靈臺縣誌》中這樣記載:「文王山又名保巖山,縣東南三十裡,左右前後九峰周匝,一名九頂峰巖山,其勢峭拔,迴旋曲折。上覆庵宇亭臺,望之如畫,其下有瀑布溫泉。」文王山取名的來歷與周文王有關。靈臺古屬禹貢雍州,商朝中後期,這裡曾建有一個叫密須的小國,其勢力曾盛極一時。《詩經·大雅》的「皇矣」篇中寫道:「密人不恭,敢拒大邦,侵阮徂共。」
  • 中國佛教淨土宗「二祖善導大師」生平簡介
    善導大師(613-681)是唐代盛弘淨土教的一代宗師。(安徽泗州人)。(一說臨淄(今山東臨淄縣)人)。俗姓朱,十歲時即跟從密州(今山東省諸城縣)的明勝法師出家,歸心向佛。初時學習三論宗的經典,間中常有讀誦《法華》、《維摩》諸經。如是經歷數年的靜心修學後,佛學修養漸見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