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其實一直都是在閱讀。善讀書者,無之而非書:山水亦書也,棋酒亦書也,花月亦書也。莊子在《知北遊》中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大自然默默地不說話,如同攤開的一本書,等待著人們用腳步去閱讀。而蘊含其中的大奧秘,唯有心者才能深刻領會。——題記
大山是一部大書。
渾厚。凝重。
讀它,僅憑一時好奇是不行的。須得有一番好心境,一番澹泊的心境。
最好是春天的早晨,這時候,山間的雲霧消散,排闥而來的青翠,一下子就攫住了你的心,叫你再也忘記不得。你不得不嘆服造化的大手筆,遠非那些慣作無病呻吟的小家子氣的作者所可比擬的。站在它的面前,你心中曾經有過的淺薄、輕浮、空虛與騷動,此刻都蕩然無存,一種昂揚向上的力量,充斥了你的胸臆。
那還等什麼,上山!
沿著山路前行,每一頁都是沉甸甸的。整部大書都是用最樸素的語言寫成——滿山嶙峋的石塊,毫無雕飾,卻又樸拙純粹,意趣天成。雖然無雨,空明蒼翠的山色卻直滴到你的心潭上,怦然有聲!每到一處曲徑通幽的地方,你都有可能突然與某一段文字、某一處章節契機相投,有所頓悟。倘若你在不經意時猛然抬頭,忽見雲天之間有巨石凌空兀立,此刻你定然會禁不住讚佩大自然的神來之筆了。
這還不算奇。最奇的要數淙淙的山溪,總在耳畔迴響,要尋它,卻又空山不見蹤影,只感覺到靈動的意韻,悠悠然,蕩蕩然。妙極!
如果你是剛從世俗的嘈雜塵霾中走來,走在僻靜的山路上,抖落了一身的浮塵躁氣,你定會覺得自己跟換了個人似的,腳步越來越輕快,心胸越來越開闊,頭腦似乎也格外清醒。
走得愈遠,登得愈高,你的思緒愈加飛揚。古人讀書讀到精彩的地方是要擊節稱賞的,甚至要浮一大白的。但此刻你是在崎嶇的山路上,倘若你實在忍不住,那就放開喉嚨喊上一嗓子吧:「喲嗬嗬——」這時候,一定會從遠遠的山谷間傳來連綿的回聲。是的,大山裡不會缺少像你一樣喜愛讀它的人。
越是風景奇特瑰麗的地方,遊人越稀少,一片難得的靜謐圍攏著你,你好似超凡脫俗,進入一個嶄新的境界。此時此刻,你會由衷地讚佩唐代詩人白居易,居然能用婦孺皆懂的文字寫下那個千古名句:「此時無聲勝有聲。」的確,讀山是需要靜下心來的。任何浮泛矯飾的聲音,在大山面前,都顯得那樣蒼白乏味。
你在讀山,其實山也在讀你。這個道理,古今皆然。否則李白就不會寫出這樣的詩句了:「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在古代賢哲那裡,你很容易找到知音呢。
讀山是需要仰起頭來,品山則需要俯下頭去。
此刻,山野裡一片靜謐,靜得似乎可以聽見草木生長的聲音,那是你的思想在拔節兒。你在讀,你在聽。你得用心去讀,你得用心去聽。這是一位睿智的賢哲在跟你對話,給你講人生的真諦。安詳。平和。沉靜。這是大風浪之後的安詳。這是大雷雨之後的平和。這是大滄桑之後的沉靜。無所不有。無所不在。無所不容。如果你在海邊明白了什麼是「博大」,那麼,此刻你會懂得「永恆」這個詞的含義了。
所以我想,讀山,倘若不是有點閱歷的人,其中的大深奧,是讀不懂的。
好書不敢一下子讀得太多,怕一時吸納不了這麼多大智慧(601519,股吧)。暫且找個地方歇歇腳,明日再讀。
(責任編輯:李佳佳 HN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