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潮汕工夫茶,為什麼不管幾個人都只用三個杯子?

2021-01-20 茶澐Teawave
潮汕工夫茶

到過潮汕地區的朋友一定知道,只放三盞杯是潮汕工夫茶特有的飲茶方式。唐朝時潮汕茶文化已經十分完善,至宋朝時臻於大成,是我國古老的茶文化之一,以地域劃分而自成一派。

潮汕坊間傳著一個笑話,說是上別人家裡吵架,進門第一件事要先喝上幾泡茶,潤潤口舌再開始吵,形象的說明了工夫茶在潮汕的地位。

那裡家家戶戶都喝茶,無論有多少客人,主人都只用三個茶杯。初聽聞,十分不理解這種飲茶方式,背後卻有其根源。

- 三口成品 -

圓形的茶盤上,三個茶杯圍放形成一個品字,有「品茶、品德、品人生」之意。品字也可以作為一個動詞來理解,遇見一道好茶很是難得,一口氣喝下去很浪費,一定要沉心靜氣慢慢地品味。

三口成品

品茶要分成三口,第一杯是酸、二杯是苦、最後一杯是甜;還有另一種說法,叫一啜、二品、三回味,通過啜茶讓上鼻腔充分感受茶香,融入口中在舌面打轉,爽滑甘甜滋味醇厚。在這舉杯落杯酸甜苦澀之間,體會人生感悟生活。

- 謙讓之德 -

六個人圍坐在一起喝茶,杯子卻只有三個,大家只能相互謙讓,各自請吃茶。互動增加了,氛圍就會變得更加融洽,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交流也會加深。前三個人喝完,下一衝茶便輪到剩餘三人。

請吃茶

也不用擔心衛生的問題,首先主人會用第一衝來清洗杯具,俗稱洗茶水,從第二衝開始每喝完一杯茶的時候要用滾燙的茶水洗一下杯子,然後再把帶有熱度的杯子給下一個客人用。

- 器具水量 -

潮汕工夫茶所常用的茶具一般都是小巧精緻的孟臣壺,也有人家使用150ml的蓋碗,一泡茶的容量大約能盛到三茶杯左右。

孟臣壺

杯子多了,一衝茶斟不滿,顯得小氣又不禮貌;杯子少了,只能倒入七分茶,潮汕工夫茶不使用公道杯,剩餘的茶湯留在壺(蓋碗)內會影響後面的口感,倒掉又覺得浪費。

因此,三杯是最合適的數量,如果有朋友臨時上門拜訪,也會比較從容,不必起身找杯子。

三杯正好

潮汕工夫茶在潮汕不分雅俗,十分普遍,均以茶會友。飲茶不僅僅是為了解渴,還在品茶中閒聊消遣聯絡感情,或互通信息洽談貿易。

《道德經》中講」三生萬物」,「三」數字雖然小,意蘊卻極大,包含了世間萬物,代表心胸寬廣、思維開闊,這大概也是潮州人對人生的一種態度吧。

- 評論互動 -

你還知道哪些有趣的地區茶文化 ?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潮汕工夫茶用3個杯子?
    潮汕工夫茶即是潮汕茶道,或者嚴格意義上來講是叫做潮州工夫茶,它是我國古老的茶文化之一。工夫在潮汕地區中大意為講究,也就是說,潮汕人將泡茶看得很重,把泡茶當作一件極為講究的事,不對對茶葉講究,還對茶具講究,對水質、沏茶、斟茶、飲茶都十分講究。
  • 茶行業專家能給茶「算命」
    28日上午,在濟南國際會展中心天有雙髻娘山單叢茶展區,一位潮汕工夫茶行家引起了眾人的注意,他就是雙髻娘山單叢茶技術總監、擁有諸多社會頭銜的鄭惠豐先生。他研究茶葉幾十年,深諳其中精髓,並稱:「茶行業專家一定能給茶『算命』」。
  • 「潮汕三市要合併?」潮汕人,這次又要讓人羨慕了!
    今天我們就帶大家來探個究竟~ ˇ ˇ ˇ 壹 潮汕三市是哪三市? 先來個無獎提問:潮汕都有哪些城市呢?
  • 林黛玉面對的四隻杯子,不僅僅是杯子,每一隻裡面,都大有文章?
    不管「風波」也罷,「風暴」也罷,卻指出了杯子的某種可能性:有時候不那麼簡單,也可以引起或寄託什麼或大或小的故事與事故。 譬如《紅樓夢》裡,林黛玉前後面對的四隻杯子——茶杯或者酒杯,沒有哪一隻僅僅是杯子,每一隻裡面,都大有文章。
  • 福建舉行安溪鐵觀音大師賽頒獎儀式暨工夫茶論壇
    摘要:近日,福建安溪舉行第四屆安溪鐵觀音大師賽頒獎儀式暨工夫茶論壇,此活動揭示安溪鐵觀音與潮州工夫茶的健康價值、精神文化價值、社會經濟價值。
  • 咖啡和茶改頭換面更好玩也更好喝了
    製作也很簡單,往杯子裡「嗞」地噴幾下,再加入熱水等稀釋就可以了。手掌大小的一罐只有60克,隨身攜帶很方便。除了三種口味的咖啡液,它還有烏龍茶、茉莉花茶和紅茶這三種茶飲,在低溫狀態下萃取的濃縮茶同樣1秒即融,搖搖杯子就能享受啦!冷萃凍幹碾成粉自從三頓半在網上火了起來,和雀巢咖啡不同的即溶咖啡就成為新時尚,不僅新零售品牌推出不同口味的冷萃咖啡粉,就連線下咖啡店也紛紛入局。
  • 吉木茶 | 星座茶 | 白羊 Aries
    後來知道他們三個都是白羊座,暗自嘀咕:這天就好聊多了!為什麼星座分析上總以白羊為起點呢?因為太陽的運動軌跡稱之為黃道。地球的赤道與黃道相交,其中的一個交點是「春分點」。從春分點開始,每隔30度劃分為一個宮,十二宮正好一周,春分點就是星象學家制定的十二星座的開始點。每年的3月21日前後,太陽來到春分點,進入白羊宮。
  • 潮汕:喝著不同的水,說著不同的話
    而帶著閩南語從福建過來的移民,則就近選擇了廣東東部由韓江、榕江、練江三條河流形成的衝擊平原(即潮汕平原)。至於講客家話的客家人,由於進入廣東的時間較晚,平原都被開發得差不多了,就只能在粵東北的山區進行艱難開拓了。
  • 為什麼自己泡的茶不好喝?「溫杯燙壺」你做了麼
    而大部分買茶喝茶的茶友們,都會忽視這第一步,從而自己泡出來的茶,感覺就沒有茶商們泡的好喝,還會去懷疑是不是被茶商們坑了。其實,喝到一杯好喝的茶,溫杯燙壺是很關鍵的。什麼是溫杯燙壺呢?溫杯燙壺是指—已經清潔完的茶具,依然要先用滾燙的開水衝淋一遍。很多人認為,這個具有儀式感的動作,可以給茶具消毒,飲茶更衛生,且能夠提升茶具的溫度,泡出的茶也會更加好喝。
  • 潮汕廣府客家,廣東怎麼像三個省
    雖然外地人提起來都是廣東人,但廣東內部的潮汕、客家和廣府三個地區各有各的語言、各有各的風俗。彼此之間的差異,讓今日的廣東仍然是一個內鬥大省。事實上,廣東省方言代表的寶座,可是有三個競爭者:粵語、客家話和潮州話。這三種方言互不相同,而且省內的使用人數都在千萬級別。要了解這個廣東省的方言,就必須要知道廣東的三個民系。
  • 作家林培源:我對世界的想像與瞭望,都與潮汕有關
    他在出版社製作的推薦視頻中說:「我對世界的想像與瞭望,都與潮汕有關。」小鎮異鄉人過去13年,與許多隻身遠遊的潮汕青年一樣,林培源每年回家的時間不超過1個月。而這次,他被疫情困在鹽鴻足足6個月。時間驟然放緩,只有身體回了故鄉。
  • 樂哥說潮汕:潮汕逢年過節祭拜活動,「三牲」是不可缺的!
    潮汕的祭拜活動眾多廣為人知,潮汕人祭拜祖先和神明的時候,祭品中常常有「粿」,而每一次祭拜前夕家中做粿的時候,幾家人一起在做,孩子在嬉鬧,大人們邊做粿,邊閒聊,其樂融融。而在祭品中比粿品還要重要的,當屬「三牲」,在每次的祭拜活動中,「三牲」是不可缺的。
  • 連續3天,獅子座免費喝奶茶!!!
    ,去年剛開業就吸粉無數,甚至有些吃貨為了它,三四十的跑腿費都捨得給。只用自己搓的仙草,自己揉的芋圓,自己種的茶葉,這用心程度,從入口瞬間就能感受得到。用料一點也不手軟,足足半杯,更重要的是1杯才13元,抵到爛!最近連續3天,獅子座還免費喝,衝!!『 三色芋圓奶茶,免費送 』這杯簡直是芋圓控的福音,點評網排名第1。
  • 奶茶行業這麼火,為什麼「可繞地球兩圈」的香飄飄,突然不香了?
    奶茶行業這麼火,為什麼「可繞地球兩圈」的香飄飄,突然不香了?在奶茶店還沒有「鋪天蓋地」崛起的時候,最火爆的一款奶茶無疑就是「香飄飄奶茶」了,它的廣告語更是令人記憶猶新,甚至很多人至今都記得「一年賣出七億多杯,杯子連起來可繞地球兩圈」這句話。
  • 長輩用食指、平輩用中指,連這個都不知道你還喝什麼茶
    茶小二打小調皮搗蛋、不學無術,可造化弄人,世事難料,偏偏在文化局當差。這個差事,沒文化咋行?不過這小子腦瓜子好使,為了顯示自己有文化,到處搜集什麼「風水論」、「時事雜談」、「周易八卦」、「奇聞異事」......人前背後、會場酒桌,四處炫耀,顯得自己像個「文化人」。
  • 細芽嫩葉的茶是好茶,粗枝大葉就是劣質茶?可別著了以貌取茶的道
    宋代人喝的點茶,要選合適的綠茶或白茶,事先挑淨細選後,用火烤、包紙捶碎,碾成茶粉,調成茶膏。再然後,選一個玄色的建盞,徐徐注入沸水,擊拂茶湯。像現代的咖啡拉花那樣,打出「雪沫乳花」後,連茶帶汁一同喝下。梁山的好漢們常掛在嘴旁的「吃一盞茶去」,就是這樣的做法,像是喝羹而非是飲茶水。將茶碾碎後直接點茶,對茶葉的細嫩度要求高。
  • 喝咖啡,杯子裡的管子到底是吸管還是攪拌棒?不懂就尷尬了
    喝咖啡,杯子裡的管子到底是吸管還是攪拌棒?不懂就尷尬了!每個工作日,送完孩子上學後,我都會獨自一人到附近的西式快餐店,買一份特惠早餐,裡面包含一個麵包和一杯咖啡。因為嘛,孩子一大早就要起來上學了,所以,我也習慣在早上喝上一杯暖暖的咖啡提神,再用半個小時來看看諮詢,一個美好的早上就這樣開始了。
  • 一杯好茶,最好的標準就是適口。
    都是樹葉子憑什麼賣這麼貴哦?」 推薦便宜了,可能疑惑:「便宜無好貨!你是不是看不起我!覺得我買不起好茶!」 買回去泡了喝後:「泡出來的味道跟你說的不一樣!是不是商家調包了?」 有時候會反問一句:「我聽XXX說這茶很不好啊!」
  • 這個冬天,你喝八寶茶了麼
    回族人熱情好客,待客必衝泡一碗熱氣騰騰的八寶茶,衝泡的茶具由茶蓋、茶碗、茶託三部分組成,稱「蓋碗茶」,蓋為天,託為地,碗為人,又稱「三才碗」,八寶茶也被譽為古絲綢之路上的璀璨明珠。回族有句諺語:「早茶一盅,一天威風;午茶一盅,勞動輕鬆;晚茶一盅,提神去痛;一日三盅雷打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