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過潮汕地區的朋友一定知道,只放三盞杯是潮汕工夫茶特有的飲茶方式。唐朝時潮汕茶文化已經十分完善,至宋朝時臻於大成,是我國古老的茶文化之一,以地域劃分而自成一派。
潮汕坊間傳著一個笑話,說是上別人家裡吵架,進門第一件事要先喝上幾泡茶,潤潤口舌再開始吵,形象的說明了工夫茶在潮汕的地位。
那裡家家戶戶都喝茶,無論有多少客人,主人都只用三個茶杯。初聽聞,十分不理解這種飲茶方式,背後卻有其根源。
- 三口成品 -
圓形的茶盤上,三個茶杯圍放形成一個品字,有「品茶、品德、品人生」之意。品字也可以作為一個動詞來理解,遇見一道好茶很是難得,一口氣喝下去很浪費,一定要沉心靜氣慢慢地品味。
品茶要分成三口,第一杯是酸、二杯是苦、最後一杯是甜;還有另一種說法,叫一啜、二品、三回味,通過啜茶讓上鼻腔充分感受茶香,融入口中在舌面打轉,爽滑甘甜滋味醇厚。在這舉杯落杯酸甜苦澀之間,體會人生感悟生活。
- 謙讓之德 -
六個人圍坐在一起喝茶,杯子卻只有三個,大家只能相互謙讓,各自請吃茶。互動增加了,氛圍就會變得更加融洽,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交流也會加深。前三個人喝完,下一衝茶便輪到剩餘三人。
也不用擔心衛生的問題,首先主人會用第一衝來清洗杯具,俗稱洗茶水,從第二衝開始每喝完一杯茶的時候要用滾燙的茶水洗一下杯子,然後再把帶有熱度的杯子給下一個客人用。
- 器具水量 -
潮汕工夫茶所常用的茶具一般都是小巧精緻的孟臣壺,也有人家使用150ml的蓋碗,一泡茶的容量大約能盛到三茶杯左右。
杯子多了,一衝茶斟不滿,顯得小氣又不禮貌;杯子少了,只能倒入七分茶,潮汕工夫茶不使用公道杯,剩餘的茶湯留在壺(蓋碗)內會影響後面的口感,倒掉又覺得浪費。
因此,三杯是最合適的數量,如果有朋友臨時上門拜訪,也會比較從容,不必起身找杯子。
潮汕工夫茶在潮汕不分雅俗,十分普遍,均以茶會友。飲茶不僅僅是為了解渴,還在品茶中閒聊消遣聯絡感情,或互通信息洽談貿易。
《道德經》中講」三生萬物」,「三」數字雖然小,意蘊卻極大,包含了世間萬物,代表心胸寬廣、思維開闊,這大概也是潮州人對人生的一種態度吧。
- 評論互動 -
你還知道哪些有趣的地區茶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