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有哪些道教聖地?

2021-01-16 商旅車

臺灣道教近現代道教信仰人口與就其影響力至今還影響著臺灣居民,而臺灣在來說亞洲區為道教最興盛的地區之一。從日治時代至今道教宮廟一直深入民間宣揚,而道教也一直氣勢如虹發展著。

臺灣首廟天壇在臺灣省臺南市。因臺灣民眾稱玉皇大帝為天公,故原稱「天公埕」、 「天公壇」或「天公廟」,1983年改為今名。臺南市舊名「赤嵌」。從清康熙二十三年 (1684) 至光緒十三年(1887)的二百餘年中,臺南一直是臺灣的首府,在臺北市定為省城 以前,是臺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南明桂王永曆十五年(1661)鄭成功收復臺灣 奉明正朔,即在天壇原址祭告天地。此後每年農曆正月初九即於天公埕西設廠舉行玉皇上帝聖誕慶典。

清鹹豐四年(1854),由地方鄉紳發起、官民集資在天公埕和埕東吳姓宅基上興工建廟,定名「天公壇」。翌年,又增建後殿。光緒二十五年重修,更名為「天壇」。1945年「天壇」又著手重修,1951年落成。1979年增建武聖殿。「 天壇」供奉主神為玉皇大帝,同祀鬥母、三官、南鬥、北鬥、張天師、聖母、觀音、 三清、關聖、文昌、嶽武和延平郡王等。全廟建築為三進宮殿式。廟門前有小廣場,廣場上有照牆,上雕雙龍搶珠圖。廟的正山門有石獅雄踞左右,兩側偏門則有石鼓各一對。 前殿與正殿天井間,各有石雕龍柱兩對。前殿龍柱為鹹豐五年(1855)所造,正殿龍柱 為同治年間所鏤。石材來自大陸,雕刻細密,造型古樸,堪稱精品。


正殿中央置神龕一座,奉玉皇大帝聖位,無神像。神龕周圍雕有龍型圖案,雕金飾玉,金帳黃幔。殿頂木雕精巧,色彩雅麗。外殿楹柱上還懸有「一」字匾,為臺南古都 三大名匾之一。天壇後殿,中央主奉三清、鬥母和三宮,並配祀南鬥和北鬥。左側祀奉 張天師、普化天尊、東鬥星君等;右側祀奉西鬥、太乙、天醫、灶君等。天壇道士舉行 日常宗教儀式也在後殿。天壇三進的左廂的另有武聖殿,重簷歇山式,琉璃瓦頂。武聖 殿的前殿奉祀關帝,後殿奉祀文昌、觀音、孚佑、聖母、月老、魁鬥等神。天壇中存有乾隆四十一年(1776)臺灣知府蔡元樞所獻之四腳香爐,多面清代古匾以及三古碑。 每年農曆正月初九玉皇大帝誕辰為天壇主要慶典。六月二十四關帝誕辰以及九月初九九皇壽誕,亦有盛大的祭祀活動。


元清觀俗稱嶽帝廟,緣於昔時謂玉帝為嶽帝之故。是臺灣唯一以觀為名並供奉玉皇大帝的寺廟。清乾隆二十八年(公元一七六三年)由福建省泉州府移名集資創建,故大門懸有「溫陵福地」之巨匾。清光緒年間大修,現存之元清觀代表清光緒年間之建築水平。此廟建築宏遠,前殿有八字牆,正殿重簷高大。前後共三殿,三川殿前左右出八字牆,後帶拜亭,正殿前亦置拜殿,殿宇高敞。


元清觀的建築是臺灣地區以磚木造殿堂式建築,其建築規模為五開間三進的建築格局廟宇,坐西朝東略偏北;三川殿前兩側有八字牆,正殿重簷高大,前後共三殿,三川殿後帶拜亭,正殿前亦置拜殿,殿宇高敞。元清觀以中軸線為中心,左右對稱配置,各進面寬相同,三川殿面寬為五開間,其前後進依序為第一進的三川殿〈其後緊接著戲臺〉、第二進的拜殿與主殿,及第三進的後殿,各進間都設置天井並以迴廊相連接,左右邊以牆廊圍成封閉的空間,構成封閉的三進二院式空間。


元清觀在外觀上,中央三開間為歇山頂,兩側為斷簷,前殿後接戲臺,為加角柱的卷棚歇山屋頂,其作法由角柱出挑四十五度的鬥栱承插枋,再承簷椽;左右兩廂直接插入山門後坡之內,承廂房簷枋的一鬥三升組,線條簡潔有力。拜殿由下金桁向兩側採四十五度插栱,向內分別作三層的出挑,看起來像外承飛簷桁,內承金桁,但實際並不密接,其裝飾性遠勝於結構意義。


指南宮,位於臺灣臺北市文山區木柵指南山一帶山麓,為臺灣道教聖地之一,俗稱仙公廟,以主祀八仙中的「呂仙公」(呂洞賓)緣故而得名。指南宮除為道教宮殿,亦按「三教合流」的理念,兼祀儒、釋。指南宮並為中華道教學院的所在地,目前籌措成立道教大學等事項。


清德宗光緒八年(1882年),王彬林(可能是淡水縣知縣,另說是艋舺縣丞王斌林)由中國大陸到臺灣履任時,迎山西芮城永樂宮呂仙公神像香火奉於艋舺(今萬華)玉清齋。


其後,景美街許多鄉民因瘟疫而死,當地士紳乃將呂祖神像請到景美,疫病漸漸平息,更有雙目失明而重見光明者,多年未有子息而求助呂仙公後得子者,遂令前往頂禮膜拜的信眾日多。


士紳多感念呂仙公之神恩,有地主捐出土地,乃於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在木柵現址建指南宮。1920年至1959年曾多次擴建。1991年開始,以不改變殿宇本貌的原則下,進行為時七年的重建本殿工程。


指南宮為儒道釋三教合流的宏偉叢林。從最早供奉呂祖的本殿外,陸續完成了大成殿、凌霄寶殿、大雄寶殿,還有尚未竣工的地藏王寶殿,可謂五殿同立。


以道教為主體的純陽寶殿又稱本殿,奉祀呂純陽祖師,中懸著「天下第一靈山」的牌匾;凌霄寶殿內有三清殿、三官殿等奉祀玉皇上帝、三清道祖與三官大帝。


行天宮共有二處,一處位於臺北市松江路,一處位於北投區俗稱「忠義廟」。北投行天宮,奉祀關聖帝君(關公),亦稱恩主宮,建築氣勢如大陸北方廟宇。關公為歷史上有名戰將,尊為武聖善理財奉為商業保護神。特別有別於其他廟宇的是不供奉牲禮,不燒紙錢。前往求神問卜的人很多,連帶的在行天宮外的地下商場,也幾乎全都擺滿了算命攤,蔚為獨有的特色。


關聖帝君即民間俗稱的「關公」、「關帝爺」,原為儒家所敬仰,後逐漸成為民間神祇,軍人奉為武神,商人敬為財神,同時在儒、釋、道三教具有重要地位,主察人間善惡。對工商繁榮的臺北市來說,關聖帝君的財神角色格外為人稱道,故被尊為商業保護神,善男信女眾多,境內香菸繚繞,縷縷不絕。


道德院位於高雄市三民區覆鼎金的金獅湖畔,由郭騰芳道長聚集善信於1960年11月17日部分建成。1963年2月15日舉行清醮儀典。1966年11月12日興建前後兩殿,並舉行全省首次祭祖功德大法會。1976年5月前殿(太極聖殿)、中殿(無極殿)與廟室東西廳鐘鼓樓全部竣工完成。此後又建成後殿(又稱三清聖殿玉皇寶殿)。


整座宮觀巍峨雄偉,金碧輝煌。道德院坐東南,朝西北,前臨碧波粼粼的金獅湖,後依鍾靈毓秀的獅子山,整座建築採用華南式,簷上剪粘繁複精細,廟中雕作彩繪,皆有可觀之處。道德院除前、中、後三殿外,還有東西廳鐘鼓樓。前殿名「太極聖殿」,內奉玉皇大帝,陪祀南北鬥星君,同祀三官大帝;右側二樓為萬登會堂,供奉圓明鬥姆天尊及歷代神聖,堪稱為道教神之總廟。


中殿供奉太上道祖,右龕供奉問禮於道祖的儒家至聖先師—孔子,左龕供奉大慈大悲慈航道人。右偏殿(養真堂)祀奉掌福壽的南極仙翁,左偏殿內供祀觀音大士和捐贈後殿用地的陳孫款夫人像。後殿為一棟三樓式建築,象徵天地人三才;一樓右側是作為善信學道講習場所的布道講堂,左側是供學員修煉心性的靜修道場;三樓為萬神總元殿,又稱「三清聖境玉皇寶殿」,殿堂廣闊,莊嚴肅穆,氣派非凡,神龕分上下兩層,上層供奉三清和玉皇大帝,下層奉祀太乙救苦天尊,左右分祀南極長生大帝和北極紫微大帝。後殿右側建有太乙殿,專奉太乙救苦天尊金身。


本文由騰訊道學根據網絡資料整理


小貼士Tips

2015上海國際自駕遊博覽會暨房車露營展覽會

舉辦地點:上海汽車會展中心

舉辦時間:4月23日--26日

諮詢熱線:400-6768-870


相關焦點

  • 中國道家第一聖地,位列72福地之首
    旅遊隨筆(文/江湖三十年) 眾所周知,在我國眾多的旅遊勝地中,有很大一部分景區,是道家聖地,比如江西龍虎山、四川青城山、湖北武當山、安徽齊雲山、陝西終南山等。
  • 江西這座山為道教聖地,山上卻有佛教寺院,據說求籤十分靈驗
    在江西,有這麼一座山,號稱「中華靈寶第一山」,卻鮮為人知:葛仙山。在江西名山大川中,葛仙山的名氣並不算得上遠揚。許多去江西旅遊,若登山,首選廬山、三清山,武功山、龍虎山、井岡山等等。就葛仙山,絕大多數人不僅沒去過,而且也沒聽說過,它幾乎不曾在江西名山排行中出現過。葛仙山,觀其名可知,這是一座集宗教文化與自然風光為一體的山。
  • 江西發現一處「道教重地」,歷經宋元明清四朝,專家:道教第一宮
    江西發現一處「道教重地」,歷經宋元明清四朝,專家:道教第一宮說起宗教,如今許多人想到的都是佛教,或者是西方的基督教,而提及道教,卻好像擁護者並不如前兩者那樣多。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道教實際上才是我國的本土宗教,是土生土長的,完全屬於華夏子孫的智慧的結晶?
  • 臺灣有什麼好玩的景點 臺灣有哪些著名好玩的景點
    很多小夥伴都喜歡去臺灣旅遊,臺灣旅遊資源豐富,,風光怡人。島上的許多特色景點都值得去玩,遊客可以觀賞到臺灣當地的風景名勝,感受到不一樣的風情。那麼臺灣有什麼好玩的景點呢?臺灣有哪些著名好玩的景點呢?小編這就為大家推薦下臺灣有哪些著名好玩的景點。
  • 江西發現「道教重地」,專家:仿佛仙氣猶在,不愧是道教第一宮
    江西發現「道教重地」,專家:仿佛仙氣猶在,不愧是道教第一宮說起宗教,大部分人腦海裡一般會想到兩個:一個是西方的基督教,一個是東方的佛教。二者都是世界上廣為流傳的宗教,前者在西方國家信仰者眾多,後者在東方國家更是有歷史悠久的發源地。
  • 文殊菩薩的道場五臺山,是從道教手裡搶來的,與《封神演義》無關
    提到文殊菩薩就不得不提中國四大佛教聖地之首的「五臺山」,此地也正是傳說中文殊菩薩的道場。但在道教的經籍中,此地原為道教所佔據,被稱為「紫府山」,並建有「紫府廟」。那麼為何這裡後來變成了佛教聖地、文殊菩薩道場呢?這還需要從史籍記載的「佛道兩教·賽法焚經「一事說起。
  • 看到寺廟拜拜就好:臺灣人到底在拜啥?
    關公能這麼受歡迎,在於他的用處超級廣泛,社會的各個行業都可以求他庇護;作為一個神明,他還橫跨兩大宗教體系。總之是一個很實用、拜拜就對了的神!大陸熟知的是服務業可以拜關公,服務業現在擴展到了旅遊業,導致本來的金礦聖地、宮崎駿《千與千尋》的取景地九份,不信土地公改信關公。這是一個可以理解的卻又哭笑不得的本土化例子。
  • 十大洞天,七十二福地,道教四大名山供奉的真神都是誰?
    道教文化源遠流長傳承至現在,逐漸形成了幾大流派。在文化的演變過程之中,洞天福地的存在對於其起到肯定積極的態度。在道教之中素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的說法。在我國境內有四座山是道教的聖地,更是道教文化傳承的搖籃,分別是安徽齊雲山、湖北武當山、四川青城山和江西龍虎山。
  • 陝北有個寶塔山 它是革命聖地延安的標誌 在歷史上有著重要意義
    闢有南北二門,南、北門分別額書「高超碧落」「俯視紅塵」。從北門進入,沿階梯可登臨塔頂,聖地延安美景盡覽無餘。延安全景寶塔是革命聖地延安的標誌和象徵,1956年被公布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中山港口天后宮:天后元君庇佑的道教聖地 | 南粵宮觀
    供稿單位 | 中山港口天后宮稿件提供 | 郭世文港口天后宮,坐落於廣東省中山市港口鎮淺水湖河與瀝河交匯處,佔地27000平方米,距今已有三百七十多年的歷史,是中山地區較早供奉天后元君的專祀廟宇之一,也是中山市目前唯一一間由政府審批掛牌的合法道教活動場所,同時也是中山市道教協會駐地。
  • 河南祈福許願聖地,被譽「中原第一靈水福地」,卻少有人去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祈禱神靈的地方很受歡迎,香味很濃,河南有很多寺院和宗教名山,最有名的無疑是中國第一古剎的白馬寺和道教名山的老君山,但是,河南省還有一個祈禱聖地,與武當山並稱為「中原第一靈水福地」。
  • 中國道教四大名山,全去過的太幸福了,你去過幾個呢
    中國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山,很有名,每年都有很多遊客去登山,但是有些地方忘記了,道教誕生於中國,從現在開始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武當山位於湖北省西北部,在中國道教的聖地,被稱為太和山、謝羅山等,以前被稱為「太嶽」、「玄嶽」、「大嶽」,有元明建築群等風景區,現在三十多處宮觀多建於明代,是中國最完整、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道教古建築群,宋代書畫家的美管理者稱讚武當為「天下第一山」,武當山也是道教名山和武當武術的發祥地。
  • 道教常識:道士的稱謂都有哪些?
    每個人對於道士都有不同的理解,不管怎麼說,在現代化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他們身著道袍,依然保留著中國傳統文化。何為道士呢?根據《太霄琅書經》記載:「人行大道,號為道士。身心順理,唯道是從,從道為事,故稱道士。」對於道士,自古以來有很多的稱謂,有自稱的如「貧道」,也有外界的「牛鼻子老道」、「道姑」等戲謔的稱呼,本期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道士從古至今的幾種稱謂。
  • 福安這些道長在臺灣刊登上報了
    十五天的訪臺行程分別參訪了臺灣中華道教總會、臺灣臺中天懿堂總會、臺中鎮瀾宮媽祖廟、臺北石碇財神廟等臺灣著名道教宮觀交流兩岸弘揚道教的教義思想,促進自然和諧與社會和諧的道教理念,深入探討了閭山陳靖姑的特色文化。
  • 有關道教文化的六個知識點,一般人最多答上兩個
    一、道教四大名山,北方一座也沒有道教的四大名山分別是安徽的齊雲山、湖北的武當山、四川的青城山和江西的龍虎山。作為道教的聖地,這四座山都是位於中國的南方。齊雲山作為道教全真派的聖地,歷史上素有「黃山白嶽甲江南」之美譽,齊雲山的風光秀麗,是道教的洞天福地。
  • 道教洞天福地(江西篇)
    江西道源深遠,道教文化深厚。在全國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中,江西有5處小洞天,12處福地,數量位居全國第二。(以下按宋·張君房《雲笈七籤》洞天福地順序排列)廬山迎客松1、廬山道教南天師道發祥地,中國道教完成由民間走向殿堂的地方,中國南方道教中心之一,太虛觀(簡寂觀)代表了中國道教由民間走向殿堂的大趨勢,道教第八小洞天、第四十七福地所在地。
  • 道教常識:道士隨身佩戴的飾物有哪些?
    道教作為一個存在了數千年的本土宗教與傳統中華文化息息相關,而道士則是道教文化的形象代言人,道士在度己度人修行的同時也在傳播道教文化。印象中的道士都是青衣道袍,腳踏十方鞋,非常簡單樸素。玩過遊戲的朋友會知道,遊戲裡的道士角色在配上不同的飾物時會有技能的加成。那麼現實生活中的道士一般隨身都會佩戴哪一些飾物呢?本期就簡單為大家介紹幾種。
  • 道教和民間供奉的門神都有哪些?其中兩位還是冥界的鬼帝
    同時道教與中華傳統文化息息相關,許多傳統節日如中元節、清明節等包含著大量的道教元素,尤其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春節,更是有著與道教聯繫緊密的習俗活動,如拜灶王爺、接財神、貼門神等。貼門神是春節期間重要的一項習俗。每家每戶在春節前夕將印有門神的年畫貼在門上,以此祈求門神可以驅邪避禍,護衛家宅,平安吉祥等。
  • 今天財神節 一起看看財神節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今天財神節 一起看看財神節的代表人物有哪些?時間:2020-09-09 10:2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今天財神節 一起看看財神節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代表人物 財神,俗話財神爺,傳統意義的財神分文財神和武財神,到底誰是財神有很多說法,不同的地方、行業也不同。
  • 道教那些事:「舉頭三尺有神明」,我們身邊都有哪些神呢?
    佛家曾說,人身上有兩個神,一個是「同名神」,一個是「同生神」,同名神是計善的,專門負責記錄我們所做的善事,而同生神是計惡的,專門負責記錄我們所作的惡事,如果我們心念一動,就會生出善念或者惡念,而這些都是起心動念,都會被這兩種神記錄下來。而其實「舉頭三尺有神明」最早是道教勸人向善的一種說法,道教作為我國的本土宗教,要比佛法有著更淵遠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