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是發源於我國本土的傳統宗教,自東漢張道陵天師正式創立以來,道教已有一千八百餘年的歷史了。道教以「道」作為其最高信仰,並結合原始的鬼神崇拜發展而來,其內部包含著諸如符咒、秘術等玄之又玄的神秘元素。同時道教與中華傳統文化息息相關,許多傳統節日如中元節、清明節等包含著大量的道教元素,尤其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春節,更是有著與道教聯繫緊密的習俗活動,如拜灶王爺、接財神、貼門神等。
貼門神是春節期間重要的一項習俗。每家每戶在春節前夕將印有門神的年畫貼在門上,以此祈求門神可以驅邪避禍,護衛家宅,平安吉祥等。門神是道教和民間共同信仰的守衛門戶的神靈,道教將門神和戶神、井神、灶神、土地神和廁神一起共同稱之為保護家宅的「家宅六神」。神話傳說中的門神有很多位,根據地域和神職的不同,分為文門神、武門神、祈門神等等。那麼門神都有哪些神仙呢?本期就跟大家聊一聊道教和民間供奉的門神。
最早供奉的門神要數神荼和鬱壘兩位神明了。根據《山海經》的記載,在滄海之中有座神山名為度朔山,山上生有一顆大桃樹,神樹的枝幹可以蜿蜒三千多裡,在東北方向的桃樹枝間就是傳說中的鬼門,每逢七月十五,就會有惡鬼出來害人。度朔山上有兩位神人,一個叫神荼,另一個叫鬱壘,他們倆閱領萬鬼,嫉惡如仇,如果發現有鬼怪出來傷人,就會前去將它們抓回去餵虎。後來人們用桃木雕刻成神荼和鬱壘兩位神仙的模樣掛在大門上用來驅邪闢禍,這也是「桃符」的由來,再後來人們將二人的神像畫在門上,成為民間祀奉的門神。
隨著道教的發展,道教構建了一套完整的冥界體系,由於神荼和鬱壘在民間捉鬼除害,因此也被道教奉為鬼帝,屬於五方鬼帝之一,道教典籍《元始上真眾仙記》記載:「蔡鬱壘為東方鬼帝,治桃丘山。張衡、楊云為北方鬼帝,治羅酆山。杜子仁為南方鬼帝,治羅浮山,領羌蠻鬼。周乞、嵇康為中央鬼帝,治抱犢山。趙文和、王真人為西方鬼帝,治嶓冢山。」
參觀道教的宮觀時,會發現道觀大門上也貼著門神,宋範致能在其所著的《嶽陽風土記》中有云:「老子祠有二神像,所謂青龍、白虎也。」明朝姚宗儀的《常熟私志》中也有記載:「致道觀山門二大神,左為青龍孟章神君,右為白虎監兵神君。」道教將青龍白虎人格化為兩位門神護佑著道觀。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是天上的二十八星宿神格化的四位神獸,道教又將他們人格化為護法神,道教典籍《北帝七元紫庭延生秘訣》還記載了他們的神號:「左有青龍名孟章,右有白虎名監兵,前有朱雀名陵光,後有玄武名執明,建節持幢,負背鐘鼓,在吾前後左右」。
此外道教還將鍾馗奉為門神。據《歷代神仙通鑑》記載,鍾馗才華出眾,殿試時因為樣貌醜陋而名落孫山,剛烈的鐘馗憤而撞死殿階。唐皇李隆基在一次講武后,偶患脾病,久治不愈,有一晚夢見一位虯鬢大漢把小鬼吃了,聲稱自己是鍾馗,後來李隆基病癒之後命畫聖吳道子畫了鍾馗的畫像放在寢宮,並封鍾馗為賜福鎮宅聖君。鍾馗的事跡流傳到民間之後也成為普通百姓爭相供奉的門神,他也被賦予了驅邪除祟的神威,道教同時將鍾馗奉為天師之職,成為一名萬應之神,要福得福,要財得財,有求必應。
當然了,在眾多的門神裡最為大家熟悉的是秦瓊和尉遲恭,他們被稱為「天下第一門神」。兩位唐朝武將被奉為門神的傳說與鍾馗類似,根據《三教搜神大全》、《歷代神仙通鑑》等記載,唐太宗由於上位之前殺戮太重,每到晚上睡覺時,夢中常常有惡鬼耶魅號叫,這使得李世民的精神備受折磨,秦瓊和尉遲敬德兩位老臣聽聞此事之後就身披甲冑,腰懸寶劍夜夜立於殿外站崗。李世民自此以後果然不再做噩夢了,於是唐太宗下令讓畫工將他們兩人的形象畫下來,張貼於宮門之上,以驅魔避邪,老百姓也紛紛效仿,於是二位門神就在民間流傳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