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氏族社會,有巢緇衣氏、燧人弇茲氏,改善衣食住行

2021-01-20 歷史古誠

我是古誠,一起從頭開始,來了解中華歷史

當人類對世界有了認知、有了生活形態、有了人文精神和發明創造,便有了文明。

文明最初的開始是氏族制社會,氏族制社會早期為母系氏族社會。

隨著人類的繁衍和文明的發展,一些以母系血緣關係為紐帶的人群更願意聚集在一起,一起狩獵生活,就這樣慢慢形成部落,並衍生出氏族社會制度。

(蚩尤所在的九黎部落,便是由有血緣關係的八十一個兄弟姐妹組成)

氏族社會

在氏族社會最初時期,共有五個氏族推進文明的發展,分別為:有巢緇衣氏、燧人弇茲氏、伏羲氏、女媧氏、神農氏。

有巢氏(改善「住」)

最早時期的人們多是穴居在山洞之中,常常受到野獸的侵襲,還要防備蛇蟲的侵害。

當意識到部落的人口安全和持續的發展,人們發現鳥兒在樹上築巢能大大減少野獸的侵襲,還能遮風避雨,因此紛紛效仿在樹上用樹木搭建居所,尤其是在野果樹上搭建居所,能夠更方便採摘果慄。因此這樣的人們被稱為「有巢氏」。

之後隨著環境生活的發展,人們又將居所從樹上轉移至平地,也學會用樹木牆、草皮做頂,形成最早期的房屋。

緇衣氏(改善「衣」)

緇衣氏和有巢氏是同一時期,當人們學會使用工具開始,身體毛髮便逐漸褪去。

但由於環境氣候為了尋求取暖,他們發現用獸皮草木圍在身上能夠保暖,從此人們學會善用獸皮草木,最後發展出製作衣服的能力。

燧人氏(改善「食」)

燧人氏在有巢緇衣氏時期之後,在這之前人們還是過著生吃樹果和獸肉的野蠻生活。

那時人們對火不了解,面對森林引起的野火都會遠遠繞開。而燧人氏中有人撿拾被火燒死的野獸,食用這些獸肉味道更好而且不會引起腸胃不適。

隨著對火有了基本認知後,人們發現一些石頭通過摩擦能夠產生火星,一些木頭相互研鑽也能生火,從此人們把握人工取火的方法。也結束了茹毛飲血的生活,大大減少疾病的發生。

並在之後,人們對火運用得更加熟練,也懂得了用燒制器皿和泥土磚瓦,進一步改善飲食和居住設施。

弇茲氏(發明繩索)

弇茲氏和燧人氏屬於同一時期,在人們學會運用火之後,生活得到很大改善,弇茲氏的人們學會用樹皮草葉搓結成繩索,用著房屋修建、工具和食物攜帶、衣物編織等用途。

之後還學會用結繩記事的方法管制生活,成為最初的一種語言形式。

「衣食住行」是生活上的基本需要,以上已經提到「衣食住」,那麼「行」是什麼呢?古誠認為「行」便是遷徙。

留一個問題給大家:

你們覺得原始人類改善衣食住行後,還會像動物一樣隨季節遷徙嗎?

(伏羲氏、女媧氏、神農氏作為三皇五帝之中的三皇,將在下篇文章中講解。)

參考文獻:

《莊子·盜蹠》:

神農之世,臥則居居;起則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與麋鹿共處,耕而食,織而衣,無有相害之心。

《禮記·禮運》:

昔者先王,未有宮室,冬則居營窟,夏則居橧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實、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未有麻絲,衣其羽皮。

相關焦點

  • 弇茲氏-上古氏族部落
    弇茲氏(yǎn zī shì):古代中國傳說中最早的女首領。她在距今三萬年前就發明了用樹皮搓繩技術。她發明的繩索有三種:單股的繩稱作"玄",兩股合成的稱作"茲",三股合成的稱作"索"(又作素)。後世之人則追尊她為女帝,又稱玄女、玄帝、王素、素女、須女、帝弇茲等。後來,燧人氏首領與弇茲氏首領結合,建立起互為婚姻的血緣聯盟,始稱燧人弇茲合雄氏。
  • 紫禁揭密14:亦神亦人的弇茲氏,紫禁文化古老的創始人
    弇茲氏:古代中國傳說中最早的女首領。距今30000年前,她發明了三種繩索:單股的繩稱為「玄」,兩股合成的稱作「茲」,三股合成的稱作「索」(又稱素)。後人稱她為女帝,又稱為玄女、玄帝、素女等。後來燧人氏首領與弇茲氏首領結合,建立起互為婚姻的血緣聯盟,這是最早的婚姻制度。所以西方的人類是從「伊甸園禁果開始」,而東方的人類是從最早的婚姻制度開始。
  • 三皇之一(火的發明人)燧皇,燧人氏,的生平事跡
    燧人氏燧皇,燧人氏,(前4464----前4354年)風姓,燧明國(今河南商丘)華夏文明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始於燧人氏,燧人氏是中華民族可以考證的第一位祖先。人類出現了一位偉大的領袖燧人氏。百獸山川命名[四]燧人氏以風姓為人類命名,對人的婚姻交配有了血緣上的限制,使人與獸有了嚴格的區分。這是人類早期的倫理道德,也就是「人道」。
  • 探尋:鑽木取火的燧人氏墓地在哪裡
    燧人氏鑽木取火的故事,相信大家比較熟悉。如果要問燧人氏墓地在哪裡?相信知道的人就比較少了。燧人氏,燧明國(河南商丘)人,舊石器中期的氏族首領。他引導先民「鑽木取火、以化腥臊」的故事,被歷代華夏族人所傳頌。
  • 我們的五個老祖宗都有誰?揭秘五氏爭輝的時代
    有巢氏1、有巢氏五氏時代出現的第一個大牛是有巢氏,有巢氏是一個氏族部落的統稱,部落首領具體叫什麼我們不知道了,就也叫他有巢氏,《韓非子·五蠹》載:"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有聖人作,構木為巢以避群害,而民悅之,使王天下,號曰有巢氏。"有巢氏是一個大聖人,看到了這個世界很危險,有兇猛的野獸,無孔不入的毒蟲,遮天蔽日的猛禽,而人類卻數量很少,只能聚集在一起瑟瑟發抖,晚上也睡不了一個安穩覺。
  • 解讀漢字:鳥棲樹上為「巢」,搶女成婚為「妻」,感受漢字魅力
    然而在傳說中「三皇五帝」之前還有一批名字常被提及,如盤古氏、有巢氏、燧人氏等等。正所謂:「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有一本神話小說名叫《封神演義》。在它的開篇裡有一首詩,把上述人名串聯在一起了:子天醜地人寅出,避除獸患有巢賢。燧人取火免鮮食伏羲畫卦陰陽前。神農活世嘗百草,軒轅禮樂婚姻聯。少昊五帝民物阜,禹王治水洪波蠲。相傳,盤古是中國神話裡位開天闢地的英雄。
  • 中國歷史上的十二祖巫都有誰,他們到底有多厲害?
    另一說祝融為顓頊帝孫重黎,高辛氏火正之官,黃帝賜它姓「祝融氏」。在日常用語中,「祝融」是火的代名詞;一些報紙的新聞標題經常把「祝融」作為火災的代稱,儘管這是一種誤解(祝融所司的是有利於原始初民生產活動的火,而古神話中火災往往被歸結為特定的怪鳥和怪獸,如畢方)。
  • 孔子不姓孔而姓子-談姓與氏的區別
    先秦就有孔這個姓嗎?那大家為什麼都叫他「孔子」?這還得從母系氏族說起。姓與氏的區別姓,大概在母系社會就已經有了,為什麼要有姓氏之分呢?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也就是說,「姓」是一個家族所有後代的共同稱號,「氏」則是從姓中派生出來不同支系的區分稱號。
  • 姓氏的起源——「姓」「氏」的區別及其產生的時期
    早先,我們的「姓」和「氏」並不是一回事,並且以「姓」的出現時間為早,我們便不妨從「姓」說起。「姓」的出現,及由「子隨母姓」到「子隨父姓」轉變時間的斷定早在母系氏族社會,人類最初以血緣為紐帶,組織結合在一起的時候。那時,每一個氏族都有一個圖騰,便是「姓」的最初形態了;當這個圖騰轉化為文字的時候,也便有了最早的姓。
  • 人面鳥身的九大上古神祇,玄冥、九鳳鳥上榜,最厲害的聞所未聞!
    上期,小編盤點了人首蛇身的七大上古神祇,好多人可能會產生錯覺了,上古大神什麼時候都變成蛇的形象了?如女媧、伏羲、共工、燭九陰、后土等等,都是人首蛇身。其實不然。古籍記載的諸多大神確實多是動物的形象,並不都是人首蛇身,比如,還有——人面鳥身!今天,就讓小編來告訴你們,人面鳥身的神祇有哪些?
  • 伏羲八卦中龍馬的形象是什麼,通天地,徹鬼神的八卦圖有何深意?
    相傳上古時期,孟津東部有一條圖河與黃河相接,有龍馬背負此圖而出,伏羲氏依龍馬之圖畫出了乾、兌、離、震、巽、坎、艮、坤為內容的卦圖,後人稱為伏羲八卦圖,又叫做伏羲先天八卦圖。將神話現實化,伏羲生卒已不可考,但是歷史上的伏羲,大抵不會是傳言中有著「神力」的人首蛇身的怪異形象。這裡,其實理解起來也不複雜,我們可以將蛇看成是伏羲部族的圖騰。傳言中,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
  • 中華姓氏圖騰,看看有沒有你的姓!
    樹立「扶桑」或「扶木」的地方為陳,古代有陳倉、陳留、陳等,它們都是天文觀測中心,也都是當時陳的首都或京城。孫姓圖騰,孫姓是弇(讀淹)茲氏以玄鳥作為圖騰的一支的族稱。由跪著的老祖母弇茲氏和她生育的一大群玄鳥的後裔組成,表示子子孫孫世代綿延不絕。詒弄子孫,滿溢天倫。孫姓是一個歷史悠久、來源較多的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