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車駛進雲和,會在恍惚中產生錯覺,宛若進入一個童話王國,車輛行人川流不息,隨處可見的木玩元素也正鮮活地詮釋著木玩產業的繁榮。
時光推移,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一隻陀螺、一隻響板、一隻技巧球玩具樣品,從上海輾轉來到雲和。不久,第一隻木陀螺誕生,雲和木製玩具之門就此打開。歷經近50年的發展壯大,木製玩具現已成為雲和最具區域優勢的特色產業。雲和一代又一代木玩人在這個童話王國裡演繹著人類與玩具一起成長的童話。
轉出一個木玩產業
「改革開放之前,雲和木製玩具已經在做出口產品。1972年,我爺爺抱著『雲和有木材就能生產產品』這一信念,只身前往上海開拓市場,從上海輕工業品進出口公司拿回了幾個木製玩具樣品。」浙江和信玩具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何彬對祖父何壽禎當年曆經千辛萬苦獲得的第一筆出口訂單記憶猶新。
何壽禎帶著玩具樣品回雲和後,經過一年半的反覆琢磨研究,終於在1973年試製成功,並生產交貨。這是雲和第一筆木製玩具出口創匯訂單,貨值4000元,銷往日本。
改革開放之後,何彬的父親何尚清成為了赤石玩具廠首任「民選廠長」。經過何尚清這一代人的努力,雲和木製玩具出口創匯的規模越來越大,也開啟了機械化生產時代。
1980年,雲和玩具總產值首次超過百萬元。踏著改革開放的步伐,生產木玩的公有制企業紛紛改制,個私企業也像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1985年,浙江新雲木業集團負責人廖復新,背著麻袋獨闖廣交會,一口氣籤下數十萬元訂單,第一次打開了雲和木玩的國際市場。
1999年,浙江振鵬工藝品有限公司歷經3個多月申請到雲和木玩企業第一個自營出口權。從此,雲和木玩可以直接與國外企業議價。在以後的若干年裡,和信、金馬、半球、達成等雲和大大小小玩具企業應運而生。
目前,雲和共有木玩生產企業1000餘家,產品達十大類、上千個系列、數萬個品種。產品總量佔全國的56%、世界的40%,出口歐美等7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9年產值超過80億元。雲和先後被冠以「中國木製玩具之鄉」和「中國木製玩具城」稱號。
如今,走進雲和,城堡般的建築、充滿童趣的路燈、公交站牌,玩具智慧園裡孩子們爽朗的笑聲……一幕幕童話般的城中盛景儼然成了童話雲和的象徵。在雲和發展的進程中,木陀螺的身影不停延伸著木製玩具的奇蹟,也轉出了小城的產業發展新天地。
讓木頭「會唱歌」
「把農產品和木製玩具組合在一起,非常有創意,很吸引人。」近日,在上海舉辦的麗水山耕集市上,「和先生」品牌的雪梨糖、雪梨膏等農產品配之雲和木玩一起包裝,引來過往人群紛紛圍觀購買,成為集市上的熱銷產品。
而這樣讓人眼前一亮的「農產品+木玩」的創意便是來自和信集團。2017年,這家敢於創新的木玩企業緊抓「農旅融合」發展契機,成立了浙江採真裡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精心設計「和先生」卡通形象,推出「和先生」品牌,並以「網際網路+農業+木玩+文化創意」為核心,圍繞「漁、樵、耕、讀」四大類麗水農產品進行巧妙研發,為木玩插上農旅的翅膀。
不僅如此,雲和一批木玩人很早便意識到用文化創意來「點亮」傳統行業,以「文化力」推動木玩經濟的重要意義。2014年初,新雲木業集團與深圳崇德影視傳媒公司合作拍攝832集原創動畫片《小小魯班》,並在央視播出;浙江和信玩具有限公司自主拍攝完成的52集原創動畫《木木部落》,入選2012年度國家廣電總局第四批優秀國產動畫片名錄,亮相法國坎城秋季電視節……「木玩+動漫文創」的轉型,賦予著雲和木玩更深厚的文化底蘊,也衍生著更大的產業價值。
得益於木玩產業拋出的「繡球」,2010年,雲和一批青年「觸網」,架起「木玩+電子商務」融合發展的橋梁。目前,雲和進駐淘寶、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網店達1300餘家,直接、間接解決就業崗位1萬餘個,創成巧雲、高胥、河上、勤儉等4個全國淘寶村。今年1-8月,實現網絡零售額17.46億元。
「貼牌生產,無法擁有話語權,雲和木製玩具要增強抗風險免疫力,就必須轉型升級。」雲和縣經商局相關負責人說,近年來,以「木玩+」為核心發展理念,雲和將木玩傳統產業與城市建設、學前教育、全域旅遊、動漫文創、電子商務等有機融合,打造以「木玩+文化、+體驗、+幼教、+智創、+休閒、+生態」為主導的特色產業體系,不斷推進產業轉型升級,蹚出了一條特色的品牌化發展之路。
雲和在城市建設中融入木玩元素,精心打造仙宮大道「童話視窗」、浮雲溪「童話飄帶」、新建路童話示範街區等景觀線路;積極挖掘玩具自身的文化屬性、教育屬性,啟動實施學前教育裝備「雲和木玩」規範化體系建設研究項目;在特色民宿、景區布局、旅遊產品中融入木玩文化元素,加快工旅融合……雲和木玩人正努力在傳承中創新、在轉變中思懷,最開始的木陀螺也在一次次的旋轉中讓木玩走向世界。
撬動致富大槓桿
「早年我見城裡建起了不少木玩加工廠,就買了輛三輪車,給木玩廠運貨。每天從早上6點忙到晚上8點,一車貨10元運輸費。」如今已是浙江佳禾玩具有限公司負責人的闕偉平,回憶起2007年初進城時的情景感慨萬千,他說雖然辛苦,但全靠了木玩產業,讓他在城裡站穩了腳跟。
闕偉平來自赤石鄉杭汀村(原店子村)。作為下山移民的一員,在進城後的一年多裡,他騎著三輪車穿梭在木玩廠之間。當了幾年運輸工後,闕偉平熟悉了木玩研發、設計、生產、銷售等流程,在2010年開始自主創業。「那時候很看好木玩產業的發展趨勢,所以就和同伴一起貸了2萬元,租下一個不足200平方米的廠房,去義烏木玩批發市場選了幾種暢銷的木玩產品試著加工、生產。」闕偉平說。
此後兩年多,闕偉平一直致力於研究木玩市場,並開始試著創立品牌、建立銷售渠道、研發新產品。2013年,「木丸子」品牌應運而生,2014年後,闕偉平在淘寶和阿里巴巴開闢了網絡銷售渠道,2015年做起了跨境電商……如今,闕偉平的企業廠房從原來不足200平方米擴大至600多平方米,員工從最初的10多人增加到現在的500多人,生產銷售的產品逾千計,年銷售額達2億元。
在雲和,像闕偉平這樣依託木玩產業的日益發展,生活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家庭比比皆是。雲和恆優工藝品有限公司負責人李金龍幾個月前還是浙江新雲木業集團生產二部的車間主任。憑藉著多年的木玩從業經歷,今年3月,李金龍辭去新雲集團的工作,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他告訴記者,從職技校畢業後,他就開始接觸木玩,已經過去20多年,從一名學徒到白胚師傅再到車間主任,是木玩讓他在城裡安居樂業。如今,李金龍自己的廠房有3000多平方米,截至目前已有200多萬產值。
如果說,十多年來,闕偉平、李金龍實現了他的「木玩夢」,那麼,雲和「小縣大城」發展中不斷強化木製玩具這一特色產業的支撐,則是在實現所有雲和人的「木玩夢」。辛勤的雲和人民點亮了木玩產業的夢想之燈,木玩產業也給雲和人民的發展帶來了光明的未來。當年的木陀螺正以更強有力的轉速撬動雲和百姓增收致富的大槓桿。
雲和縣經商局副局長 郭麗莉:
雲和木玩經過近50年的發展,已經成為雲和的支柱產業和特色產業,它為雲和縣域經濟的發展和「小縣大城」戰略的實施作出了重大的貢獻。特別是近年來電商的崛起,把大量的年輕人留在了雲和,為木玩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接下來,我們將突出用好「創新引領」「問海借力」這兩把「金鑰匙」,實施「標準+」「創新+」「龍頭+」「市場+」行動,力爭通過5到10年時間,努力推動雲和木玩實現從「全球生產加工基地」向「全球木玩創製中心」的跨越,從「中國木製玩具城」向「國際木玩名城」的跨越,打造成為世界最具影響力的木玩原產地、木玩行業標準制定者、中國木玩領導品牌集聚地和中國教玩研學中心。
來源:童話雲和 作者:陳雅雯 俞海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