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打的董事長,流水的總經理」,這句話是業內對陸金所高管團隊的戲稱。實際上,伴隨著商業模式的不斷調整和轉型,陸金所的高管團隊也經歷了多輪吐故納新的階段。
對於高管的頻繁變動,陸金所方面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公司的商業模式是中國金融市場和投資理財市場前所未有的新模式,因此需要不同專業背景的人才加入。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業務不斷調整和高管團隊變動將為陸金所穩步發展帶來一定的壓力。
4年換4任總經理
繼今年6月底,前陸金所執委黃爽加盟百度後,陸金所前CRO李曉忠於近日正式離職。而在不久前的5月,陸金所原CTO翁明軍也加盟了其他網際網路金融企業。
實際上,目前陸金所高管離職團隊中最大咖位的仍屬今年3月份出走的楊曉軍。在其加入陸金所之初,有業內人士曾表示,陸金所籌備上市,需要在內容進行大刀闊斧的合規化,楊曉軍的從業經歷,將會讓陸金所發展網際網路金融更合規,同時也能為其品牌形象「背書」。「他過來可以幫助陸金所捋捋合規,平安在網際網路創新方面走在前列,必然有可能觸及合規紅線的地方。陸金所需要這樣的人才,一是使經營管理導向更加符合監管方向;二是監管溝通更暢順,準確把握監管方向。」
公開資料顯示,從2009年到2015年,楊曉軍在銀監會創新部工作6年,2015年4月,楊曉軍任陸金所副董事長、黨委書記。從其履歷來看,楊曉軍歷任證監會和銀監會兩大監管機構。據銀監會公開資料顯示,楊曉軍於2009年起一直供職於銀監會創新部,在普惠金融部成立前,該部門曾是主導P2P行業規則制定的核心部門。
從2011年9月成立以來,陸金所成立4年裡換過4任總經理,8名副總經理。然而,無論高管如何變動,計葵生從陸金所成立之後一直擔任董事長。
對於高管頻繁離職後,空缺崗位安排情況,陸金所方面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陸金所在經營過程中,不僅吸引了大量人才的加入,培養了眾多優秀人才,而且隨著戰略及業務的轉型,人員也會自動地有所變化。隨著行業間人才流動,一方面為陸金所注入不斷的創新基因,另一方面陸金所經驗也隨之輸出到其他平臺,共同促進了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發展。所以,並不存在崗位空缺的情況。
針對高管頻繁變動的原因,陸金所稱,目前的商業模式中國金融市場和投資理財市場前所未有的新模式,因此陸金所的發展是一個不斷創新、探索、調整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由於陸金所的業務發生了轉型,從成立之初專注於P2P業務,轉型為現在的開放平臺,陸金所業務模式調整得很快,因此需要不同專業背景的人才加入。
陸金所聯席董事長兼CEO計葵生也曾表示,之所以高管離職頻繁,在於平臺發展過快,但並不是所有高管都能跟上平臺的發展速度,所以需要引進新鮮的血液。
此後,興業銀行前行長李仁傑加盟陸金所,擔任其中前海金融資產交易所和重慶金融資產交易所兩個板塊的董事長。對於李仁傑的加盟,有業內人士曾表示,平安力邀李仁傑加盟陸金所,可能並非只是為了兩個子板塊,而是有更多戰略選擇。
據了解,李仁傑自2002年5月任興業銀行行長,執掌興業銀行長達13年。在其任職期間,興業銀行得到長足發展,從一家福建的類區域性銀行,成長為資產規模5.05萬億元的大型股份制銀行。
在業內人士看來,頻繁的高管流動勢必將對陸金所業務的穩步發展帶來一定衝擊。而深究其背後的原因,近一年陸金所業務模式不斷的調整或成為陸金所高管頻繁變動的最主要原因。
「陸金所經歷了去年一年的動蕩發展,現在已經回歸到一種多元化發展的狀態,而純粹的P2P也不再是其主要發展方向。在此情況下,高管架構配備也就需要相應的進行調整,人員的流動變化也在情理之中。不過高管的頻繁變更,也將給其穩定發展帶來一定的壓力。」資深業內人士江瀚說。
資料顯示,2015年3月,平安集團宣布將旗下平安信用保證保險事業部、陸金所旗下的P2P業務和平安直通貸款業務整合為「平安普惠」。同年7月,平安普惠宣告整合完成,即P2P業務已經從以P2P起家的陸金所剝離。此後,平安成立陸金所控股,同時控制平安普惠和陸金所。
與此同時,陸金所重新定位成一家開放的金融資產交易信息服務平臺,專注提供個人及機構投資者與資產提供方的金融資產交易信息服務,並以自身專業產品設計、風險控制能力保障投資安全。去年8月,陸金所高調宣布人民公社等開放戰略。目前,其銷售的產品主要包括基金及各種活期定期理財等。
不過,根據平安發布的一季度業績報告顯示,目前陸金所業績尚未受到明顯影響。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3月31日,陸金所平臺累計註冊用戶超2105萬,較年初增長275萬;同時活躍投資用戶超483萬,較年初增長120萬。成交量上,2016年第一季度總交易量為1.3萬億元,同比增長逾4倍,個人零售端交易量3055億元,同比增長逾5倍,其中P2P一二級市場交易量共計376億元,同比增長逾4倍;機構端交易量9954億元,同比增長逾3倍。
高管頻繁變動不利穩步發展
除了業務不斷調整造成高管出走之外,在江瀚看來,由於網際網路金融行業仍處發展階段,行業仍在不斷地創新,業務模式也隨之進行調整,專業性人才較為稀缺。特別是風控、法律等方面的專業性人才都不足,需求多,供給少,所以人才的成本高,價格相對貴。因此,行業中不乏以高薪和職位提升來吸引其他網際網路金融公司高管。混戰、跑馬圈地還在繼續,行業格局遠沒有形成,也是高管離職率高的原因之一。
「過去,陸金所是以網際網路+平安保險人才構成為主;現在,則逐漸到網際網路+綜合金融(包括銀行、保險、資產管理)+專業(律師和會計師),特別是來自於銀行的風控專業團隊。」 陸金所方面介紹稱,隨著近年來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的迅猛發展,無論是傳統金融還是網際網路金融等企業,都基於自身優勢,發展網際網路金融相關業務。因此,行業對人才需求不斷增加,尤其是高端人才更為緊缺。
作為中國目前規模最大的網際網路金融企業,陸金所的上市計劃一直備受矚目。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頻繁的高管變動對公司的戰略、發展方向都會產生影響,高管團隊理念的變動、前後不一致,甚至可能導致員工對公司未來的發展走向產生懷疑,自然容易出現員工軍心不穩,從而沒有心思做業務。頻繁變動組織架構和高管團隊,也被認為是陸金所上市暗藏隱患之一。
對此,陸金所方面表示,行業人員流動是正常現象,陸金所不僅向行業輸出人才,同樣也在不斷地吸引優秀人才,另外更多的優秀人才則一直在陸金所。
同時,陸金所方面還指出,雖然公司已經從1.0時代的P2P平臺轉到現在3.0開放平臺,但核心一直沒有變,即圍繞線上財富管理平臺,服務實體經濟。無論是P2P還是公募基金,陸金所都是在希望藉助網際網路技術和理念,從資產端及投資端兩個方向進行創新,為個人和企業降低融資成本,為普通投資者提供更多安全的投資理財選擇,實踐普惠金融;風控為核心競爭力不變。陸金所不僅僅是繼承了平安多年綜合金融經驗,更是延續了傳統金融行業金融理念和風控意識,一直將風控作為核心競爭力,堅持網際網路金融的金融本質。陸金所的商業模式以及業務、服務創新都是基於嚴格風控基礎之上的;充分利用先進網際網路技術優勢進行創新沒有變。即藉助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技術優化傳統金融業務流程,延展服務時間與空間。
「在這些目標、核心競爭力和實現途徑都穩定的條件下,正常的人員調整不會對陸金所業務產生太大影響,而且正因為戰略目標和策略非常明確,陸金所能夠保持業績穩步發展並不斷實現跨越式的發展。」陸金所相關人士表示。
對於公司的上市計劃最新進展,上述陸金所相關人士仍沿用此前官方口徑稱,最快不早於2016下半年啟動上市計劃。
今年年初,計葵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曾表示,最快將於今年下半年啟動IPO。不過,此後則表示「由於市場動蕩和監管問題,陸金所IPO可能將推遲到明年。」
實際上,在快速發展的同時,越來越多的網際網路金融企業躍躍欲試準備通過各種途徑登陸資本市場。其中,也有不少企業通過海外或者借殼等方式最終如願。然而,對於絕大多數網際網路金融企業而言,進入2016年,整個行業的政策風向發生了巨大的轉變,迎來史上最大規模和最嚴格的專項整治運動。
同時,目前網際網路金融企業已被明確暫停掛牌地方股交所、新三板,該類企業登陸A股目前形勢也不太明朗。因此,在上述情況之下,業內人士認為,陸金所的上市之路將不會走得太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