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在這華胥之地,就是現在陝西藍田縣境內。這裡的首領是一個女英豪,號華胥氏。一日,華胥氏入山遊玩,忽然發現有巨人的腳印,覺得好奇,就用自己的腳去踩巨人留下的腳印。霎時間,一片紅光把華胥氏全身籠罩,華胥感覺自己身體有所異動。回去之後,發現自己已經懷有身孕。懷胎十六個月,生下一男嬰,首若蛇形,身長一丈六尺。華胥氏認為此子是天神所賜,生有聖德,長大也受百姓推崇。推崇他為君王,曰伏羲氏,以風為姓。
伏羲氏治理天下,上合天意,下合百姓。手下文武大臣共工,柏皇、朱襄、昊英等各管一方,將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伏羲氏教大家做漁網捕魚,教大家養豬、馬、牛、羊、雞、犬為家畜家禽。不僅用來供應民生,還用來做祭祀以敬天神。還制定了婚嫁媒妁,娶人女兒必先拿獸皮衣以作禮物,從而有更強的長幼尊卑和家庭觀念。
伏羲所治時期,盛極一時。一日,從河裡跑出一匹龍首馬身的動物,身負龍鱗,高八尺五寸,左右有翅膀,在水面行走如履平地。百姓趕忙跑到伏羲氏面前報告,伏羲聽後連忙帶人前去河邊觀看。果然,見此物踏水而行不沒,背負圖點。伏羲仔細觀察說道:「這一定有玄機。」命人抬來石板,擺好祭祀,帶群臣叩拜。然後將龍馬背後的圖案畫於木板之上。伏羲仰觀於天,俯法於地,思索河圖之奧妙。終於畫成乾、兌、離、震、巽、坎、艮、坤八卦,每卦三爻,相互配合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自此,天地奧妙秘藏之機盡在其中。伏羲還發明琴瑟,音律,將樂音帶入百姓生活。伏羲氏活了一百九十七歲,在位一百一十五年。
伏羲死後,群臣共推伏羲的妹妹女媧氏為主,號為女皇,以云為姓。女媧和伏羲同為華胥氏所生,女媧也是生來神靈,仙女下凡,面色白嫩透粉,唇紅齒白。一直以來輔佐伏羲氏治理天下,同樣受到民之愛戴,掌管百姓婚姻制度,伏羲也對女媧愛而敬之。
話說女媧治下,中原地區的共工氏名康回,傳說此人面黑如碳,滿頭紅髮,身長二丈六尺,遍身皆毛。有妖法能駕雲馭水,自持一方興兵作亂。女媧派祝融氏去平息叛亂,共工氏與祝融氏大戰一場。共工氏用水,祝融氏就用蘆灰掩水,共工氏大敗,駕雲北逃。祝融氏乘勝追擊,哪知共工氏逃到北方,碰到了當時盤古開天地時,鑿破的崑崙山那留在天上的一半。因為日轉日移,這一半移到了北方,曰不周山。天柱下垂擋住了共工氏的去路。共工氏大怒,想撞破不周山,誰知共工氏用頭撞向不周山,山體大折,崩塌下來,將共工氏埋入地下屍首粉碎。而因不周山倒塌,把大地壓缺一角,海水翻湧上來。祝融氏凱旋歸朝,將此事報告給女媧,女媧思前想後也無良策應對。
一日,北方的百姓向女媧來求助說:「自從祝融將軍打敗康回,我們那地方就不再有光,陰風凜冽,不似人間。我們都是打著火把來向您求助。您一定要為我們做主啊!」女媧聽後起駕向北方,巡視倒塌的不周山。果然女媧看到北方因為不周山的倒塌,天上缺痕累累,冷風從天上缺口處吹下,天昏地暗,日月無光。女媧尋思良久,命人去五方尋五色雲母石,取五色礬石煉成膏。女媧本是女仙下凡,運用仙法將五色雲母石用五色礬石膏補在天上缺口處。又將倒下的不周山分為四段,鑿成鱉足的形狀,運到海底以撐大地。
雖然天的缺口補好,但是石頭補的天卻不像原有的天那麼透亮,反而渾濁無光。那時鐘山有一個神獸。鐘山這個地方有說是青海境內,有說是內蒙陰山,有說在北極,總之這個地方的神獸人面蛇身,身長千裡,兩眼有光,睜開眼就像白天一樣,且吐出的氣溫和如夏。女媧與神獸鬥法降服神獸,令其常居鐘山,以照北方之地。睜眼為晝,閉眼為夜,呼氣為夏,吸氣為冬。這樣北方百姓才得以安生。
女媧氏共治理天下一百三十年,其後還有繼之者。
欲知後事,且看下回。
此文章只做演義消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