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文學家主導破獲宇宙「大案」:鎖定富鋰巨星真身

2021-01-08 環球網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恆星演化示意圖。(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國際科研團隊 供圖)中新網北京10月6日消息,宇宙中富鋰巨星的真實身份是什麼?其鋰元素含量超過恆星演化理論值的上千倍是怎樣形成的?這一備受學界關注的、事關宇宙起源與演化的「大案」,最新由中國天文學家主導的國際科研團隊攜手破解,他們通過監測恆星「心跳」形成的「心電圖」發現,絕大多數富鋰巨星其實都是紅團簇星,而不是傳統上所認為的紅巨星。

恆星演化示意圖。(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國際科研團隊 供圖)七國天文學家合作「破案」

北京時間10月6日凌晨,中國、日本、法國、荷蘭、美國、澳大利亞、丹麥等國科研人員合作完成的關於富鋰巨星真實身份的重要天文研究成果論文,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天文》發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趙剛研究員、施建榮研究員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中科院國家天文臺閆宏亮副研究員與周渝濤博士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

該國際科研團隊藉助中國郭守敬望遠鏡(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英文縮寫LAMOST)巡天數據和美國克卜勒(Kepler)太空望遠鏡的星震數據,以及日本昴星團望遠鏡、中國麗江觀測站2.4米和1.8米望遠鏡等,通過採集大量富鋰巨星的光譜及震動數據,研究得出與傳統觀點截然不同的結論。這一發現挑戰了傳統的恆星演化理論,對最終解開鋰元素起源之謎至關重要。

天文學家通過恆星監測恆星的心跳和分析它們的光譜揭秘富鋰巨星的真實身份。(喻京川/繪製,中科院國家天文臺 供圖)為什麼要聚焦鋰元素?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科普解讀稱,說到鋰元素,現代人並不陌生,無論是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還是無人機、電動汽車,都在使用鋰電池供電。這個在近十年才陸續進入大眾視野中的「新興」元素,其實幾乎和宇宙一樣古老。

事實上,鋰是宇宙最早形成的元素之一。伴隨著137億年前的大爆炸,鋰元素在宇宙誕生後的20分鐘內就出現了,作為構成當今物質宇宙的基本元素之一,鋰元素可以說連接了宇宙的過去與現在。不過,鋰元素在宇宙中很多天體內的含量卻與理論表現出較大差異,也一直困擾著天文學家。

紅團簇星和紅巨星內部結構示意圖。(青木和光/繪製,中科院國家天文臺 供圖)富鋰巨星「巨鋰」來源不明

富鋰巨星就是這種矛盾的一個典型例子。「巨星」是恆星在演化到生命晚期階段時的名字,因為它們經歷了一個「發福」的過程,和處於青壯年的恆星相比身形巨大得多。顧名思義,「富鋰巨星」的鋰元素含量遠超同類的「巨星」天體,它們在晚期的小質量恆星中只佔1%,但其大氣中所蘊含的鋰元素卻比其餘的99%高出成百上千倍。

例如,之前報導過由LAMOST所發現的富鋰巨星王者——TYC429-2097-1,其鋰含量超過太陽3000倍之多,是目前人類已知的鋰豐度最高的恆星。如果把地球上所有的汽車(約14億輛)全部換成電動汽車,並且用這顆恆星上的鋰做成電池給它們供電,那麼可以同時讓這14億輛電動汽車開到任何一個你在夜空中能看到的恆星處,「來一趟說走就走的星際穿越」。

正是由於富鋰巨星中巨額鋰元素來源不明,這其中很可能涉及對恆星演化理論和標準恆星模型的挑戰,因此,天文學家一直試圖解開這些「少數派」神秘面紗,弄清大量的鋰元素究竟從何而來,特別是考慮到鋰元素的起源與演化還與宇宙中各類尺度的天體息息相關。

國際團隊研究使用巡天數據的中國郭守敬望遠鏡(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英文縮寫LAMOST)在星空下的資料圖片。(陳穎為/攝,中科院國家天文臺 供圖)「心電圖」揭開富鋰巨星真實身份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介紹,為解開鋰元素在這些晚年的小質量恆星中的起源之謎,就必須要知道大量的鋰究竟是在何時出現。恆星逐漸變老的過程在天文上叫做演化,如果能夠知道富鋰巨星所處的演化階段,就等於知道了鋰元素的形成時間,進而反推它們的起源。

科學界對富鋰巨星的演化階段一直存在多種說法,傳統上一般認為小質量富鋰巨星多數為「紅巨星」。造成這種認知的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從恆星的外表來看,它們的溫度和亮度的確符合「紅巨星」的特徵;二是在朝著紅巨星演化的過程中,恆星內部可能產生十倍於普通對流速度的特殊對流,這種環境反而有利於鋰元素的形成,符合產生富鋰巨星的預期。

但是,這裡面一直存在著一個致命的隱患——隨著恆星的繼續演化,紅巨星中心的氦會積攢得越來越多,壓力和溫度也越來越高。終於在某個瞬間,氦核被點燃了,一個穩定燃燒的新心臟出現,恆星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紅團簇星」。和剛剛進入「紅巨星」的恆星相比,這兩個年齡相差可達百萬年的恆星從表面上看長得幾乎完全相同。

日本昴星團望遠鏡。(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國際科研團隊 供圖)因此,一直被認為多數是「紅巨星」的富鋰巨星,其真實身份值得懷疑,它們可能只是看起來年輕而已。

問題是如何鑑別?儘管長相相似,但這兩類恆星的「心臟」卻完全不同。最新發表的這項研究,就是通過監聽一大群由LAMOST光譜中所發現的富鋰巨星的心跳來實現的。在研究中,天文學家使用了一種被稱為「星震學」的技術,測量了富鋰巨星心臟的跳動規律,如同給每顆恆星做了「心電圖」。不檢查不要緊,一檢查卻發現原來超過80%的富鋰巨星根本不是學界之前所認為的「紅巨星」,它們的真實身份是更加晚年的「紅團簇星」。天文學家就這樣被富鋰巨星「矇騙」了數十年。

進一步研究還發現,不同類型的富鋰巨星在鋰含量、恆星質量等多個方面均與傳統認知存在顯著不同。這些發現很難用目前的理論進行解釋。因為數十年來,絕大多數相關的理論都是基於「紅巨星」這一前提所提出的,甚至直到今年很多相關的理論研究也還在討論紅巨星內的種種機制。但是,由於內部的物理環境全然不同,原有的理論顯然並不適用於「紅團簇星」。

美國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測量星震-心跳示意圖。(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國際科研團隊 供圖)恆星「心電圖」是怎樣測量的?

在鑑別「紅巨星」和「紅團簇星」的過程中,恆星的「心跳」起到決定性作用。恆星的「心跳」其實來自於恆星的震動——星震。那麼,恆星到底是怎麼「心跳」的呢?星震學又是如何通過恆星的「心跳」了解真相呢?

以太陽為例,它每時每刻都在成千上萬個頻率上「低聲細語」。雖然科學家並不能夠真的「聽到」太陽的聲音,但是這些噪音使得太陽的亮度發生微小的變化。所以只要記錄其亮度的變化,就可以知道太陽是如何振動的了。就像人們的心跳一樣,恆星的振動代表著它身體內部的信息,這些內部信息用其他常規方法無法獲取,而星震的方法就如同醫生的聽診器一樣傾聽著恆星的「心跳」。

浩瀚星空的驚豔畫面。(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國際科研團隊 供圖)不同演化階段的恆星在振動頻率上也有著明顯的差異。「紅巨星」和「紅團簇星」由於不同的燃料和能量傳輸形式,它們的心臟跳動有著十分顯著的區別:一般來說,「紅巨星」的心率更快一些,而年紀更大的「紅團簇星」則心率更慢。

肩負測量「心電圖」功能的是Kepler衛星,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於2009年發射的一顆用於搜尋類地行星的太空望遠鏡,其長達4年不間斷的測光觀測使星震學技術成功應用到富鋰巨星的研究當中。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表示,多年來,富鋰巨星的身份一直迷惑著人們,由中國天文學家主導國際科研團隊最新完成的這一研究工作,通過「星震學」聽診恆星「心跳」,解開了富鋰巨星的真實身份之謎,該研究成果促進了恆星演化理論的完善,將加深人們對宇宙物質形成的認識。

恆星心跳-星震示意圖。(圖源NASA,中科院國家天文臺 供圖)

恆星心跳-星震示意圖。(圖源ESO,中科院國家天文臺 供圖)(原題為《中國天文學家主導破獲宇宙「大案」:鎖定富鋰巨星真身》)

相關焦點

  • 來自中國、美國與智利的天文學家發現六個新星系 誕生於宇宙大爆炸...
    據俄羅斯衛星網10月16日報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王俊賢發起組織,由中國、美國、智利三國天文學家參加的研究小組,在宇宙黑暗時代星系觀測研究領域再獲突破性進展,發現了在宇宙大爆炸8億年後形成的六個星系。
  • 海關破2億元農產品走私大案 兵分五路多地同時抓捕
    本報訊(記者 馬婧)昨天清晨,北京海關緝私局派出的5個行動小組分別在北京、廣西玉林、山東青島等地同時開展抓捕行動,成功破獲一起總案值約2.6億元人民幣的涉嫌走私農產品大案。這是近年來北京海關破獲的最大一起涉嫌走私農產品案。
  • 今日廊坊丨廊坊警方破獲毒品大案 抓獲嫌疑人14名
    >℃明天限行1和6新聞速覽-廊坊-廊坊市中心新建一停車場廊坊王寨小區改造項目相關公告廊坊主城區10個建築施工現場因揚塵防治問題被通報廊坊一女子被假警察騙財又騙色廊坊警方破獲毒品大案辦案民警利用天網工程 、摸排走訪、定點蹲守等方式,經過近一周時間,成功鎖定了嫌疑人張某的蹤跡,並於 12 月 8 日中午將涉嫌冒充警察實施詐騙的嫌疑人張某抓獲。張某交代,其今年 30 歲,無業,在不同網絡平臺上將自己包裝成特警身份,誘騙女性朋友,其對詐騙於女士的不法行為供認不諱。
  • 近日中國國家天文臺的天文學家稱,我們的太陽系所在的銀河系,比之...
    俄國媒體報導稱,近日中國國家天文臺的天文學家稱,我們的太陽系所在的銀河系,比之前人們認為的要寬,寬出了近26%得出這個結論的科學家們可不是空穴來風,他們利用的是位於中國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站的「天眼」——世界上最大的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LAMOST的數據進行了相關研究。在分析瞭望遠鏡獲取的太空數據後,他們認識到,銀河系新的邊界不應該被定義為絕對確定的。
  • 天文學家發現比可見光亮一萬億倍的宇宙大爆炸
    天文學家發現了比可見光亮一萬億倍的宇宙大爆炸,這可以說是我們首次捕捉到的宇宙燈光秀現場。帕森特·拉賓攝於2019年11月20日,歸於實驗、衛星、空間科學與恆星類巨大且超重的恆星註定將轟轟烈烈地暴亡。當一顆重恆星的燃料逐漸耗盡,它的核心就會向自身塌縮,從而產生巨大的熱量。隨著溫度升高,核心層發生內爆。
  • 《天體物理學雜誌》:天文學家或已找到宇宙「丟失」物質
    《天體物理學雜誌》:天文學家或已找到宇宙「丟失」物質這一發現成為迄今為止最強有力的證據,證明這些在宇宙中的瀰漫之物,就是科學家不斷尋找的丟失物質。 這些宇宙「失蹤家族」的成員與難以捉摸的暗物質不同,其主要由重子組成,即常規質子與電子。 通常認為宇宙物質中有5%由重子物質組成,其雖微小,但是人類本身以及最大可觀測宇宙範圍內的發光天體都是由重子物質構成,其餘是23%的暗物質和72%的暗能量。
  • 天文學家最新觀測結果表明:宇宙有近138億年歷史
    天文學家最新觀測結果表明:宇宙有近138億年歷史2021-01-05 19:58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zhaoyongyu1   利用智利阿塔卡馬沙漠高處的一個天文望遠鏡,天文學家對宇宙中最古老的光線進行了新的觀察。
  • 天文學家覺察到可疑現象,這是宇宙高級文明發出的信號?
    甚至有很多人認為,根本不存在外星人,這個宇宙只有地球才有生命存在,人類才是唯一生命,其他都是假的。天文學家的猜想l 天文學家的猜想不過天文學家猜想,如果人類在未來能夠利用引力波,說不定就大有希望找到其他的文明,因為引力波這個東西實在是太厲害了,這個愛因斯坦有關,簡而言之,就是時空的波動,兩個黑洞合併的時候,那個引力很大。
  • 天文學家估算:宇宙年齡137.7億年
    新華社北京1月13日新媒體專電 據美國《科學日報》網站1月4日報導,在智利阿塔卡馬沙漠高處的一個天文臺,天文學家們重新分析了宇宙中最古老的光線。輔以一些宇宙幾何知識,他們的觀測結果表明,宇宙有137.7億年的歷史——誤差約為4000萬年。
  • 宇宙中的第一束光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天文學家是這樣回答的
    宇宙還在持續擴張,最終,在大爆炸後的十多萬年後,宇宙的溫度總算降低到可以讓氫和氦原子能吸引自由電子的範圍,形成中性原子。在宇宙微波背景(CMB)中,宇宙結構偏轉光子原理的圖像解析。這就是宇宙中的第一束光出現的時刻,在大爆炸之後的24萬-30萬年間,這段時間被稱為重組時代。這是光子第一次可消停下來幾秒鐘,作為電子附著在原子上的時刻。正是在這個時間點,宇宙從完全不可見,變為可見。這也是天文學家能看得到的最早的光,來,跟我一起說: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 天文學家發現新宇宙巨型結構,銀河系也屬於其中的一部分!
    在天文學家看來宇宙中的星系看似雜亂無章實則是受某種規則制約的,而且發現宇宙中的星系都在一張巨大的網絡中運行,同時這張巨大的星系網也圍繞著宇宙的中心進行環繞,對於宇宙的中心在哪裡以及中心是什麼目前還無法確定,目前天文學家通過對星系運行數據分析,可能發現了一個從未定義過的新宇宙結構體,這是一個由無數星系聚集出來的巨型星系團
  • 山西平順破獲盜竊山羊案
    山西平順破獲盜竊山羊案中國警察網 · 姬志平  |  2021-01-15 15:54>  中國警察網訊 近日,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公安局在長治市公安局刑偵支隊合成作戰中心指導支持下,成功打掉一個盜羊團夥,抓獲犯罪嫌疑人4名,扣押作案車1輛,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3萬餘元。
  • NASA公布2300萬光年外的星系煙火,天文學家如何理解宇宙?
    前面提到的φ這個醉鬼,它隨機行走留下來的痕跡,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通過最高精度的衛星,已經看到了。圖中發藍的地方以前溫度稍微高一點,紅的地方溫度稍微低一點,中間的差別其實非常小。宇宙的多尺度層次結構 天文學家如何理解宇宙 天文學家想知道這些星系是怎麼形成的,如何去理解這些結構。
  • 「中國天眼」與世界共「見」未來
    為世界科學界提供中國智慧,為全球工程界提供中國技術,為人類外空命運共同體提供中國貢獻和中國發展經驗……「中國天眼」邀請各國科學家攜手走向星辰大海,共「見」未來。遙望未知宇宙,全球科學家在未來若干年間將因「中國天眼」變得更為「火眼金睛」。從宇宙星辰,到基本粒子,人類重大科學發現往往離不開尖端科研儀器。天文學界通常認為,宇宙中只有不到1%是人類能看見的發光物質。
  • 宇宙中最恐怖的行星
    宇宙中最恐怖的行星太空有許多區域是我們所不知道的,宇宙對我們來說神秘又陌生!而且那些系外行星有些行為極為詭異又神秘,但它們其實是非常恐怖的,人類根本無法生存。HD 209458b風之行星其表面刮著令人恐懼的大風,估計風速可達到6200英裡每小時。
  • 宇宙的神經結構?天文學家發現神秘氣體弦,跨越5000萬光年!
    根據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預測,宇宙中存在一種神秘氣體弦,它們由異常稀薄的氣體組成,橫跨驚人距離,且大部分重子物質都包含在其中。這些氣體弦的形成被認為始於宇宙大爆炸之後的快速膨脹期。宇宙創生之初,物質分布並不是完全均勻的,這是宇宙之所以能夠成為當今宇宙的重要原因——有些地方物質密度稍大,通過引力作用匯聚更多其他物質,最終形成星系、恆星、行星以及已知宇宙的一切。標準模型預測,物質在受引力作用匯聚的過程中,會留下一道微弱的尾跡,也就是上文所說的氣體弦。
  • 天文學家看到星系開始死亡
    天文學家已經看到遙遠的星系開始消亡,這可能是我們對宇宙認識的重大突破。 當星系停止形成恆星時,它們開始「死亡」。天文學家已經觀察到了遍布整個宇宙的大量此類死亡星系,但無法確切說明其發生的原因。 現在,天文學家已經對這種壯觀的事件有了清晰的認識,並希望它能闡明導致星系消失的過程。 觀測到的星系每年損失的天然氣價值約10,000太陽,這意味著它耗盡了製造新恆星的燃料。
  • [聖鬥士評論]貴鬼的真身
    請看:  大家還記得海洋大戰中  瞬與六頭怪斯基拉的戰鬥嗎  瞬用黃金之鎖鎖住斯基拉後  仍對南太平洋之柱無能為力  正在他燃燒小宇宙準備自爆時  貴鬼突然出現了  僅憑一句  瞬 快住手  就把自爆中的瞬拉了回來  難道是瞬聽到聲音後自行收招的嗎
  • 戍企公安破獲一起盜竊案...
    戍企公安破獲一起盜竊案...接報後,民警立即趕赴現場,經視頻偵查、走訪調查,迅速鎖定犯罪嫌疑人身份。1月13日,民警在某小區附近將犯罪嫌疑人範某抓獲。經訊問,犯罪嫌疑人範某如實供述了盜竊他人現金6000元的犯罪事實。目前,犯罪嫌疑人範某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工作中。
  • 是什麼引起了宇宙大爆炸?天文學家的回答讓我們感到意外
    比利時羅馬天主牧師喬治·勒邁特最早提出這一觀點時,天文學家埃德溫·哈伯於1924年發現星系正在不斷分離,意味著宇宙在不斷膨脹,這與愛因斯坦的宇宙靜止論相反。宇宙從奇點膨脹。在整個場景中,喬治斯意識到,在某個時候,宇宙要小得多,因此,它隨後的膨脹可以追溯到一個單一的點,從這個點上看,宇宙爆炸了。大約140億年前,宇宙中所有的質量都集中在這個單一的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