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以來,不斷有市民反映說,泗洪城區的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經常出現被燃油車佔用的現象,導致他們的車輛在需要充電時,沒法有效充電,給日常出行帶來了極大的麻煩。為此,記者近日對城區的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進行了調查。
出發之前,記者通過導航搜索了城區的新能源汽車充電站。結果顯示,目前的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絕大多數為空置狀態。隨後,記者驅車前往位於體育路和工人路交匯點的一處充電站。
記者高銳:「剛剛我們搜尋的結果是有8個可供充電的車位,然而當我們到達現場之後,看到的情況卻截然不同。這裡的新能源汽車充電車位上已經全部停滿了車輛,而其中僅僅只有3輛新能源汽車,餘下的全部為燃油車。」
現場記者看到,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的遮擋棚下,非常明顯地懸掛著「充電車輛除外」的禁停標牌,以及「電動汽車專用充電車位,禁止其他車輛停放」的告示,然而這些提醒通知,並不能阻擋燃油車為自己停車方便而「鳩佔鵲巢」的行為。
一位燃油車主說:「休息一下,馬上就走。我轉一圈沒有車位,要是堵在道上面,別人車就不好走了。」
另一位燃油車主說:「我馬上就走了,就在車裡面等個人,我知道不應該停。」
面對記者,「休息一下」「等個人」「不好停車」種種理由層出不窮。雖然在鏡頭下,這些人都離開了,但是,附近的一些新能源車主卻告訴記者,他們經常遇見充電樁有空位,車位卻不空的情況。
新能源車主潘女士說:「沒有停車位,全部被這些私家車佔用了。其他地方我沒去,我們就住在這附近,都在這個地方充電,每次都這樣。」
新能源車主楊先生說:「每次來這邊工作的時候,這邊經常都是停滿的,我也不知道是什麼情況。還有這邊不是新能源車也停滿了,很少能充到電,除非是湊巧了人家走了。充不了電,我就跑其他地方充,就比較遠的地方,但也會出現燃油車停放在新能源汽車充電站的位置上。」
隨後,記者又來到了穎都家園小區西門外的一處新能源汽車充電站。現場記者發現,這裡的情況相對「良好」,因為這處8個新能源汽車充電樁位,目前只有2個被佔了。
新能源汽車主陳女士對記者說:「有的人車上會留電話,我們給他們打電話,有的人會挪,有的人不會挪,就不配合,十次可能有兩次配合。可能在吃午飯和晚飯的高峰期,人家吃完飯,車走的時候,我們再充,有的時候等兩個小時。因為我們家就住在這邊充電比較方便,下樓走五分鐘就到了,其他地方就不方便了,我們還得打個車再過來。」
充電樁的設置,本是方便之舉,但現在卻被燃油汽車擠佔,正應了那句網絡流行語「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如此,日常是如何管理的呢?記者電話聯繫了國家電網泗洪供電公司。
國家電網泗洪供電公司營銷部經理湯文勇說:「我們負責電器、設備運維,但是停車位管理這塊就沒法了,我們沒執法權,車輛違停只能勸。供電公司只能說樁充不了電、有其他故障去維護、去處理,但是車輛停在那以後,我們又不能罰款,曾經也報過警。供電公司充電樁,其實這是為社會服務的,和加油站情況是一樣的。」
燃油車「鳩佔鵲巢」,說到底還是管理不到位,相關制度不健全,同時也有個別燃油車主社會公德的缺失。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的良好秩序,需要我們所有人參與進來,用制度約束,用道德提醒,用管理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