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裡的家教智慧

2021-01-11 鳳凰網

本期登場:《王立群智解成語》 大象出版社 王立群 著

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王立群先生結合時政和當前社會現象,用大家耳熟能詳的漢語成語鉤沉歷史,以古喻今,既介紹了成語背後的故事,又闡發新意、新解。

孩子是未來,中國自古就注重對孩子的教育。漢語中有不少人們耳熟能詳的成語都與育子有關,如「望子成龍」「教子有方」「玉不琢,不成器」等等。其中,個別成語在使用過程中,意義發生了改變,其本義幾乎被遺忘,比如「孺子牛」。

「孺子牛」這一成語,與中國的一位「絕世好父親」有關。此人是春秋後期齊國的一位國君——齊景公。齊景公在眾多寵妾當中尤鍾情於一名叫芮姬的女子,芮姬不僅風情萬種,而且還為齊景公生下了一名公子,深得齊景公喜歡,齊景公賜名為「荼」。

公子荼不是齊景公唯一的兒子,但卻「集三千寵愛於一身」,成為齊景公最在意的兒子。因為喜歡,齊景公對公子荼是有求必應。有一次,齊景公樂不顛地與公子荼一起嬉戲玩耍,為了哄兒子開心,齊景公與公子荼玩起了「拉大牛」的遊戲:齊景公扮大牛,公子荼拉大牛。為了讓兒子開心,齊景公還要來了一根繩子,緊緊地咬住繩子的一頭,另外一頭放在公子荼的手裡,由公子荼牽著,齊景公跟在公子荼的後面,擺動著屁股,不時地發出「哞哞」的叫聲,引來公子荼一陣陣笑聲。

這便是「孺子牛」成語的最初來源,其意義指的是父母對孩子的寵愛。此處需要進一步說明的是,「孺子」在今人看來多解釋為小孩子,成語「孺子可教」中的「孺子」即是此意,意思是:小孩子是可以教誨的,形容年輕人有出息,可以造就。

歷史上老來得子卻又教子有方的還有一位很有名的人,他就是「難得糊塗」的鄭板橋。鄭板橋五十二歲才有兒子,晚年得子,愛子之情勝於常人。鄭板橋以對幼子的教育回應了「孺子牛」的思考,父母對子女的愛出自血緣親情,是理所當然之舉,無可厚非,偶然噹噹「孺子牛」,寵愛孩子一把亦在情理之中,也能較好地溝通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感情。但同時鄭板橋認為父母除了「孺子牛」的角色之外,還應該扮演「領路人」的角色。

鄭板橋對於幼子的引導,在其與弟弟鄭墨的書信中展露無疑。當時鄭板橋在山東濰縣做縣令,妻兒留守江蘇興化老家,無法當面教子的鄭板橋便將幼子託付給弟弟鄭墨教育。為了更好地引導幼子健康成長,鄭板橋在書信中言之切切,反覆致意,他的育子主張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 第一,保持平常心。鄭板橋當時為朝廷官員,但是他要求子女要樹立一個好心態,即要將自己看作一般人,切不可自抬身價,更不可凌駕於他人之上。第二,做個好人。鄭板橋對孩子的教育,與同時代的其他人有很大的不同,在他眼中,孩子讀書做官都是小事,第一要務,便是要懂得做人之道,做一個好人。具體來說,好人必備的兩條原則便是忠厚。

保持平常心,便不會有恃無恐、目中無人,就能以平等的心態處事;做個好人,就能以博愛之心對待世人。這便是鄭板橋的育子之道,簡單而發人深省。

「言傳身教」成語的產生,與謝安有關,指的是用言行影響、教導別人。 (完)

王立群

相關焦點

  • 古人藏在成語裡的智慧,醍醐灌頂
    這個成語蘊含著古人對於不同學習階段理解的智慧。要是把「登堂入室」理解為從大廳進入內室,或是進入人們的家裡,就顯得有些粗鄙了。 典故出處:《論語·先進》:「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春秋時期,孔子的弟子仲由(字子路)擅長彈瑟。
  • 從成語典故看《易經》生存的智慧
    歷朝歷代的大思想家們無不從《易經》中汲取智慧的營養。正是基於此,《周易》被尊稱為中華文化的「群經之首」。幾千年來,大到治國安邦,小到家庭瑣事,人們都習慣到《周易》中去尋找答案。但一段時間以來,《易經》曾被斷章取義地誤解為是一本算命的書,很多人一提到《易經》立刻就會想到是算命的,是封建迷信。
  • 易經裡的「五條成語」,任何一個,都飽含人生大智慧
    於是就發展出了許多成語,據統計,《易經》中包含的成語多達兩百多條,子曰接下來就總結了其中五條分享給大家,每一條都蘊含著人生大智慧。值得收藏!1、否極泰來「否」和「泰」分別是《易經》中的第十二卦和十一卦。否卦的卦象為坤下乾上,即天地相互分離,象徵著閉塞不通暢;泰卦的卦象為乾下坤上,即乾氣下降,坤氣上升,為陰陽二氣一升一降,天地互相交合之象,寓意吉祥。
  • 成語「亡羊補牢」和「塞翁失馬」給我們的人生智慧!
    亡羊補牢【出處】:戰國時期戰國時楚襄王荒淫無度,執迷不悟,大臣莊辛勸諫楚襄王,對楚襄王說:「你在宮裡和一些人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國家遲早有一天會滅亡啊!」塞翁失馬之三兩個成語的智慧比較:但是這兩個成語的人生智慧卻是不一樣的。
  • 【實小智慧樂園】關於「羊」的成語
    >
  • 《易經》成語精選30個,智慧盡在字裡行間!
    《易經》成語精選30個,智慧盡在字裡行間 在漢語中,有200餘條成語源出《易經》。這些成語蘊涵著極其豐富的精神內涵,也為人們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為人處世策略。今日與大家分享《易經》裡的30個成語,一起領略古老而深沉的智慧。 1、自強不息 【出處】《易經 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 老子獨創的15大成語,洞見《道德經》智慧精髓!
    而更為精華的則是其中那些老子獨創的成語,可謂老子智慧的概要和精髓,從中完全可以洞見《道德經》的真諦。 我們從這些成語中,再次精挑細選出最具人生智慧的15個。這15個成語,可以說字字都是真智慧,個個都是大境界,值得認真品讀領悟。
  • 我們日常的這些成語和智慧都源於易經文化?
    朋友們應該發現了文裡這些帶引號的成語?其實這些對後世影響深刻的成語或處世智慧都間接或直接地源於«易經»,大部分我們比較熟悉,雖然古意與今意已有差別。作為群經之首的易經,凝結了我們中華古人的智慧。看似古老遙遠,事實上早已融入在我們的生活中。文裡這些成語和處世的智慧便是簡單舉例。還比如日常中,許多人經常說白色食物補肺,為什麼? 因為在五行裡,肺屬金,金為白。再比如水對應腎,五行裡的水為黑色,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經常說多吃黑色食物補腎。
  • 有趣又智慧,成語這麼學,你愛嗎?
    點擊上方「中國兒童藝術劇院」  一鍵關注微信公眾號本周,中國兒藝弘揚傳統文化的系列作品——「中國故事」之《成語魔方
  • 那些一直活在成語裡的歷史人物
    時間的流逝,很多的人和事都會消失在人們的記憶中,但是被成語故事記載的歷史人物卻可以一直被保鮮到了成語故事裡,被人們一代代地流傳了下去,不被遺忘。現在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因為成語而名垂千古的那些歷史人物吧。在「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成語裡不朽的歷史人物是戰國時期趙國上卿,趙國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藺相如。
  • 《莊子》中被後人曲解的3個成語,原來也隱藏著虛舟逍遙的智慧!
    閱讀國學經典,增長人生智慧,歡迎來到國學悅讀!莊周夢中的一隻彩蝶,不知讓多少人為之沉醉;莊周書中的那條大魚,不知讓多少人為之讚嘆。莊周,一個春秋戰國時期的「段子手」,將他的人生智慧融入國學經典《莊子》(又名《南華真經》)之中。
  • 《周易》中的成語,智慧盡在字裡行間
    據有人統計,在漢語中有兩百多條成語源出《周易》,這些成語有著極其豐富的文化蘊涵,深刻影響了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容、民族思維的基本方式,在幫助人們洞悉宇宙和人生本質規律的同時,也為中華民族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為人處世策略。
  • 不如請步步高家教機!
    不過,隨著電子設備的日益普及,孩子學習的方式也有了更多變化,使用專業家教機來輔導孩子功課就成了很多家長的新選擇。這裡,我們就以步步高S5 Pro為例,一起來研究一下家教機的專業輔導優勢。 AI智慧眼,哪裡不懂指哪裡在步步高家教機S5 Pro上,升級了全新的AI智慧眼功能。
  • 有家教還是假客套?郭麒麟遇到曹雲金,3個字暴露真實教養和情商
    作為郭德綱的長子和德雲社的少班主,郭麒麟的相聲功底顯然不如曹雲金,但是在娛樂圈裡的聲望和口碑卻明顯要比曹雲金高出許多倍。郭麒麟今年只有24歲,卻擁有超出年齡的智慧和穩重。雖然很多人都在網上誇讚郭麒麟的學識和聰慧,但小編卻非常欣賞他的教養和情商,這可不是在什麼名牌大學裡能夠學到的東西。
  • 中國兒藝《成語魔方三》用黑光默劇等多元方式傳遞中國智慧
    中國兒藝《成語魔方三》用黑光默劇等多元方式傳遞中國智慧 2016-《成語魔方三》1日在中國兒藝假日經典小劇場精彩首演,國慶七天將連演7場。
  • ...婚姻與家庭》《戀愛婚姻家庭》《家教世界》2021年徵訂開…
    《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婚姻與家庭》《戀愛婚姻家庭》《家教世界》徵訂季現已開啟!作為安徽省婦聯主管的刊物,《戀愛婚姻家庭》《家教世界》雜誌始終把習近平總書記對家庭、家教和家風建設論述,做為辦好刊物的「硬核」,如「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家風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婦女在「樹立良好家風方面」具有「獨特作用」等,刊社以欄目策劃為抓手、紙媒採訪宣傳為基礎、運用新媒體手段,開發了為婦女兒童及家庭喜聞樂見的可視化、可讀化、
  • 有趣的成語——漢字的智慧
    井——縱橫交錯10000-0——萬無一失24小時——一朝一夕84小時——朝三暮四15分鐘掙了1000元——一刻千金9寸+1寸=1尺——得寸進尺8分之7——七上八下1000×10——千變萬化不準超過15分鐘——刻不容緩1111111——獨一無二二、根據詩文寫成語
  • 成語女神走紅顏值智商雙高 「給智慧與美貌並存的兩位姑娘獻上膝蓋」
    成語女神走紅。近日,網上瘋傳一段《中國成語大會》的比賽視頻,視頻中的一對美女組合「白話靈犀」一夜爆紅,2位成語女神也一夜走紅,網友紛紛人肉2人真實身份,點讚兩位可以靠顏值吃飯,卻偏偏任性要靠才華。
  • 《讀成語學中醫1》|學成語知中醫,長智慧更健康
    近日,首本解讀中醫藥文化和歷史典故的新書:《讀成語 學中醫1》出版。治病救人為什麼叫「懸壺濟世」?今天來說說跟中醫有關的成語故事。成語有故事,有世情,有歷史,有道義春秋,中醫是科學,是哲學,是文化,是大千世界。該書通過成語解講中醫,通過中醫講讀傳統文化,輔以妙趣橫生的漫畫插圖,讀來讓人忍俊不禁之餘,亦可了解中醫的發展歷史,領悟中醫與中國文化的內在關係,知曉中醫的博大與神奇。
  • 《詩經》裡的成語:赳赳武夫鳩佔鵲巢
    從「赳赳武夫」這個成語就能看出,《兔罝》描寫的是一位勇猛的武將。此時他正在狩獵,而古時的狩獵並不僅僅是遊樂行為,更是關乎國家安危的軍事演習。所以這位在獵場上表現出眾的武將,自然也就是公侯最得力的左膀右臂了。這首詩裡有較多的生僻字、通假字、古今異音或異義字,註解如下:肅肅(suo一聲):細密的樣子。罝(ju一聲):捕獸的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