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高端重卡連續多年銷量攀升之時,三一重卡的出現止住了這一勢頭,可以說,三一重卡革了傳統企業的命,也革了高端重卡的命。
三一重卡出現之前,或許沒有卡友會相信用25萬、28萬元的價格能買到相當於35萬元才能買到的車,可以說,三一重卡把產品價格直接拉低了5萬-8萬元。這一拉低有著重要影響,這相當於也把高端重卡的價格從40萬-50萬元拉到40萬元以下,卡友30多萬就能買到高端重卡,那些本定價40萬元以上的車型不淡定了。
這些車型包括了40萬起步的解放J7,包括剛發布但還未正式公布價格的德龍X6000,還包括價格從未低於40萬元的廣汽日野重卡,可以說,30萬-38萬元的價格依舊是卡友們購車的主流區間。
這似乎宣告了40萬-60萬價格區間高端重卡衝刺的失敗,以往,進口車的價格都在60萬元以上,國產車的價格大都在40萬元以下,40萬-60萬元的區間成了空白區。從聯合卡車裝大頭蒜定位50多萬高端車型的失敗,到號稱與奔馳、沃爾沃性能媲美的解放J7銷量不過萬,再到德龍X6000遲遲不肯定價,車企對40萬-60萬元的價格區間諱莫如深,成了車企不敢輕易觸碰的禁區。
不知是該感到坦然還是悲哀,國產車屢次衝頂失敗,一方面說明國內卡友的消費能力仍舊不高,或者說卡車的盈利能力有限,卡友們買40多萬的車型勢必會延長成本回收期,另一方面說明國產車在國人心中的價值仍舊在40萬元以下,要想邁過40萬元的門檻難上加難。
有車型會跳出這一怪圈嗎?可以說,國內車企都在儲備和推廣高端重卡,解放J7還未正式發力,東風天龍旗艦已經難言高端,重汽汕德卡銷量逐年攀升,可算高端重卡的代表車型,而歐曼EST受品牌力限制難以被稱為高端重卡扛旗者,再往後的德龍X6000仍未量產,紅巖傑獅處於換代期,江淮格爾發又叫好不叫座,真要找出未來三年內50萬左右車型的代表者,反而是國產後的斯堪尼亞、奔馳重卡更有可能填補這一區間的空白。
真心希望國產重卡能有實力強的能在這個區間站穩腳跟,就像國產乘用車品牌一樣,五菱宏光一輛車才四五萬元,一輛奔馳動輒要三四十萬,沒買一輛奔馳相當於賣出去10輛國產車,這樣的現狀與汽車第一大國的地位不相符吧?等到有一天國產卡車也能買到四五十萬元的價格,中國製造卡車才算真正具備了與進口車相抗衡的能力。也希望以解放J7、重汽黃河、汕德卡、陝重汽德龍X6000等車型為代表的產品早日進入40萬元俱樂部,成為我國高端重卡市場的實力擔當,讓進口車、合資車、國產化的進口車緊張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