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的運動

2021-01-15 網易新聞

2007-10-15 18:52:27 來源: 中國探月網

舉報

  月球萬古不息地圍繞著地球運動,而地球又帶的月亮永恆地圍繞著太陽運動。通常人們粗略地將月球圍繞地球的運動看作為圓周運動,實際上月球是以橢圓軌道進行繞地球運動的,它離地球最遠時約406699千米,最近約356399千米,平均約38萬千米,這一距離大約相當於地球直徑的30倍,或者說月球圍繞地球運行的軌道,其平均直徑大約可以排列60個地球,而軌道的周長大約為240萬千米。月亮在這樣長的軌道上運行一周所需要的時間,等同於地球上的27日7時43分11.47秒,這一時間稱為「恆星月」,或者說需要2360591秒,它在這條軌道上的運行的平均速度大約為每秒1017米。

   

  在太陽系中,可以把地球和月球當作一個系統來看待,地球和月亮的公共質心圍繞太陽作橢圓運動(公轉),這一質心離地心約4660千米,或者說在地面下1700千米左右,並與月亮在相同的一邊。

   

  月球圍繞地球作平面橢圓軌道運動,不過嚴格地來說,月球並不是圍繞地心進行圓周運動,而是圍繞地球與月球的公共質心作圓周運動。月球圍繞地球運行有幾個顯著特點:(1)月亮圍繞地球所走的橢圓,在它的平面裡不是固定的,這個橢圓繞著地球,在它平面裡沿正方向即月亮運行的方向而運行。這個橢圓的長軸在3232日或8年零310日裡轉一周。(2)月亮繞地球運行的軌道(即白道)不在地球繞太陽運行的黃道平面裡,正因為這樣,所以不是每逢新月就有日食,每逢望就有月食。白道的平面和黃道的平面相交成5度多的交角。這兩個平面的交線叫交點線。這條交點線也不是固定的,每一個交點在18年224日內沿相反方向,在黃道上轉動一周。(3)黃道和白道兩平面的交角也在變化,這一交角的平均值是5度8分48秒,常在極小5度0分1秒和極大值5度17分35秒之間擺動,周期為173天。此外,月球和地球又分別繞它們各自的質心進行自轉。

   

  由於月球自轉的周期恰好等於它繞地球公轉的周期,我們在地球上永遠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稱為月球正面,另外半個球總是背向地球,即月球背面;但是,人們看到的月球並不止50%,由於月球的天平動,累積起來,人們從地球上實際可以觀測到月球整個表面的59%。

   

  由於地球的自轉,我們每天可以看到月球的「東升西落」,不過月亮每天升起時間都比前一天平均推遲50分鐘。這是因為在地球上某一點某一時刻看到月球升起後,當地球自轉一周時(第二天同一時刻),因月亮圍繞地球運動已經離開了原來的位置,圍繞地球向東運行了約13度,因此地球要再自轉約13度,即約50分鐘後才能看到月亮,因此月亮升起時間平均每天推遲50分鐘。此外,由於地月幾何關係的原因,在地球上觀看月球起落的時間是不同的。

本文來源:中國探月網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突然發現:日食在月球上看叫地食,月食在月球上看卻是日食!
    月球的直徑是3470千米,地球的直徑是6370千米,從地球上看月亮,視角大約是0.5度,因此從月球看地球,地球的視角大約是2度!也許你可以這樣來想像一下,我們經常用一輪明月來形容月球,但地球在月球上看來實在是太大了!為什麼地球上看來月球每天位置都不一樣?
  • 月球對地球產生潮汐作用的基本分析
    前面幾節運用二體運動向心力導出計算式與萬有引力定律相結合,就月球對地球產生的引潮力進行了粗略的計算分析,我這裡的分析結論是:1.根據月球對地球產生的引潮力計算結果可知,在面對月球的一面,由月球引起的引潮力方向與月球引力方向相同,月球對單位質量的引力大於單位質量隨地球環繞月球做圓周運動產生的慣性離心力,潮汐由引力引起,體現為引力潮;在背離月球的一面,由月球引起的引潮力方向與月球引力方向相反
  • 月球流浪計劃 - 中科院物理所
    由於月球以橢圓形軌道繞行地球,月球和地球間的距離不斷變化,因此滿月發生時月亮離地球越近,人們看到的滿月也就越大。然而,在遠古時期,人們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很可能比現在看到的大一些。月球是如何形成的?關於月球成因,目前有四種主流的假說:同源假說認為地球和月球都是太陽系中瀰漫的星雲物質,經過旋轉和吸積形成大小不同的天體。
  • 在月球上看到的地球有多大?
    月球每隔大約27天會環繞地球運動一周,在此期間,我們可以看到月相的變化。雖然月球的公轉會造成它的陰晴圓缺,但由於月球的自轉周期與公轉周期同步,我們實際上只能看到月球正面。我們都在地球上看過月球,那麼,在月球上看地球又會是怎樣的景象呢?地球看起來會有多大呢?
  • 人類月球日:人類的月球旅行還有多遠
    在談到月球旅行時,他認為,「是的,那很快就會實現,人們將頻繁往返月球,以體驗地球從太空觀覽的美景。7月14日起,國內跨省跟團遊已經實現有條件開放,旅遊業看到曙光的同時,不妨再次暢想登月旅行的可能性,看看我們離「青天攬月」的夢想還有多遠。我國積極探索太空 美國建設新登月項目7月15日,我國科研人員將在月球背面的「玉兔二號」月球車順利喚醒。
  • 假如月球消失會有什麼後果?
    月球消失會怎樣?月球不僅是夜空中的美麗白玉盤,它還有助於引導洋流和潮汐、地球大氣和氣候的運動,甚至有助於穩定地球自轉軸的傾斜。那麼,如果月球突然消失,地球以及包括人類在內的地球生命將會怎樣呢?我們會生存下去嗎?
  • 為何前蘇聯曾要炸掉月球?如果沒有月球人類會怎樣?
    沒有了月球,冰河期每過幾千年就會在全球不同的地區出現。如果你喜歡衝浪,你將不得不永遠的放棄這項運動。太陽的引力帶來的微弱影響,已經不能很好地掌控海水的潮汐了。失去了月球的引力,放飛自我的海洋將會產生超過數千米高的巨浪。像在地球上大部分的沿海地區都會受到嚴重的侵襲,海洋中的生態平衡被徹底打破,大部分的海洋生物都將不復存在。目前我們地球的轉速,正在慢慢的減小。
  • 「鵲橋」中繼星在月球背面架橋 選址曾是大難題
    自從牛頓提出萬有引力定律以來,人們就很容易精確計算出宇宙中兩個天體在引力作用下的運動情況,得到天體的運行軌道。但是,有第三個天體存在的話,情況就完全不同了。這三個天體之間的作用力關係就非常複雜以至於難以求解。而天體更多時,問題就更加複雜了。然而即使是極其簡化了的三體問題,從牛頓那時開始,在隨後的200多年中,歐拉、拉格朗日、拉普拉斯、龐加萊等等數學大師們絞盡了腦汁也未能將它攻克。
  • 「汽博館科普課堂」人類月球日 駕著月球車去兜風
    今天是「人類月球日」。1969年7月20日人類第一次登月成功,為了紀念這次「人類邁出的一大步」,每年的7月20日就被定為「人類月球日」。此後,人類對月球的研究和探索也愈發深入。而提到探測月球,怎麼能不提到月球上的專用車輛——月球車呢!
  • 那些藏在古詩中的月球「運動」
    描寫月亮運動的詞句,數量相對要少一些。如「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李白)、「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杆」(王安石)、「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蘇軾《前赤壁賦》)等。   從天文學的角度來看,上述3句詩文分別描述了月亮的3種運動。   「山月隨人歸」寫的其實是人行而非月動。
  • 嫦娥四號「鵲橋」中繼星就位,「三體」運動達成
    記者從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獲悉,6月14日11 時06分,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鵲橋」中繼星成功實施軌道捕獲控制,進入環繞距月球約6.5萬公裡的地月拉格朗日L2點的Halo使命軌道,成為世界首顆運行在地月L2點Halo軌道的衛星。
  • 人類月球日 | 站在月球看地球,能看到什麼樣的景象?
    1969年的今天,美國"阿波羅11號"登月,太空人阿姆斯特朗首次在月球留下人類足跡。"這是我個人一小步,卻是人類一大步",從此7月20日被定為"人類月球日"。在人類對外太空的探索中,月球始終佔據不可或缺的地位。它也是地球唯一的自然衛星,或許因為這樣的聯繫,月球也成為與人類感情最貼近的天體。
  • 地球到月球多少光年?
    從字面上來看,光年就是指光運動一年的時間,  9.460×10¹²千米。從地球到月球的距離如果還要用光年來計算的話其實顯得有點大材小用了。但是我們可以用太陽系中的天體來直觀感覺一下天體的距離。    根據地球和月球的位置不同,地球飛往月球的時間會有所不同。地球與月球最近的距離是363300千米,最遠是405500千米。
  • 「鵲橋」中繼星成功發射,它如何實現對月球背面的實時聯繫?
    為什麼發射「鵲橋」中繼星就可以實現對月球背面的實時聯繫? 自從牛頓提出萬有引力定律以來,人們就很容易精確計算出宇宙中兩個天體在引力作用下的運動情況,得到天體的運行軌道。但是,有第三個天體存在的話,情況就完全不同了,這三個天體之間的作用力關係就非常複雜以至於難以求解。而天體更多時,問題就更加複雜了。
  • 來點物理NO.37|神奇的月球隕石坑
    月球是地球的衛星,並且是太陽系中第五大的衛星。月球直徑大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質量大約是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其表面布滿了由隕石撞擊而形成的環形的凹坑——月球隕石坑。我們知道隕石坑它的大小和它的深度,應該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說隕石越大撞擊後形成的坑就越深,直徑也就越大。
  • 「鵲橋」選址點:困擾人類數百年 月球背面為何看不到?
    自從牛頓提出萬有引力定律以來,人們就很容易精確計算出宇宙中兩個天體在引力作用下的運動情況,得到天體的運行軌道。但是,有第三個天體存在的話,情況就完全不同了。這三個天體之間的作用力關係就非常複雜以至於難以求解。而天體更多時,問題就更加複雜了。然而即使是極其簡化了的三體問題,從牛頓那時開始,在隨後的200多年中,歐拉、拉格朗日、拉普拉斯、龐加萊等等數學大師們絞盡了腦汁也未能將它攻克。
  • 神秘的月球垃圾是什麼,181噸又是怎麼計算的?
    月球上的垃圾主要來自美國的登月,其次是前蘇聯的無人登月飛船。美國的徘徊者號無人飛船及阿波羅飛船多次登陸月球,一個阿波羅飛船總質量即達45噸,雖然阿波羅飛船最後並非全部留在了月球上,但登月倉即達14噸,再稍微留下一點東西也要以噸去衡量。
  • 月球,實際上就是地球水資源的最大投資者
    地球上的火山普遍很小,而且數量也很少,它們大多很規律地分布在大陸和海洋一條狹窄的分界線上,這也是月球起的作用,月球是地球的「消防隊」因為地球上有大陸的漂移,就是地殼最上層的陸地板塊會運動,也就是會散熱,這是其他星球所沒有的。
  • 人類月球日|月球遺產如何保護?
    一名登月的「太空人」為了拍攝登月飛船上打出的橫幅,不慎踩到了阿姆斯特朗留在月球表面的第一個腳印。「人類在太空中的第一個腳印」這個月球遺產,就這麼被破壞了。這個讓人捧腹不禁的場景,出自某手機品牌的宣傳廣告。△(太空人:我在月球上攤上事兒了!
  • 美媒:NASA發現月球表面「跳動的水」 或降低探月成本
    參考消息網3月13日報導 美媒稱,藉助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LRO)上的儀器,科學家觀察到了水分子在月球正面的運動。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網站3月10日報導,發表在美國《地球物理通訊》月刊上的一篇論文闡述了LRO搭載的萊曼阿爾法測繪項目(LAMP)對暫時附著在月球表面的稀疏分子層的測量,如何有助於描述一天當中月球上水合作用的變化。報導稱,直到10年前,科學家都認為月球是乾旱的,僅在靠近兩極的永久陰影坑中存在著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