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號「鵲橋」中繼星就位,「三體」運動達成

2021-01-15 騰訊網

記者從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獲悉,6月14日11 時06分,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鵲橋」中繼星成功實施軌道捕獲控制,進入環繞距月球約6.5萬公裡的地月拉格朗日L2點的Halo使命軌道,成為世界首顆運行在地月L2點Halo軌道的衛星。

讀完大家可能會感慨「每個字我都認識,就是連起來以後看不太懂」,沒關係這個晦澀的小天體物理知識,其實跟國內近年火熱的《三體》還有很強的關聯呢。

三體運動就是指三個質量、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都是任意的可視為質點的天體,在相互之間萬有引力的作用下的運動規律問題。一般情況下,這種運動本身是無法抽象成公式求解的,因此也就無法進行預測,這也是《三體》小說裡逼死「三體文明」的主要原因。但三體運動在幾個初始狀態極為特殊的情況下可以用公式表達求解,我們地球、月球與「鵲橋」衛星這三個物體組成的系統就可以粗略簡單的看做這種極為特殊的情況。

在地球和月亮這兩個星球組成的雙星系統中,有五個拉格朗日點,在這五個點上,兩個星體的相互作用力趨於平衡,如果鵲橋中繼衛星放在這五個點上,就可以「左右逢源」在極少損耗自身燃料的情況下,跟著月球一起圍繞地球做圓周運動。

但這五個點並非都是完全理想的鵲橋中繼衛星的「基站選址點」,因為鵲橋中繼衛星是負責在地球和登陸月球背面的嫦娥四號之間建立通訊聯繫,為了讓兩者之間的信號不被月球本身所遮擋,鵲橋中繼衛星的理想「棲息地」就只有選在月球背面的那個拉格朗日點(拉格朗日L2點)附近,一個「雨露均沾」的地方

在這地方鵲橋中繼衛星圍繞著地月之間的拉格朗日L2點運動,而不是直接就「賴」在拉格朗日L2點上了,選擇一個這樣複雜的軌道是因為這樣做鵲橋中繼衛星即可以「蹭上」拉格朗日L2點獨特的「地理和區位」優勢,「毫不費力」地長時間和月球一起圍繞地球運動,又可以保證地球始終可以「看到」自己,不會因為面前月球的遮擋而收不到地球發來的信號,避免了「燈下黑」的情況。總而言之鵲橋中繼衛星選擇拉格朗日L2點附近的這個halo軌道就能做到「兩全其美」,堪稱是「以力賦運」「上風上水」的「黃金地段」。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嫦娥四號中繼星「鵲橋」一歲了!
    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嫦娥四號中繼星「鵲橋」自2018年5月成功發射至今已一年,回顧「鵲橋」這一年,是忙碌的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更是激動澎湃的一年。在「鵲橋」發射一周年之際,讓我們再次回顧它每一個激動人心的瞬間。「鵲橋」成長大事記2015年11月,嫦娥四號任務獲批,標誌著嫦娥四號工程研製工作正式開始。2018年4月10日,「鵲橋」通過出廠評審,標誌著研製流程規定的全部工作完成。2018年5月21日,「鵲橋」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 2年前的今天:嫦娥四號任務「鵲橋」中繼星發射成功
    2018年5月21日,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嫦娥四號任務「鵲橋」中繼星發射升空。6月14日11時,成功實施軌道捕獲控制,進入環繞距月球約6.5萬公裡的地月拉格朗日L2點的Halo使命軌道。
  • 「鵲橋」中繼星成功發射,它如何實現對月球背面的實時聯繫?
    「鵲橋」中繼星成功發射,它如何實現對月球背面的實時聯繫? 5月21日凌晨5點28分,中國成功發射了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的中繼衛星「鵲橋」。隨後的幾天裡,中繼星「鵲橋」飛行到月球背面上空的地月引力平衡點L2點環繞軌道,並在那裡穩定地運行,為下半年發射並在月球背面著陸的嫦娥四號探測器提供通暢的地月中繼通信支持。為什麼發射嫦娥四號之前要先架設「鵲橋」?「鵲橋」中繼星是怎麼實現對月球背面的實時聯繫的?
  • 嫦娥四號中繼星「鵲橋」即將發射 你關心的問題都在這兒!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將於2018年5月21日凌晨5時許利用長徵四號丙遙二十七(CZ-4C Y27)運載火箭擇機發射嫦娥四號中繼衛星(鵲橋號)。  不可否認,嫦娥四號任務將是2018年我國航天領域的最大亮點!  作為嫦娥三號的備份,嫦娥四號將是國際首次在月球背面著陸的探測器,嫦娥四號任務包括發射中繼星及月球背面著陸器、巡視器兩次任務。
  • 嫦娥四號任務中繼星成功發射 將搭建地月「鵲橋」
    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點火發射。梁珂巖攝   中國軍網西昌5月21日電記者從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獲悉,5月21日5時28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鵲橋號中繼星發射升空。鵲橋號中繼星是世界首顆運行於地月拉格朗日L2點的通信衛星,將為年底擇機實施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任務提供地月間的中繼通信。
  • 科普:「鵲橋」中繼星靠什麼幫「嫦娥」赴廣寒?
    新華社北京6月18日電 題:科普:「鵲橋」中繼星靠什麼幫「嫦娥」赴廣寒?新華社記者白國龍經過20多天的精確飛行,承擔嫦娥四號中繼通信任務的「鵲橋」中繼星不畏宇宙射線、太空碎片的襲擾,跨越40多萬公裡於6月14日成功抵達繞地月L2點的Halo軌道,正式進入預定位置。
  • 嫦娥四號的月球之旅·中繼星「鵲橋」在哪裡?
    嫦娥四號的月球之旅·我們為什麼需要「鵲橋」?)說了為什麼嫦娥四號需要「鵲橋」這樣的通訊使者,這集,我們繼續聊聊這顆中繼星在哪裡,長什麼樣。01中繼衛星被送到哪裡去?鵲橋號在發射8-9天後被送入一個叫做環地月拉格朗日L2點的軌道。拉格朗日點又叫做平動點,兩個天體周邊一共有5個這樣的點。
  • 嫦娥奔月為何先架「鵲橋」?揭秘中繼星特殊能力
    浩瀚宇宙,太陽系一隅,在地球與月球之間,一座貼有中國標籤的「鵲橋」,已經搭建完畢,其任務是迎接到訪月球的地球客人——嫦娥四號。  多年前,它的「同胞姐姐」嫦娥三號曾探訪過。多年後的今天,嫦娥四號帶著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巡視探測的神聖使命飛往月球。  探月之路,路途遙遠;每邁一步,充滿艱險。為了讓嫦娥四號遠航之途平平安安,中國航天人早就做好了周密打算。  「嫦娥」未動,「鵲橋」先行。
  • 「鵲橋」中繼星在月球背面架橋 選址曾是大難題
    「鵲橋」現已升空,將穿越茫茫太空奔赴屬於它的那個特殊位置,去完成它肩負的神聖使命,為什麼要在發射嫦娥四號之前先架設一座「鵲橋」?作者:蔡文清我國今年將要發射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登陸的目的地在月球南極附近的艾特肯盆地,處於月球背面,屆時嫦娥四號與地球上的測控中心不僅相隔遙遠的地月距離,而且還隔著月球球體,由於通信信號無法穿透月球抵達其背面,這就需要中繼衛星的幫助來實現數據傳輸,完成地面測控任務,這就是「鵲橋」中繼星要提前發射的原因。
  • 中繼星「鵲橋」升空 將助「嫦娥」探月
    記者從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獲悉,昨日5時28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鵲橋號中繼星發射升空。鵲橋號中繼星是世界首顆運行於地月拉格朗日L2點的通信衛星,將為年底擇機實施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任務提供地月間的中繼通信。
  • 「鵲橋」中繼星進入預定位置
    這是人類歷史上太空飛行器首次造訪地月L2點Halo軌道 據新華社北京6月18日電(記者白國龍)經過20多天的精確飛行,承擔嫦娥四號中繼通信任務的「鵲橋」中繼星不畏宇宙射線、太空碎片的襲擾,跨越40多萬公裡於6月14日成功抵達繞地月L2點的Halo軌道,正式進入預定位置。
  • 嫦娥四號中繼星飛天之旅:人類太空飛行器首次月背著陸第一步
    5月21日05時28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鵲橋」號中繼星發射升空
  • 嫦娥四號自述:我走過最長的橋,是你的「鵲橋」
    我是嫦娥四號,嫦娥三號的妹妹,人稱「四妹」。  12月8日凌晨,我乘坐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穿過地球大氣層奔向月球,開啟了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巡視探測之旅。  6個多月前,一位專一的「男士」已經跨越幾十萬公裡的路程,在深空中心心念念地等待著我,這便是我的「情郎」,由我的出生地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的嫦娥四號中繼星——「鵲橋」。
  • 今晨,嫦娥四號中繼星成功發射!
    來源:裝備科技微信公眾號 作者:鄒維榮、蔡金曼 等嫦娥四號任務中繼星成功發射將搭建地月「鵲橋」軍報記者西昌5月21日電 ( 蔡金曼、張文軍、王玉磊、記者鄒維榮 ) 記者從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獲悉,5月21日5時28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鵲橋號中繼星發射升空。
  • 「鵲橋」中繼星順利進入使命軌道
    據新華社從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獲悉,今天11時06分,我國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鵲橋」中繼星成功實施軌道捕獲控制,進入環繞距月球約6.5萬公裡的地月拉格朗日L2點運行的使命軌道,成為世界首顆圍繞該點運行的衛星。後續將在此軌道陸續開展在軌測試和中繼通信鏈路聯試,為年底擇機發射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提供地月中繼測控通信。
  • 嫦娥四號「鵲橋」中繼星總設計師張立華:創新成於實幹
    幾十年來,大家在不斷面對新的挑戰,嫦娥四號任務就是一個代表。  偉大事業都成於實幹,創新中要有實幹,實幹中也要有創新。嫦娥四號任務堅持自主創新,實現了多項技術突破,填補了國際國內空白。  比如說,我們在研製「鵲橋」中繼星過程中,為確保衛星在天上能夠表現得好,首先要確任它能在地面上表現得好。
  • 「嫦娥」未動,「鵲橋」先行,為什麼嫦娥奔月要先架「鵲橋」?
    為了讓嫦娥四號遠航之途平平安安,中國航天人早就做好了周密打算。 「嫦娥」未動,「鵲橋」先行。半年多前,帶著探月中繼通信任務的「先行官」——「鵲橋」中繼星進入使命軌道,為此次發射的嫦娥四號架起一座最長的「橋」。
  • 中國「鵲橋」中繼衛星揭秘:美國都不敢這麼玩
    5月21日凌晨,中國成功發射了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的中繼衛星「鵲橋」。隨後的幾天裡,「鵲橋」號中繼星將飛行到月球背面上空的地月引力平衡點L2點,並在那裡穩定地運行,為下半年發射並在月球背面著陸的嫦娥四號探測器提供通暢的地月中繼通信支持。為什麼發射嫦娥四號之前要先架設「鵲橋」?對於月球背面探測這一世界難題,中國給出了怎樣的解決方案?
  • 「嫦娥四號」為何要落月球背面
    「嫦娥四號」一路奔月宮 「嫦娥四號」整個飛行過程包括發射入軌段、地月轉移段、近月制動段、環月飛行段、環月降軌段、動力下降段,最終著陸到月面。期間,著陸器和巡視器組合體通過「鵲橋」月球中繼星與地面建立上下行通信鏈路。著陸成功後,著陸器將擇機完成巡視器釋放。著陸器、巡視器分別開展科學探測,並通過「鵲橋」將數據傳回地球。
  • 地面和月球背面之間為啥需要一座「鵲橋」
    視頻:嫦娥四號任務中繼星成功發射 將搭建地月「鵲橋」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地面和月球背面之間為啥需要一座「鵲橋」5月21日5時28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鵲橋號中繼星發射升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