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未動,「鵲橋」先行,為什麼嫦娥奔月要先架「鵲橋」?

2020-11-29 中國軍網

探月之路,路途遙遠;每邁一步,充滿艱險。為了讓嫦娥四號遠航之途平平安安,中國航天人早就做好了周密打算。 「嫦娥」未動,「鵲橋」先行。半年多前,帶著探月中繼通信任務的「先行官」——「鵲橋」中繼星進入使命軌道,為此次發射的嫦娥四號架起一座最長的「橋」。請關注今日《解放軍報》的報導——

嫦娥四號:「鵲橋」早在那兒等著你

■解放軍報記者 張 新 鄒維榮 段江山

浩瀚宇宙,太陽系一隅,在地球與月球之間,一座貼有中國標籤的「鵲橋」,已經搭建完畢,其任務是迎接到訪月球的地球客人——嫦娥四號。

多年前,它的「同胞姐姐」嫦娥三號曾探訪過。多年後的今天,嫦娥四號帶著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巡視探測的神聖使命飛往月球。

探月之路,路途遙遠;每邁一步,充滿艱險。為了讓嫦娥四號遠航之途平平安安,中國航天人早就做好了周密打算。

「嫦娥」未動,「鵲橋」先行。半年多前,帶著探月中繼通信任務的「先行官」——「鵲橋」中繼星進入使命軌道,為此次發射的嫦娥四號架起一座最長的「橋」。

「鵲橋」中繼星模型

為什麼嫦娥奔月要先架「鵲橋」?

嫦娥「隔山喊話」,地球有應必答

提起「鵲橋」,大多數人會想到牛郎和織女的愛情故事。

為了讓牛郎和織女相會,各地喜鵲會飛過來用身體緊貼著搭成一座橋——鵲橋,牛郎和織女便在鵲橋上相會。

在我國嫦娥四號探月工程中,一款以「鵲橋」命名的中繼星,承載著這一美好寓意,實現了「地月傳書」。

有人問:「嫦娥未動,為何『鵲橋』先行?」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談談月背之謎。嫦娥四號探測器將在月球背面軟著陸,但月球背面如深處閨房的嬌羞少女一樣從不示人,由於地球和月球存在潮汐鎖定,月球的自轉周期和公轉周期完全相同。數百萬年來,人類都只能看到月球的「正臉」,卻絲毫看不到月球背面。

雖然月球「近在咫尺」,但人類對它依舊謎團重重。200多年前,「科幻小說之父」儒爾·凡爾納創作的《從地球到月球》,開啟了人類對月球的探索與想像。月球背面作為地球難以觀測的一角,在後來的科幻小說裡催生出大量的太空幻想。

直到1959年,從蘇聯的「月球3號」傳送回來的照片上, 才讓人類有幸一睹月球背面的真容。那次任務,是具有冒險性的探索。沒有中繼星,「月球3號」只能選擇被動飛行模式。在飛過月球背面之時,地球被迫失聯,人們只能眼睜睜看著飛船從月球背面一側消失,又從另一側浮現。當「月球3號」繞回月球「正臉」,才將月背照片發送給了地球。

之所以採用這種冒險方式,是因為處在月球背面的太空飛行器會被月球所遮擋,地球和太空飛行器無法取得聯繫。就像兩個人「隔山喊話」,無法相互聽到,更何況這座高山是月球。

當然,嫦娥四號並不是月背的匆匆過客,而要在那裡多住些時日。如何破解「隔山喊話」的難題?這時候,「鵲橋」中繼星派上用場了。

「鵲橋」中繼星能同時將地球、月球背面納入視野,從而扮演兩個原本被隔絕地點之間的「傳球手」。

事實上,要建起連接地球和月球、跨越40多萬公裡的「星際穿越」通信鏈路,考驗的是每一位「隊友」通力合作、協同「跑位」、精準「傳球」的能力。過去幾個月,提前進入戰位的「鵲橋」中繼星,已經進行了中繼通信功能的在軌「訓練」;地球測控站的「牧星人」,多次操演了任務全流程及應急預案,他們精心守護「鵲橋」,只為等候「嫦娥」傳來的第一條月背信息。

「鵲橋」中繼星有哪些特點?

中繼星「新秀」,有「內涵」、「道具」多

「鵲橋」中繼星「個頭」不大,整個「體重」只有448公斤。

別看外表不起眼,但「裡子」有「內涵」。40多萬公裡的通信距離,「鵲橋」架起的是世界上最長的「橋」。

說起「鵲橋」,容易讓人聯想到技術堪稱成熟的「天鏈一號」中繼星。11年前,第一顆「天鏈一號」發射成功。11年間,相繼發射的4顆「天鏈一號」中繼星組網運行,成功實現對中、低軌太空飛行器全球100%覆蓋。

與「天鏈一號」相比,「鵲橋」中繼星有一個最大不同點——「天鏈一號」對數據採取透明轉發方式,即不對數據做處理,保持「原汁原味」;而「鵲橋」中繼星屬於「再生轉發」,即先對數據進行「解碼」「去格式」「復接」「編碼」等處理,再發送。可以看出,「鵲橋」中繼星實現了全面升級。

「鵲橋」中繼星上架設的4.2米「巨傘」,是人類深空探測器歷史上最大口徑太空通信天線。這張「巨傘」張開後,為「鵲橋」中繼星和地球之間架設一座傘狀「橋」,可以為嫦娥四號著陸器、巡視器與地面測控站之間的「地月對話」提供便利。

除了「巨傘」,「鵲橋」中繼星還有一面超高清「反光鏡」——雷射角反射器。地球觀測站發出的雷射波束,可以準確找到40多萬公裡外高速飛行的「鵲橋」中繼星,通過發送、接收的時間差,計算出星地距離,這是人類歷史上最遠距離的雷射測距試驗。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航天人還給遠在天邊的「鵲橋」中繼星安裝了多部「手機」,地面工作人員可以同時給這幾部「手機」打電話,發出相同的遙控指令,以規避「因距離遠或其他未知因素」造成的信號中斷、信息傳送不準確等問題。

「鵲橋」中繼星在廣袤的太空中,會經歷一段沒有光照的時光,陰影區的溫度在-200℃左右,最冷的區域達到-230℃以下。在如此嚴寒環境中,「鵲橋」全身都會被「凍僵」。為此,中國航天人採用了特殊材料,並進行大量的極端環境下的試驗,讓「鵲橋」中繼星不被「凍壞」。

相關焦點

  • 嫦娥奔月為何先架「鵲橋」?揭秘中繼星特殊能力
    多年前,它的「同胞姐姐」嫦娥三號曾探訪過。多年後的今天,嫦娥四號帶著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巡視探測的神聖使命飛往月球。  探月之路,路途遙遠;每邁一步,充滿艱險。為了讓嫦娥四號遠航之途平平安安,中國航天人早就做好了周密打算。  「嫦娥」未動,「鵲橋」先行。
  • 嫦娥四號中繼星「鵲橋」一歲了!
    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嫦娥四號中繼星「鵲橋」自2018年5月成功發射至今已一年,回顧「鵲橋」這一年,是忙碌的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更是激動澎湃的一年。要探月背,中繼星先行,「鵲橋」承擔起這項重任,負責將著陸器和巡視器獲取的科學數據傳回地球,並通過中繼通信鏈路提供著陸器和巡視器在落月和月面工作期間的測控支持。在完成通信中繼任務的同時,中繼星上還攜帶低頻射電探測儀、雷射反射鏡等科學和技術試驗載荷,開展科學探測和新技術試驗。
  • 科普:「鵲橋」中繼星靠什麼幫「嫦娥」赴廣寒?
    新華社北京6月18日電 題:科普:「鵲橋」中繼星靠什麼幫「嫦娥」赴廣寒?新華社記者白國龍經過20多天的精確飛行,承擔嫦娥四號中繼通信任務的「鵲橋」中繼星不畏宇宙射線、太空碎片的襲擾,跨越40多萬公裡於6月14日成功抵達繞地月L2點的Halo軌道,正式進入預定位置。
  • 中繼星「鵲橋」升空 將助「嫦娥」探月
    記者從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獲悉,昨日5時28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鵲橋號中繼星發射升空。鵲橋號中繼星是世界首顆運行於地月拉格朗日L2點的通信衛星,將為年底擇機實施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任務提供地月間的中繼通信。
  • 嫦娥四號中繼星「鵲橋」即將發射 你關心的問題都在這兒!
    「嫦娥」未動,「鵲橋」先行。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將於2018年5月21日凌晨5時許利用長徵四號丙遙二十七(CZ-4C Y27)運載火箭擇機發射嫦娥四號中繼衛星(鵲橋號)。  不可否認,嫦娥四號任務將是2018年我國航天領域的最大亮點!  作為嫦娥三號的備份,嫦娥四號將是國際首次在月球背面著陸的探測器,嫦娥四號任務包括發射中繼星及月球背面著陸器、巡視器兩次任務。
  • 嫦娥四號自述:我走過最長的橋,是你的「鵲橋」
    6個多月前,一位專一的「男士」已經跨越幾十萬公裡的路程,在深空中心心念念地等待著我,這便是我的「情郎」,由我的出生地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的嫦娥四號中繼星——「鵲橋」。  因此,我要到月球背面「安家落戶」,遇到的第一個「障礙」,就是我和地球相隔遙遠的地月距離,以及通信信號無法穿透的月球球體。  五院的航天師父們說,實現數據中繼的方法不止一個。
  • 嫦娥四號的月球之旅·中繼星「鵲橋」在哪裡?
    嫦娥四號的月球之旅·我們為什麼需要「鵲橋」?)說了為什麼嫦娥四號需要「鵲橋」這樣的通訊使者,這集,我們繼續聊聊這顆中繼星在哪裡,長什麼樣。01中繼衛星被送到哪裡去?4號的通訊中繼衛星鵲橋成功進入預定的使命軌道。
  • 打頭陣的「鵲橋」有啥作用?「嫦娥之父」這麼說
    新華網北京1月4日電(記者袁晗 實習生 呂瑞潔 朱賀)2019年1月3日10時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自主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內,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 那麼,打頭陣的「鵲橋」中繼星,它會起到哪些作用?
  • 2年前的今天:嫦娥四號任務「鵲橋」中繼星發射成功
    2018年5月21日,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嫦娥四號任務「鵲橋」中繼星發射升空。6月14日11時,成功實施軌道捕獲控制,進入環繞距月球約6.5萬公裡的地月拉格朗日L2點的Halo使命軌道。
  • 「航天的浪漫淵源」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鵲橋
    今之鵲橋2018年5月21日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在我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如今真的有一座鵲橋,就架在地球與「廣寒宮」(月球)之間,它就是嫦娥四號中繼星——鵲橋。2018年5月21日5時28分,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在我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次任務是將嫦娥四號的中繼衛星「鵲橋」發射升空。
  • 「嫦娥四號」為何要落月球背面
    原標題:「嫦娥四號」為何要落月球背面 經過20多天的太空飛行,「嫦娥四號」很快將著陸於月球背面預選著陸區——月球南極-艾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成為世界第一個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探測的太空飛行器。「嫦娥四號」落月探測器是2018年12月8日升空的,2018年12月12日進入月球軌道。那麼,「嫦娥四號」為什麼要落到月球背面?落到月球背面有哪些困難?
  • 嫦娥四號「鵲橋」中繼星就位,「三體」運動達成
    記者從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獲悉,6月14日11 時06分,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鵲橋」中繼星成功實施軌道捕獲控制,進入環繞距月球約6.5萬公裡的地月拉格朗日L2點的Halo使命軌道,成為世界首顆運行在地月L2點Halo軌道的衛星。
  • 跨過「鵲橋」,奔赴「廣寒宮」,嫦娥四號有多與眾不同?
    跨過「鵲橋」,奔赴「廣寒宮」,嫦娥四號有多與眾不同? 12月8日凌晨2時23分,一支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劃破長空,載著嫦娥四號著陸器和月球探測器飛向月球,並將在月球背面進行著陸。
  • 「鵲橋」中繼星順利進入使命軌道
    據新華社從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獲悉,今天11時06分,我國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鵲橋」中繼星成功實施軌道捕獲控制,進入環繞距月球約6.5萬公裡的地月拉格朗日L2點運行的使命軌道,成為世界首顆圍繞該點運行的衛星。後續將在此軌道陸續開展在軌測試和中繼通信鏈路聯試,為年底擇機發射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提供地月中繼測控通信。
  • 嫦娥四號任務中繼星成功發射 將搭建地月「鵲橋」
    梁珂巖攝   中國軍網西昌5月21日電記者從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獲悉,5月21日5時28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鵲橋號中繼星發射升空。鵲橋號中繼星是世界首顆運行於地月拉格朗日L2點的通信衛星,將為年底擇機實施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任務提供地月間的中繼通信。
  • 盤點「鵲橋號」的世界之最
    來源:新京報「鵲橋號」將定位於地月拉格朗日L2點並環繞軌道飛行,為「嫦娥四號」月球探測提供地月間中繼通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供圖昨日5點28分,「鵲橋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四號丙火箭發射升空。國家航天局供圖昨天早晨5點28分,「嫦娥四號」探月任務邁出了第一步——中繼通信衛星「鵲橋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
  • 「鵲橋」中繼星成功發射,它如何實現對月球背面的實時聯繫?
    「鵲橋」中繼星成功發射,它如何實現對月球背面的實時聯繫? 5月21日凌晨5點28分,中國成功發射了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的中繼衛星「鵲橋」。隨後的幾天裡,中繼星「鵲橋」飛行到月球背面上空的地月引力平衡點L2點環繞軌道,並在那裡穩定地運行,為下半年發射並在月球背面著陸的嫦娥四號探測器提供通暢的地月中繼通信支持。為什麼發射嫦娥四號之前要先架設「鵲橋」?「鵲橋」中繼星是怎麼實現對月球背面的實時聯繫的?
  • 中國「鵲橋」中繼衛星揭秘:美國都不敢這麼玩
    5月21日凌晨,中國成功發射了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的中繼衛星「鵲橋」。隨後的幾天裡,「鵲橋」號中繼星將飛行到月球背面上空的地月引力平衡點L2點,並在那裡穩定地運行,為下半年發射並在月球背面著陸的嫦娥四號探測器提供通暢的地月中繼通信支持。為什麼發射嫦娥四號之前要先架設「鵲橋」?對於月球背面探測這一世界難題,中國給出了怎樣的解決方案?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的光輝歷程
    16年來,中國探月工程五戰五捷,碩果纍纍,嫦娥五號任務將圓滿完成「繞、落、回」三步走戰略規劃。 探月工程嫦娥五號即將發射,再次踏上奔月之旅。此次探月任務和以往有什麼不同?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有哪些看點呢?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 首先,我們來回顧一下我國探月工程的光輝歷程。
  • 青春相約·情定航天——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搭起「雲鵲橋」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作為中國探月的「母港」,先後成功發射了「嫦娥」「鵲橋」等系列衛星,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奔月的夢想。 中心青年科技工作者在感悟「嫦娥奔月」「鵲橋相會」浪漫愛情故事的同時,也渴望迎來屬於自己的摯愛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