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嫦娥四號中繼星「鵲橋」自2018年5月成功發射至今已一年,回顧「鵲橋」這一年,是忙碌的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更是激動澎湃的一年。
要探月背,中繼星先行,「鵲橋」承擔起這項重任,負責將著陸器和巡視器獲取的科學數據傳回地球,並通過中繼通信鏈路提供著陸器和巡視器在落月和月面工作期間的測控支持。在完成通信中繼任務的同時,中繼星上還攜帶低頻射電探測儀、雷射反射鏡等科學和技術試驗載荷,開展科學探測和新技術試驗。
「鵲橋」成功發射後,創造了多個世界第一:人類歷史上第一顆地球軌道外專用中繼通信衛星,第一顆連通地月的中繼衛星,第一顆在地月L2點上採用Halo軌道的衛星。「鵲橋」還擁有深空任務中最大口徑的通信天線。這些標誌著我國在月球探測領域取得新突破。
在軌期間,中繼星為著陸器、巡視器提供了5個月晝的中繼通信支持,並完成了一些科學探測與技術試驗任務。
在「鵲橋」發射一周年之際,讓我們再次回顧它每一個激動人心的瞬間。
「鵲橋」成長大事記
2015年11月,嫦娥四號任務獲批,標誌著嫦娥四號工程研製工作正式開始。
2018年4月10日,「鵲橋」通過出廠評審,標誌著研製流程規定的全部工作完成。
2018年5月21日,「鵲橋」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隨後,衛星實現星箭分離,太陽能帆板順利展開,傘天線順利展開,衛星狀態正常,標誌著嫦娥四號中繼星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2018年5月25日,「鵲橋」成功實施了近月制動,飛向地月L2軌道。
2018年6月14日,「鵲橋」成功實施了第三次捕獲控制,標誌著中繼星曆經發射段、地月轉移段、月球至L2點轉移段及使命軌道捕獲段等各飛行階段,已成功進入地月L2點Halo使命軌道。
2018年6月至11月,「鵲橋」完成了在軌測試及中繼通信鏈路的天地閉環測試,並先後進行了7次中繼通信天線指向的標定測試。
2018年12月,「鵲橋」與在環月軌道運行的嫦娥四號著巡組合體進行了兩次中繼鏈路通信試驗。
2019年1月3日,「鵲橋」支持嫦娥四號著巡組合體順利完成落月和兩器分離任務,隨後支持著陸器和巡視器完成了5個月晝的月面工作,提供了穩定可靠的中繼通信鏈路。
2019年5月18日至21日,衛星完成了再生偽碼測距試驗。
雖然距離嫦娥四號任務宣布圓滿成功,已經過去了四個多月,但是「鵲橋」中繼星背後的航天人一直沒有停歇,他們仍然每天堅守在各自的崗位上,不分晝夜地守護著48萬公裡外的航天夢想,他們將繼續用拼搏和汗水創造新的輝煌!
素材: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
編輯:胡瀟瀟
責編:邵素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