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轉移支付機制落地 「直達性」工具創新惠企利民

2021-01-10 中國經濟時報

本報記者 陳姝含

6月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新增1萬億元財政赤字並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2萬億元全部轉給地方、直達基層,確定了2萬億元新增財政資金直接惠企利民的特殊轉移支付機制。

「中央採取特殊轉移支付機制切合實際。」中央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教授、中財-中證鵬元地方財政投融資研究所執行所長溫來成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分析說,第一,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國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一季度財政收入下降14.3%,預期未來仍將繼續下降。第二,外貿方面,中國和美國、歐盟的貿易額持續下降。當前,雖然東協已上升為我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但是能否挽救今年外貿情況還存在不確定性。

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是今年政府的重要工作,刻不容緩。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要靠市縣落實。今年國家確定新增減稅降費2.5萬億元,其中減免社保費將為市場主體減負1.6萬多億元,大部分在下半年實現。此外,很多地方也在自主減稅降費,這將有力支持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紓困、解困難群眾之急,但也給市縣財力帶來很大缺口。因此,將新增財政赤字和抗疫特別國債共2萬億元資金直達市縣,就是要支持地方落實幫扶受疫情衝擊最大的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困難群眾的措施,加強公共衛生等基礎設施建設和用於抗疫相關支出等。

溫來成表示,特殊轉移支付機制的「特殊之處」有兩點:第一,資金用途主要是支持新冠肺炎疫情相關的公共衛生、應急等支出項目,以及地方保民生的投資項目。第二,以前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到省,此次全部下達到市縣。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建立特殊轉移支付機制,資金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於保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包括支持減稅降費、減租降息、擴大消費和投資等,強化公共財政屬性,決不允許截留挪用。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閉幕後的記者會上,李克強總理再次強調,政策資金要直達基層、直達企業、直達民生。新增的赤字和抗疫特別國債資金全部轉給地方,省裡也只是「過路財神」。

溫來成告訴記者,特殊轉移支付機制是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產生重大衝擊的特定事件,是應急措施。未來是否會常態化,還需要視經濟恢復情況而定。

相關焦點

  • MBM視野 | 特殊轉移支付機制何處「特殊」?
    以2020年兩會為起點,中國經濟政策開啟「直達性」工具創新。6月1日貨幣政策的直達性工具率先落地,而作為財政直達性工具,特殊轉移支付機制的「特殊之處」尚待揭曉,更加令市場翹首以待。我們預測,特殊轉移支付機制不會是粗放式的「直接撒錢」,而是將著力處理好四對關係:一是融合宏觀目標與微觀激勵,實現上下同欲的政策效能;二是平衡短期效益和長期潛力,奠定高質量發展基礎;三是聯動國家力量和社會力量,擴大政策乘數效應;四是兼顧保護存量和激活增量,在變革中實現穩定。以此為基礎,特殊轉移支付機制中的財政資金料將主要投向三大方向。第一,擴大以工代賑,呵護農村與農民。
  • 特殊轉移支付機制之「特」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6月9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建立特殊轉移支付機制,將新增財政赤字和抗疫特別國債共2萬億元資金通過增加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安排政府性基金轉移支付等方式,第一時間全部下達市縣。筆者認為,建立特殊轉移支付機制的特點與優勢主要表現為:一是資金來源特殊。
  • 詳解「特殊轉移支付機制」:財政資金怎麼達?怎麼花?怎麼管?
    央廣網北京6月12日消息(記者劉柏煊)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從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到近期舉行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等,中央都明確,新增1萬億元財政赤字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共2萬億元要通過特殊轉移支付機制全部轉給地方,為基層財力「輸血」。
  • 特殊轉移支付「特」在何處?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將「建立特殊轉移支付機制,資金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 「直達」如何直達?這一特殊轉移支付機制究竟「特」在何處? 「建立特殊轉移支付機制,將新增財政資金通過增加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安排政府性基金轉移支付等方式,第一時間全部下達市縣。」本周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作出這樣的解答。
  • 落實新增財政特殊轉移支付
    原標題:落實新增財政特殊轉移支付   李克強在日前召開的國務院第三次廉政工作會議上講話強調,要落實新增財政資金特殊轉移支付機制,確保直達資金安全高效使用。
  • 2020年新增設立特殊轉移支付,支持地方落實「六保」任務
    《國務院關於2019年中央決算的報告》顯示,2019年設立共同財政事權轉移支付,規範中央和地方支出責任分擔。按制度規定嚴格分配、下達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逐年提高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對一般性轉移支付中原來具有指定用途的資金,取消專款專用要求,由地方根據實際需要安排使用。
  • 特殊轉移支付是一次體制創新
    駱振心/文特殊時期當有特殊之舉。面對複雜嚴峻的國際經濟形勢,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建立特殊轉移支付機制,新增財政資金通過特殊轉移支付分配給地方,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為。特殊轉移支付機制之所以「特殊」,主要在於四個方面:一是來源是國債,特殊轉移支付資金來源主要是中央新增財政赤字和抗疫特別國債共2萬億元資金。
  • 「政策智通」計算器讓惠企政策精準落地
    「『政策智通』計算器將廊坊市政企直通服務平臺的測評、輔導、政策功能進行升級創新,讓我們更快捷、更精準地進行政策匹配。」它運用大數據算法和AI分析技術,能夠快速指導企業科學合理地申報項目,方便快捷幫企業篩選出符合自己實際情況的惠企政策。目前,已完成專精特新、轉型升級技改、「網際網路+」等15個項目政策資料庫採集和政策問卷的全面梳理。「近期,國家、省、市出臺多項扶持政策,幫助企業發展。
  • 分層分類對接 精準惠企利民 人行山南市中支組織召開金融支持穩...
    分層分類對接 精準惠企利民 人行山南市中支組織召開金融支持穩企業保就業系列對接會 來源:中國金融新聞網 作者:記者李家玲 通訊員索朗央宗 魏登波 發布日期:2020-11-
  • 延續惠企政策 對衝疫情影響
    新年伊始,我們從工業和信息化部公開發布的提案回覆信息中「回頭看」,不僅可以看到委員們為中小微企業應對疫情影響屢屢出招的拳拳之心,更為值得注意的是,還可以從中看到惠企政策執行的情況。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負責人接受新華社等央媒採訪暢談新年新計劃,相較之下,記者發現,提案答覆中所提到的那些惠企政策在新的一年裡並沒有急轉彎,而是保持了一定的政策延續性,並在執行力度層面上有所升級。
  • 日照:海量惠企政策企業一鍵「速配」
    4月23日上班一早,山東美佳集團經管總監許傳偉習慣性地掃描二維碼進入日照市「戰疫情促發展」惠企利企便企政策「一站通」,進入漁業板塊界面後,輕點「減稅降費」查詢政策,一眼就看到了最上方這條最新上傳的政策:「為穩定加工貿易發展,減輕企業負擔,自2020年4月15日起至12月31日,暫免徵收加工貿易企業內銷稅款緩稅利息。」「有了『一站通』,好政策看得見、拿得到,再也不怕消息不靈錯過了。」
  • 中央一般轉移支付與邊疆省(區)公共服務供給
    國務院在《「十三五」促進民族地區和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規劃》中明確指出:「加大中央財政投入力度,完善財政一般性轉移支付增長機制,一般性轉移支付資金和相關專項轉移支付資金進一步向民族地區傾斜,確保對民族地區轉移支付在總盤子中的比重繼續增加。」
  • 三年而立,眾惠相互打造中國特色相互保險模式
    從最初召開546名發起會員參加的創立大會、到率先制定相互保險社章程、率先取得相互保險組織開業許可、率先取得相互保險社營業執照、率先推出中國首批相互保險計劃、率先落地管理型相互保險業務、率先推出會員共治相互保險計劃等,眾惠相互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相互保險在中國市場的落地成長。
  • 南寧市獲得自治區提前下達一般性轉移支付資金超50億元
    近日,南寧市獲得自治區財政提前下達2021年一般性轉移支付資金50.75億元,較上年增加4.79億元,同比增長10.43%。此次一般性轉移支付重點支持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安排均衡性轉移支付資金32.76億元統籌支持各縣區均衡發展,其中向五縣安排26.47億元,重點支持當地改善民生、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二是安排縣級基本保障機制獎補資金14.12億元對縣區基層運轉提供財力保障,落實基本民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