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般轉移支付與邊疆省(區)公共服務供給

2021-01-10 人民網

原標題:李俊清 謝星全:中央一般轉移支付與邊疆省(區)公共服務供給

中國有2.28萬公裡的陸地邊境線,與14個國家接壤。沿邊9省(區)國土總面積達587.68萬平方公裡,佔全國陸地總面積的61%。在140個邊境縣中,有107個屬於民族自治地方;邊境地區總人口2300多萬,少數民族人口佔將近一半,有30多個民族與境外同一民族跨界而居。邊疆9省(區)是邊境與少數民族的交匯地,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問題既有一般性,也有特殊性。在一般性層面,邊疆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薄弱地區,「十三五」時期脫貧攻堅的「主陣地」,也是現階段西部大開發重點投資的關鍵區域。在特殊性層面,邊疆省(區)是集少數民族地區、邊境地區、貧窮地區於一體的疊加區域。特別是西部邊疆自然條件惡劣,基礎設施薄弱,貧困人口集中,發展起點低、歷史欠帳多、城鄉差距大、區域差異顯著。相較於內陸和東部地區,邊疆省(區)尤其是西部邊疆省(區)公共服務支出的財力基礎更為薄弱,公共服務供給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國務院在《「十三五」促進民族地區和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規劃》中明確指出:「加大中央財政投入力度,完善財政一般性轉移支付增長機制,一般性轉移支付資金和相關專項轉移支付資金進一步向民族地區傾斜,確保對民族地區轉移支付在總盤子中的比重繼續增加。」作為均衡地方財力和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中央一般轉移支付在我國邊疆省(區)的政策效果如何,哪些因素影響邊疆省(區)公共服務供給規模,科學評估中央一般轉移支付促進公共服務供給規模的政策效果是本文研究的重點問題。

一、關於轉移支付與地方政府支出偏好的理論探討

(一)國外文獻回顧:轉移支付與財政支出的關係

多數西方國家實行分權化財政體制,圍繞從中央或聯邦與地方財政行為的關係開展研究是國外公共財政學派的旨趣之一,研究議題包括轉移支付與地方稅收行為、轉移支付與地方政府行為、轉移支付與地方財政支出的關係。

在轉移支付與地方稅收行為層面,有學者認為財政收入結構不會影響地方財政支出行為及其效率,[1]但也有人認為轉移支付會削弱地方財政運行效率及財政自主權。[2]在轉移支付與地方政府行為層面,學者們主要圍繞財政支出與公共產品供給效率進行研究,認為地方政府間財政分配關係體現了中央與地方政府行為之間的博弈和空間交互策略,[3]財政轉移支付結構會影響地方政府公共財政支出效率。在轉移支付與地方財政支出層面,國外相關研究集中在轉移支付的公平與效率問題,即轉移支付能否使得地方政府更為公平和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務。[4]在效率方面,「粘蠅紙效應」假說認為與增加本地公共支出相比,上級政府轉移支付或補助會提升地方公共服務支出效率。[5]在公平方面,有學者認為,平等而不是效率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政府補助分配的標準,降低中央轉移支付促進公共服務供給的規模效率。[6]

國外關於研究我國中央轉移支付影響地方公共支出偏好主要分為兩類假說:一是資本流動假說。其代表性觀點認為,地方政府對流動資本的競爭,推動地方政府偏好生產性投資,如基礎設施建設;[7]二是「維護市場型聯邦主義」假說,其主要觀點是,地方政府為獲取較高財政收入,偏好生產性投資而不是再分配收入資源,如公共服務等。[8]

(二)國內文獻回顧:一般轉移支付與公共服務供給

我國自1994年實行「分稅制」改革以來,學界圍繞財政資源再分配的公平與效率、財政支出結構、政府競爭議題開展了較多研究。在財政政策公平性層面,中國1990—2005年中央財政轉移支付雖然促進了省際公共醫療衛生服務均等化,但對公共基礎教育服務無顯著影響。[9]在轉移支付效率層面,我國財政轉移支付資金由於分配不規範、監督不到位、操作不透明,導致中央轉移支付促進地方公共服務產出效率低。[10]在財政支出結構層面,「中央轉移支付會增強政府『重生產、輕民生』的傳統治理模式,延緩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11]一些研究表明,我國中央轉移支付並沒有增進地方公共服務支出或投資社會福利事業的規模效率。[12]在競爭激勵層面,有學者提出,地方政府熱衷於「政治錦標賽」,傾向於投資周期短、見效快、收益高的生產性項目,以謀取職位晉升和經濟收益,而不願增加社會民生支出。[13]

因此,國內實證研究中央一般轉移支付與地方公共服務支出的關係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轉移支付對地方政府財政行為的影響;二是轉移支付促進公共服務支出的制度效率。但在已有文獻中,尚缺乏專門分析中央一般轉移支付對邊疆省(區)公共服務供給規模政策效果的研究。

二、理論假設:一般轉移支付影響公共服務供給何以可能

雖然經過了二十多年的轉移支付發展實踐,但我國中央轉移支付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效果並不理想,並未顯著改善地方「重生產,輕民生」的支出結構。而中央一般轉移支付制度是我國分權財政體制的重要構成,是邊疆多數省區財政收入的最重要來源。例如除遼寧(30.00%)和內蒙古(43.51%)外,2014年其他邊疆7省區中央補助收入佔本年財政收入總計的比例均高於50%。無論是市場聯邦主義、資本流動假說,還是政治錦標賽、「粘蠅紙效應」等理論模型,都認為上級政府轉移支付與地方政府公共服務支出偏好有顯著關係。尤其是對財力比較薄弱的西部地區,中央一般轉移支付對邊疆公共服務供給規模有直接影響。提出研究假設:

H1:中央一般轉移支付促進邊疆地區公共服務供給規模。

中央一般轉移支付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校正地區財政收支失衡。邊疆省區承擔著大量的事權責任,而其可支出的財力卻「捉襟見肘」。例如,2014年除遼寧省(53.64%)外,其他邊疆8省區本地財政收入都不及其財政支出的一半,大部分邊疆省區可供其支付的財權不到事權的1/3。研究表明,上級政府轉移支付有「熨平」地區財政收支缺口的政策效果,進而改變地方政府支出偏好,增強公共服務供給的財政基礎,提高公共服務供給水平。[14]基於此,提出假設:

H2:邊疆地區財政赤字越大的省(區),公共服務供給規模越小。

解釋轉移支付效果悖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地區經濟水平、社會結構、政府行為偏好、財政預算約束、區域特徵等各不相同。經濟水平主要指經濟增長、產業優化和發展質量,社會結構主要指社會發展與民生改善,區域性特徵主要指資源消耗與環境治理,財政預算約束主要指財力規模與支出責任,政府行為偏好主要指政府偏好生產性投資還是社會民生項目。此外,地區技術創新和公眾需求也影響公共服務提供方式和產出水平。因此,地區發展與民生指數(DLI)作為替代傳統經濟增長的包容性指標,能有效描述邊疆9省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的協調度,減少解釋公共服務供給的內生性偏差。提出研究假設:

H3:地區發展與民生改善水平影響邊疆公共服務供給規模。

公共服務供給規模與公共服務消費的邊際成本正相關,區域人口密度越高,政府提供等量公共產品的單位消費成本也越高,對公共服務的單位需求也越大。但是我國邊疆地區尤其是西部邊疆地廣人稀,如西藏120多萬平方公裡的國土上僅生活著300多萬人,而新疆的面積是江蘇的10倍以上,人口卻不足其30%。生活在高寒山區、偏遠牧區,特別是沿邊境線居住的邊民,由於遠離人口密集的消費市場,人口密度小,公共服務供給嚴重不足。提出研究假設:

H4:邊疆省(區)人口密度越高,地區公共服務供給規模越大。

在政策層面,《國務院關於印發「十三五」促進民族地區和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規劃的通知》明確指出,「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任務日益繁重,民族地區協調各方面關係、承受各種風險、化解社會矛盾的壓力呈現加大趨勢,面臨脫貧攻堅和實現全面小康雙重任務、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雙重責任、加快發展和維護團結穩定雙重壓力」。在理論層面,可以從一般與特殊兩個視角解析邊疆特殊的省(區)情:在一般性層面,邊疆省區經濟發展滯後,產業結構轉型困難,公共服務水平較低。2015年,邊疆9省(區)人均GDP為4.32萬元,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5.3萬元。在特殊性層面,我國邊疆省區多數是民族自治地區,自然條件差,歷史欠帳多,發展起點低,各級政府承擔著大量複雜而敏感的民族宗教事務和緊迫的邊疆維穩任務,導致邊疆與內陸、沿海地區有不同的問題焦點和發展條件,決定了邊疆公共事務的治理模式和重點任務不同,影響公共服務提供成本。進而,邊疆安全與穩定、轉方式與跨越式發展、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和保護民族文化多樣性等特殊的省(區)情,在實踐和理論兩個層面都影響邊疆公共服務供給水平。定量分析表明,這些內生性的邊疆省(區)情以不可觀測的地區固定效應形式影響著邊疆公共服務水平。提出研究假設:

H5:邊疆安全與穩定、轉方式與跨越式發展、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和保護民族文化多樣性共同構成邊疆特殊的省(區)情,並以內生性的地區固定效應的形式影響著邊疆公共服務供給規模。

相關焦點

  • 特殊轉移支付機制之「特」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6月9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建立特殊轉移支付機制,將新增財政赤字和抗疫特別國債共2萬億元資金通過增加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安排政府性基金轉移支付等方式,第一時間全部下達市縣。筆者認為,建立特殊轉移支付機制的特點與優勢主要表現為:一是資金來源特殊。
  • 特殊轉移支付是一次體制創新
    面對複雜嚴峻的國際經濟形勢,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建立特殊轉移支付機制,新增財政資金通過特殊轉移支付分配給地方,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為。特殊轉移支付機制之所以「特殊」,主要在於四個方面:一是來源是國債,特殊轉移支付資金來源主要是中央新增財政赤字和抗疫特別國債共2萬億元資金。
  • 關於2019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0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
    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具體情況是:一般性轉移支付66849.4億元,完成預算的98.7%,其中,共同財政事權轉移支付31903.25億元,完成預算的100.2%;專項轉移支付7565.7億元,完成預算的99.1%。2019年中央一般公共預算結餘1269.16億元(其中,中央預備費當年未支出,形成結餘500億元),全部轉入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
  • 特殊轉移支付機制落地 「直達性」工具創新惠企利民
    本報記者 陳姝含6月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新增1萬億元財政赤字並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2萬億元全部轉給地方、直達基層,確定了2萬億元新增財政資金直接惠企利民的特殊轉移支付機制。「中央採取特殊轉移支付機制切合實際。」
  • 特殊轉移支付「特」在何處?
    根據今年財政預算安排,中央財政新增兩個「1萬億元」,即財政赤字規模新增1萬億元、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將「建立特殊轉移支付機制,資金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 「直達」如何直達?這一特殊轉移支付機制究竟「特」在何處?
  • 南寧市獲得自治區提前下達一般性轉移支付資金超50億元
    近日,南寧市獲得自治區財政提前下達2021年一般性轉移支付資金50.75億元,較上年增加4.79億元,同比增長10.43%。此次一般性轉移支付重點支持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安排均衡性轉移支付資金32.76億元統籌支持各縣區均衡發展,其中向五縣安排26.47億元,重點支持當地改善民生、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二是安排縣級基本保障機制獎補資金14.12億元對縣區基層運轉提供財力保障,落實基本民生政策。
  • MBM視野 | 特殊轉移支付機制何處「特殊」?
    6月1日貨幣政策的直達性工具率先落地,而作為財政直達性工具,特殊轉移支付機制的「特殊之處」尚待揭曉,更加令市場翹首以待。我們預測,特殊轉移支付機制不會是粗放式的「直接撒錢」,而是將著力處理好四對關係:一是融合宏觀目標與微觀激勵,實現上下同欲的政策效能;二是平衡短期效益和長期潛力,奠定高質量發展基礎;三是聯動國家力量和社會力量,擴大政策乘數效應;四是兼顧保護存量和激活增量,在變革中實現穩定。
  • 詳解「特殊轉移支付機制」:財政資金怎麼達?怎麼花?怎麼管?
    央廣網北京6月12日消息(記者劉柏煊)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從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到近期舉行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等,中央都明確,新增1萬億元財政赤字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共2萬億元要通過特殊轉移支付機制全部轉給地方,為基層財力「輸血」。
  • 今年我省將開展 這些公共就業服務專項活動
    1月6日,記者從甘肅省人社廳獲悉,省人社廳於近日印發《甘肅省2021年公共就業服務專項活動工作方案》,決定在全省範圍內組織開展2021年公共就業服務專項活動。為勞動者求職就業和用人單位招聘用工搭建人力資源供需平臺,全力確保就業局勢保持穩定。
  • 2020年新增設立特殊轉移支付,支持地方落實「六保」任務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6月20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閉幕,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批准2019年中央決算的決議,批准了2019年中央決算。《國務院關於2019年中央決算的報告》顯示,2019年設立共同財政事權轉移支付,規範中央和地方支出責任分擔。按制度規定嚴格分配、下達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逐年提高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對一般性轉移支付中原來具有指定用途的資金,取消專款專用要求,由地方根據實際需要安排使用。
  • 成都印發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醫療保障辦法,12月1日起施行
    公告原文如下:  各區(市)縣醫保局、財政局、衛健局:  為全面提升我市醫療保障應對重大疫情和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深入總結我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寶貴經驗,根據《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治和應急管理體系的指導意見》(川委發〔2020〕15號)、《中共成都市委 成都市人民政府關於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的實施意見
  • lol新一期轉區服務即將上線 轉區服務詳情
    lol新一期轉區服務即將開啟,此次轉區2.0服務和改名卡的限時半價將同時上線。具體詳情感興趣的小夥伴就跟我一起來看看吧。 英雄聯盟官方對遊戲帳號體系進行了升級,受此影響,暫時關閉了轉區服務進行維護。
  • 中央一點不留、省裡也只做「過路財神」!李克強總理說的這筆資金...
    李克強強調,此次我們專門建立特殊轉移支付機制,把相關資金全部轉給地方,中央一點不留,省裡也只做「過路財神」,要讓資金直達市縣基層,直接用來助力市場主體紓困發展、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民生。要讓企業和人民群眾收到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截自中國政府網當天在廣西代表團參加《政府工作報告》審議時,李克強總理還說,我們發展的目的就是為了改善和保障民生。
  • 【中青聯發[2017]9號】關於印發《2017—2018年度大學生志願服務...
    服務省(區、市)項目辦加大溝通、整合、研究力度,協調相關部門落實有關政策,做好年度計劃制定、項目資金使用、日常管理服務。招募省(區、市)項目辦制定本區域內招募計劃,做好宣傳動員和招募選拔工作,並與服務省協調做好人員選拔派遣及派出志願者的跟蹤培養等工作。
  • 頭條推薦|對歷年「中央一號文件」的回顧與展望(圖)
    2008年中央一號文件以《關於切實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若干意見》為題,聚焦「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旨在加強農業基礎地位,保障主要農產品基本供給,解決農村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矛盾。文件要求鞏固、完善、強化強農惠農政策,提升農業科技、人才、服務等支撐能力,提高農村生產和農村生活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首次提出建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強調保障農民土地權益。
  • ...省考公務員職位的區別是什麼 國考公務員和省考公務員有什麼區別
    國考和省考公務員職位的區別是什麼國家公員考試,指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考試,時間相對比較固定,一般集中在10-11月份,簡稱"國考"。國考是國家部、委、署、總局招考在中央國家機關的工作人員的一種方式,招考條件相對比較苛刻、嚴格,一般均要求全日制本科應屆、歷屆畢業生,部分職位要求碩士研究生和英語四級、計算機二級。中國公務員正規統一都叫國家公務員,不管是中央還是地方都是國家公務員,具體才分為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和地方國家公務員。國家公務員,即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
  • 廣州11區未來將新增這些公共文化設施!看看有你家附近的嗎?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煥坤近日,《廣州市公共文化設施布局專項規劃(2020-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正式印發。《規劃》按照「一區一定位」的思路,對各區文化設施布點設置作出了指引,並公布各區規劃新增公共文化設施。各區將有什麼公共文化設施?一起來看看吧!
  • 中央取消一般公務用車 適度發放交通補貼
    [我來說說中央取消一般公務用車]  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條例》共分12章、65條,對黨政機關經費管理、國內差旅、因公臨時出國(境)、公務接待、公務用車、會議活動、辦公用房、資源節約等方面作出全面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