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重視中國元素,卻忽視了兒童電影的意義 |《龍在哪裡》觀後感

2021-01-10 以晨之名

今天帶晨去看了重新上映的動畫電影《龍在哪裡》。與Q版的宣傳海報相比,影片內容反而讓人覺得失望。淺談一下對這部電影的觀感,純屬個人觀點。

畫質低劣,造型生硬,形象不豐滿

從開篇的即時感,覺得畫功一般,畫風也不統一。從最初的古風,到後來的3D風,又到最後的現代風,感覺很亂。後來查了電影資料,原來最初上映是2015年。三年前的技術如此,想想也情有可原吧。

電影以十二生肖為切入,還有鳳凰、神仙、玉帝等元素,應該說是一部比較純正的中國風電影。這是應該被肯定的。在動畫市場被太多的西式風格佔領的當下,中國風、中國元素、中國式的動畫片之崛起,具有特殊的意義。

但是這部電影的意義,好像也就僅僅限於此了。影片想表達的眾人合力、親情等本該具有教育意義的內容並不凸顯。

原本來說,十二生肖十二種動物,再加上人類、鳳凰、反派蟑螂等,應該可以塑造出性格迥異,個性豐滿的形象,但影片的角色設定卻讓人很失望。在人物造型設計上,也沒有什麼鮮明的特點。幾處令人費解的設計:既然要把鳳凰變人後的形象塑造成大美女,為什麼是小眼睛、怒眉、以及長著有點恐怖的大波浪捲髮?生肖牛為什麼是一隻大奶牛?更好笑的是居然真的頂著兩個「大奶」到處晃蕩,人類小珍看到後還有一段鄙夷的嘲諷,不禁讓人想問:這真的適合孩子看嗎?也不適合成人看呀!而至於反派蟑螂BOSS,居然是個木乃伊的形象,顫抖中還會有很多小蟑螂爬出來,有密集恐懼症的人慎看。

劇情邏輯紊亂且不合理

全劇以尋找失蹤的十二生肖之一——龍為開篇,找不到龍所有的十二生肖將被重選,從而掌管人類性格的生肖將改變。言下之意,如果讓邪惡的動物當了生肖,人類也將變成邪惡的。個人覺得這個邏輯太牽強也不適合宣揚,甚至還與迷信扯上了牽連。民間本來就有生肖配對的迷信說法,電影裡的這種設計豈不是側面支持了這種說法?

龍去了哪裡?其實是被蟑螂抓了起來;鳳去找龍,結果也被蟑螂魅惑黑化。兩種強大的神話物種被小強制服和魅惑,實在讓人難以理解,影片也沒有交代到底是怎麼做到的。難道是龍鳳太弱小強太強?也沒看出來,逃脫後的龍鳳大戰那堪比好萊塢式的軍事大戰,而小強除了耍嘴皮子幾乎弱得讓人同情。這又是中國電影常有的詬病:不注重細節,不講邏輯——旁白說被抓就被抓了唄,別問為什麼。

豆瓣上有人評論:「在剛剛以株連九族的形式殘殺掉蟑螂之後,影片馬上就開始了一段鶯歌燕舞。與其說是大團圓,不如說是強者踩著弱者屍體的一場政治狂歡」。想想影片表達的也真是這麼個邏輯。

兒童觀看的影片,應具備基本的教育意義

由於長期從事兒童教育相關工作,我對影片是否具有教育意義很在意。這部影片應該是想表達眾生肖與人類合力尋找龍、挽救龍,並保衛生肖完整的團隊意識。同時也對小珍一家的親情進行渲染。但看完全片後對這些應該具有教育意義的地方並無多大感覺,孩子也單是記得龍與鳳打鬥時的場景,甚至覺得有點恐怖。

另外,我對於影片中不適合孩子觀看的地方也比較挑剔。就本片而言,我覺得有這些地方實在不太適宜:

①作為主角的人類小珍,從一開始就搶同學書包,僅僅因為同學說她媽媽做的菜太淡。最後甚至還把同學推進了河裡(這是要鬧人命的呀);

②小珍賭氣離家出走(估摸這孩子還是小學生),家人既沒有焦急,更沒有尋找;

③反派,包括鳳凰的造型過於邪惡與恐怖;

④龍、鳳被抓時音效過於突然與勁爆,孩子容易被嚇到;

⑤豬放屁、喝過期牛奶上廁所的橋段過於低級;

⑥玉帝等眾人對於蟑螂的處置,有明顯的階級鬥爭傾向;

⑦與影片本身無關,要說的是映前廣告。我這次看的時候有好幾段映前廣告,是某網絡公司代理的網遊廣告,充斥著打鬥暴力甚至是自殘雙眼這樣的血腥場面。影院賺錢無可厚非,但希望在放置廣告的時候也請注意放映對象。這是給孩子看的電影,能不能對廣告內容也進行一個篩選?我們千方百計讓孩子避免看到這樣的場景,卻在一次觀影的時候硬生生地被動看到這樣的內容。

本片豆瓣評分5.7,屬於比較低的評分。影片最大的亮點估計在配音演員的陣容上,有章子怡、王力宏、光良、江美琪……但個人感覺實際效果並不理想。怪怪的港臺腔、不標準的普通話,甚至還有東北腔,要知道這是給孩子看的動畫片,無論配音演員的音色多麼具有特點,標準的普通話發音也是教育孩子的內容之一。兒童類動畫片應該帶有基本的正面教育意義;即使是純搞笑的兒童電影,也至少是要適合孩子觀看的。如果充斥了非正常的邏輯、惡俗的搞笑,甚至違背正常教育觀念的內容,我覺得是不適宜的。

晨爸個人覺得這部電影品質一般,教育意義也一般(至少表達得一般),不推薦各位寶媽寶爸帶孩子觀看。

相關焦點

  • 看一部喜劇片《龍在哪裡》觀後感
    跟朋友一起看了一部喜劇片《龍在哪裡》。原來,12生肖中的龍哥突然神秘失蹤,如果月圓之前找不到它,生肖就要重選,天下亦會大亂。為了尋找並解救龍哥如今,由好萊塢資深動畫視效指導胡陞忠執導的動畫片《龍在哪裡?》上映在即。
  • 電影《龍在哪裡?》調檔10月23日全國公映
    角色海報之牛二姐  由北京德稻教育投資有限公司、北京多寶樹影視科技有限公司、龍在哪裡有限公司(香港)、彩宏工程有限公司(香港)聯合出品,胡陞忠執導,章子怡、王力宏、光良、梁靜茹、江美琪、戴立忍配音的動畫電影《龍在哪裡?》片方宣布影片將於2015年10月23日全國公映。
  • 電影《龍在哪裡?》導演胡陞忠 用影像追尋東方情懷的根
    電影《龍在哪裡?》在獲得工程物理與計算機圖形學三個學位之後,創作《冰河世紀》的藍天工作室又向他拋出了橄欖枝,從而走上了專業電影製作的道路,一發不可收拾。從小受到濃厚的中國文化教育薰陶的胡陞忠,是一位馬來西亞華僑,對東方元素和地方色彩飽有著極大的熱情。這樣一位電影人,為何跑到中國,花了九年時間沁潤在這部有關生肖的中國原創動畫電影裡呢?    《龍在哪裡?》創作之初,選擇十二生肖的源起。
  • 電影《龍在哪裡?》中西合璧的動畫美學流光異彩
    原標題:電影《龍在哪裡?》——中西合璧的動畫美學流光異彩 而在中國,「顛覆」式劇情創作在近幾年的電影市場上慢慢生根,《捉妖記》塑造了中國真人電影中的動畫明星,《大聖歸來》用了八年時間顛覆了西遊人物的性格,唐僧成了呆萌的小孩兒,孫悟空成了頹廢的大叔;而即將在10月23日上映的動畫電影《龍在哪裡?》
  • 《龍在哪裡》導演:這部電影讓我直面了中國市場的殘酷
    《龍在哪裡?》劇照10月23日,籌備9年的動畫電影《龍在哪裡?》在中國上映。「如果早幾天來採訪,可能我的狀態和對未來電影的期待會完全不同。但是現在,我真的不知道說什麼。」這是《龍在哪裡?》上映一天之後,旅美馬來西亞籍華裔導演胡陞忠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採訪時吐露的心聲。
  • 3D動畫電影《龍在哪裡?》發起整合營銷第二彈
    即將於10月23日登陸全國院線的3D動畫電影《龍在哪裡?》發起京東眾籌項目。與以往的眾籌項目不同,影片既不為籌集製作費又不為籌集宣發資金,純粹出於對中國原創動畫電影滿滿的誠意。天生有一顆熱愛電影的赤誠之心,已在好萊塢電影視效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一次偶然回國工作的過程中,結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於是擁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團隊,毅然決然地開始了中國原創動畫電影的艱辛創作徵程,一做就是九年。用他自己的話說「從第一天就支持我的朋友,還在默默地等待著。
  • 《龍在哪裡?》:講中國故事,做世界文章
    《龍在哪裡?》《龍在哪裡?》所以他和德稻教育集團達成的共識,也是雙方最初一拍即合的理念就是,堅持從自己身邊,找最貼近現代中國的元素放到電影中,來體現現代和傳統的中國文化的交融——《大聖歸來》電影好不好?《捉妖記》好不好?好,非常好,可能不能讓現在的中國人從中找到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讓他們倍感親切呢?
  • 《龍在哪裡?》熱映 「大聖」導演田曉鵬盛讚
    《龍在哪裡?》得到《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導演田曉鵬觀影后的盛讚    自10月23日《龍在哪裡?》上映之後,再次掀起了國人對中國原創動畫的廣泛關注,有不少觀眾會拿暑期檔曾創造票房奇蹟的的動畫電影《西遊記之大聖歸來》類比,兩影片是截然不同風格的作品。《西遊》是觀眾耳熟能詳的故事,生肖與中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前者是英雄主義傳奇,後者則更突出親情友愛,是一部很溫暖奇趣的動畫作品。   繼《捉妖記》導演許誠毅大洋彼岸VCR力挺《龍在哪裡?》
  • 前方龍出沒,稱心如意的「龍」電影,你看過幾部?
    龍作為一種文化的象徵在中西方是有不同含義的。在中國作為龍的傳人的我們對於龍的情感多是尊敬,喜愛的。龍在我國不僅是古代帝王身份的象徵,更是我們對自己國家文化傳承自信的見證,在中國的神話中龍是力量與權力的代表,是正義與祥瑞的象徵。
  • 電影《龍在哪裡?》馬蛇粉墨登場 酷男森女神秘來襲
    據悉,3D動畫電影《龍在哪裡?》將於10月23日全國開畫。片方依次曝出角色海報吊足影迷胃口,從畫面的精細程度不難看出影片在製作上的良苦用心,無論細節的淋漓盡致還是語言的詼諧逗比,都讓人對這部生肖元素作為故事背景的影片充滿了好奇。  自「虎三爺」和「老猴哥」先後曝光後,「三爺」的悶騷、「猴哥」的淡定令人過目不忘,坊間流傳「三爺」也是個痴情的漢,猴哥在戲裡更是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 出版人期盼兒童繪本中多點「中國元素」
    明天出版社編輯黃平麗告訴記者,儘管兒童繪本已經被歐美、日本等國家奉為經典,卻難以得到中國家長的廣泛認可。為紀念兒童文學大師安徒生豐富了全球無數小朋友的閱讀世界,他的生日即4月2日於1967年被國際兒童圖書評議會確定為國際兒童閱讀日。不少中國的出版社也會在這一天組織親子閱讀活動,指導家長怎樣去為孩子挑選書籍。
  • 淺談《木乃伊3》這部電影,你對影片中的中國元素有什麼樣的看法
    其實小編本身對這些木乃伊、殭屍、喪屍等等這種類型的不是很喜歡,但是小編對中國的歷史非常的喜歡,這也就是我為什麼願意看這部電影的其中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完全是因為主演,李連杰和楊紫瓊,李連杰中國的功夫皇帝,而楊紫瓊可以說是中國女演員的中功夫最好的了。
  • 觀後感不等於影評的三個理由
    文化產業的飛速發展,讓電影成為一個商業爭奪熱點變為現實。電影領域中,除了前期的電影創作和中期的電影觀賞,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電影的評論,可以理解為是對電影的發展指導。尤其是以時光網、豆瓣電影為平臺的一些國內主流平臺讓電影評論成為每一個人的工具成為可能,即便是不知道蒙太奇為何物的初中生,也可以寫電影觀後感走上熱門,被稱為精彩影評。究竟什麼是影評?至少不是觀眾的觀後感。一、影評幫助觀影者理解電影具有深度的電影往往不只是戳中觀影者的淚點、激起觀影者的興奮,而是一些社會背景後面,有思考傾向的藝術表達。
  • 坎城電影節中國電影閃耀出最動人的光芒中國元素是新時代最新符號
    坎城電影節中國電影閃耀出最動人的光芒,中國元素是中國新時代電影的最新符號讀寫人家專欄作者中國電影已經走向了市場,更走向了世界,贏得了世界上的認可,也更能與美國好萊塢大片相提並論,這一切都離不開中國電影裡的中國元素,中國元素也成為了中國新時代電影的最新符號,更是新時代電影的最強音
  • 聯合國裡的中國元素——來自中國的四大藝術贈品的故事
    世界各國對這個新的國際組織寄予厚望,紛紛送來本國最具意義的藝術品以示祝賀。聯合國秘書處為此曾專門建立了一個藝術委員會,專職處理禮品的接收和管理,並制定了統一的標準,規定所有禮品的主題應與聯合國事業直接有關,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藝術性當然更不能忽視。在聯合國收藏的眾多藝術贈品中,中國元素歷歷可見,來自中國的四大瑰寶更是佔據著顯要的位置。
  • 《龍在哪裡?》未映先火 角色表情轉瘋了
    《龍在哪裡?》這個名字還出現在近期即將上映的中國原創3D動畫電影《龍在哪裡?》的導演一欄。難道是同一個人嗎?細看片方的電影宣傳片,幡然大悟,終於找到了萌物的出處。在美國常青藤學府深造了光學物理和電腦圖形學的導演胡陞忠和他的動畫團隊正是這兩款表情包就是電影《龍在哪裡?》創作者。
  • 追尋中國科幻電影「元年」
    今年年初,《流浪地球》爆紅,雖然它與好萊塢近年上映的《降臨》《星際穿越》《火星救援》等科幻電影的水準依然有差距。但在中國本土硬科幻幾乎一片荒蕪的情況下,它引發了觀眾對中國本土科幻電影的空前關注。很多人甚至因該片的出現,稱2019年是「中國科幻元年」。實際上,雖然近20年來中國科幻電影幾乎一片空白,但更早的時候,科幻片在中國其實有過漫長而曲折的歷史。
  • 專家談光影中的意識形態 解碼中國電影意義缺失的背後
    原標題:光影中的意識形態(文藝觀象)   對話人:張 江(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教授)   戴錦華(北京大學電影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陸紹陽(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教授)   丁亞平(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饒曙光(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
  • 廣州文交會丨哪部電影好看由孩子說了算!2020中國國際兒童電影展...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利彥姍圖/主辦方提供11月30日晚,「童心看世界,光影伴童年」2020中國國際兒童電影展閉幕式在廣州舉行。現場公布2020中國國際兒童電影展——「我最喜愛的電影」中小學生影評活動結果。
  • 回放+觀後感寫法+觀後感範文!
    會把目光鎖定哪裡呢?劃了怎樣的重點?觀後感又應該如何寫?各位同學請看好本文咯↓↓《開學第一課》是教育部與中央電視臺合作的大型公益節目。吳京說,武力存在的意義是維護和平;真正的英雄不是侵犯別人,而是用一身功夫保護自己和家人、保護人民、保衛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