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有一個所謂的「文人四友「,即」琴棋書畫「。琴,當然是指古琴,棋,指圍棋;書,指書法;畫,指繪畫了。
中國的古代聖賢之所以高度重視這四樣技藝,主要是這些愛好對於一個人的修身養性有著極好的用處。
就拿圍棋來說吧,既可以集中注意力,還可以鍛鍊計算能力和記憶力,真可謂是一項非常棒的技藝。既然是古代的聖賢都非常重視的技藝,不可能沒有相應的禮節。
這些禮節,您都知道嗎?
一是落座。長者在上,應執白棋,白棋在哪裡,長者坐哪裡。落座要輕,坐姿要端正。落座之前,可以握手,也可以不握手。但是,一定要有問候。
說到落座,想起一個典故。某象棋大師和一位年輕棋手對弈,發現形式吃緊,就開始罵罵咧咧,滿嘴髒話。年輕棋手心情大受影響,白丟一子,局面發生逆轉。這時,我們這位大師又開始翹起二郎腿,唱起了那首聞名天下的日本電影《追捕》插曲「啦呀啦」。更有意思的是,這位大師竟然不懂馬踩單士的例勝局,足足走了40個回合。最後,才憑藉對手的失誤贏了下來。
二是猜先。坐在白子一方的人,應先抓起一把白子,放在棋盤上。至於坐在黑子一方的人,應以一顆或兩顆黑子來表示猜單先或雙先。
三是第一手棋。黑棋的第一子一般來說,應該下在自己的右上角。
四是落子。(1)落子宜輕,不宜猛拍;(2)手在棋盤上一頓筆劃,或放在棋盤上又拿起來都不可以;(3)手不應在棋盒裡翻棋子玩。
五是語言文明。對局時不要說話,不要催促對手快點下棋,更不能像前文那樣唱什麼「啦呀啦」,對局結束後應說一聲「多謝指教」。
六是觀棋不語。不但你不能說話,也不能做幹擾對方思路的動作。民國時期,有一位象棋國手棋品非常惡劣,經常口含一口煙,直接噴到對方的臉上。這純屬於盤外招,應力戒。
七是不要吃東西。無論是對局者,還是第三方,你在旁邊叭嘰叭嘰吃東西,會讓下棋的人格外地厭惡你。
除此以外,日本人還講究年輕人或輩分低的人要先到棋盤邊,還要擦拭棋盤,以示尊敬。不過,國內似乎沒有這方面的規矩。最其碼,不能偷子、動子,棋品如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