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一年之後,講述中國人生育故事的紀實電影《生門》正式登陸愛奇藝,渴望一睹這部高分電影廬山真面目的觀眾終於有了圓夢的機會。隨之而來的還有更好的消息,13集劇集版《生門》也將於12月21日22點在東方衛視迎來首播。
據悉,《生門》由國家衛生計生委人口文化發展中心、國家衛生計生委衛生計生文化推廣平臺擔任指導單位,北京中視文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陳為軍導演,拍攝於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婦產科,攝製團隊拍攝80多個家庭,最終選取了40個家庭故事分別做成了電影版和劇集版。
去年,這是一部創造奇蹟而又令人倍感遺憾的電影。豆瓣網友方槍槍這樣評論——如果說《我在故宮修文物》是一碗雞湯的話,那《生門》就是一把手術刀:克制、冷靜、犀利,為觀眾展現了現實生活的殘酷,而在此之外,還有不經意一瞥的鋒刃柔光,讓這部片子不那麼冷血。《生門》電影評分高達8.5分,獲評2016年豆瓣最高分國產電影,貓眼評分則高達9.1分,對於一部紀實電影來說,這是難得的讚譽。不僅有觀眾的好口碑,它也獲得了2016年度衛生計生文化優秀推廣作品、2017北京國際電影節紀錄單元最佳中國長片、中國影視「學院獎」年度最佳電視紀錄片等業內外獎項。遺憾的是,2016年賀歲檔爆發了慘烈的票房大戰,《生門》上映後排片慘澹,許多觀眾需要穿越大半個城市,長途跋涉幾十公裡才能看上一場《生門》,然而這並不影響網友對這部電影的熱愛。
「出生門,見眾生」,產科就是一個完整的社會。四個高危產婦,都是剖腹產,然而各自命運卻不盡相同。33歲的夏錦菊,躺在病床上還愛笑,為了二胎生個男孩,她在醫院躺了幾個月,大夫建議她切除子宮,她的哀求讓大夫猶豫了一分鐘,隨後大出血輸血13000毫升,相當於全身換血多次。命懸一線之際,一邊是老父親寸步不離、焦灼等待的臉,一邊是醫生在和死神賽跑,拼勁全力地搶救,命運在這一刻交織成了最緊張的弦樂。從雲南偏遠地區嫁到湖北農村的陳小鳳,還沒來得及開始繳納當地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就懷上了雙胞胎,並且因為糖尿病,隨時面臨早產的可能。為了籌集5萬塊醫藥費,陳小鳳丈夫的哥哥回到老家的村裡挨家挨戶地借錢,全村親友接力相助,甚至素昧平生的鄰床的婆婆也伸出援手,皺巴巴的鈔票中滿含了親情之間、鄰裡之間的「人情味」。曾憲春已經有兩個女兒,她冒險要生個兒子,否則會被全村人看不起,孩子出來後,小姑子哭得像個淚人,「為了這個孩子,我們全家太不容易了。」李雙雙的孩子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九秒的鏡頭,優生科建議引產,中南醫院的醫生求家屬給孩子一個機會,只要一萬塊,而家屬在猶豫,萬一人財兩空咋辦,這些都是現實的問題。
觀眾觀看《生門》落淚
一個比一個兇險的病情實錄,緊張的救治過程和直面人性的生死考驗,與死神賽跑的產婦和與命運抗爭的家庭、醫生……電影並不僅僅展現了普通的醫療過程,而是通過欲罷不能的劇情張力以及天人交戰的人性掙扎,去展現經濟、社會、倫理等方面的問題,去關注現實背後的醫患關系所帶來的溫暖,中國傳統的倫理道德理念的建設性作用,以及面對困難時中國人樸素的價值觀和親情觀,這些都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量。
導演陳為軍被譽為中國距離奧斯卡最近的紀錄片導演。在武漢中南醫院700天的日日夜夜裡,他和他的團隊「每天8點多開始工作,晚上實在沒素材可拍才結束,放下機器就抬不了手,超越了體力極限」,最終為觀眾提供了一份「老實記錄、真誠表達」的好故事。
電視劇《生門》劇照
這不是一部傳統的紀錄片,除了電影中的4個故事之外,13集龐大體量的劇集版,全面客觀呈現出產科病房裡的抉擇和糾結,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和衝擊性,緊扣當下現實,以產科展現社會百態,以小搏大,前所未有,犀利又不乏溫情。產婦、家屬和產科醫護人員的和解,家庭和社會的碰撞交集、世間百態將次第呈現,同時醫護人員的工作生活也被真實記錄,婦產科男醫生親自為妻子接生,女醫生自己躺上了產床,曾在電影中出鏡的李雙雙、夏靜菊等人,也將電視劇中出現,講完她們自己的故事。
《生門》電影18日於愛奇藝上線,劇集版21日登陸東方衛視,愛奇藝同步播出,讓這種遺憾劃上了句號。
「真實而不做作,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一位觀眾這樣表示,「它展現了一個真實的中國,人生百態、酸甜苦辣,在當前它是醫患之間增進互信和理解的橋梁,在幾十年後,它將成為研究中國人生育文化的重要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