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每個孩子的誕生都是生命最好的禮遇
由國家衛生計生委人口文化發展中心、國家計生委衛生計生文化推廣平臺擔任指導單位,陳為軍導演、陳梁監製的大型劇集紀錄片《生門》,12月21日起將登陸東方衛視周播劇場,這部在武漢大學中南婦產科歷時6年製作完成的電視劇集,用生猛的鏡頭語言直擊產科生命誕生殘酷而溫情的現場,大體量的直觀記錄將滾滾紅塵濃縮在方寸的產科間。
周播劇彌補錯過電影的遺憾
2016年一部真實拍攝孕婦生產的紀錄片《生門》在豆瓣一舉拿下了8.5的高分,這部電影一度被稱為紀錄片界的良心之作,然而遺憾的是《生門》雖口碑一路看漲,但被擠壓的排片率仍使得很多影迷錯過了這部高分電影。
本次《生門》電視劇集採用先進的周播劇形式上線,而劇集式紀錄片的嘗試也可謂是影視業的一次大膽創新。廣泛龐大的故事影像,跌宕起伏的劇情還有貫穿始終的溫情與思考,40多個感天動地的故事將直擊生育的悲壯與歡喜。
相比起電影,電視劇集雖然增加了故事的容量,但它們的精神氣質卻是一脈相承的。為了一睹電影《生門》的廬山真面目,曾有不少影迷穿越整個城市,甚至跑到異地觀影,周播劇的上線必將彌補廣大影迷錯過電影的遺憾。
真實的戰場:一道生死門
每一個小生命來到這個世界上都充滿了儀式感、焦灼感,《生門》故事性十足,在婦產科裡集結了貧窮與生命的博弈,希望與死亡的較量,人道與人性的碰撞。然而生育又是一個極其隱秘的敏感話題,大眾諱莫如深影視界也鮮少有人觸及,但導演陳為軍卻關注到了這個小切面的微觀社會。
作為執導過《好死不如賴活著》、《請為我投票》的紀錄片導演,陳為軍是國內最接近奧斯卡的導演之一,他的紀錄片老辣又厚重,《生門》的品質與深遠意義可見一斑。劇集中很多微妙的細節和隱匿的情感在真實的鏡頭下無處遁形,「醫患關係」、「全民醫保」、「難產早產」這些社會高度關注的問題被一一陳列,《生門》就是一把手術刀:克制、冷靜、犀利,展現現實生活的殘酷,而在此之外,還有不經意一瞥的鋒刃柔光。
生育的戰場上,一扇門後就是兩個世界的分秒必爭,生與死的較量中凝聚著無限的張力,疼痛仿佛越過神經痛到了每個觀眾的身上,這應該就是真實的萬鈞之力。
冷的是手術臺 暖的是人心
在娛樂化的時代,像《生門》這樣直觀呈現醫療現狀的影視作品屈指可數。正如很多網友說的生活永遠比想像精彩,任何演員都沒有辦法演出片中護士和家屬的急迫與焦躁。在產科這個生死交匯相遇的地方,除了緊張衝突的氣氛和真實慘烈的生產,我們同樣能看到默默流動的溫暖人性和滿滿正能量。
婦產科主任李家福可謂是中南醫院婦產科的「明星」,他和他的團隊每天做六七臺手術,80多張病床每周都是悲喜的輪迴,而對於李家福他們來說加班與攻克每一個難題已經成了他們欣然接受的事情,產科醫生董良波甚至在妻子生產的時候還在惦念著別的病人,他們的妙手仁心和幽默風趣讓人記憶猶新。
電視劇中不僅提供了醫護人員的視角還有患者這個群體,產婦李麗患有腎病症候群,跑了四五家醫院都不收,求醫無門,當時甚至自暴自棄地想躺在床上等死,後來在中南醫院醫護人員的救治下順利引產,母子平安……《生門》鋪陳開了新生兒誕生的荊途,驚險刺激之餘更有悲憫的視角、情感的溫度和責任擔當,生死交替是自然的規律,每個孩子的誕生都是生命最好的禮遇。
(責編:溫璐、吳亞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