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門》聚焦婦產科 每個孩子的誕生都是生命最好的禮遇

2021-01-09 人民網娛樂頻道

原標題:每個孩子的誕生都是生命最好的禮遇

由國家衛生計生委人口文化發展中心、國家計生委衛生計生文化推廣平臺擔任指導單位,陳為軍導演、陳梁監製的大型劇集紀錄片《生門》,12月21日起將登陸東方衛視周播劇場,這部在武漢大學中南婦產科歷時6年製作完成的電視劇集,用生猛的鏡頭語言直擊產科生命誕生殘酷而溫情的現場,大體量的直觀記錄將滾滾紅塵濃縮在方寸的產科間。

周播劇彌補錯過電影的遺憾

2016年一部真實拍攝孕婦生產的紀錄片《生門》在豆瓣一舉拿下了8.5的高分,這部電影一度被稱為紀錄片界的良心之作,然而遺憾的是《生門》雖口碑一路看漲,但被擠壓的排片率仍使得很多影迷錯過了這部高分電影。

本次《生門》電視劇集採用先進的周播劇形式上線,而劇集式紀錄片的嘗試也可謂是影視業的一次大膽創新。廣泛龐大的故事影像,跌宕起伏的劇情還有貫穿始終的溫情與思考,40多個感天動地的故事將直擊生育的悲壯與歡喜。

相比起電影,電視劇集雖然增加了故事的容量,但它們的精神氣質卻是一脈相承的。為了一睹電影《生門》的廬山真面目,曾有不少影迷穿越整個城市,甚至跑到異地觀影,周播劇的上線必將彌補廣大影迷錯過電影的遺憾。

真實的戰場:一道生死門

每一個小生命來到這個世界上都充滿了儀式感、焦灼感,《生門》故事性十足,在婦產科裡集結了貧窮與生命的博弈,希望與死亡的較量,人道與人性的碰撞。然而生育又是一個極其隱秘的敏感話題,大眾諱莫如深影視界也鮮少有人觸及,但導演陳為軍卻關注到了這個小切面的微觀社會。

作為執導過《好死不如賴活著》、《請為我投票》的紀錄片導演,陳為軍是國內最接近奧斯卡的導演之一,他的紀錄片老辣又厚重,《生門》的品質與深遠意義可見一斑。劇集中很多微妙的細節和隱匿的情感在真實的鏡頭下無處遁形,「醫患關係」、「全民醫保」、「難產早產」這些社會高度關注的問題被一一陳列,《生門》就是一把手術刀:克制、冷靜、犀利,展現現實生活的殘酷,而在此之外,還有不經意一瞥的鋒刃柔光。

生育的戰場上,一扇門後就是兩個世界的分秒必爭,生與死的較量中凝聚著無限的張力,疼痛仿佛越過神經痛到了每個觀眾的身上,這應該就是真實的萬鈞之力。

冷的是手術臺 暖的是人心

在娛樂化的時代,像《生門》這樣直觀呈現醫療現狀的影視作品屈指可數。正如很多網友說的生活永遠比想像精彩,任何演員都沒有辦法演出片中護士和家屬的急迫與焦躁。在產科這個生死交匯相遇的地方,除了緊張衝突的氣氛和真實慘烈的生產,我們同樣能看到默默流動的溫暖人性和滿滿正能量。

婦產科主任李家福可謂是中南醫院婦產科的「明星」,他和他的團隊每天做六七臺手術,80多張病床每周都是悲喜的輪迴,而對於李家福他們來說加班與攻克每一個難題已經成了他們欣然接受的事情,產科醫生董良波甚至在妻子生產的時候還在惦念著別的病人,他們的妙手仁心和幽默風趣讓人記憶猶新。

電視劇中不僅提供了醫護人員的視角還有患者這個群體,產婦李麗患有腎病症候群,跑了四五家醫院都不收,求醫無門,當時甚至自暴自棄地想躺在床上等死,後來在中南醫院醫護人員的救治下順利引產,母子平安……《生門》鋪陳開了新生兒誕生的荊途,驚險刺激之餘更有悲憫的視角、情感的溫度和責任擔當,生死交替是自然的規律,每個孩子的誕生都是生命最好的禮遇。 

(責編:溫璐、吳亞雄)

相關焦點

  • 《生門》感動繼續 每個生命的誕生都是奇蹟
    去年12月16日電影《生門》上映盛譽空前,上周四同名劇集紀錄片登陸我臺螢屏,觀眾的反響依然熱烈,首播收視率便拿下了52城同時段第2位的好成績。了卻了電影精簡洗鍊、篇幅有限的遺憾,周播的電視劇集淋漓盡致地陳現了更多生命誕生的影像日記和感人故事。
  • 紀錄片《生門》聚焦婦產科
    圖片來自《生門》官方微博紀錄片《生門》聚焦婦產科生與死的較量,每一集都讓人飆淚一部紀錄片,採取周播的方式在晚間和電視劇同臺PK,戰績會如何?紀錄片《生門》目前已播出4集,首期節目就奪得同時段第二,目前已播出4集,口碑不斷攀升。
  • 孕產紀錄片《生門》值得每一個人反思,婦產科見人性!
    所以今天,向各位推薦一部優秀的紀錄片《生門》:它將鏡頭聚焦婦產科,真實記錄下4位孕婦誕下新生命的過程,並展現了複雜的世間百態。《生門》--陳小鳳要生要養?錢夠不夠?這部《生門》紀錄片的主角都是來自平凡的家庭,面對生活他們都有著自己的苦衷。一對來自農村的貧困夫妻,陳小鳳因為中央型前置胎盤,還有糖尿病,又懷的是雙胞胎,孩子隨時可能早產,最少最少需要5萬塊錢的手術費。這些似乎聽著不是很大的問題,但是最大的問題是窮,家裡沒錢。
  • 《生門》中的感人時刻,一部看了以後感觸良多的婦產科真實紀錄片
    上篇《生門》文章原本該由四個故事組成,由於時間的問題,只寫了其中的兩個,這次將剩下的奉上。《生門》是由北京中視文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蘇寧環球傳媒有限公司出品,陳為軍執導的紀錄片電影。該片聚焦每一個家庭都會面臨的生育問題,紀錄了4位遭遇極端情況的產婦及其家人在醫院生產過程中經歷的種種考驗。
  • 紀錄片《生門》聚焦產房內外「生與死」
    原標題:紀錄片《生門》聚焦產房內外「生與死」本報訊(記者 肖揚)將於12月16日上映的紀錄片《生門》昨日首映,今年賀歲檔雖然有《長城》等大片,但是同期也出現頗多優質文藝片和紀錄片,如《塔洛》、《我在故宮修文物》和《生門》。曾創作《好死不如賴活著》等紀錄片的導演陳為軍此次將鏡頭對準了產房。
  • 紀錄片《生門》講述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本報訊(記者祖薇)陳為軍導演、陳梁監製的13集劇集式紀錄片《生門》,本周四起登陸東方衛視周播劇場,這部在武漢大學中南婦產科歷時6年製作完成的電視劇集,用鏡頭語言直擊產科生命誕生殘酷而溫情的現場,大體量的直觀記錄將滾滾紅塵濃縮在方寸的產科間。
  • 講述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紀錄片《生門》對準產科病房
    由國家衛生計生委人口文化發展中心等擔任指導的大型劇集紀錄片《生門》21日起登陸東方衛視周播劇場,這部在武漢大學中南婦產科歷時6年製作完成的電視劇集,用冷峻的鏡頭語言直擊產科生命誕生殘酷而溫情的現場,大體量的直觀記錄將滾滾紅塵濃縮在小小的產科病房。
  • 《生門》詮釋"生命之重" 觀眾隨鏡頭見自己見眾生
    這是大型劇集紀錄片《生門》第一集裡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在這部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婦產科為背景的紀錄片裡,40多個家庭和產婦用各自不同的故事,講述生命誕生過程中的殘酷與溫情,也讓不同的觀眾看到了共鳴與力量。用導演陳為軍的話說,「從中國人對生育的態度,我們能看到更多民族根本的精神。」
  • 電影《生門》出了紀錄片劇集版
    《生門》海報。  不少人估計還記得去年上映的高分紀錄電影《生門》,當時不僅看哭普通觀眾,也看哭了廣大醫護人員。昨晚起,劇集版《生門》登陸東方衛視周播劇場。這部在武漢大學中南婦產科歷時6年製作完成的13集電視劇集,用生猛的鏡頭語言直擊產科生命誕生殘酷而溫情的現場,直觀記錄將滾滾紅塵濃縮在方寸產科。揚子晚報記者孔小平  該紀錄片由國家衛生計生委人口文化發展中心、國家計生委衛生計生文化推廣平臺擔任指導單位,紀錄電影版的導演陳為軍繼續擔任導演。作為執導過《好死不如賴活著》、《請為我投票》的紀錄片導演,陳為軍是國內最接近奧斯卡的導演之一。
  • 生門背後,一個男婦產科醫生的世界
    劉淼是北京大學深圳醫院的一名婦產科醫生。作為一名男性,從醫18年,他的患者都是女性。婦產科是劉淼自己選的,實習輪轉科室的時候,他就喜歡上了這裡。文|許言編輯|陸英攝影|尹夕遠視頻|頑石影業生門凌晨1點,一個孩子降生了。
  • 聚焦 寬仁新星|第4期 朱軼:做「生門」的守護者 用愛延續新生命
    [本期寬仁新星]朱軼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醫學博士,講師,中共黨員(門診時間:周四全天 渝中院區)危急重症搶救 速度就是生命作為婦產科醫生,肩上背負的不僅僅是一個孩子的生命,還有一個家庭的期盼。對於大多數中國家庭來說,生孩子是一件喜悅的事情,因此很多都不能接受成功以外的結果。
  • 《生門》尹娟,雖然走了彎路,總歸是個令人敬佩的人
    13集紀錄片《生門》拍攝於2014年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婦產科,據說多機位拍攝了一年,沒有太搞明白第一集開頭2014年春節是這部紀錄片的起點,還是倒敘一下,與結尾呼應,開頭結尾定格於2014年春節,而整個13集電視片都是2013年的人與事?
  • 《生門》一個關於中國女人生育的紀錄片
    《生門》是由北京中視文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陳為軍執導的紀錄片電影。陳為軍是中國著名的紀錄片導演,曾在國際上獲得多次的大獎,他拍攝的紀錄片都有一種純粹感,不夾雜自己私人感情在裡邊,只是將真實展現給每一個觀眾。該片聚焦每一個家庭都會面臨的生育問題,紀錄了4位遭遇極端情況的產婦及其家人在醫院生產過程中經歷的種種考驗。
  • 醫療題材紀錄片《生門》的敘事研究
    而是通過「婦產科」這扇生之門,探討了社會中的眾多側面,橫向拓展出了發人深省的多元敘事主題。例如在出現在名為《生命無價》一集中的山區產婦陳小鳳,當時她懷著已有30周的雙胞胎,但卻患有糖尿病,而且診斷出來是中央型前置胎盤,大出血的可能性很大。醫生認為這樣的病人起碼要準備5萬元的手術費用。陳小鳳的丈夫鄭清明在故鄉籌錢艱難,幾次求助於高利貸,由於貧窮,樸實的鄭清明幾次落淚,畫面令觀眾揪心。
  • 《生門》製片人戴年文:「紀錄片本身就該掙錢」
    而一部聚焦婦產科生育的紀錄片《生門》,不僅在豆瓣獲得劇版評分9.5、影版評分8.7分的成績,還將版權輸出到東方衛視和愛奇藝,成為紀錄片行業中作品口碑與商業回報兼具的典型案例。近日,紀實觀察(ID:jishiguancha)邀請到《生門》製片人戴年文,和他聊了聊《生門》闖入市場的那些事。拍攝對象與拍攝者的關係是紀錄片拍攝中非常敏感的話題。
  • 電影《生門》下月公映 直擊高危產婦生產過程
    生命之門裡的生死時速——零差評好片《生門》下月公映,真實記錄震撼人心大河網訊 11月29日,由北京中視文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等出品,唐德影視等發行的電影《生門》在鄭州奧斯卡曼哈頓影城舉行了「疼·愛」專場放映會。
  • 《生門》女醫生:生孩子後更能體會病人疼痛
    紀錄片《生門》裡,婦產科醫生毛豔紅在自己生產時頻爆金句,被網友戲稱為用自己「悲催」的產子經歷,承包了這部「史上最疼紀錄片」所有的笑點。北京青年報記者對話毛豔紅醫生,聽她講述了婦產科醫生的生產經歷。  紀錄片《生門》用前後兩年時間在武漢中南醫院婦產科跟蹤拍攝,用真實鏡頭語言記錄了生命誕生的現場,撕心裂肺的疼痛、生死關頭的選擇、生命降臨的喜悅讓這部紀錄片被譽為「史上最疼紀錄片」,賺取觀眾眼淚的同時也收穫大量好評。近日,有觀眾發現,在這部紀錄片的第10集裡,婦產科醫生毛豔紅以一己之力承擔了這部紀錄片所有的笑點。
  • 《生門》:孩子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母親走了一遭鬼門關
    導語泰戈爾說:『上蒼給了我們生命,我們用奉獻去擁抱。』《生門》一部紀錄片,2017年上映,共13集,但一集就有70分鐘之久。紀錄片的故事集中於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的婦產科,紀錄片用言簡意賅,通俗易懂的語言和方式,讓所有人直面生命誕生的現場;也通過無數個孕婦的生產,來展現生死交替的震撼以及迎接新生命的喜悅。
  • 醫療紀錄片《生門》登陸衛視背後:談了四家只有一家願買
    這是紀錄片導演陳為軍在系列作品《生門》中提出的命題。2017年12月21日,以生育為題材的醫療類紀錄片《生門》在東方衛視晚間黃金檔開播。該片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婦產科為背景,通過40多個家庭和產婦的真實故事,向觀眾展示生命誕生過程中的殘酷和溫情。
  • 口碑紀實電影《生門》今日呈現
    據悉,《生門》由國家衛生計生委人口文化發展中心、國家衛生計生委衛生計生文化推廣平臺擔任指導單位,北京中視文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陳為軍導演,拍攝於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婦產科,攝製團隊拍攝80多個家庭,最終選取了40個家庭故事分別做成了電影版和劇集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