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生門》聚焦婦產科

2021-01-09 南報網

2018-01-16 09:23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生門》劇照。圖片來自《生門》官方微博

紀錄片《生門》聚焦婦產科

生與死的較量,每一集都讓人飆淚

一部紀錄片,採取周播的方式在晚間和電視劇同臺PK,戰績會如何?紀錄片《生門》目前已播出4集,首期節目就奪得同時段第二,目前已播出4集,口碑不斷攀升。這部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婦產科歷時6年製作完成的紀錄片,真實記錄了40多個家庭迎接新生命的故事。 

以美劇的形式拍一部紀錄片,電影版的遺憾電視版彌補 

2016年底,真實拍攝孕婦生產的紀錄電影《生門》在豆瓣一舉拿下了8.6的高分,這部電影一度被稱為紀錄片界的良心之作,然而遺憾的是,《生門》雖口碑一路看漲,但當時的市場環境對紀錄電影並不友好,排片率一再被擠壓,曾有不少影迷穿越整個城市,甚至跑到異地觀影。影片不久就下檔了,更多的人錯過了這部高分電影。 

這個遺憾,終於在《生門》的劇集版得到了彌補。記者了解到,紀錄片《生門》目前分為兩個版本:網絡版是官方版本,每集70多分鐘,每周四晚在愛奇藝更新一集;衛視版是東方衛視為了適應電視渠道播出而做了修改,每集50分鐘左右。劇集版的口碑比電影版更好,目前豆瓣評分高達9.3分。 

其實《生門》一開始,就是奔著劇集去的。該劇攝影師程春霖在朋友圈發文說,主創團隊很多人都是美劇《傲骨賢妻》的粉絲,所以想以這部美劇的形式拍一部紀錄片。「以產科為故事舞臺,醫護人員為人物線索,每集聚焦一個特定主體的生產故事,以產科這個小剖面去展現我們這個時代的一些議題。」導演陳為軍透露:「《傲骨賢妻》的故事發生在一家律師事務所,既要反映事務所裡合伙人、律師之間的事情,同時每集都要發生一個案子、一個故事。我們做《生門》也想這麼追求,一方面通過細節、故事、人物,構建起中南醫院婦產科這個真實空間,讓大家覺得醫生、病人都像我們的左鄰右舍,同時每天都有暖心的感人的小故事。從目前看播出效果,我覺得我們的嘗試做到了。」 

真實帶來萬鈞之力,每一集都讓人飆淚

大年三十團圓夜,一位不知名的神秘孕婦隻身來到中南醫院婦產科,懷孕40周,胎死腹中,面對手術生死一線間,她卻始終拒絕透露家屬信息,情緒失控。 

從麻城市轉來的陳小鳳本身就是一個罹患糖尿病的高齡產婦,她孱弱的身體中孕育著兩個更加脆弱的生命,雪上加霜的是兩個孩子還是兇險的中央型前置胎盤。生命岌岌可危,而捉襟見肘的窘境更是直接將她和兩個未出世的孩子推向了命運的絕境。 

夏錦菊第三次剖腹產,32周,早產。胎盤前置,長在了前兩次剖腹產的疤痕上,還穿透子宮肌層,植入了膀胱。這就意味著胎盤被拿出後,血就會噴湧而出。進入手術室,她還依然樂觀,對婦產科主任李家福說:「你給我做手術,我放心。」 

…… 

《生門》已經播出的4集中,每一集都有牽動人心的故事。在婦產科裡集結了貧窮與生命的博弈,希望與死亡的較量,人道與人性的碰撞,每一集都讓人飆淚。「生育的戰場上,一扇門後就是兩個世界的分秒必爭,生與死的較量中凝聚著無限的張力,疼痛仿佛越過神經痛到了每個觀眾的身上,這就是真實帶來的萬鈞之力。」觀眾蔣莫毅說。此外,劇集中很多微妙的細節和隱匿的情感在真實的鏡頭下無處遁形,「醫患關係」「全民醫保」「難產早產」等社會熱議話題一一呈現。業界專家評價說:「《生門》每一集就是一把手術刀:克制、冷靜、犀利,展現現實生活的殘酷,而在此之外,還有不經意一瞥的鋒刃柔光。」 

婦產科醫生圈粉無數,溫暖人性打動觀眾

除了緊張衝突的氣氛和真實慘烈的生產,觀眾同樣能看到默默流淌的溫暖人性和滿滿正能量。《生門》男主角、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婦產科主任李家福,更是圈粉無數,被譽為「最有人格魅力的產科男神」。 

「我每月32號休息」「這輩子,你忘不了我,我也忘不了你」……李家福不僅醫術精湛,還屢出金句,幾乎承擔了《生門》的全部笑點。他和他的團隊每天做六七臺手術,80多張病床每周都是悲喜的輪迴。對他們來說,加班與攻克每一個難題已經成了家常便飯,產科醫生董良波甚至在妻子生產的時候還在惦念著自己的病人,他們的妙手仁心和幽默風趣讓觀眾印象深刻。 

許多網友在社交媒體自發為《生門》做宣傳、為產科醫護人員加油打氣:「建議每位媽媽都去看一下,才能體會自己有多幸運,順利生下寶寶;建議每位孩子都去看一下,體會一下母親當初是多麼不容易;建議每位寶爸和家人都去看一下,體會一下你們的支持和陪伴對媽媽有多重要;建議每個人都去看一下,理解和體諒產科醫護人員的不易。」 

本報記者 邢虹 本報通訊員 曉東

相關焦點

  • 紀錄片《生門》聚焦產房內外「生與死」
    原標題:紀錄片《生門》聚焦產房內外「生與死」本報訊(記者 肖揚)將於12月16日上映的紀錄片《生門》昨日首映,今年賀歲檔雖然有《長城》等大片,但是同期也出現頗多優質文藝片和紀錄片,如《塔洛》、《我在故宮修文物》和《生門》。曾創作《好死不如賴活著》等紀錄片的導演陳為軍此次將鏡頭對準了產房。
  • 《生門》聚焦婦產科 每個孩子的誕生都是生命最好的禮遇
    原標題:每個孩子的誕生都是生命最好的禮遇 由國家衛生計生委人口文化發展中心、國家計生委衛生計生文化推廣平臺擔任指導單位,陳為軍導演、陳梁監製的大型劇集紀錄片《生門》,12月21日起將登陸東方衛視周播劇場,這部在武漢大學中南婦產科歷時6年製作完成的電視劇集,用生猛的鏡頭語言直擊產科生命誕生殘酷而溫情的現場
  • 孕產紀錄片《生門》值得每一個人反思,婦產科見人性!
    所以今天,向各位推薦一部優秀的紀錄片《生門》:它將鏡頭聚焦婦產科,真實記錄下4位孕婦誕下新生命的過程,並展現了複雜的世間百態。9月3日上午,在國家圖書館影院,一位年輕媽媽帶著剛剛懂事的孩子,在看完紀錄電影《生門》後問。「不要,我不要媽媽太痛苦。」《生門》--陳小鳳要生要養?錢夠不夠?這部《生門》紀錄片的主角都是來自平凡的家庭,面對生活他們都有著自己的苦衷。
  • 《生門》製片人戴年文:「紀錄片本身就該掙錢」
    而一部聚焦婦產科生育的紀錄片《生門》,不僅在豆瓣獲得劇版評分9.5、影版評分8.7分的成績,還將版權輸出到東方衛視和愛奇藝,成為紀錄片行業中作品口碑與商業回報兼具的典型案例。近日,紀實觀察(ID:jishiguancha)邀請到《生門》製片人戴年文,和他聊了聊《生門》闖入市場的那些事。拍攝對象與拍攝者的關係是紀錄片拍攝中非常敏感的話題。
  • 《生門》中的感人時刻,一部看了以後感觸良多的婦產科真實紀錄片
    上篇《生門》文章原本該由四個故事組成,由於時間的問題,只寫了其中的兩個,這次將剩下的奉上。《生門》是由北京中視文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蘇寧環球傳媒有限公司出品,陳為軍執導的紀錄片電影。該片聚焦每一個家庭都會面臨的生育問題,紀錄了4位遭遇極端情況的產婦及其家人在醫院生產過程中經歷的種種考驗。
  • 電影《生門》出了紀錄片劇集版
    《生門》海報。  不少人估計還記得去年上映的高分紀錄電影《生門》,當時不僅看哭普通觀眾,也看哭了廣大醫護人員。昨晚起,劇集版《生門》登陸東方衛視周播劇場。這部在武漢大學中南婦產科歷時6年製作完成的13集電視劇集,用生猛的鏡頭語言直擊產科生命誕生殘酷而溫情的現場,直觀記錄將滾滾紅塵濃縮在方寸產科。揚子晚報記者孔小平  該紀錄片由國家衛生計生委人口文化發展中心、國家計生委衛生計生文化推廣平臺擔任指導單位,紀錄電影版的導演陳為軍繼續擔任導演。作為執導過《好死不如賴活著》、《請為我投票》的紀錄片導演,陳為軍是國內最接近奧斯卡的導演之一。
  • 醫療題材紀錄片《生門》的敘事研究
    《生門》不僅還原了醫療行業的生態,也為醫患關係頗為緊張的當下社會提供了一個兼具理智與情感的反思契機,達到了很好的紀錄片敘事效果。本文就以這部焦點話題紀錄片《生門》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其敘事方式和敘事語言,以期為醫療題材紀錄片的敘事提供有益的借鑑。
  • 紀錄片《生門》講述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本報訊(記者祖薇)陳為軍導演、陳梁監製的13集劇集式紀錄片《生門》,本周四起登陸東方衛視周播劇場,這部在武漢大學中南婦產科歷時6年製作完成的電視劇集,用鏡頭語言直擊產科生命誕生殘酷而溫情的現場,大體量的直觀記錄將滾滾紅塵濃縮在方寸的產科間。
  • 講述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紀錄片《生門》對準產科病房
    由國家衛生計生委人口文化發展中心等擔任指導的大型劇集紀錄片《生門》21日起登陸東方衛視周播劇場,這部在武漢大學中南婦產科歷時6年製作完成的電視劇集,用冷峻的鏡頭語言直擊產科生命誕生殘酷而溫情的現場,大體量的直觀記錄將滾滾紅塵濃縮在小小的產科病房。
  • 《生門》一個關於中國女人生育的紀錄片
    《生門》是由北京中視文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陳為軍執導的紀錄片電影。陳為軍是中國著名的紀錄片導演,曾在國際上獲得多次的大獎,他拍攝的紀錄片都有一種純粹感,不夾雜自己私人感情在裡邊,只是將真實展現給每一個觀眾。該片聚焦每一個家庭都會面臨的生育問題,紀錄了4位遭遇極端情況的產婦及其家人在醫院生產過程中經歷的種種考驗。
  • 醫療紀錄片《生門》登陸衛視背後:談了四家只有一家願買
    這是紀錄片導演陳為軍在系列作品《生門》中提出的命題。2017年12月21日,以生育為題材的醫療類紀錄片《生門》在東方衛視晚間黃金檔開播。該片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婦產科為背景,通過40多個家庭和產婦的真實故事,向觀眾展示生命誕生過程中的殘酷和溫情。
  • 《生門》感動繼續 每個生命的誕生都是奇蹟
    去年12月16日電影《生門》上映盛譽空前,上周四同名劇集紀錄片登陸我臺螢屏,觀眾的反響依然熱烈,首播收視率便拿下了52城同時段第2位的好成績。了卻了電影精簡洗鍊、篇幅有限的遺憾,周播的電視劇集淋漓盡致地陳現了更多生命誕生的影像日記和感人故事。
  • 紀錄片《生門》:讓男人十月懷胎,他們會算計的
    (陳為軍供圖/圖)(本文首發於2017年1月12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讓男人十月懷胎,他們會算計的 紀錄片《生門》中的生育故事》)從兩千多年前的愷撒時代到現在,生育都同時與個人和社會密切相關。1969年,陳為軍出生時,媽媽沒找接生婆幫忙,幾乎獨自分娩。因為害怕流血把炕「搞汙染」,家人提前在地上鋪好一大片麥稈灰,陳為軍就生在灰上面。
  • 《生門》原班主創傾力打造,紀錄片《城市夢》將於8月上映
    由陳為軍、戴年文等紀錄片《生門》幕後主創的新作《城市夢》7月30日亮相上海,這也是該片自去年參加多倫多國際電影節後的首次公開放映。劇照早在1994年就已經開始紀錄片創作的陳為軍,憑藉《好死不如賴活著》、《請為我投票》、《生門》等紀錄片而廣受觀眾歡迎,在豆瓣上口碑不俗。新作《城市夢》歷時六年完成,主要聚焦於武漢市魯磨路的一家佔道經營的水果攤,這是河南農民王天成一家人的主要謀生之所。
  • 紀錄片《中國醫生》口碑獲贊 讓無數觀眾淚目
    紀錄片《中國醫生》給出了解答。 這部豆瓣評分高達9.2分的紀錄片,也讓南京鼓樓醫院和醫生成了焦點。 《中國醫生》正在愛奇藝和安徽衛視熱播。第一集《摯誠》和第二集《成長》中,3位鼓樓醫院醫生出場:心胸外科行政主任、主任醫師、南京大學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東進,腫瘤科行政副主任、副主任醫師、南京大學醫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魏嘉,燒傷整形科醫生徐曄。
  • 紀錄片《生門》,孕婦如何闖過鬼門關,命懸一線,看盡眾生百態…
    剛好看到前幾年拍的紀錄片《生門》,其實在連續劇之前,陳為軍導演曾在諸多素材中剪輯出一部院線版電影《生門》,不過那時候並未關注也沒有去看。現在抱著作為女性遲早會經歷的事、求科普的心態打開這部紀錄片連續劇,我本以為了解的是一些孕期的小問題、產檢、注意事項以及生娃之後母親的喜悅啊之類的,壓根沒想到看第一集就上了「賊刺激得車」。
  • 口碑紀實電影《生門》今日呈現
    據悉,《生門》由國家衛生計生委人口文化發展中心、國家衛生計生委衛生計生文化推廣平臺擔任指導單位,北京中視文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陳為軍導演,拍攝於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婦產科,攝製團隊拍攝80多個家庭,最終選取了40個家庭故事分別做成了電影版和劇集版
  • 《生門》尹娟,雖然走了彎路,總歸是個令人敬佩的人
    13集紀錄片《生門》拍攝於2014年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婦產科,據說多機位拍攝了一年,沒有太搞明白第一集開頭2014年春節是這部紀錄片的起點,還是倒敘一下,與結尾呼應,開頭結尾定格於2014年春節,而整個13集電視片都是2013年的人與事?
  • 《中國醫生》溫暖人間世之後,醫療紀錄片要火了嗎?
    近年來,已經有大量此類作品聚焦醫療行業,以《生門》《人間世》《生命緣》為代表的高口碑紀錄片,這些作品不但讓大眾了解到了中國醫生的怕與愛,更展現出一幅醫院中生老病死背後的人間浮世繪。換個角度想—— 為什麼這些聚焦我們平時嫌苦悶嫌沉重題材的醫療紀錄片,在近年來屢屢成為催淚和口碑擔當,甚至口碑碾壓國產醫療劇?也許是因為這些作品雖然有著不同的敘事手法和故事內核,但最終都指向同一個問題—— 中國醫生,到底是群什麼人啊?
  • 《生門》女醫生:生孩子後更能體會病人疼痛
    紀錄片《生門》裡,婦產科醫生毛豔紅在自己生產時頻爆金句,被網友戲稱為用自己「悲催」的產子經歷,承包了這部「史上最疼紀錄片」所有的笑點。北京青年報記者對話毛豔紅醫生,聽她講述了婦產科醫生的生產經歷。  紀錄片《生門》用前後兩年時間在武漢中南醫院婦產科跟蹤拍攝,用真實鏡頭語言記錄了生命誕生的現場,撕心裂肺的疼痛、生死關頭的選擇、生命降臨的喜悅讓這部紀錄片被譽為「史上最疼紀錄片」,賺取觀眾眼淚的同時也收穫大量好評。近日,有觀眾發現,在這部紀錄片的第10集裡,婦產科醫生毛豔紅以一己之力承擔了這部紀錄片所有的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