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生門》,孕婦如何闖過鬼門關,命懸一線,看盡眾生百態…

2021-01-09 FIND資訊

作者 | Anny

春節,陪伴家人之餘,對電視上的娛樂節目一如既往的不感興趣,想看點電影,找來找去不知道看什麼,也覺得有些浮躁。

剛好看到前幾年拍的紀錄片《生門》,其實在連續劇之前,陳為軍導演曾在諸多素材中剪輯出一部院線版電影《生門》,不過那時候並未關注也沒有去看。

現在抱著作為女性遲早會經歷的事、求科普的心態打開這部紀錄片連續劇,我本以為了解的是一些孕期的小問題、產檢、注意事項以及生娃之後母親的喜悅啊之類的,壓根沒想到看第一集就上了「賊刺激得車」。

從來不能把紀錄片和電影混為一談,《生門》在鏡頭背後是沒有任何劇本,是難以預料的結局,每個產婦、每個家庭所面臨的就是真實的生活。

紀錄片拍攝於武大中南醫院,在這裡的產婦都是「問題戶」,其中,有很多都是各個醫院轉過來的,床位緊缺,孕婦情緒差,家屬急躁,對醫生和醫院的不信任,與醫生、尤其是護士發生激烈爭吵是常有的事,聽著婦產科的樓道裡的回聲,忍不住用「雞飛狗跳」來形容……

我分成幾個方面,簡單說一下自己的觀劇感受。

女性要對自己負責

不管是胎死腹中造假病例的劉麗還是吸毒的尹娟,都是對自己毫無責任心的人,這和從小的家庭教育也有很大的關係。

我身邊也有很多不在意這些「小事」的女孩,前段時間有個97年的小姐妹和我說最近做了個小手術,我說怎麼了,她淡定的說不小心意外懷孕引產了……聽到這樣的話,我直接上頭,又心疼又氣,就算意外懷孕可以理解是經驗不足,關鍵是她認為這是個小手術……

令人無奈的重男輕女思想,賭命生兒子

這是非常壞的一件事了,尤其在農村重男輕女的思想不知到底害了多少人,為了要個兒子,就要一直生,曾憲春令人印象十分深刻,孕5產2,為了要兒子已經連續流產兩次,在轉院過來時情況也是非常複雜,瘢痕子宮,中央前置胎盤,子宮破裂胎盤……比起病情她的話更戳心,她認同又無奈的說,在農村必須要生個兒子的,沒有兒子就會被罵,全家都不好過……冒著生命危險也要討個兒子來,一大家子都盼著這個兒子的到來……

在花了10多萬之後保下這個早產的男嬰,卻被診斷為腦囊中……不知孩子後續情況,但不難想像,以後全家的經濟都要貢獻在這個男孩身上,兩個姐姐也更是要為家裡努力幫忙了……

為了生兒子,不厭其煩一個接一個的生的家庭太多了,短時間內,這種觀念也難以改變,好在現在城市裡大多人沒有這種思想了。

嫁對人,嫁對家庭很重要

之前有句話,你不生個孩子,都不知道自己嫁了人還是鬼。

看這個紀錄片也令我驚詫丈夫對待妻子、婆媳之間的關係竟然能有這麼大的差距,片中肖小萍一家印象最深,條件困難卻始終把人放在第一位,公公婆婆一致的觀點是錢沒了可以再賺,人要好好的,肖小萍的老公則真誠的鼓勵她就算切子宮也沒關係,人要好好的,他對她說我們在一起多麼不容易……

病床邊上老公的守護,婆婆的按摩,令人感動。

原生家庭

原聲家庭很重要,一方面是從小對子女的教育形成的觀念,另一方面是婚後有些父母似乎表現的十分冷漠,大概就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這想起吸毒孕婦尹娟的父親,在彈幕中不少人一直罵他對女兒冷漠……其實如果是一直看下來的,他並非冷漠,反而他是一個負責任的父親,在女兒失足吸毒之後,是他傾盡所有用10萬多盡力的把女兒找回來的,畢竟往前推數十年10萬多對於這樣的一個家庭來說也是全部……在還有一個兒子的基礎上,這個不善言辭的退休老人還是拿出4萬多和親家一起努力救助女兒,這也是尹娟的福氣

錢!社會保障

不得不說,每一集中說的最多的就是錢!錢!錢!很多時候,孕婦的問題,再複雜的情況在現在發達的醫學技術、器械面前是完全可以解決的,錢,卻成了攔路虎。第一集,陳小鳳的雙胞胎是丈夫的哥哥踏破鐵鞋挨家挨戶湊起的錢,5萬塊錢救了一大兩小三條命……產下孩子後卻因為經歷的無奈試圖送人,雖然兩個孩子最後是帶回了家,但之後成長所面臨的經濟問題依舊是最大的挑戰。

看著最難受的就是危急時刻還要考慮怎麼治療能省錢,甚至捨不得打麻藥……捨不得上個止痛泵…… 裡邊條件非常好的可以說是夏錦菊了……心臟停了兩次醫生還是在鬼門關將其拉回,還好夏錦菊不差錢,不然這場面更令人崩潰。

和錢一樣重要的就是社會保障,醫療保險是非常重要的,像吸毒孕婦尹娟如果有醫保的話,起碼兩個老父親輕鬆一半。

醫生 護士

《生門》在看盡人生百態之餘,也讓更多人看到默默付出的醫生、護士這個群體,片中的李主任圈粉無數,他需要住在宿舍,隨時準備「江湖救急」,他笑著調侃自己在32號休息……

像李主任一樣默默堅守崗位,這樣付出的還有很多……護士也是非常不容易的,要有耐心,不僅要做好事情,還要維護好醫患關係,動輒被病人家屬大罵也是常有的事……他們也是真的很辛苦,社會上需要更多這樣好的醫生和護士。

新年後的某個下午,夕陽映在客廳的沙發上,老媽新染的頭髮散發著金色的光韻,我問起她生我們時的情形,老媽仰起頭,一臉自豪的說:「我生你們三個,都是順產,人家說順產的孩子健康!」

突然覺得我媽有點可愛,在那個經濟物質更加匱乏的年代,還好她一切順利的生下我們,她是真的偉大,每一個母親都是真的偉大。

相關焦點

  • 生而為人從不相同,看紀錄片《生門》有感
    對《生門》是久聞大名,卻一直到最近才看,也是第一次在愛奇藝充會員,目前才看到第六集,是一點都不會快進,包括片頭片尾曲都不跳過的觀看。觀看《生門》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對陳為軍先生的信任,首次知道陳為軍,是因為我一個好朋友,最值得我信任的,能夠影響我的好朋友,我糾纏了他十年,他都沒想出辦法甩開我的好朋友【忍不住笑】,推薦給我的紀錄片《為什麼貧窮》之《出路》,就是陳為軍先生的作品,就因為《出路》,所以對陳為軍先生無比的信任,認為《生門》也必然很優秀,果然,讓人慾罷不能。
  • 孕產紀錄片《生門》值得每一個人反思,婦產科見人性!
    看死亡率時,人們都會覺得幾千個人中才有一個人死,怎麼也不會這麼倒黴輪到自己吧?所以今天,向各位推薦一部優秀的紀錄片《生門》:它將鏡頭聚焦婦產科,真實記錄下4位孕婦誕下新生命的過程,並展現了複雜的世間百態。
  • 紀錄片《生門》聚焦婦產科
    圖片來自《生門》官方微博紀錄片《生門》聚焦婦產科生與死的較量,每一集都讓人飆淚一部紀錄片,採取周播的方式在晚間和電視劇同臺PK,戰績會如何?紀錄片《生門》目前已播出4集,首期節目就奪得同時段第二,目前已播出4集,口碑不斷攀升。
  • 口碑紀實電影《生門》今日呈現
    不僅有觀眾的好口碑,它也獲得了2016年度衛生計生文化優秀推廣作品、2017北京國際電影節紀錄單元最佳中國長片、中國影視「學院獎」年度最佳電視紀錄片等業內外獎項。遺憾的是,2016年賀歲檔爆發了慘烈的票房大戰,《生門》上映後排片慘澹,許多觀眾需要穿越大半個城市,長途跋涉幾十公裡才能看上一場《生門》,然而這並不影響網友對這部電影的熱愛。
  • 紀錄片《生門》聚焦產房內外「生與死」
    原標題:紀錄片《生門》聚焦產房內外「生與死」本報訊(記者 肖揚)將於12月16日上映的紀錄片《生門》昨日首映,今年賀歲檔雖然有《長城》等大片,但是同期也出現頗多優質文藝片和紀錄片,如《塔洛》、《我在故宮修文物》和《生門》。曾創作《好死不如賴活著》等紀錄片的導演陳為軍此次將鏡頭對準了產房。
  • 紀錄片《生門》:醫生和孕婦媽媽以及他們的家人的故事
    我自省最近還是太懶了,下了好多要看的東西但是一點都沒看。於是昨天晚上3分鐘熱度的強行拉著我媽把生門的第一集看了簡單的介紹一下 武漢的一個導演在武漢大學東南醫院產科長期蹲守,拍攝紀錄片,記錄醫生和孕婦媽媽以及他們的家人的故事。之前他們做了成一個2小時左右的紀錄片也叫做生門,這次是把素材重新整個做成了1小時一集的電視劇版本,一共13集。
  • 《生門》詮釋"生命之重" 觀眾隨鏡頭見自己見眾生
    原標題:觀眾跟著鏡頭見自己見眾生 「能不能不切啊,我才33周歲啊,我再堅持一下……」手術15分鐘,嬰兒出生,產婦卻瞬間出血近2000毫升,情況危急。 這是大型劇集紀錄片《生門》第一集裡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在這部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婦產科為背景的紀錄片裡,40多個家庭和產婦用各自不同的故事,講述生命誕生過程中的殘酷與溫情,也讓不同的觀眾看到了共鳴與力量。用導演陳為軍的話說,「從中國人對生育的態度,我們能看到更多民族根本的精神。」
  • 醫療題材紀錄片《生門》的敘事研究
    《生門》不僅還原了醫療行業的生態,也為醫患關係頗為緊張的當下社會提供了一個兼具理智與情感的反思契機,達到了很好的紀錄片敘事效果。本文就以這部焦點話題紀錄片《生門》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其敘事方式和敘事語言,以期為醫療題材紀錄片的敘事提供有益的借鑑。
  • 《生門》一個關於中國女人生育的紀錄片
    《生門》是由北京中視文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陳為軍執導的紀錄片電影。陳為軍是中國著名的紀錄片導演,曾在國際上獲得多次的大獎,他拍攝的紀錄片都有一種純粹感,不夾雜自己私人感情在裡邊,只是將真實展現給每一個觀眾。該片聚焦每一個家庭都會面臨的生育問題,紀錄了4位遭遇極端情況的產婦及其家人在醫院生產過程中經歷的種種考驗。
  • 《生門》中的感人時刻,一部看了以後感觸良多的婦產科真實紀錄片
    上篇《生門》文章原本該由四個故事組成,由於時間的問題,只寫了其中的兩個,這次將剩下的奉上。《生門》是由北京中視文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蘇寧環球傳媒有限公司出品,陳為軍執導的紀錄片電影。該片聚焦每一個家庭都會面臨的生育問題,紀錄了4位遭遇極端情況的產婦及其家人在醫院生產過程中經歷的種種考驗。
  • 《生門》製片人戴年文:「紀錄片本身就該掙錢」
    《生門》劇集開始在愛奇藝上線時,就有人建議戴年文改成15分鐘一集。然而在人們看抖音15秒都嫌長的時代,紀實劇《生門》依然堅持70分鐘一集、一共13集的長度和體量。在愛奇藝的播放頁面,劇版《生門》每集結束時總會出現「一集又結束了」「又要等一周」等彈幕。這不禁讓人思考,紀錄片的時長是否真的會影響觀看體驗?
  • 《生門》感動繼續 每個生命的誕生都是奇蹟
    去年12月16日電影《生門》上映盛譽空前,上周四同名劇集紀錄片登陸我臺螢屏,觀眾的反響依然熱烈,首播收視率便拿下了52城同時段第2位的好成績。了卻了電影精簡洗鍊、篇幅有限的遺憾,周播的電視劇集淋漓盡致地陳現了更多生命誕生的影像日記和感人故事。
  • 紀錄片《生門》展現產婦生死考驗 導演:很多精彩內容被刪減
    《生門》海報11月29日,導演陳為軍攜新作《生門》在北京大學百年紀念講堂舉辦觀影見面會,導演陳為軍邀請北京大學醫學人文研究院教授王一方、著名紀錄片學者和製作人張同道以及醫學人文學者、香港大學博士趙忻怡一起,與北大師生暢聊電影細節
  • 講述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紀錄片《生門》對準產科病房
    由國家衛生計生委人口文化發展中心等擔任指導的大型劇集紀錄片《生門》21日起登陸東方衛視周播劇場,這部在武漢大學中南婦產科歷時6年製作完成的電視劇集,用冷峻的鏡頭語言直擊產科生命誕生殘酷而溫情的現場,大體量的直觀記錄將滾滾紅塵濃縮在小小的產科病房。
  • 《生門》——記錄了所有女性生育所經受的痛苦和折磨
    2018年,一部紀錄片以「黑馬」之姿闖入人們眼帘——《生門》。這部紀錄片,在豆瓣拿到9.4的高評,由導演陳為軍主導,記錄了女性生育中經歷的痛苦與折磨。導演以見證者的角度拍攝,明白女人由於生理,社會環境,傳統偏見以及進化論所帶來的處境。
  • 電影《生門》出了紀錄片劇集版
    《生門》海報。  不少人估計還記得去年上映的高分紀錄電影《生門》,當時不僅看哭普通觀眾,也看哭了廣大醫護人員。昨晚起,劇集版《生門》登陸東方衛視周播劇場。揚子晚報記者孔小平  該紀錄片由國家衛生計生委人口文化發展中心、國家計生委衛生計生文化推廣平臺擔任指導單位,紀錄電影版的導演陳為軍繼續擔任導演。作為執導過《好死不如賴活著》、《請為我投票》的紀錄片導演,陳為軍是國內最接近奧斯卡的導演之一。他的紀錄片老辣又厚重,《生門》的品質與深遠意義可見一斑。
  • 電影《生門》下月公映 直擊高危產婦生產過程
    生命之門裡的生死時速——零差評好片《生門》下月公映,真實記錄震撼人心大河網訊 11月29日,由北京中視文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等出品,唐德影視等發行的電影《生門》在鄭州奧斯卡曼哈頓影城舉行了「疼·愛」專場放映會。
  • 紀錄片《生門》:讓男人十月懷胎,他們會算計的
    (陳為軍供圖/圖)(本文首發於2017年1月12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讓男人十月懷胎,他們會算計的 紀錄片《生門》中的生育故事》)從兩千多年前的愷撒時代到現在,生育都同時與個人和社會密切相關。1969年,陳為軍出生時,媽媽沒找接生婆幫忙,幾乎獨自分娩。因為害怕流血把炕「搞汙染」,家人提前在地上鋪好一大片麥稈灰,陳為軍就生在灰上面。
  • 《生門》:孩子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母親走了一遭鬼門關
    《生門》一部紀錄片,2017年上映,共13集,但一集就有70分鐘之久。紀錄片的故事集中於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的婦產科,紀錄片用言簡意賅,通俗易懂的語言和方式,讓所有人直面生命誕生的現場;也通過無數個孕婦的生產,來展現生死交替的震撼以及迎接新生命的喜悅。一、沒有能力擁有,就不應該給他希望當天上的星星被摘下一顆的時候,就會有一顆新的星星去替代它。
  • 龍珠:鐵血戰士巴達克,多次命懸一線鑄就超級賽亞人!
    到了貝吉塔王這一代,賽亞人似乎特別熱衷於用瀕死恢復的特性來提升戰鬥力,當時的宇宙就流行這樣的提升方式,但大部分賽亞人都沒能挺過去,直接進了鬼門關。巴達克之所以能有如此高的戰鬥力,除了經年累月的生死戰鬥外,刻苦鍛鍊、打磨身體更是重中之重。這樣的修行雖然不能快速提升實力,誕生在基礎夯實、生命力極強,巴達克就是靠這種頑強的生命力一次次從鬼門關返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