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門》:孩子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母親走了一遭鬼門關

2021-01-09 規矩得以成方圓

導語

泰戈爾說:『上蒼給了我們生命,我們用奉獻去擁抱。』

《生門》一部紀錄片,2017年上映,共13集,但一集就有70分鐘之久。紀錄片的故事集中於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的婦產科,紀錄片用言簡意賅,通俗易懂的語言和方式,讓所有人直面生命誕生的現場;也通過無數個孕婦的生產,來展現生死交替的震撼以及迎接新生命的喜悅。

一、沒有能力擁有,就不應該給他希望

當天上的星星被摘下一顆的時候,就會有一顆新的星星去替代它。因為,我們都屬於這個生死輪迴。那如果,沒有摘下那顆星星的能力與條件,那是不是就意味著,給了它希望的同時又給了它滿滿的失望呢。

這天晚上,中南醫院的婦產科收到了一個特殊的病人,因為她的寶寶死在了腹中。令人費解的是,這個媽媽是一個人去到醫院,一個人承擔的這一切,也不知道為什麼,她不肯告訴醫生自己的真實姓名,也不肯讓醫生打電話通知家屬;或許是有難言之隱吧。

看到後面,我才知道,這位媽媽已經有了一個女兒;沒有誰知道她為什麼隱瞞,也不知道她為什麼不要這個孩子。我記得特別清楚的是,她一個人躺在床上懇求醫生救她,痛苦得要命的樣子。

其實,她和她的孩子都可憐,媽媽為了保命,切除了子宮,而孩子卻並不幸運的與這個世界失之交臂。我很疑惑,為什麼不想要他不早一點做決定,而是不管不顧的讓寶寶死在自己的腹中。或許不是每個父母都那麼殘忍吧。

沒有能力撫養就不應該讓他到來,就應該有相應的措施;而不是束手無措的知道他來了,急急忙忙的去醫院打掉;更不應該讓他在腹中自身自滅。無論是什麼樣的想法,都是不負責的做法。高爾基說:『一切在於人,一切為了人。』

我們都不再是牙牙學語的年紀了,要懂得要學會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而負責。胡適有言『我睡著時夢見生活是美人,我醒來時發現生活是責任。』每個階段有自己不同的責任與負擔,而這些都是我們要學會去承擔的東西。

小時候,責任是做好作業;長大了,責任是工作、孝順父母;結婚了,責任是妻子、兒女。沒有能力擁有新的希望的時候,就不該抱有幻想,不然,你的幻想破滅了,他僅剩不多的希望也沒有了。

二、在產床上,金錢就是保障

現在的都市,充滿著繁華與喧囂,各色各樣的人忙忙忙碌碌地在四處奔波;為的就是賺錢,去維持自己或者自己家人的生活。都說,做人不能太物質;可是沒有錢我們用什麼來作為自己生活的保障。

在紀錄片中,有這樣一位孕婦。從農村來的她,有糖尿病,還伴隨著大出血,從而迫使肚子裡的雙胞胎需要提前降生,孩子的早產需要五萬塊的治療費;從城市裡來的人家肯定會毫不遲疑地拿出錢來救治,可偏偏他們來自農村。

這位孕婦的丈夫束手無措,哥哥幫忙回老家向親戚朋友拼拼湊湊都湊不到五萬塊錢的時候,丈夫留下了無措的眼淚。之後,丈夫更是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不知要如何抉擇;因為即便孩子生下來之後,同樣也需要高昂的醫藥費,這是一個農村家庭難以承受的。

看到這裡,我內心感觸很深,特別是在看到一個男人在走廊盡頭手足無措,默默流淚的時候,心裡忍不住抽痛。作為一個男人,他已經沒有辦法繼續承擔那份他不得不去面對的責任,卻又不得不堅強。

在這裡,有人會用上帝視角來看待問題,『為什麼醫生不能墊付』;『為什麼不能先做手術』;『親戚朋友為什麼就不能先救救急』;因為醫生也是人,他們也需要保障,他們只是病房裡的戰士而已,不是上帝;另外,做手術需要用藥,需要麻醉,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錢;同樣,親戚朋友需要有金錢的儲備來做自己的保障,因為他們也不知道自己以後的生活是什麼樣的,他們也會害怕遇到這種情況,誰都不想去鬼門關。

不是說,農村裡的人就應該窮,就應該隨緣就應該聽從命運的安排;沒有文化沒關係,可以後勁勃發,沒有能力沒關係,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就像馬雲說的那句話一樣『你窮,是因為你沒有野心』。當有一天,自己可以站出來,守護了自己愛的人,保護了自己產床上的妻兒的時候,你是成功的。五萬塊錢就壓垮了一個農村家庭,結果可想而知。

三、男孩真的這麼重要嗎

從古至今,重男輕女的思想一直困擾著我們,家裡的長輩會因為沒有兒子傳宗接代而破口大罵,會看低家裡的女生,更是會逼迫自己的後代生一個男孩;根本不顧及當事人的身體情況,她是否還能經得住這番折騰。

這部紀錄片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兩位,一個是在生產過程中心臟驟停兩次,術後被送進了ICU;另外一位是在生產過程中大出血,被醫生要求切除子宮。很慶幸,兩位媽媽生的都是男孩,他們不用再遭罪了吧。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家庭和睦變成了女的要讓著男的;女生對男生的愛變成了給他生兒子;也不知道為什么女生要在家裡立足就一定要生個男孩子,甚至於還會嫌棄自己懷胎十月生下來的女孩兒。

為了生個男孩,不顧一切;不思考自己的身體是否可以承受,就固執己見的認為,自己生了個男孩就什麼都會好,自己也就什麼都有了。但,事實是這樣的嗎?如果是這樣,那為什麼從手術室出來,問你身體怎麼樣的是你的父母;在病床前陪著你的是的父母;為什麼你的老公對你不管不問。

男孩真的這麼重要嗎,可以讓一個女人不惜一切代價的想要一個男寶寶;這種思想,到現在依舊沒有消失。正是因為這樣的思想,讓女孩越來越自卑,覺得自己比不上男孩;同樣也會讓很多女孩丟失了屬於她的那一份關心與愛;更現實的是,會讓很多身體素質不好的孕婦,就此喪命。

在懷孕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不確定的因素,而就是因為這些,才會讓很多媽媽,丟失了子宮、大出血、身體機能下降、甚至於失去了生命。其實,孩子都一樣,不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是你與那個你愛的他的結晶,都是你們生命的延續;也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都值得被自己的父母疼愛有加。

泰戈爾說『你若愛她,讓你的愛像陽光一樣包圍她,並且給她自由』。

最後、請珍惜為你生孩子的人,也請好好愛你們的孩子

莎士比亞有言『真的的愛情是不能用言語表達的,行為才是忠心的最好說明』。請男孩兒們珍惜每一個愛你,並且願意為你付出一切的人,也請好好保護她,因為除了你的父母,她是第二個願意為你付出生命的人。不知道來大姨媽有多痛。就不要隨意的叫她多喝熱水;不知道生孩子有多痛苦,就不要輕易的娶她回家;另外,請好好愛你們的孩子,不管是男孩兒還是女孩兒,這都是命運給你的禮物,你都應該接受,而不是厚此薄彼地讓她再給你生個兒子,忽略了自己的女兒,因為這樣是不公平的。

『如果你給我的,和你給別人的是一樣的,那我就不要了』 ——三毛

相關焦點

  • 紀錄片《生門》,孕婦如何闖過鬼門關,命懸一線,看盡眾生百態…
    剛好看到前幾年拍的紀錄片《生門》,其實在連續劇之前,陳為軍導演曾在諸多素材中剪輯出一部院線版電影《生門》,不過那時候並未關注也沒有去看。現在抱著作為女性遲早會經歷的事、求科普的心態打開這部紀錄片連續劇,我本以為了解的是一些孕期的小問題、產檢、注意事項以及生娃之後母親的喜悅啊之類的,壓根沒想到看第一集就上了「賊刺激得車」。
  • 生而為人從不相同,看紀錄片《生門》有感
    《生門》是一部記錄女性生產時所遭遇的各種突發事件的紀錄片,雖然看了才六集,但是感觸頗深。人與人真的不一樣,不是說人的出身地位不一樣,而是每個人的疼痛敏感度不同。以生孩子為例,有疼的受不了跳樓的,有的卻不需要別人幫助買菜路上都自己生了孩子。有的人就像進了鬼門關,有的人卻輕輕鬆鬆絲毫沒有感受到恐懼。這不同就來自於每個人的疼痛敏感度不同,每個人的身體素質的不同。
  • 母親為妾多年,死後親戚不準走大門出殯,兒子一舉挽回母親尊嚴
    母親為妾多年,死後親戚不準走大門出殯,兒子一舉挽回母親尊嚴在封建社會抑或是民國時代,大家族都定有嚴格的宗法制。是嫡是庶,是妻是妾,這些身份必須明確劃定,不同的身份享有不同的對待。因此,給人當了妾室的女人實際上非常可憐。她們不能像正牌妻子那樣受到尊重,她們常常不得不看其他人的臉色,有苦也難言。
  • 孕媽遭遇「產科死神」,在鬼門關走了一遭
    商報訊 (記者 馮雙 通訊員 王蕊 胡梟峰) 都說生孩子是一腳踏進鬼門關,在醫學發達的當下,孕產婦死亡率遠低於從前,但是也時不時地有危險狀況發生。 前不久,浙大一院婦產科急診來了一位孕33周的女士,遭遇了被稱為「產科死神」的重度子癇前期,著實是在鬼門關前溜了一圈。 重度子癇前期!
  • 孿生姐妹一出生便遭母親遺棄  「媽媽,你在哪裡?我想回家...
    儋州融媒全媒體記者 王家隆 攝儋州市融媒體中心消息  2020年11月28日凌晨5時許,位於那大鎮的一處馬路邊,一對未足月的早產孿生姐妹呱呱落地。很快,伴隨急救車的呼嘯聲,生產女子和兩名早產女嬰被送進海南省西部中心醫院產房進行搶救。不幸的是,一名女嬰不幸夭折,另一名女嬰給醫護人員從鬼門關拉了回來。
  • 紀錄片《生門》聚焦產房內外「生與死」
    原標題:紀錄片《生門》聚焦產房內外「生與死」本報訊(記者 肖揚)將於12月16日上映的紀錄片《生門》昨日首映,今年賀歲檔雖然有《長城》等大片,但是同期也出現頗多優質文藝片和紀錄片,如《塔洛》、《我在故宮修文物》和《生門》。曾創作《好死不如賴活著》等紀錄片的導演陳為軍此次將鏡頭對準了產房。
  • 《生門》,心疼夏錦菊,慢慢理解了她的子宮保衛戰
    幾乎所有的女人看過《生門》都會深陷其中,很多男人看過《生門》也會流下眼淚,女人有一種苦是男人無法替代的,那就是生孩子的苦。 生孩子是全家的希望,天大的喜事,但很多時候就是「閻王面前一張紙」,在鬼門關遊走一趟,所以,我覺得《生門》應該讓所有人都看到,要珍惜生命,要疼愛孕育生命的女人。
  • 生門背後,一個男婦產科醫生的世界
    文|許言編輯|陸英攝影|尹夕遠視頻|頑石影業生門凌晨1點,一個孩子降生了。這孩子來得艱難,順產四個小時生不下來,胎心監測開始出現問題,再等下去會因為宮內缺氧窒息,就算生下來大腦很可能已經損傷。「剖。」劉淼在一分鐘內做出判斷,很快孩子出來了,母子平安。
  • 《生門》一個關於中國女人生育的紀錄片
    劇集版的《生門》故事內容更加豐富,豆瓣評分達到9.5,有將近兩萬人給它評分。在2018年11月,《生門》獲「第十九屆中國視頻榜」「年度節目」和「年度紀錄片」大獎,真的是實至名歸。影片的真實在於他的畫面不凸顯技巧性,而更加追求有效。陳為軍將《生門》看作「一個高度濃縮了的滾滾紅塵」。包羅世間繁蕪,鏡頭卻從未沾染灰塵,拍出來的片子乾淨、純粹。
  • 《喜喪》VS《生門》:新生到老死,不過向死而「生」貪生而「死」
    生的喜悅,取決於「鬼門關」後生或死的「命運」;死的悲傷,取決於「耄耋線」前或後的「夠了」嗎?每個人的一生,有兩件事是絕對公平且必然的:一是每個人經歷的每天都有且只有24小時;二是每個人從出生的那一刻,就註定終究要死。
  • 一言多斷,天英星生門
    例:男測婚姻乾59827白虎天英墾生門乙+婚姻:天英星生門,一看婚姻不錯,再看是乾宮,天英星入墓,想生也生不了啊。一遇白虎就會發生兇的事。入墓就是星門神入墓。火在乾宮入墓,金在良宮入荔,水土在巽言入嘉,木在坤宮入墓,火在乾宮入墓的比較少。所以,他的婚姻不吉利,為什麼?
  • 紀錄片《生門》聚焦婦產科
    圖片來自《生門》官方微博紀錄片《生門》聚焦婦產科生與死的較量,每一集都讓人飆淚一部紀錄片,採取周播的方式在晚間和電視劇同臺PK,戰績會如何?紀錄片《生門》目前已播出4集,首期節目就奪得同時段第二,目前已播出4集,口碑不斷攀升。
  • 生育題材紀錄片《生門》告訴你答案
    我看生育題材紀錄片《生門》看到一半時哭得淚流滿面。我的感動之處與母親和孩子無關,只在中南醫院產科主任李家福醫生和產婦夏錦菊的幾句對話。夏錦菊在產前有兇險性前置胎盤症狀,病勢危機。在剖宮產手術中,她兩度心臟停跳,幾乎是在最後關頭被大夫們生生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 《生門》聚焦婦產科 每個孩子的誕生都是生命最好的禮遇
    原標題:每個孩子的誕生都是生命最好的禮遇 由國家衛生計生委人口文化發展中心、國家計生委衛生計生文化推廣平臺擔任指導單位,陳為軍導演、陳梁監製的大型劇集紀錄片《生門》,12月21日起將登陸東方衛視周播劇場,這部在武漢大學中南婦產科歷時6年製作完成的電視劇集,用生猛的鏡頭語言直擊產科生命誕生殘酷而溫情的現場
  • 「北大學子弒母案」今日開庭,嫌犯母親含辛茹苦,卻遭如此毒手
    在我們國家,每個人都有一個金榜題名的夢想,有些家長們自己沒完成心願,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家長們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固然重要,畢竟成績是打開成功大門的鑰匙,但是重視孩子學習成績的同時,更要關心孩子們的身心健康。
  • 孕產紀錄片《生門》值得每一個人反思,婦產科見人性!
    所以今天,向各位推薦一部優秀的紀錄片《生門》:它將鏡頭聚焦婦產科,真實記錄下4位孕婦誕下新生命的過程,並展現了複雜的世間百態。9月3日上午,在國家圖書館影院,一位年輕媽媽帶著剛剛懂事的孩子,在看完紀錄電影《生門》後問。「不要,我不要媽媽太痛苦。」《生門》--陳小鳳要生要養?錢夠不夠?這部《生門》紀錄片的主角都是來自平凡的家庭,面對生活他們都有著自己的苦衷。
  • 《生門》感動繼續 每個生命的誕生都是奇蹟
    經濟困難遭遇複雜孕產死神面前如何艱難反轉和電影版一樣,第二集一開始,導演就用鏡頭記錄了一個「真實到令人坐立不安」的故事——陳小鳳的故事。從麻城市轉來的陳小鳳本身就是一個罹患糖尿病的高齡產婦,她孱弱的身體中孕育著兩個更加脆弱的生命,雪上加霜的是兩個孩子還是兇險的中央型前置胎盤。
  • 電影《生門》下月公映 直擊高危產婦生產過程
    沒有星光熠熠的偶像演員,沒有花裡胡哨的特效技術,電影《生門》以真實鏡頭記錄了四個產婦家庭在迎接新生命時的艱難抉擇和悲歡交集,用跌宕起伏的情節、驚險寫實的畫面向觀眾展現了母親在生產過程中經歷的生死考驗,以及醫護人員們治病救人時的辛苦付出
  • 周小蓮:單身農婦讓4個腦萎縮兒女闖過30歲鬼門關
    四個孩子被診斷為「腦萎縮,且活不過30歲」,而丈夫又憂鬱而終,面對殘酷的現實,新幹縣周小蓮不僅用羸弱的身軀,10年風雨無阻背著孩子上學,而且用博大的母愛創造出生命的奇蹟,讓他們闖過「30>歲鬼門關」。30多萬人口的小縣城……周小蓮和她的四個兒女【詳細內容】  有人說,世界上最慈愛的人
  • 生門:一部關於生育的紀錄片
    我偶然觀看了一部關於生育的紀錄片,上映於2016年,名叫——《生門》。今日想將他分享給大家。整部片子肅穆大於歡樂。新生的喜悅伴隨著母親們的傷痛而來,那是一種有形又無形的痛。因為這種痛,母親,從她成為母親那一刻,便成為偉大的同義詞。生門,著眼於生,生的喜悅是春日的一抹綠色。生,經歷懷胎十月的風霜,才具備了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