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開國中將活了102歲 晚年感慨:主席當年的一碗牛肉 救了我一命

2021-01-10 小春說歷史

這位開國中將活了102歲,晚年感慨:主席當年的一碗牛肉,救了我一命

從槍林彈雨中走來的開國將軍,無不經歷過人生的沉浮,卻仍享百歲高壽,實乃奇蹟。大家熟悉的百歲將軍有肖克、呂正操、曾思玉等,還有今天要介紹的方強中將。

方強將軍是湖南平江人,1928年參加紅軍,深受主席的器重,抗日戰爭時期,他被點名出任軍委總政治部組織部長,解放戰爭時期,又被任命為東北合江軍區司令員。新中國成立後,歷任中南軍區海軍司令員、海軍副司令、第六機械工業部部長等職。

將軍一生南徵北戰,戰功卓越,在他印象中最深刻的有兩件事,其中之一是主席曾救過自己一命。

1933年1月,時任中央警衛營政委的方強。在率部攻打上杭的戰鬥中身負重傷。

5名年輕的女赤衛隊員冒著生命危險,把奄奄一息的方強救下火線,日夜兼程送往一百多公裡外的長汀福音醫院。

當院長傅連璋用剪刀挑開方強被血粘在傷口上的襯衣時,不禁倒吸一口冷氣:子彈洞穿胸部,從心臟下緣進去,又從後背出來,差點就要了他的性命。

由於醫院藥品匱乏,醫生只能用蘸滿鹽水的紗布,塞進方強前胸後背的開放性傷口裡,以防止傷口感染。

那種徹骨的疼痛,讓方強終身難忘。

因為缺乏營養,方強的傷口始終不能癒合,巧合的是,主席當時也因病住在長汀福音醫院。

他得知方強受了重傷後,便從桌上端起一小碗牛肉,對傅連璋說:「你把這個給方強端過去,就說是我給他開的藥方!」

聽說同為病友的主席把自己的那點牛肉送給自己,方強感動得留下了眼淚。

一碗牛肉,他整整節省吃了一個星期。

靠著這一碗牛肉,方強的傷口也逐漸癒合了。直到晚年,他依然沒有忘記那碗牛肉,沒有忘記主席的救命之恩。

另一件讓方強引以為豪的是,主席的一首詩詞寫的就是他的部隊,即那首著名的《清平樂·會昌》:

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

會昌城外高峰,顛連直接東溟。戰士指看南粵,更加鬱鬱蔥蔥。

那是1934年4月第五次反「圍剿」時,紅軍面對10倍於己的強敵,被迫「六面出擊」,此時正擔任紅22師政委的方強率部駐守筠門嶺。

筠嶺扼水陸交通要道,為兵家必爭之地。

戰鬥打得異常艱苦,由於前任師長調走,新師長未到職,戰鬥是方強這個政委一手指揮的。

一直打到4月21日,筠門嶺最終還是失守了。

在師黨委會上,方強深刻檢討:「同志們,筠嶺戰鬥失利我負全部責任。」

然而,未待他的話講完,整個會場就炸開了鍋。

就在此時,主席從會昌打來電話,向方強詢問戰鬥情況,方強一一作了匯報

「你們打得很好嘛!」主席聽罷高興地鼓勵道。

「你們這樣一支新部隊,面對數倍於己的強大敵人,獨立堅持了這麼久,才讓敵人前進了這麼一點點,這就是勝利!」

接著,主席還就下一步的行動向方強講授機宜,方強用心聆聽,心裡有了底,後來果然打了勝仗。

1934年5月,主席來到南方前線會昌,深入方強的部隊做調研。

即將離開會昌時,他十分高興地寫下了這首詩詞,形象地描繪出當時的革命形勢,表達了一個無產階級革命家特有的豪邁氣概,和在艱難處境中的堅定信念。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正是由於方強率領部隊,在第五次反「圍剿」鬥爭中的艱苦卓絕的表現,催發了主席的詩性,寫下了這首千古名篇。

方強後來參加了西路軍西進,在一次戰鬥中右臂受傷。

西路軍失敗後,他被分到右路支隊,由王-樹聲率領在祁連山、康龍寺一帶打遊擊,後被打散,一路討飯到了黃河邊,被敵軍抓獲,關進涼州監獄和永登監獄。

回憶起這段往事,他堅定地說:「永遠跟著毛主席走,死也要死在自己的隊伍裡。」

後來,他和主席談了被國家政治保衛局關押和西路軍被俘的經歷,主席笑著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焉。共-產-黨的牢你坐過了,國民黨的牢你也蹲過了,就差再到太上老君的八卦爐中煉一遭嘍!」

2012年,方強將軍因病去世,享年102歲,他生前最愛吟誦的還是那句——「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

相關焦點

  • 他是命最硬的開國中將,幾次要他命的是大人物,多次救他命的也是大...
    在所有的開國將領中,十位元帥和十位大將的傳奇人生不需再過贅述,但就在150餘位開國中將中也有這樣一位一生非常傳奇的的人,他一生中曾三次差點被同一個大人物殺害,又三次被同一個大人物相救。此人就是開國中將周希漢。周希漢是湖北麻城人,此人為人正直,從小就嫉惡如仇。
  • 這位開國中將是電影《大決戰》的首席顧問,而且有福命,最受重用
    他這位歷史顧問的身份與一般的電影類歷史專家類顧問不同,他是電影演繹的那段歷史的親身經歷者,而且他在該歷史事件中不是普通角色,而是有著很高的地位,例如淮海戰役中,張震將軍當時是華東野戰軍的副參謀長,全程協助代司令員粟裕指揮該戰役。
  • 開國中將曾救老蔣一命,蔣緯國卻說:他是老總統身邊最危險的人物
    在我軍紅色特工的歷史上,有一位曾屢立奇功,由於他是開國中將,再加上李克農經常稱他為「隱形人」因而這位紅色特工也有了另外的一個稱呼,那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隱形將軍」說到這裡,想必很多人就已經知道了,此人正是韓練成將軍。
  • 功夫比許世友還厲害,出家少林寺,當了開國中將,六十歲徒手劈大石
    提到許世友上將,可謂忠孝無雙,而且早年出身少林的經歷,更是讓許司令練就了一身上陣殺敵的硬功夫。而歷史上還有位曾經在少林寺出家為僧的高級將領,也是一身硬功,這個人便是開國中將錢鈞!錢鈞,原名錢運彬,是河南光山縣人,少年家貧,6歲便出來討生活,13歲進入少林寺學功夫,錢鈞中將的絕活是鐵掌,練就的硃砂掌威力不同凡響,分磚斷石,老將軍晚年還應武術團體的要求,編寫了一本《硃砂掌功法》,組建其掌法造詣之深。18歲學成,錢鈞將軍榮歸故裡。1929年,參與並領導了殷區農民起義。後部隊被編入紅軍11軍31師。
  • 開國中將及以上軍銜有254人,他是唯一北京籍將星,部下18位上將
    作為清政府曾經的大本營,革命的春風吹到北京時受到了不少阻撓,這也導致了開國中將(含)以上的軍官僅有一位北京籍,而且是中將級。雖僅僅被授予中將軍銜,但他曾是八路軍三大主力師之一的129師巨頭之一。倪志亮一直以來都希望能夠報效祖國,所以在17歲時就選擇參軍入伍,開始在戰場中磨礪自己。倪志亮在軍隊中憑藉著自己出色的軍事天賦,從小士兵做到排長、從普通文書到進入黃埔軍校,倪志亮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著,直到成為軍隊中的一員虎將,實現自己的保衛國家的人生目標。
  • 又一開國將軍辭世,開國將星僅存11顆
    目前,「開國將帥」群體中,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均已辭世,健在的11人均為開國少將。開國少將、原總參某部政委、部長張中如於2019年9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0歲。張中如將軍逝世後,目前健在的開國將軍尚存11人,他們基本都是在紅軍時期就參加革命,平均年齡已在百歲上下。自1955年至1965年間,我國共授予或晉升10名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10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57名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177名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和1360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這些人一般被統稱為「開國將帥」。
  • 此開國中將身懷一「絕招」,一人打敗十幾個匪徒,日軍見到就怕
    開國將帥中有不少「武林高手」,其中名氣最大的當屬上將許世友。許世友早年在少林寺練過武,拳腳功夫十分了得,幾個成年大漢都別想近他的身。 但是,許世友雖然武藝高強,卻未必是開國將帥中的「第一高手」。有一位開國中將,他的武功很可能在許世友之上。
  • 江西這位開國老將軍走了!|江西|中國工農紅軍|...
    「此戰,1個營掩護,我帶1個營主攻,從上午10時血戰到晚上8時,先把偽軍打得四處逃竄,繳械投降,再全部、乾淨、徹底地把183個日本鬼子全部擊斃,一個不剩。打掃戰場尋找佐佐木時,我們在一具穿著襯衣的屍體旁發現了刻有佐佐木姓名的指揮刀。」每每講述這段抗戰往事,楊思祿的語調都會明顯升高。「那一仗,我們給潘家峪的鄉親們報了仇!」2014年,《楊思祿冀東抗戰》上映,再現了擊斃佐佐木這一場景。
  • 錢鈞:13歲上少林劈柴,練就「硃砂掌」無人敵,37年後成開國中將
    提起開國將軍中的武林高手,相信很多人首先想起的是許世友將軍。他從小就到少林寺習武,法名為釋永祥,練就了一身好武功,刀、槍、劍、棍,十八般武藝可謂樣樣純熟。更有意思的是,建國後,他們一人被授予少將,一人被授予中將。後來又在南京軍區搭班子,許世友是軍區司令員,他是軍區副司令員。他就是開國中將錢鈞。許世友擅長的是「飛簷走壁」,錢鈞的絕招是「硃砂掌」。他的「硃砂掌」發起功來,像一把鋼鑄的利斧,大塊巖石,一掌下去,立刻碎裂。
  • 師出少林的開國中將,擅長「硃砂掌」,20歲參加革命,戎馬一生
    而在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將領中有兩位將軍就是師出少林,一位是開國上將許世友將軍,另一位即本文的主人公錢鈞中將。錢鈞將軍身懷「硃砂掌」絕技,20釐米厚的石頭一掌就能劈碎,離職後又總結出《硃砂掌功法》,豐富了我國武術寶庫。錢鈞,1905年出生於河南省光山縣一個貧困家庭,6歲起被迫給地主放牛,8歲離家謀生,13歲入少林寺學習武功。
  • 她38歲嫁66歲民國總理,不要丈夫一分遺產,活了102歲卻無一子女
    她38歲嫁66歲民國總理,不要丈夫一分遺產,活了102歲卻無一子女民國時期,由於受到西方思想的影響,女性的社會地位才慢慢的有所上升,這時候就出現了很多的女子學院,正是由於這些女子學院的存在,才培養出很多傑出的女性。我們熟知的就有,林徽因、冰心、呂碧成等。
  • 這位獨腿將軍,好幾位部下成上將,他卻為何只是中將
    在開國將軍中,有獨臂上將,比如賀炳炎和彭紹輝。那麼,有獨腿上將嗎?沒有。但是有獨腿中將,比如今天要介紹的鐘赤兵中將。很多人可能要問,鍾赤兵為什麼成獨腿中將了? 那要問貴州軍閥王家烈了。話說,建國後,鍾赤兵去貴州任職。有一天,正巧遇到了王家烈,王家烈不認識鍾赤兵,他就問將軍尊姓大名?
  • 開國中將吃紅薯鬧出笑話,女服務員臉色微變,他急得拔腿就跑
    現在我們有一句話說「學好普通話,走遍天下都不怕」是的,對於我們來說,普通話作為全國通用的語言,學好它,是很重要的一件事,這不,早些年間,就是因為方言的原因,有位開國中將鬧出了一個笑話,這位開國中將,就是我軍中有名的虎將,他曾指揮了震驚世界的上甘嶺戰役,是的,他就是秦基偉將軍。
  • 此開國中將少林寺學過武,用鞋底打過張國燾,好寫過《硃砂掌功法》
    新中國的開國將帥各個傳奇,但由於各方面原因,致使一些將帥的傳奇經歷,不為人所知,比如說起曾在少林寺當過和尚,學過武的將軍,人們都知是許世友將軍,但還有一位,他在少林寺裡,是許世友的「師弟」,且更為驚人的是,這位將軍還曾用鞋底抽過張國燾。這位將軍是誰?正是錢鈞中將。
  • 此人15歲參加紅軍,54歲官至副總參謀長,晚年被判刑16年
    紅軍的紅小鬼中,有很多在建國之後成就很大,比如邱會作就在建國後被授予中將軍銜。可惜的是,邱會作卻晚節不保,1981年被判有期徒刑16年。那麼,邱會作後來的結局怎麼樣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邱會作的故事。 邱會作出生於1914年,江西興國人,出生於一個貧苦的農民之家。1928年,邱會作參加革命,加入了當地的農村赤衛隊,他表現突出,在1929年,也就是15歲時加入紅軍。
  • 唯一一位副軍級開國中將,遺體火化後,骨灰中發現了21塊彈片
    說到這就難免會想起歷史最貼近的抗日戰爭,那些戰士心甘情願的為我們付出,才換來這一切,有的始終默默無名,今天我要說的主人公就是這些''無名''中的一個。  相信你一定知道開國將領們,楊秀山其實是開國中將中的一個,1995年授銜活動,他也有參加的資格;那時候參與授銜的開國中將一共有177個,裡頭包括了54個準兵團級的,95個正軍級的以及4個沒有等級的;在這四個裡,楊秀山是當時唯一的副軍級別。為什麼要專門說一點呢?是這樣的,當時授銜是有一定規定的,需要符合標準才能被授銜,而副軍級是沒有資格被授予中將的軍銜的,那麼楊秀山是怎麼被授予中將的呢?
  • 好樣的,一碗牛肉顛覆了我對川菜的印象
    很多時候我們對眾所周知的常見事物難免容易抱有偏見,我發現美食界有個最大的偏見——川菜只有麻和辣。就連著名的美食家蔡瀾也曾被抓了馬腳,曾在節目中放話說火鍋是最沒有文化的美食,最應該消失。後來他在媒體平臺發文《莫讓川菜變為只有火鍋》,說自己只不過想表達如今川菜的尷尬處境:「當今一提到川菜,所有的人都大叫麻辣火鍋,聽了真的痛心疾首。」
  • 百歲開國少將離世 開國將星僅存13人
    據@中國民航大學的消息2019年2月16日102歲的開國少將方槐與世長辭爬雪山、過草地他曾走過二萬五千裡長徵開國大典他率機接受檢閱後來又為人民空軍的建立共和國航空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會上,當聶榮臻提出軍委航空局能否組織機群編隊參加開國大典分列式,通過天安門上空,接受中央領導同志的檢閱一事時,常乾坤當即表示可以組織小機群受閱。聶榮臻聽後高興地說:「好!有飛機編隊通過天安門上空參加受閱,為開國大典增添了光彩,你們回去後,要很好地做準備。」按空中受閱的需要,在飛行技術上要過硬,在政治上要絕對可靠。
  • 「藥王」孫思邈:一針救下兩條命,一生不用活物救人,活到141歲
    孫思邈行醫「不講規矩」:他一不要錢;二不要物;還說不能用活物救人命。他說:「不管貧窮富貴,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愚智。只要是病人,他都會醫治。因為他既是個醫師,也是個病人」。他醫治重病之人時,常常安慰說:「我從小就患有麻風,家裡為了給我治病,所有錢都拿去買了藥湯。看著家裡一點點敗落,我就鑽研起了醫書,自己採藥給自己治病,久病而成醫。
  • 此縱隊的兩任司令員是開國中將,他們手下一個文書,後來晉升上將
    這個縱隊的前兩任司令員都是開國中將,他們手下的一個文書,後來晉升上將,您知道嗎?1948年3月,東北野戰軍的獨立第一、第二、第三師,合編組建成東北野戰軍第五縱隊,萬毅任司令員,劉興元任政治委員,全縱隊3.6萬餘人。萬毅後來被授開國中將,首任政委劉興元也是開國中將。1948年11月,我軍統一全軍編制及部隊番號,第五縱隊改稱解放軍第42軍,萬毅仍任軍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