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開國中將活了102歲,晚年感慨:主席當年的一碗牛肉,救了我一命
從槍林彈雨中走來的開國將軍,無不經歷過人生的沉浮,卻仍享百歲高壽,實乃奇蹟。大家熟悉的百歲將軍有肖克、呂正操、曾思玉等,還有今天要介紹的方強中將。
方強將軍是湖南平江人,1928年參加紅軍,深受主席的器重,抗日戰爭時期,他被點名出任軍委總政治部組織部長,解放戰爭時期,又被任命為東北合江軍區司令員。新中國成立後,歷任中南軍區海軍司令員、海軍副司令、第六機械工業部部長等職。
將軍一生南徵北戰,戰功卓越,在他印象中最深刻的有兩件事,其中之一是主席曾救過自己一命。
1933年1月,時任中央警衛營政委的方強。在率部攻打上杭的戰鬥中身負重傷。
5名年輕的女赤衛隊員冒著生命危險,把奄奄一息的方強救下火線,日夜兼程送往一百多公裡外的長汀福音醫院。
當院長傅連璋用剪刀挑開方強被血粘在傷口上的襯衣時,不禁倒吸一口冷氣:子彈洞穿胸部,從心臟下緣進去,又從後背出來,差點就要了他的性命。
由於醫院藥品匱乏,醫生只能用蘸滿鹽水的紗布,塞進方強前胸後背的開放性傷口裡,以防止傷口感染。
那種徹骨的疼痛,讓方強終身難忘。
因為缺乏營養,方強的傷口始終不能癒合,巧合的是,主席當時也因病住在長汀福音醫院。
他得知方強受了重傷後,便從桌上端起一小碗牛肉,對傅連璋說:「你把這個給方強端過去,就說是我給他開的藥方!」
聽說同為病友的主席把自己的那點牛肉送給自己,方強感動得留下了眼淚。
一碗牛肉,他整整節省吃了一個星期。
靠著這一碗牛肉,方強的傷口也逐漸癒合了。直到晚年,他依然沒有忘記那碗牛肉,沒有忘記主席的救命之恩。
另一件讓方強引以為豪的是,主席的一首詩詞寫的就是他的部隊,即那首著名的《清平樂·會昌》:
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
會昌城外高峰,顛連直接東溟。戰士指看南粵,更加鬱鬱蔥蔥。
那是1934年4月第五次反「圍剿」時,紅軍面對10倍於己的強敵,被迫「六面出擊」,此時正擔任紅22師政委的方強率部駐守筠門嶺。
筠嶺扼水陸交通要道,為兵家必爭之地。
戰鬥打得異常艱苦,由於前任師長調走,新師長未到職,戰鬥是方強這個政委一手指揮的。
一直打到4月21日,筠門嶺最終還是失守了。
在師黨委會上,方強深刻檢討:「同志們,筠嶺戰鬥失利我負全部責任。」
然而,未待他的話講完,整個會場就炸開了鍋。
就在此時,主席從會昌打來電話,向方強詢問戰鬥情況,方強一一作了匯報
「你們打得很好嘛!」主席聽罷高興地鼓勵道。
「你們這樣一支新部隊,面對數倍於己的強大敵人,獨立堅持了這麼久,才讓敵人前進了這麼一點點,這就是勝利!」
接著,主席還就下一步的行動向方強講授機宜,方強用心聆聽,心裡有了底,後來果然打了勝仗。
1934年5月,主席來到南方前線會昌,深入方強的部隊做調研。
即將離開會昌時,他十分高興地寫下了這首詩詞,形象地描繪出當時的革命形勢,表達了一個無產階級革命家特有的豪邁氣概,和在艱難處境中的堅定信念。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正是由於方強率領部隊,在第五次反「圍剿」鬥爭中的艱苦卓絕的表現,催發了主席的詩性,寫下了這首千古名篇。
方強後來參加了西路軍西進,在一次戰鬥中右臂受傷。
西路軍失敗後,他被分到右路支隊,由王-樹聲率領在祁連山、康龍寺一帶打遊擊,後被打散,一路討飯到了黃河邊,被敵軍抓獲,關進涼州監獄和永登監獄。
回憶起這段往事,他堅定地說:「永遠跟著毛主席走,死也要死在自己的隊伍裡。」
後來,他和主席談了被國家政治保衛局關押和西路軍被俘的經歷,主席笑著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焉。共-產-黨的牢你坐過了,國民黨的牢你也蹲過了,就差再到太上老君的八卦爐中煉一遭嘍!」
2012年,方強將軍因病去世,享年102歲,他生前最愛吟誦的還是那句——「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