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是「十三五」收官之年
過去的五年
昌平區緊緊圍繞
加強"四個中心"功能建設
提高"四個服務"水平
抓好"三件大事"
打好三大攻堅戰
順利完成"十三五"規劃主要目標任務
讓我們一同回顧這五年
從數字看變化
感受滿滿的收穫
12日上午,北京市昌平區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八次會議開幕,昌平區人民政府代區長甘靖中作《政府工作報告》,北青社區報記者從現場了解到,過去的五年,昌平區圓滿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步伐。
▲昌平區人民政府代區長甘靖中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
經濟實力躍上新臺階
增長6.5%、8.7%
地區生產總值預計達到1180億元,年均增長 6.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10.9 億元,年均增長 8.7%。
全市第三
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預計完成1465億元,躍居全市第三。
2倍、1.5倍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由938家增加到2020家,境內外上市企業和新三板企業分別達到 30家和 52家、是「十二五」末的 2倍和1.5 倍。
首都功能不斷強化
170.6平方公裡
未來科學城成為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三城一區"主平臺、規劃範圍由10平方公裡擴大到170.6平方公裡。
首批重點項目
北京市"三條文化帶"匯聚昌平,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列入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首批重點項目。
城鄉治理取得成效
下降 53.3%
城鄉建設用地累計淨減量 8平方公裡。PM2.5年均濃度比2015年下降 53.3%、降至 33 微克/立方米,在全市率先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空氣優良天數比2015年增加79天、佔比 79.2%。
達到95%
汙水處理率比 2015年提高 19 個百分點、達到 95%,平原區地下水位上升2.6米。
提高到 48%、67%
森林覆蓋率、林木綠化率分別提高到 48%、67%。
人民生活水平提升
127件
民生領域支出佔一般公共預支出比重保持在 75%以上,累計辦好重要民生實事 127件。
增長 7.9%、10.5%
預計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 7.9%,低保標準年均增長 10.5%,低收入農戶全部過線、低收入村全面消除。城鎮登記失業率始終控制在 3%以內。
17所、13家
累計培育引進"名校名園"17 所,新建和改造三級以上醫院 13 家。
減量集約 規劃管控
257個規劃完成
發布實施昌平分區規劃,編制完成 32個街區控規、4個鎮域規劃、215個村莊規劃和6個專項規劃。
6310棟、3616套
統籌推進國家自然資源例行督察和規劃自然資源領域專項巡視整改,規範整治超標大棚6310棟,拆除違建別墅 3616套,同步建立了"村地區管"等體制機制。
4270公頃
圓滿完成各年度疏解整治促提升任務,累計拆除違法建設 2817萬平方米、騰退土地4270公頃;45 個工業大院全部清退,退出一般製造業企業 262家,疏解提升市場61個、物流中心20個。
946 公頃
利用騰退空間留白增綠 946 公頃,實施"五微"提升項目542個,便民商業網點實現功能全覆蓋。
創新驅動 科技支撐
580億元
編制實施未來科學城規劃,"兩谷一園"創新格局基本成型,"能源谷"入駐各類市場主體 536 家,"生命谷"醫藥健康產業年收入達到 580億元、是"十二五"末的 2.9 倍,沙河高教園 6 所高校新校區全部開學。
獲獎61項
累計獲評國家和北京市科技進步獎 61項,專利授權量、技術合同成交額分別為"十二五"時期的1.8倍、2 倍,華輝安健新型抗B肝病毒藥物、諾誠健華抗腫瘤創新藥等一批標誌性科技成果落地轉化。
打造國家級雙創載體 21家,小微企業雙創基地城市示範通過國家驗收。
綠色人文 生態本底
215個村、3858蒸噸、8.2萬輛
聚焦打好藍天保衛戰,完成 215個村煤改清潔能源,改造鍋爐 3858 蒸噸,淘汰老舊機動車 8.2 萬輛,空氣品質一直保持全市前列。
295 公裡、246個村
深化河長制管理,新擴建再生水廠4 座,鋪設汙水管網 295 公裡,解決了 246個村汙水處理問題,黑臭水體全面消除,5個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全部達標。
超過90%
加強土壤汙染防控,受汙染耕地和汙染地塊安全利用率均超過90%。
4.9萬畝 、78處
緊抓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契機,新增造林 4.9萬畝,新建森林公園 5 處,新添郊野公園 16 處,織補口袋公園和小微綠地57處,形成了9個萬畝以上的大尺度、高品質森林組團和綠色廊道。
協調平衡 健全體系
117個項目
集中推進回天地區專項治理,"回天計劃"任務加速落地,117個項目全部開工,林萃路打通、自行車專用路、天通苑體育館等 62個項目建成投用。
96.8公裡
全力保障京張高鐵、京瀋客專、京禮高速昌平段建成通車,新增道路裡程 96.8公裡,建成慢行系統 17.1公裡,新開通公交線路 34 條,支路以上路側停車基本實現電子收費。
263 個村 、1.2萬戶
紮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完成 263 個村莊人居環境整治任務。全力做好低收入農戶精準幫扶工作,1.2萬戶農民領到了土地承包經營權證。
共建共享 保障民生
32.9萬件
建立完善"吹哨報到""接訴即辦"機制,累計受理辦結群眾訴求 32.9萬件。
2.2萬套 、2.4萬人
建設籌集政策性住房 2.2 萬套,2.4萬名動遷群眾實現回遷上樓。
2.8萬個學位
組建 4 個學區和 4 個教育集團,北京十一未來城學校、人大附中昌平學校等項目建成開學,新增幼兒園和中小學學位2.8 萬個,學前教育普惠率提高到89%。
95.4%、14家、 88家
區醫院門急診綜合樓等項目建成投用,村級醫療衛生服務實現全覆蓋,家庭醫生重點人群籤約覆蓋率達到95.4%,醫藥分開、醫耗聯動綜合改革成效顯著。
新建養老照料中心14 家、養老服務驛站 88家。
深化改革 對外開放
580億元
深化"放管服"改革,精簡行政審批事項 42.3%,調整取消各類證明 297項,累計為企業和社會減負超過580億元。
7.9萬戶
持續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建立了區級"多規合一"協同平臺,開辦企業實現一天領執照、當天領發票,累計新增市場主體 7.9萬戶。
2.8倍、 2.9倍、5.5倍
健全國有資本監管制度體系,國有企業利潤、國有資本收繳收益分別為「十二五」時期的2.8倍、2.9倍。助力5個受援地區全部脫貧摘帽。
實際利用外資是「十二五」時期的5.5倍。
國際友城擴大到13個。
1229件 、764件、 1744個
五年來,昌平區政府一直把自身建設擺在突出位置,累計辦復各級人大代表建議1229件、政協委員提案764件,解決代表和委員反映的重點民生問題1744個。
4% 、5.1%、4%
2020年全年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增長 4%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 5.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增長 4%。
過去的五年
昌平區經濟實力不斷增強
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
生活環境逐步優化
「十三五」已畫上了圓滿句號
站在新起點
昌平區將續寫新奇蹟
奮力拼搏、久久為功
將「十四五」宏偉藍圖
化為時代盛景
來源:北青社區報昌平版
— END—
原標題:《用數字說話!五年,昌平這樣走過→》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