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村民心中「值得信任的人」;他是同事眼中「能讓百姓怒著來笑著走的人」;他是家人口中「不記得孩子讀幾年級的人」;他是掌控得了大局,深入得了民心,卻總忘了自己的人。
他就是北京銘嘉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兼任徵地拆遷部經理杜雷鳴。說起他的工作,常常被人誤解:「你就是拆房子的」、「你不就是想方設法讓我們搬走嗎!」……
14年來,在拆遷一線的工作中,他深入百姓、講解政策、化解矛盾。「我是個喜歡聊天也善於聊天的人。」他用自己的方式將拆遷那點事「聊」進了村民的心坎裡,消除了種種誤解,贏得了大家的信賴。
「和百姓站在一起」 他工作起來有方法
「早籤約才能早選房,政策對所有人都是公平的,誰來問我也是這樣,剩的房子中我幫您分析一下……」一大清早,北青社區報記者見到杜雷鳴時,他正接到村民諮詢選房的電話。「只要我能幫忙的,我都會盡力而為,希望大家從搬到住都能滿意。」杜雷鳴解釋說。
從2006年入職以來,杜雷鳴兢兢業業,恪盡職守,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前進,從曾經意氣風發的「小杜」成為了已進中年的「杜總」。為了讓村民都能順利籤約,儘快住上新房,杜雷鳴已經記不清走過多少裡路,進過多少戶村民的家,解釋過多少次拆遷的制度和政策。
杜雷鳴為村民講解拆遷政策
田間地頭、房前屋後的小板凳上,大爺、大媽拉家常的馬路邊上常能看見他的身影,歲月在他臉上留下了痕跡,風吹日曬改變了他的膚色,卻未曾改變那顆為民服務的心。
對於拆遷工作,杜雷鳴給自己和團隊定下了「有問必答,隨叫隨應」的規矩,不論是誰,不論是什麼時間,只要是村民有需要,有問題,就必須隨時隨地解答、回復。
「站在村民的角度,讓他們感覺我是自己人,是真正為他們考慮的家人,這也許就是我的技巧。」說起如何開導有牴觸情緒的村民時,杜雷鳴將他的「法寶」講了出來。
右二為杜雷鳴
每一戶不能順利籤約的村民,都有自己的困難,也可能是家庭矛盾,也可能是補償款的問題,杜雷鳴自始至終堅持著為百姓著想,切實解決問題的工作態度。
在三合莊村拆遷工作中,由於政策規定,非直系血親不能享受回遷安置的條款,可是村中有兩位老人因一直和哥哥一起生活,無法獲得回遷安置補償,杜雷鳴在詳細了解情況後,翻閱查找相關歷史政策文件,以敢作為敢擔當為行動標準,多方奔走,最終為兩位老人爭取到了合理的安置補償。
「小杜是個實在人,他的話可信!」「小杜政策講得細,問他幾遍他都那麼耐心。」「有小杜這樣的拆遷工作人員,是我們老百姓的福氣。」……這都是拆遷村民們這麼多年對杜雷鳴的評價。
14個小時化解矛盾 他工作起來有耐心
「跟村民談拆遷工作,很多時候不能直接進入主題,多了解他們的生活,要當成自己家人一樣。」杜雷鳴說,在他還是「小杜」的時候,每次到了村民家裡,都是「叔、嬸」親切地稱呼著,聊聊近期家裡情況,分享一下個人愛好,化解一下家庭矛盾……都是杜雷鳴常做的工作,「您有什麼問題都可以提,有什麼困難跟我說。」這是常掛在他嘴上的幾句話。
杜雷鳴的手機號、微信號都是村民熟知的號碼,「小杜,我們家院內院外的這些面積怎麼算?」「小杜,我家一個三居能不能換一個一居和一個兩居?」「杜師傅,我家情況特殊,能不能再申請些安置費?」……面對村民各種問題,杜雷鳴總是不厭其煩地進行講解,涉及到政策問題,他都掰開了、揉碎了讓百姓理解。
2020年12月21日是何營村預籤約的最後一天,有一戶村民依然因為各種原因不願籤約,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所有動遷一線的組員們都已經束手無策。
下午三點,杜雷鳴走進了這戶村民家中,開始進行耐心勸導和反覆論證,「我是想為村民爭取最大化的利益,他們籤約了不是為了我完成工作,而是為了他們自己儘快改善生活條件。」杜雷鳴回憶說,經過14個小時的勸說,在第二天凌晨5點,終於在規定的時效中圓滿解決了這最後一戶的籤約工作,達到了100%的預籤約率。
何營村自主騰退項目圓滿成功
很多人都好奇這十幾個小時,杜雷鳴到底和這家人說了啥,杜雷鳴總是笑笑說,「設身處地的為他們著想,家庭矛盾也好,政策問題也好,就是讓他們相信我,政策面前絕對公平,耽誤久了只會損失,絕對沒有其他待遇。」
在14年的拆遷工作中,無論酷暑、嚴冬、大雨……甚至當村民出現較大牴觸情緒,並遷怒於他時,哪怕手機被摔了、頭上挨了一拳,杜雷鳴都能做到冷靜的換位思考,「其實村民都不是針對誰,只是想爭取到自己的利益。」杜雷鳴說:「聽我講解之後,一般都能恢復平靜,接受拆遷補償結果。」
全員工作到天明 他的團隊有幹勁
何營村最後一戶籤約完成已是凌晨,從村民家中回到指揮部的路上,同事們在路邊為杜雷鳴鼓掌。指揮部依舊燈火通明,每一位「戰友」都徹夜無眠的等待最終消息。
從去年8月至今,何營村拆遷項目啟動後,杜雷鳴和他的團隊就開啟了7*24小時的工作模式,「杜總很少用條條框框來要求我們,都是以身作則的帶領我們。他不僅要把控大局,還一直堅持深入一線。」 北京銘嘉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拆遷部成員賈宇對記者說,「作為一名黨員,杜總始終把黨在基層的工作做紮實、做到位,踐行著初心和使命。」
2018年,昌平新城東區開發建設工作進入提速階段,東區首次啟動小北哨村、辛莊村、三合莊村這三個村的整村騰退工作,被騰退人口基數大,歷史遺留家庭情況複雜,面對諸多問題,作為項目負責人,事無巨細都得杜雷鳴操心惦記。
為了讓拆遷項目順利進行,保證昌平東區的發展建設,更是保障村民的切身利益,杜雷鳴帶領團隊加班加點走訪入戶,解答拆遷政策,常常忘了時間,甚至通宵達旦。
杜雷鳴耐心為村民解答問題
由於每個村、每個家庭的情況都不同,他們白天挨家挨戶約談,晚上開例會對當天工作進行總結並部署第二天工作,每天工作時間都在12個小時以上。團隊中的每一個人都跟緊步伐,沒有一個掉隊的。
特別是在三個項目進行集中簽約的階段,上千村民在現場徹夜排隊籤約,工作人員們幾乎都是吃在現場住在現場。作為部門負責人,面對這樣的大型籤約活動,杜雷鳴告訴自己「要頂住壓力,要把所有的事情都想在前面,做在最前面,每天都要堅守在現場應對可能發生的情況。」
熬了幾個月下來,當時他的身體確實有些吃不消,頸椎壓迫神經非常嚴重,血壓也不穩定,醫生建議進行手術治療,但當時他還是咬緊牙關硬扛了下來。最終在整個團隊的努力和堅持下,三個騰退項目順利完成。三合莊村、辛莊村籤約比例都達到了100%,小北哨村也超過了95%。
何營路回遷房
在記者幾個小時的採訪中,聊起政策、村民、各村各戶,杜雷鳴條條、件件銘記於心,提到兒子的年齡時,他卻猶豫了,「我很久沒給孩子開過家長會了,甚至他讀幾年級了我也得問問愛人。」
多年繁忙的工作讓他常常忽略了對家庭的照顧,「作為土生土長的昌平人,我想為家鄉人民做點實事,我愛人也十分支持我,所以家庭的重擔她更多地幫我分擔著。」
工作中,有過苦有過累,受過委屈,也挨過罵,聽見村民一句「小杜不容易、小杜辛苦了」,看見大家搬遷上樓時的喜悅,杜雷鳴覺得所有辛苦都很值得,「所謂的成就感不是說服了最後一戶籤約,而是整個項目能夠順利進行,全部村民都能過上更好的生活。」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杜雷鳴帶領他的團隊完成了三合莊村、小北哨村的整村騰退及何營村382戶騰退上樓工作。這一年,他們有過坎坷也有過喜悅。2021年,為了南邵人民的幸福,為了昌平區的建設,他們會再接再厲,盡心盡力,在「拆」的路上不斷「建」起百姓的新生活!
文/北青社區報 付欣平
內容來自北青社區報昌平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