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遷農民富翁」遭遇困境 百萬元難敵坐吃山空

2020-11-28 搜狐網
一些村子裡停著不少名車。(吉祥 攝)


  位於奧體中心的孟家、西蔣峪、石河嶺等村的農民,在全運會前遷入新建的安置房,並領到了徵地補償款,這讓很多家庭一下子擁有了百萬巨款。錢雖多了,但一些人因為理財不慎,兩三年就花光了錢,而一些手有餘錢的農民也面臨就業上的難題,工資高的活兒找不著,工資低的活兒不願意幹。

  □本報記者 吉祥

  徵地補償 造就不少百萬富翁

  石河嶺村本是龍洞東側的一個小山村,2005年的時候,全村有286戶、500多口人,耕地只有800多畝。守著幾畝薄地,多數人的日子過得比較貧苦。不過,全運會改變了這一切,因為建設奧體中心一場三館,石河嶺村被整體拆遷,村民於2008年搬入燕山新居。

  "按照每人40平方米的安置標準,又發放了相應的徵地補償款。"石河嶺村委會工作人員張秀芳介紹,徵地補償款每人十多萬,"不管老人小孩,都是這個標準。"搬入安置房後,許多家庭分到了兩套以上的房子。"住一套,租一套,多數家庭的生活不用愁。"張秀芳說,對一些人口多的家庭,光徵地補償款就能分到近百萬元,"基本每家都買了車。"在小區的空地上,私家車一字排開,其中不乏寶馬、奔馳、奧迪之類的豪車。張秀芳給了一個村裡擁有豪車的大概數據:寶馬三四輛,奧迪四五輛,奔馳之類的豪車都有。

  有的村民投資失敗 兩年多花光幾十萬

  68歲的石河嶺村民張德禎說,手裡有了錢之後,個別村民就不大願意工作了,"光租房子一個月就能有千把塊錢的收入,村裡過年過節什麼的還會發點福利,一個月千把塊錢的工作都不願意幹。"張秀芳證實了這一消息,她說,有100多位村民在村裡成立的物業公司工作,這吸納了大部分閒置勞動力,但也有少數不工作也不去培訓的,"有些人培訓完了,也不去工作。"一位村民也指出,不去工作的村民就在家裡玩,也有個別村民由於買這買那,或是投資不慎,錢很快就花光了。

  1日中午,記者來到奧體中心南側的孟家村,幾位村民正聚在村口的樹下聊天。村民李風祥今年38歲,2008年村裡拆遷後,按照每人40平方米的安置標準,他家分到了兩套房子和100多萬元。"看上去每家都有車,但有些人是坐吃山空。"李風祥說,原先多數村民都是邊種地邊打零工,沒有土地後,一些村民也不願意幹保安、保潔等後勤類工作。"一個月只有千把塊錢,不如在家閒著。"一旁的村民李恩強說,少數人一下子領到幾十萬塊錢後,直接就吃老本,"吃喝玩樂,有的已經花光了錢。"

  記者在採訪中也陸續聽到了一些故事,諸如開著車去洗車,開著車幹保安等等,工資常常抵不過油錢。"有的家裡不缺錢,但不想讓孩子閒著,就讓他們就近找一份工作,開著車去上班,工資一個月卻只有千把塊錢,連油錢都不夠。"省城東部一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說。

  政府組織的 專場招聘會遇冷

  省城東部一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說,辦事處曾多次組織未就業村民到轄區內的單位應聘。"喜來登酒店、銀座超市都在我們的轄區內,這些單位也願意就近招一些村民。"然而,最終留下來願意幹的卻很少,"一個月一千多,和以前種地比是不少,但比起一百萬的安置費來說太少,他們不願意幹。"

  2010年,一份針對龍洞地區被徵地農民就業情況的調研報告顯示,石河嶺、龍洞、孟家、老石溝、西蔣峪5村有勞動能力的3370名被調查村民中,就業率達到了49.3%,未就業人員佔到了50.7%,未就業的1709人中,無就業願望的有1054人,佔未就業人員的61.7%。據介紹,因為未就業人員中的一些村民是做臨時工,並沒有計算在就業內。"很多是不穩定就業,這就存在一定的風險。"工作人員表示,辦事處會定期開展一些就業培訓和面向被徵地農民的專場招聘會,但因為多數村民習慣了原來的自由生活,不習慣那種朝九晚五的穩定工作,而有的則是不願意工作,"所以現在的情況是,就業壓力大但並不急迫。"

  手上有錢,一些失地村民 不願幹工資低的活

  村民李風祥說,原先村裡的很多人都是開拖拉機或是幹工程,工作比較自在,想幹的時候就幹,不想幹的時候就歇著,現在突然去做那種穩定的工作,會坐不住。"而且像我們這樣沒學歷沒技能的,也就只能幹幹保安之類的工作。"李風祥說,保安的工資只有千把塊錢,"現在沒了土地,又什麼都得買,肯定不夠。"

  調研報告的數據顯示,近80%被調查者的學歷為初中或以下,對工資的要求普遍在1000元到2000元之間,而且均要求繳納保險。"村民希望就近就業,工資少的活兒不太願意幹,工資高的活兒又找不著。"孟家村黨支部書記楊慶路說,多數已就業的村民在附近的奧體中心或酒店裡幹後勤工作,月工資有1000多元,"但一些村民手上有點錢後,就沉得住氣了,一般的活兒不願意幹。"

  此外,對於40多歲的失地農民來說,年齡也成為他們就業的一大劣勢,孟家村村民盧傳義如今就賦閒在家。"今年都45歲了,想幹保安都沒人要。"盧傳義說,自己沒有技能,年齡又不佔優勢,找起工作來很困難。

  失地農民表現對比鮮明: 有人錢生錢,有人成困難戶

  拆遷安置只有不到3年的時間,多數被採訪的失地農民並沒表現出對現在生活的擔憂。"現在有點餘錢,還能租一套房子出去,村裡中秋、過年的時候還會發些過節費。"張秀芳說,按照現在的情況,"吃一代人行,但兩代人就不行了。"

  張德禎也表現出了同樣的擔憂,"這些錢都是死錢,越花越少,最怕的就是生病,一旦生個大病,錢就沒了。"省城東部一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擔心,領到徵地補償款的這一代村民如今衣食無憂,但過幾年錢花沒了,萬一生場大病或是投資不慎就會很麻煩。"等到他們的下一代人出生時,就沒有這些福利了,如果這一代沒有讓錢升值,下一代人的生活就會有隱患。"這位工作人員說,為此,街道辦事處正在積極宣傳讓他們就業,並鼓勵失地農民辦理醫療、養老保險。

  李風祥的現狀或許能反映出部分失地農民的擔憂。"徵地補償款領到了100多萬,看上去錢很多,但裝修就花了幾萬,給老人小孩買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又花了十幾萬,買個車跑運輸又是幾萬。"李風祥說,以前還有兩畝多地,可以保證吃喝不用花什麼錢,但失去土地後,什麼都得花錢,"拆遷補償過幾年就沒了,畢竟吃老本總有一天會坐吃山空,還是擔心未來。"

  楊慶路則表示了另外的一種擔憂,根據對徵地補償款利用情況的不同,他將村民分為三類。"一些有經營頭腦的人,把錢投資好了,賺得越來越多,也有一些人將錢存在銀行,定期收取利息,但也有人投資失敗。"楊慶路說,村裡有兩戶就因為投資失敗,徵地補償款全都搭進去了,這就導致了貧富差距的出現,產生兩極分化。

  龍洞地區被徵地農民就業情況的調研報告在分析了多種情況後,也得出結論:隨著社會經濟形勢的發展和各個家庭理財情況的差異,貧富差距會逐漸顯現,甚至會出現困難戶。

  ◎相關連結

  徵地補償"暴發戶"暗藏返貧危機

  專家認為,政府對轉型農民應加強消費指導

  京郊一些農民因拆遷驟富

  張建華是北京市大興區黃村鎮一位農民,因為拆遷,他與全村大部分農民的命運發生巨變,從農民轉變為市民,且一躍成為富人。近日記者見到張建華時,他剛搬進裝修一新的拆遷安置房,並買了一輛帕薩特轎車,還打算帶妻子乘飛機到雲南旅遊。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像張建華這樣生活在北京一些城中村及農村的農民,因拆遷而一夜驟富,許多轉型農民的傳統生活方式和社會價值觀念受到了極大衝擊,少數人還過起了遊手好閒、鬥富比奢的日子。專家認為,"拆遷驟富"顛覆了傳統的致富模式,如果政府不對轉型農民進行積極有效的引導,那麼他們因"衝動消費",將有返貧之虞。

  居民張大爺告訴記者,因為拆遷,他得到200多萬元補償,最多的人家達800萬元。得到巨額拆遷補償款後,很多人盤算著如何花錢。居民王先生說:"我想買輛好車,價格應在20萬元以上,降低點要求,至少也要15萬元,低於這個標準就掉份了。"

  "拆遷富翁"對未來缺乏規劃

  記者調研發現,"拆遷富翁"普遍對未來生活缺乏科學與理性的規劃。有的人被設局拉下水參與賭博,拆遷補償款被套取。為了補償款的分配,有些拆遷戶親人之間大打出手,導致家庭破裂,甚至對簿公堂。

  還有些"拆遷富翁"家庭的未成年孩子,因為家裡一夜驟富,心態大變,出現比富、奢侈、厭學現象。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周孝正教授認為,在拆遷進程中,農民所能得到的補償待遇正在逐步提高,這既意味著他們的生活有了更多選擇,同時也可能導致命運的失衡,由此引發的種種社會問題,值得深思。

  中國科學院社會學所趙春燕博士說,"對於一向以種地謀生的農民來說,缺乏投資理財意識不足為奇,面對突然到手的財富,大多數人自然會手足無措。如果'拆遷富翁'揮霍式消費,除了種地,他們又缺乏其他基本的生存技能,這會使他們坐吃山空,返貧的可能性極大。"

  政府應加強消費指導

  已有前車之鑑。據了解,2003年至2006年,首都機場擴建範圍內的順義區龍山、塔河、桃山、馮家營等6村整建制拆遷,有些拆遷農民拿到補償款後,就出現揮霍和盲目投資現象,有些因此返貧。

  大興區社會建設辦公室副主任尚建剛直言:有些"拆遷富翁"存在不理性消費狀況,儘管與他們存在盲目的炫富與攀比心理有關,但主要原因還是政府對他們正確消費觀念的引導力度不夠到位,尤其是拆遷後的體制跟進相對滯後也是原因之一。

  中國經銷商學院常務副院長強磊教授表示,政府對轉型農民應加強正確的消費指導,政策規劃上要科學。他建議,可遵循"先生產後生活,先保障後消費"的原則來實施,如可嘗試分期撥付拆遷補償款。 (據《金羊網》)

(責任編輯:UN111)

相關焦點

  • 面對百萬徵地補償款 有人以錢生錢有人坐吃山空
    ,因為拆遷,他與全村大部分農民的命運發生巨變,從農民轉變為市民,且一躍成為富人。專家認為,「拆遷驟富」顛覆了傳統的致富模式,如果政府不對轉型農民進行積極有效的引導,那麼他們因「衝動消費」,將有返貧之虞。  居民張大爺告訴記者,因為拆遷,他得到200多萬元補償,最多的人家達800萬元。得到巨額拆遷補償款後,很多人盤算著如何花錢。居民王先生說:「我想買輛好車,價格應在20萬元以上,降低點要求,至少也要15萬元,低於這個標準就掉份了。」
  • 別人拆遷一夜暴富,為何農村卻有人越拆越窮,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不過有這些聯想也確實正常,因為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在大城市確確實實有很多人因為家裡的房子拆遷而變成一夜暴富的典例,拆遷獲得的款項足以使很多人從家境普通變成家境數百萬甚至上千萬的富翁。說一個身邊的例子,當時在我上高中的時候隔壁有一個專門的班級裡面都是拆遷戶的子弟,他們都是掏大錢進來的。
  • 為了多拿31.2萬元的拆遷補償款 男子找人假結婚被捕
    這麼做的目的竟是——  為了多拿31.2萬元的拆遷補償款  得知村裡即將拆遷,為獲取更多的徵地拆遷補償款,譚偉想出了一個「妙招」:找一個帶小孩的女性結婚,再將兩人戶口遷到自家戶口本上。為獲取利益,謝建中竟同意配合譚偉完成這一計劃,與妻子曾曉豔辦理離婚登記,讓妻子以與譚偉結婚但不共同生活、等補償款到手後再離婚方式協助譚偉騙取國家徵地拆遷補償款。
  • 拆遷辦主任合謀騙取拆遷款 案值達2900萬元
    七臺河金城拆遷公司經理柴春林、農委北藥開發辦主任王英華以及一些拆遷公司承辦人員組成的利益鏈條清晰地浮出水面。7月6日,《法制日報》記者趕到七臺河市,試圖還原王力生的生活軌跡。葛在電話中說『種樹的事你不用管,到時候(拆遷),我拿樹的補償款,你拿房子的補償款,誰也不耽誤誰』。我知道葛在棚改辦有關係,怕她影響我棚改的事,我就沒再管她種樹的事兒。2010年年底,我從外地打工回來,發現我的兩處房子都沒了,葛從棚改辦獲得了1套商服樓和50萬元的樹苗補償款。
  • 墓地拆遷如何補償?拆遷後可以建房子嗎?網友:晦氣!
    墓地拆遷如何補償?拆遷後可以建房子嗎?網友:晦氣!前幾天看到一位河南的朋友分享了一件事,說自己在村裡的宅基地分配中,小組將以前的墳地分給自己做宅基地。小編非常氣憤,諮詢此事是否構成侮辱罪?從理論上說,這並不構成,但是,將原來的墳地作為宅基地分配給農民,在那裡建造房屋的行為,是不合理的。鄉下很重視房子,以前也和大家分享了很多,比如宅基地的選擇,大門前的東西,甚至門窗的構造,室內的設計等等。而且在農村蓋房子很忌諱的一件事中,就有關於墓穴,「前門墳」是禁忌,農民很忌諱。但是,過去的墳地,即使遷走了,又被用作宅地,農民們還是很難忍受。
  • 真實的故事:他北京房子拆遷後一夜暴富,可是越過越沮喪,為什麼
    對,就是拆遷,不動腦子,不掙扎,只需要運氣和等待。始終以來,關於拆遷的歌謠都流傳著歡快而現實,將屬於拆遷的「美好」展現得淋漓盡致。不知從何時起,這首歌成了讓人羨慕的方向和目標。"房子搬來了,蘭博基尼。房屋被扒巴拉梅拉住宅移動,攬勝運動。拆字一噴,立起大奔。家裡沒動,還是騎電動車!別羨慕鴛鴦別羨慕仙,別羨慕房子畫個圈,分字寫在圈中,從此天天開心。」
  • 拆遷不搞了?2021年起,「老破」小區會升值
    前幾日,全國新建商品房均價進入「萬元時代」刷屏了。這說明,如果有一套80平米、周邊配套成熟、還有小學的房子,就可以是個百萬富翁了。買房在國人眼裡,除了是剛需,還是資產投資的好選擇。拆遷暴發戶,以後會消失?以前聽到家裡房子拆遷的,第一反應都是,這人肯定是有錢人了。之前深圳某一城中村拆遷,一夜之間就多了1000多個億萬富翁,擱誰誰不開心呢?棚戶改造一般會給予住戶實物安置或貨幣補償,對拆遷戶來說,無論是搬進新的樓房,還是獲得資金進行投資,都是提升生活幸福感的事情。不過也有釘子戶,鬧得頭疼的案例。
  • 長航鳳凰:收到拆遷補償款
    2021年1月7日,公司收到政府關於基地的拆遷補償款174.39萬元,累計收到與拆遷有關的資金為674.39萬元,具體情況如下: 一、獲取拆遷補償的基本情況 根據《武漢長江和漢江核心區港口碼頭岸線資源優化調整總體方案》規劃,我司所屬基地在拆遷範圍內,基地拆遷前,公司收到政府支付的搬遷預付款項貨幣資金500萬元。
  • 重慶七大百億級重點產業鏈帶動農民增收
    過去一年,重慶市農綜部門圍繞七大百億級重點產業鏈,通過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擴大貿易鏈等方式,做大、做強產業,帶動農民增收。在重慶市七大特色產業鏈中,柑橘居首。2016年底,全市柑橘種植面積達300多萬畝,綜合產值達233億元。
  • 農民申請土地:3個好消息!
    站在農民角度,關注三農!大家好,我是老道!今天老道要為大家關注一下農村土地的相關消息!大家都清楚,進入到12月份之後,農村宅基地確權已經開始倒計時!預計在月底之前,農村宅基地確權就將全面完成!那麼土地確權收官之後,土地歸併會不會開始?關於一戶一田方面,又有哪些最新規定?對於無地農來講,未來能否申請土地?
  • 遼寧農民撿140斤太歲,賺300萬成富翁,後來過得怎樣?
    遼寧農民撿140斤太歲,賺300萬成富翁,後來過得怎樣?王成德,一個三代農民家庭的老農,家住遼寧省東港長安鎮。他的生活和廣大農民群眾並無不同,每天靠著田地吃飯,勤勤懇懇勞作是生活的常態。也許他自己也沒料到,好運就這麼發生在了平常的生活中。說到靈芝,大家可能會想,雖說確實是一味名貴中藥材,不過要讓一個人的生活發生本質變化,那要多少的靈芝才能夠做到啊。
  • 銀行:這個數就能坐吃山空
    再來看另一個大額存單,銀行的三年期普遍利率是在4%左右,如果想要4000元左右的月利息,那你的存款至少需要132萬元,如果是一些中小銀行的話,還可以和銀行協商利率,那你的最低存款,可能只需要123萬左右即可。
  • 2020年農村地區3類人面臨「第二代拆遷」,「暴發戶」有你嗎?
    我們都知道2020年我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農村很多地方的房子可能會被拆遷,接下來在農村將會誕生「第二代拆遷」戶,也會出現一批「暴發戶」。因此,這些農民也就成為了今年農村地區名副其實的「暴發戶」。2.農田建築戶我們都知道,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左右我們的人口大幅度增長,很多農民的宅基地無法滿足實際需要,所以農村有很多的農民把房子都建在了耕地上,但是當時由於國家法律還不是太健全,所以在耕地上建房子非常普遍,也不知不覺接受農村這樣建房子。
  • 78歲農村老人挖樹根,言說不能坐吃山空,賺錢不如省錢咋回事
    周日下午4點多鐘,山西省臨猗縣沿黃公路的一側,78歲的農民程大爺在黃土崖下費力的砍著一棵榆樹,一會用鐵鍁,一會用板斧,忙的是不亦樂乎,他似乎過於專注,對公路上的過往車輛充耳不聞
  • 男子澳門豪賭一夜輸200萬拆遷款 妻子起訴離婚
    北京晨報訊(記者 顏斐)夫妻二人獲得近800萬元拆遷款後,丈夫劉某在澳門豪賭,一夜之間輸了200多萬元。為此,妻子李女士起訴到法院要求離婚,同時分割夫妻婚後財產。近日,通州法院判決雙方離婚,李女士分得200多萬元夫妻共同財產。  劉某和李女士結婚20餘年,兩人的兒子現已成年。
  • 農民意外獲得140斤太歲 以每斤一萬元出售「長生不老藥」
    農民意外獲得140斤太歲 以每斤一萬元出售「長生不老藥」時間:2015-12-30 14:22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曉蕊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農民獲140斤太歲 每斤賣1萬已賺60萬元來源:中國網 農民獲140斤太歲,如今已用其賺了60萬元。
  • 雨花三山社區農民分紅80多萬元
    不過土地承包權仍在農民手中,部分人口未通過徵地代勞進入城鎮居民社保系統,缺乏兜底保障,同時造成人地分離、部分土地閒置。面對轄區實際,三山社區開始探索農村土地股權合作制改革,並作為城郊涉農社區代表列入全市試點。    社區黨總支書記張秀平介紹,社區從一年前進行清產核資,確定農民以承包土地自願入股的形式進行股改。
  • 我縣3人上榜全市「百名新型職業農民」名單
    我縣3人上榜全市「百名新型職業農民」名單", "url":"https://www.cqcb.com/county/youyang/youyangxinwen/2021-01-15/3582522.html", "image":"http://image2.cqcb.com/d/file/county/youyangxinwen/2021-01-15/fc73abe83f4ab6cae5c0d1357e0da4a7
  • 如此坐吃山空 你將來怎麼辦(圖)
    已經奔四十歲的人了,仍過著坐吃山空的日子,對弟弟的現狀,吳女士很擔憂,也很無奈……  A  我是寧波人,45歲了,媽媽前幾年去世,爸爸身體一直不好,現住在我家,前段時間弟弟也住在我家,因丈夫不喜歡他,我又背著丈夫偷偷給他租了房子。眼前問題解決了,可弟弟以後的生活,還是讓我發愁。  雖然我現在經濟條件挺好,但也是苦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