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發帖詢問得過精神病的人從心理學上來說是不是在逃避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或者說有些問題他實在無法面對,只有用精神病來逃避?
心理疾病都是因為逃避現實產生的嗎?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對逃避問題的解讀:有些精神病行為就是一種逃避。這種行為多了,就可能被人解讀為「精神病」。人們之所以會有心理疾病,往往是因為自己在認識上出現了重大的偏差,或者在行為應對上選擇了不恰當的方式。這種和他人「正常的表現」就會有所不同,就會被別人解讀為有心理疾病。
比如說,如果我們去街上害怕被狗咬,我們可能會繞過那條有狗的街,或者手裡拿一個大棒來保護自己。這個行為很正常,沒有人會說什麼。
如果有人因為害怕去街上被狗咬,從此不敢出房門一步,這個行為在我們大多數人看來就是選擇了一個不恰當的方式。或者說,這個選擇只是迴避了害怕狗咬這個問題,但是,並沒有真正解決「害怕狗咬」這個問題,因而,做出這個選擇的人,就可能被我們認為有「精神病」。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個「精神病」是對現實生活中問題的迴避。也可以用提問朋友的話來講,是在逃避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或者說當事人實在無法(由於各種原因,沒有辦法想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面對,只有用被別人看來是精神病的行為來逃避。
2、實際上,簡單一點來講,「精神病」不過是認知上的偏差和行為上的失能。再打個簡單的比方,就像我們大多數人要剎車的時候會踩剎車,但是有的人可能因為太緊張,他可能會用力的拉車,企圖用自己的力量使車輛停住。他這裡面的認知和行為,就會被外界解讀為有問題,甚至被解讀為有病。
原因很簡單,因為他的認知和行為都出現了被外界標準不認可的情況。
3、當然,這裡面也存在著一些人用一些逃避的方法來面對現實的客觀問題。而這樣的做法有可能會被解讀為有病。之所以如此,原因同樣很簡單,那就是這樣的做法本質上並不能解決問題。或者說只是暫時解決了問題,但卻帶來了長期的隱患。4、所以,如果要從這樣的狀況當中擺脫出來,走上一條被大多數人認可的正常的道路,方向其實也是非常清晰的。 那就是:重新審視自己的認知和行為。
在重新審視的過程當中,你就會有更多的新的感受和認識。這些新的感受和認識會幫助你看到更多,看得更遠。
你自然就會重新選擇並確定自己的認知和行為。這樣的一個過程就像時代的更新一樣,也是一個自我更新的過程。當然,我們也可以通俗地理解為是一個人不斷成熟的過程。當然,這樣的過程當中,是有許多問題可能要考驗當事人的。當事人可能需要別人的協助,比如說心理諮詢師的協助。把心理諮詢師當做攀登這座高山的拐杖,讓當事人更省力、走的更遠。